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水泥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24-2031年)》显示,水泥是指粉状水硬性无机胶凝材料,加水搅拌后成浆体,能在空气中硬化或者在水中硬化,并能把砂、石等材料牢固地胶结在一起。水泥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主要用于混凝土和灰浆的制备,在建筑和基础设施建设中起着关键作用,目前仍属不可替代的基础建筑材料,并且不能重复利用。
一、绿色低碳发展为新引擎,产能置换改造升级为重要方向
水泥工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产业,是改善人居条件、治理生态环境和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支撑。自1985 年以来,中国水泥产量一直稳居世界第一,充足的供应保障我国地产、基建领域建设,有力地推动经济发展。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规模以上企业累计水泥产量约20.23亿吨,占全球产量的50%以上,连续38年位居全球第一。
与此同时,水泥也是高能耗、重污染行业。近年在水泥产量增长增长的同时,也带来的大量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据测算,我国水泥行业能源消费约占建材行业的70%—80%,碳排放量超过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0%,节能降碳潜力巨大。
为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水泥行业的绿色低碳、数智化的转型升级,绿色化、智能化正在稳步推进。
绿色低碳方面,水泥行业作为国内碳排放重要来源,水泥行业节能减排对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国务院及各部委对水泥行业减排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并提出了产能置换、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升级等具体举措。
例如国家发改委《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2022 年版)》提出到 2025年,水泥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的熟料产能比例达到 30%,能效基准水平以下熟料产能基本清零,行业节能降碳效果显著,绿色低碳发展能力大幅增强。
工信部、发改委、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推动水泥行业企业实施节能、节水、节材、减污、降碳等系统性清洁生产改造,助力行业绿色化转型,到 2025 年水泥熟料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水平下降 3%以上。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水泥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明确了发展方向并定下了具体目标。总体目标到 2025 年底,水泥熟料产能控制在18 亿吨左右,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达到 30%,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水泥熟料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比2020 年降低3.7%。
2024年1月,国家推出了《关于推进实施水泥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要求推进实施水泥等行业的超低排放。到2025年底前,重点区域取得明显进展,力争50%水泥熟料产能完成改造,区域内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基本完成有组织、无组织超低排放改造;到2028年底前,重点区域水泥熟料生产企业基本完成改造,全国力争80%水泥熟料产能完成改造。这标志着我国继燃煤电厂、钢铁行业之后,又一传统行业全面实施超低排放改造。
在政策目标约束下,水泥熟料生产线向“小改大”“绿色化”“智能化”发展,逐步改造置换落后产有望成为水泥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截至202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绿色制造名单中,我们水泥行业有274家水泥企业入选绿色工厂,水泥的绿色矿山有125家。与2020年相比,2023年我国建材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10.3%,万元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6%。其中,水泥熟料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下降3%。未来的水泥工业,水泥企业会有更多的绿色工厂、绿色矿山,为水泥行业的绿色低碳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
