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电子装联设备行业:电子信息制造增长为发展驱动力 产品趋向国产化、精细化

电子装联设备以SMT为主流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电子装联设备行业发展深度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24-2031年)》显示,电子装联是指电子元器件、光电子元器件、基板、导线、连接器等零部件根据设定的电气工程模型,实现装配和电气连通的制造过程。在此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设备称为电子装联设备,包括SMT设备、THT设备、组装设备及其他周边设备等。

上世纪80年代之前,电烙铁装联是我国电子工业中电子产品的主要装联方式,大部分装配工艺以手工组装为主。到了90年代初,半导体封装、片式元器件发展迅猛,本世纪初,SMC/SMD在我国电子装备中的使用率增长超过65%-75%。

目前,我国电子装备电路组装是采用以SMT为主流的混合组装技术形式,对应的以锡膏印刷设备、贴片设备、回流焊炉等设备为核心。

目前,我国电子装备电路组装是采用以SMT为主流的混合组装技术形式,对应的以锡膏印刷设备、贴片设备、回流焊炉等设备为核心。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电子装联设备行业的发展主要受下游终端市场增长驱动

电子装联设备的技术水平及运作性能不仅直接影响产品的电气连通性,还影响到产品性能的稳定性及使用的安全性。电子装联行业的发展主要受下游终端市场增长驱动。2013-2023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连续11年保持工业第一大行业地位。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在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15.1万亿元,实现利润总额6411亿元。通信网络、汽车电子、消费电子等市场是行业长期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终端应用市场蓬勃发展为电子装联专用设备行业提供增量。

电子装联设备的技术水平及运作性能不仅直接影响产品的电气连通性,还影响到产品性能的稳定性及使用的安全性。电子装联行业的发展主要受下游终端市场增长驱动。2013-2023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连续11年保持工业第一大行业地位。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在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15.1万亿元,实现利润总额6411亿元。通信网络、汽车电子、消费电子等市场是行业长期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终端应用市场蓬勃发展为电子装联专用设备行业提供增量。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电子装联设备行业趋向自动化国产化和精细

1.自动化

近年来,在电子装联装配部分工艺中的锁螺丝设备和激光打标设备等柔性自动化设备也逐渐发展起来。电子装联设备呈现从手工组装--半自动化--全自动化--整线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2.国产化

发展之初,我国电子装联设备几乎全部依赖高价国外进口设备,对国内电子制造企业的规模化进程和技术水平的提升造成了不利的影响。近年来,国家加大对自动化技术及精密装备制造产业的政策扶持,我国电子装联设备国产化率逐渐提高,如:波峰焊接设备、回流焊接设备、锡膏印刷设备、点胶设备等,国产设备已占领市场主流。

电子装联设备行业主要政策法规

时间 政策 发布部门 主要内容
2017.05 《“十三五”先进制造技术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 科技部 适应工厂智能化的发展趋势,重点研发智能制造标准化共性关键技术,实现智能工厂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技术的工程化和产业化。提升我国工业自动化行业的整体创新水平和自主装备能力,满足国家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转型的重大战略需求。
2021.0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 国务院 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集成电路、航空航天、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机器人、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先进电力装备、工程机械、高端数控机床、医药及医疗设备等产业创新发展。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应用,增强要素保障能力,培育壮大产业发展新动能。
2022.01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 国务院 提升核心产业竞争力。着力提升“基础软硬件、核心电子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和生产装备的供给水平,强化关键产品自给保障能力”。实施产业链强链补链行动,加强面向多元化应用场景的技术融合和产品创新,提升产业链关键环节竞争力,完善 5G、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重点产业供应链体系。
2023.07 《关于促进电子产品消费的若干措施》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 在加快推动电子产品升级换代方面,若干措施提出,加快电子产品技术创新,打造电子产品消费新场景,着力消除电子产品使用障碍。在大力支持电子产品下乡方面,若干措施明确,持续推动家电下乡,完善电子产品销售配送体系。在打通电子产品回收渠道方面,若干措施提出,规范电子产品回收制度,加大对非法拆解电子产品、非法流通二手零配件的打击力度。推动集中回收、远程回收。
2023.07 《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 国家发展改革委 明确提出因地制宜优化汽车限购措施、畅通二手车市场流通、加强汽车消费金融支持。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提升家装家居和电子产品消费。提出开展绿色产品下乡、完善农村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等政策。丰富应用场景,加快传统消费数字化转型,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更多消费领域融合应用,积极发展绿色低碳消费市场。
2024.03 《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 国务院 开展汽车以旧换新。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畅通流通堵点,促进汽车梯次消费、更新消费。开展家电产品以旧换新。以提升便利性为核心,畅通家电更新消费链条。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zlj)

