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OLED蒸镀材料行业发展重要性愈发凸显 国产化进程正加速推进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OLED蒸镀材料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24-2031年)》显示,‌OLED蒸镀材料‌是用于OLED显示技术中的一种关键材料,其制备过程主要涉及真空蒸发和热升华技术。OLED蒸镀材料主要应用于OLED面板制程中的真空蒸镀环节即在真空的腔室内,通过加热OLED蒸镀材料,使其升华成为分子级别蒸汽,并按照预设的器件结构在基板上均匀地附着。

OLED蒸镀材料根据功能可以划分为封装层材料、阴极蒸镀材料、电子传输层材料、空穴阻挡层材料、发光层材料、电子阻挡层材料、空穴传输层材料、空穴注入层材料等主要材料。

一、OLED 蒸镀材料在显示面板中成本占比较高,具有重要性

OLED蒸镀材料是使OLED面板实现发光的核心功能材料,决定了OLED面板的显示质量,具有较高的纯度和一致性要求,其质量及品质直接影响OLED面板的性能、良品率和稳定性。

据统计,在手机OLED面板中,OLED蒸镀材料占总成本约为30%,而在电视OLED面板中由于大尺寸显示面板对OLED功能材料的需求量更高,OLED蒸镀材料的成本占比则超过46%。

据统计,在手机OLED面板中,OLED蒸镀材料占总成本约为30%,而在电视OLED面板中由于大尺寸显示面板对OLED功能材料的需求量更高,OLED蒸镀材料的成本占比则超过46%。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观研天下整理

OLED面板一般指OLED屏幕,即有机发光二极管,在手机OLED上属于新型产品,被称誉为“梦幻显示器”。相比于传统的LCD显示面板,OLED面板在性能、发光原理、屏幕结构、有害蓝光、低温特性、色域、耗电、屏幕厚度方面等都具有明显的优势。

近年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作为应用平台及终端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电子设备等消费类电子产品和智能家居产品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智能终端出货量不断攀升,带动 OLED面板需求快速增长。数据显示,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OLED市场规模约为393亿美元,同比增长6.2%。估计2023年我国OLED市场规模将达426亿美元。

近年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作为应用平台及终端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电子设备等消费类电子产品和智能家居产品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智能终端出货量不断攀升,带动 OLED面板需求快速增长。数据显示,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OLED市场规模约为393亿美元,同比增长6.2%。估计2023年我国OLED市场规模将达426亿美元。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观研天下整理

随着OLED面板市场的发展,也带动了OLED 蒸镀材料需求增长,数据显示,2023 年国内 OLED 蒸镀材料的市场规模为 37 亿元。预计到2025年国内 OLED 蒸镀材料的市场规模将增至 45 亿元以上。

随着OLED面板市场的发展,也带动了OLED 蒸镀材料需求增长,数据显示,2023 年国内 OLED 蒸镀材料的市场规模为 37 亿元。预计到2025年国内 OLED 蒸镀材料的市场规模将增至 45 亿元以上。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观研天下整理

二、OLED 有机蒸镀材料下游是OLED的终端应用,呈多应用场景共同发展趋势

OLED 有机蒸镀材料下游是OLED的终端应用,包括手机、平板、OLEDTV、可穿戴设备等显示领域。目前OLED 显示面板的需求端呈现以移动终端设备为主,电脑、平板、可穿戴设备等多应用场景共同发展的趋势。

有相关资料显示,目前在 OLED 面板的下游应用领域中,以智能手机和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为主的移动 OLED 市场占比接近 80%,其中智能手机占比约 73%,是目前最大的 OLED 应用市场。未来随着市场认可度的提升,OLED 屏幕在电视及可穿戴设备中的应用占比将逐年提升。

1智能手机

手机市场的发展是带动 AMOLED 面板需求的主要动力,同时 5G 时代的来临促使全球 AMOLED 手机面板出货量快速增长。此外柔性 OLED 面板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折叠屏手机的销量增长,2021 年全年柔性屏手机出货量达 900 万台,国内手机厂商也陆续进入折叠屏手机市场,进一步促使了 OLED 面板的更新迭代,进而推动OLED 有机蒸镀材料行业发展。

近年来随着国家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升级,我国智能手机用户规模呈稳中上升趋势,出货量不断增长,到目前我国已拥有全球第一大规模智能手机市场。但近几年来,智能手机行业表现不景气,出货量逐渐跌落。2023年虽然手机市场仍不温不火,但相比去年同期创下十年来最大降幅,2023年中国手机市场正呈现出回暖态势。数据显示,2023年月我国智能手机出货量2.76亿部,同比增长4.8%,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95.6%。