智能化方面:实现节能数字化管理对水泥企业至关重要,它不仅能够提升能源使用效率,优化生产流程,降低运营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而且对于达成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决定性作用。
水泥企业通过实施节能降碳改造、用能设备更新和数字化管理,不仅能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还能提升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例如智能水泥工厂建设作为水泥产业智能化转型的重要载体,涵盖了智能控制、智能管理、智能物流、智能分析和智能服务等方面内容,通过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生产信息的数字化收集处理、全局的智能化协同等手段,使生产制造更加透明化,极大提高了水泥产品质量水平。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近年来水泥行业的市场集中度较快提升,水泥企业降本、提效、增质的压力大。在此背景下,华润水泥、安徽海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焦作千业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等一大批水泥龙头企业积极发力,纷纷利用工业智能化技术赋能水泥行业各大业务场景降本增效。
目前水泥行业的智能化正在稳步推进,且已催生丰富的应用场景,如无人机巡检、协同作业、远程控制、设备安全运维、水泥库裂纹检测等。但是由于技术实施方面的困难,企业自身条件的限制等因素,水泥行业智能操控系统及应用大多数情况下并没有实现较好的融合与集成,由此导致水泥行业的制造业要素难以实现全要素连接,企业经营决策难以实现精准数据驱动,生产和管理决策的智能化水平提升有限。
总体来看,主要应用场景在以下方向:生产流程自动化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水泥行业具有无间断的生产特性,一旦停机可能造成巨额经济损失,通过机器视觉、AI 检测等技术手段,第一时间排除生产故障,保障生产的连续性。通过自动化系统,降低了生产系统操作难度,提升设备的可操作性,加快了生产节奏。根据各自企业现有工艺情况量身制定完整、标准、自动控制的操作方式,减少操作员人为干预,避免了人力执行的不确定性,推动生产更加高效。例如传统的水泥联合储库存在进出料或库存缺少准确统计、存储空间利用率低、作业过程缺乏总体规划、物料堆放随意导致清库难等问题,智能仓储系统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手段,运用路径规划、多机构联动调度技术把原来人为的主观经验变成自动化运行物料系统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目前我国在运行的水泥熟料生产线中运转 10 年以上的线大概有 1,400 余条,均有着智能化改造的需求。对此有多家研究机构预测,2022- 2025 年水泥行业完成智能化改造产线数量在 500 条至 880 条之间,单条水泥产线智能化改造成本在 2,500 万元至 4,300万元之间。假设均按照保守估计到 2025 年完成 500 条水泥产线智能化改造,单条水泥产线智能化改造投资为 2,500 万元,则 2022-2025 年国内水泥产线智能化改造潜在空间合计为 125 亿元,国内水泥产线智能化改造年均市场规模为 31.25亿元。可见未来在“双碳”政策约束下,水泥智能化、数字化改造景气度有望保持高位,水泥行业智能化市场发展空间也将扩大。
总体来看,随着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的转换,水泥行业的发展目前正处于新旧动能更迭的关键阶段,自动化、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亟需采用贴合生产工艺机理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技术,推动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从局部、粗放向全流程、精细化和绿色低碳发展方向变革,解决资源、能源与环境的约束问题,提高生产制造水平和效能,实现水泥行业高质量发展。
二、受房地产持续下行和基础设施投资增速持续放缓影响,产量持续下滑
进入2024年以来,我国水泥行业整体呈现“产需持续下降、价格低位波动、行业”的运行特征。从产量来看,2023年我国水泥产量约20.23亿吨,同比下降0.7%(同口径),根据全口径产量基数同比下降约4.5%。2024年1-6月,我国水泥产量8.50亿吨,同比下降10.0%,为2011年以来同期最低值。
(增速均按可比口径计算)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整理
分区域看,2024年上半年全国六大区、31个省区市水泥产量比去年同期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降幅最大的区域是东北、西北和中南地区,分别下降17%、12%和11%;降幅最大的省份是北京、辽宁、宁夏、江西,分别下降25.8%、21.2%、20.6%、20.3%;降幅最小的省份是西藏、江苏、云南、河北,分别下降0.6%、4%、5.4%、5.5%。