3.精细化

随着电子产品和LED 显示器件发展逐渐小型化、轻薄化;PCB 表面组装的电子元器件集成度越来越高;英制 0201、英制 01005、公制 M03015、公制 M0201 等超小规格元器件及 0305、0204 等微小型芯片应用日渐普及, SMT 及 COB 工艺亦随之蓬勃发展。随着电子元器件的尺寸逐步缩小,对超微型元器件组装定位的要求越来越高,未来电子装联设备或将需要满足各种尺寸下超微级电子元器件的装联要求。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风电减速器行业市场规模恢复增长态势 集中度高且呈“两超多强”格局

我国风电减速器行业市场规模恢复增长态势 集中度高且呈“两超多强”格局

但进入2023年以来,受场需求恢复增加、政策支持,市场规模恢复增长。目前受下游风电行业集中度较高的影响,我国风电减速器行业亦具有较高的市场集中度。2020年行业CR4达到90%以上,市场呈现“两超多强”格局,其中以重齿公司及南高齿占比较大。

2025年01月15日
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化加速 产销量及国产化率增长 本土企业竞争力有待提升

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化加速 产销量及国产化率增长 本土企业竞争力有待提升

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年安装量占全球的51%。近年来我国在工业机器人领域高价值专利成果持续有效输出,支撑了我国工业机器人智能化生产能力持续提高,使得国产化率大大提升;但我国高价值专利产业转化能力偏低,企业全球竞争力仍有待提升。

2025年01月15日
我国风力发电齿轮箱行业分析:下游需求上升 2030年市场规模将超40亿美元

我国风力发电齿轮箱行业分析:下游需求上升 2030年市场规模将超40亿美元

风电齿轮箱主要功能是将风轮在风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动力传递给发电机并匹配发电机需要的转速。在全球气候变暖和减少碳排放背景下,全球风电行业总体快速发展,2023年风电新增装机量116.6GW,累计装机容量突破1TW,风力发电齿轮箱市场规模大约为56.88亿美元,预计2030年将达到88.26亿美元。

2025年01月14日
我国物流无人机行业需求释放 政策推动渗透率提升 支线运输及快递企业争相布局

我国物流无人机行业需求释放 政策推动渗透率提升 支线运输及快递企业争相布局

从细分市场看,随着低空经济的发展,支线无人机运输需求逐渐旺盛,天域航通、山河华宇、郎星、白鲸航线等相关公司布局进展随之加快;随着快递行业竞争加剧,顺丰、京东等头部玩家开始由价格竞争转向服务竞争与产业化延伸,无人机快递布局正不断推进。

2025年01月14日
三大因素推动我国服务机器人行业发展 市场规模增速高于全球

三大因素推动我国服务机器人行业发展 市场规模增速高于全球

服务机器人是机器人产业中的重要分支,在人口老龄化、政策、技术等因素推动下,近年来我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不断扩容,2019-2023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2.41%。同时,我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始终始终高于全球水平。从产量来看,2022年我国服务机器人产量同比下降29.91%;但自2023年起其产量不断回升,且增速逐渐

2025年01月13日
我国计量校准行业应用广、需求潜力大 市场不断放量下机构数量与营收持续增长

我国计量校准行业应用广、需求潜力大 市场不断放量下机构数量与营收持续增长

当前,我国计量校准行业市场容量正在逐步释放,相关机构数量与营收持续增长。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统计,2016-2023年我国计量校准机构数量从607家增长到791家,复合增长率为3.9%;计量校准机构的营收总额从56.68亿元增长到123.95亿元,复合增长率为11.8%。

2025年01月1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