1、智能配电网概述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智能配电网行业发展深度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4-2031年)》显示,智能配网是智能电网的关键环节之一,通常10kV及以下的电力网络属于配电网络(部分区域有20kV),配电网是整个电力系统与分散的用户直接相连的部分。智能配网系统是利用现代电子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将配电网在线数据和离线数据、配电网数据和用户数据、电网结构和地理图形进行信息集成,实现配电系统正常运行及事故情况下的监测、保护、控制、用电和配电管理的智能化。
智能配网系统配用电自动化系统由主站、通信系统、自动化监控终端设备三大部分构成,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传输与处理系统,实现对配电网运行的远程管理。对于智能配网系统来说,三大部分中通信系统是实现数据传输的关键和核心,通信系统将主站的控制命令准确地传送到众多的远方终端,且将远方设备运行状况的数据信息收集到控制中心。智能配网通信系统可由多种通信方式组成,主要采用光纤和电力载波通信方式。
2、国家相关部门相继出台利好政策,我国智能配电网行业迎来发展新机遇
近年来,国务院、发改委、能源局等陆续出台行动意见、发展规划等政策文件,促进智能配电网行业高质量发展。例如,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国家数据局联合印发《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发改能源〔2024〕1128号),提出组织编制建设改造实施方案,健全配电网全过程管理,制定修订一批配电网标准,建立配电网发展指标评价体系,实现与源、荷、储的协调发展。
中国智能配电网行业最新政策汇总一览表
发布时间 |
政策名称 |
主要内容 |
2024年8月 |
《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 |
提出组织编制建设改造实施方案,健全配电网全过程管理,制定修订一批配电网标准,建立配电网发展指标评价体系,实现与源、荷、储的协调发展。 |
2024年2月 |
《关于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
到2025年,配电网网架结构更加坚强清晰,供配电能力合理充裕;配电网承裁力和灵活性显著提升,具备5亿千瓦左右分布式新能源,1200万台左右充电桩接入能力,有源配电网与大电网来容并蓄,配电网数字化转型全面推进,开放共享系统逐步形成,支挥多元创新发展;智慧调控运行体系加快升级,在具备条件地区推广车网协调互动和构网型新能源,构网型储能等新技术。 |
2023年8月 |
《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2023-2035年)》 |
研制特高压交直流、配电网智能调控等电网标准。 |
2023年3月 |
《关于加快推进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
发挥智能电网延伸拓展能源网络潜能,推动形成能源智能调控体系,提升资源精准高效配置水平;推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在煤炭和油气产供储销体系全链条和各环节的覆盖应用,提高行业整体能效、安全生产和绿色低碳水平。 |
2023年1月 |
《新型电力系统发展滥皮书(征求意见稿) |
以分布式智能电网[分布式智能电网:基于分布式新能源的接入方式和消纳特性,以实现分布式新能源规模化开发和就地清纳为目标的智能电网,主要领域在配电网。为方向的新型配电系统形态逐步成款,就地就近滞纳新能源,形成“分布式”与“大电网”兼容并存的电网格局。 |
2023年1月 |
《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
探索开展源网荷储一体化、多能互朴的智慧能源系统、智能微电网,虚拟电厂建设,开发快速实时微电网协调控制系统和多元用户友好智能供需互动技术,加快适用于智能微电网的光伏产品和储能系统等研发,满足用户个性化用电需求。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与此同时,两网都提出“十四五”期间的配网投资规划,旨在加强国际领先城市电网升级、老旧小区配电网建设以及农村配网改造,提升配电网的调节适应能力和供电安全可靠性。
例如,2021年7月,国家电网公司发布《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1-2030)》,提出加大配电网建设投入,“十四五”配电网建设投资超过1.2万亿元,占电网建设总投资的60.00%以上。《南方电网“十四五”电网发展规划》则明确“十四五”期间,南方电网的电网建设将规划投资约6700亿元,其中配电网规划投资达到3200亿元。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3、5G、数字孪生、深度学习等新兴技术助力配电网智能化进程加速
《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2010版)》是我国制定的首个智能电网标准规划,将智能电网产业分为支撑层、电力层、运营层三个层次。在电力层面,智能电网涵盖特高压输电、智能输电路线、配电网运行与控制、微电网、分布式电源并网、电能替代及用电自动化等方面;支撑层面,通过数字孪生、5G及深度学习等技术进行融合,极大的提高电网数智化水平。
我国智能配电网行业技术环境分析(部分)
技术名称 |
简介 |
数字孪生 |
是以数字化方式创建物理实体的虚拟实体,其在整体规划、信息可视化、风险预测、辅助决策等方面具有重大价值,在智能电网的设计、施工、运维等应用阶段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例如,设计阶段,数字孪生技术以倾斜摄影技术为基准获取电网建设的实景照片并以BIM三维电网建模的方式呈现,节省人力成本并实现高效智能电网设计分析;运维阶段,通过数字孪生技术的应用实现优化设备检修频率、电力设施配置、联络开关投切、相间负荷调整等,进而为工作人员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撑。 |
5G技术 |
提高网络速度、降低网络延迟、增强连接能力和提高安全可靠性等是智能电网规模化发展的关键一环。例如,基于5G的强连接能力实现用电信息的自动采集、计量异常监测、电能质量监测、用电分析与信息交互等,为用户提供个性化需求服务。此外,5G+无人机实现无人巡检,5G+智能配电终端解决配网通信“最后一公里”问题。 |
深度学习 |
是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人工智能技术,将深度学习应用于智能电网可以缓解智能电网高维复杂数据的挖掘特征提取难度,弥补传统机器学习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训练数据不足,解决泛化能力差等问题,大大提高智能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4、“政策+技术”推动行业高速增长,我国智能配电行业市场规模超十亿级
而随着国内电网规模持续扩大,线路复杂度的提升倒逼产业智能化升级转型,同时政策利好叠加新兴技术不断涌现,我国智能电网迎来规模化发展阶段,智能配电网行业需求随之增大,并且在各行业领域也逐渐普及。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智能配电市场规模达28.1亿元,同比增长8.91%,预计2024年市场规模将增至32.9亿元。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5、智能配电网与新能源发电协同发展,助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远景目标
展望未来,在“双碳”背景下,国家积极规划建设以大型风光电基地为基础、以清洁高效先进节能的煤电为支撑、以稳定安全可靠的特高压输变电线路为载体的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倒逼现有电网组织结构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演进。而智能电网具备强大的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和高度智能化的电网调度能力,能够有效提高现有电网对新能源发电的接纳能力,进而助推国内新能源发电体系加速构建。
根据国际能源署数据,2018-2040年风电、光伏装机规模年均增速将分别达到5.6%和8.8%;预计到2030年,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将超过煤电成为最大电源,2060年前新能源发电量占比有望超过50%。由此可见,我国智能配电网行业发展潜力较大。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YD)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