从价格方面来看,2024年上半年我国水泥市场价格也在低位运行,走势总体呈现“低位徘徊、震荡回升”的态势。根据数字水泥网监测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全国水泥市场平均成交价为367元/吨,同比回落54元/吨,跌幅为13%。其中,中南地区上半年平均价格同比跌幅最大,下跌85元/吨,跌幅达到19%。华东、西南和华北地区,分别下跌69元/吨、55元/吨和58元/吨,跌幅分别为16%、14%和13%。
从业绩来看,根据多家水泥上市公司陆续披露2024年上半年业绩预告来看,行业企业普遍出现亏损或利润大幅下滑情况。例如2024年上半年天山股份归母净利润预亏29亿—35亿元;金隅集团预亏7.5亿—9.5亿元;冀东水泥预亏7.4亿—8.7亿元;上峰水泥预计盈利1.6亿—1.8亿元,但同比下降69.89%—66.13%;万年青预计盈利120万—170万元,但同比下降99.55%—99.36%。
部分上市企业2024年上半年业绩预告
企业 | 归母净利润预告 | 上年同期 | 扣非后净利润预告 | 上年同期 |
天山股份 | 预亏29亿—35亿元 | 盈利1.42亿元 | 预计亏损32亿—39亿元 | 亏损4.1亿元 |
金隅集团 | 预亏7.5亿—9.5亿元,同比下降283%—332% | / | 预计亏损20.5亿—22.5亿元,同比下降274%—310% | / |
冀东水泥 | 预亏7.4亿—8.7亿元 | 亏损3.66亿元 | 预计亏损8.7亿—10亿元 | 亏损4.69亿元 |
上峰水泥 | 预计盈利1.6亿—1.8亿元,但同比下降69.89%—66.13%; | 盈利5.31亿元 | 预计盈利1.8亿—2.1亿元 | 盈利3.86亿元 |
万年青 | 预计盈利120万—170万元,但同比下降99.55%—99.36% | 盈利2.67亿元 | 润预计亏损3000万—1800万元 | 盈利2.53亿元 |
塔牌水泥 | 预计盈利2.26亿元,同比下降53.43% | / | 预计盈利1.84亿元,同比下降52.84% | / |
资料来源:企业财报,观研天下整理
根据市场分析,造成上述水泥产需持续下降、价格低位波动、持续亏损现状的原因,主要是受到房地产持续下行和基础设施投资增速持续放缓的影响。
房地产方面: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处在下行通道,对水泥需求疲软。2024年上半年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52529亿元,同比下降10.1%,房屋新开工面积38023万平方米,下降23.7%;房屋施工面积累计值约为68889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1.6%。。
(增速均按可比口径计算)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整理
基础设施投资方面,2024年上半年我国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5.4%,上年同期同比增长7.2%,增速有所放缓。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整理
三、水泥企业加快拓展海外市场,“出海掘金”成为了新趋势
面对上述市场困境,水泥企业也在积极谋变,或并购或自建,加快拓展海外市场,“出海掘金”成为了新趋势。例如2024年4月27日,冀东水泥发布公告称,拟以现金方式收购中非建材100%股权。公告显示,中非建材成立于2011年,通过其海外子公司间接投资设立水泥生产公司曼巴水泥,后者位于南非,年熟料产能87万吨,水泥产能100万吨。
随后7月中材水泥发布公告表示,中材水泥(公司参股40%)拟通过其全资子公司香港SPV 在阿联酋新设阿联酋SPV,并引入其他投资人,以阿联酋SPV 为主体收购突尼斯CJO 及其所属GJO 公司100%的股权。
同月天山股份发布对外投资(海外)公告称,为推进公司水泥业务的国际化布局,实现“水泥+”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天山股份控股子公司拟通过其全资子公司在阿联酋新设阿联酋SPV公司,以新设公司为主体收购突尼斯CJO及其所属GJO公司100%股权,该公司同样是一家成熟综合水泥企业。
而目前“出海”更早的华新水泥、海螺水泥等企业已在海外市场有所成效。例如作为首批“走出去”的中国水泥企业之一,华新水泥已在塔吉克斯坦、柬埔寨、赞比亚、南非、莫桑比克等11个国家布局,形成了1.27亿吨的水泥产能规模。数据显示,2023年度,华新水泥实现营收337.57亿元,其中,境外营收54.89亿元,同比增长29.99%。
海螺水泥在2023年度,出口销量同比增长117.83%,销售金额同比上升92.53%。随着海外项目销售市场网络的不断完善,其海外项目公司销量同比增长13.91%,销售金额同比增长17.75%。
但事实上,受国内水泥价格整体处于低位的影响,近两年水泥出口量正在开始持续增长。根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国内水泥出口252.32万吨,同比增长67.49%,熟料出口24.26万吨,同比增长248.02%。水泥进口仅5.22万吨,同比下降90.68%,熟料1.31万吨,同比下降96.96%。
数据来源:海关统计局,观研天下整理(WW)
截至到2023年底为止,我们国内的水泥企业在境外21个国家,投资了43个水泥工厂。累计在境外已投产项目合计熟料产能5520万吨,水泥产能8117万吨。目前在产的水泥项目中,中资企业全资投资的占比约40%,合资约60%。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