近年来随着国家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升级,我国智能手机用户规模呈稳中上升趋势,出货量不断增长,到目前我国已拥有全球第一大规模智能手机市场。但近几年来,智能手机行业表现不景气,出货量逐渐跌落。2023年虽然手机市场仍不温不火,但相比去年同期创下十年来最大降幅,2023年中国手机市场正呈现出回暖态势。数据显示,2023年月我国智能手机出货量2.76亿部,同比增长4.8%,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95.6%。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可穿戴设备

目前可穿戴设备面板以 AMOLED 以及 TFT-LCD 为主。AMOLED 属自发光显示技术,其在节电能力上强于 TFT-LCD,并且在对比度及可塑性方面有较强优势。在智能穿戴设备领域,刚性 AMOLED 面板与柔性产品相比差异性较小,能够满足用户对画质、护眼及节能等方面的需求,未来 5 年内刚性AMOLED 显示面板仍将在智能穿戴领域占据主要市场地位。

可穿戴设备是指一种通过在身体上佩戴的方式,将计算机或电子技术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的智能装置,具有感知、交互、计算等功能,可以为用户提供健康管理、运动测量、社交互动、影音娱乐等多种服务。

可穿戴设备的种类繁多,分类多样。根据佩戴部位,可分为头部佩戴(如智能眼镜、智能耳机)、手部佩戴(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腰部佩戴(如智能腰带)、足部佩戴(如智能鞋)、全身佩戴(如智能服装)等。

根据功能用途,可分为健康管理类(如心率监测、血压监测)、运动测量类(如步数计算、卡路里消耗)、社交互动类(如通话、信息推送)、休闲娱乐类(如音乐播放、视频观看)、定位导航类(如GPS定位、地图导航)、移动支付类(如扫码支付、NFC支付)等。

根据技术水平,可分为基础型(如只具有数据采集和显示功能)、进阶型(如具有数据处理和传输功能)、高级型(如具有数据分析和反馈功能)等。

近年来受益于庞大的市场需求,我国可穿戴设备飞速发展,产量不断增长。到我国是全球可穿戴设备主要生产国家之一,其产量长期占据全球总产量三成以上的比例。数据显示,到2022年我国可穿戴设备产量达到23891万台,占全球总产量的比例将达到51.87%。

以智能手表为例:智能手表是一种内置智能化系统的可穿戴设备,除指示时间外,还具有导航、监测、交互、信息显示等一项或多项功能。根据使用者年龄来划,智能手表可分为儿童智能手表、成人智能手表及老年智能手表三种。

智能手表是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符合手表基本技术要求的手表。近年来随着智能手表功能多样,消费者认可度持续提升,购买智能手表的用户也越来越多。数据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我国智能手表出货量910万台,同比增长54.1%。‌

智能手表是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符合手表基本技术要求的手表。近年来随着智能手表功能多样,消费者认可度持续提升,购买智能手表的用户也越来越多。数据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我国智能手表出货量910万台,同比增长54.1%。‌

数据来源:IDC,观研天下整理

随着消费者认可度持续提升,渗透率不断增长,我国智能手表市场规模呈逐年稳步上升态势。目前我国已是全球第二大智能手表市场,仅次于北美地区。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智能手表市场规模为336亿元。估计2023年其市场规模超过400亿元,同比增长39.43%。但目前虽然我国智能手表行业虽然发展速度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准,但市场成熟度远不及发达国家,对高端产品细分市场定位较模糊,行业仍处于高速发展时期。随着智能手表系统的完善,以及大众健康意识增强,智能手表产品差异化程度加大,产品更加多样化,未来市场规模将保持持续增长态势。

随着消费者认可度持续提升,渗透率不断增长,我国智能手表市场规模呈逐年稳步上升态势。目前我国已是全球第二大智能手表市场,仅次于北美地区。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智能手表市场规模为336亿元。估计2023年其市场规模超过400亿元,同比增长39.43%。但目前虽然我国智能手表行业虽然发展速度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准,但市场成熟度远不及发达国家,对高端产品细分市场定位较模糊,行业仍处于高速发展时期。随着智能手表系统的完善,以及大众健康意识增强,智能手表产品差异化程度加大,产品更加多样化,未来市场规模将保持持续增长态势。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观研天下整理

三、市场竞争格局仍被美国、韩日、德国厂商掌控,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由于行业起步较晚,核心专利存在较高的技术壁垒,目前国内 OLED 蒸镀材料竞争格局被美国、韩日、德国 厂商掌控。其中,韩国德山、LG 化学、三星 SDI 等韩国公司,日本东丽、保土谷化学、出光兴产等日本公司,德国默克公司等国外厂商垄断了大部分电子功能材料和空穴功能材料的专利布局和市场份额。美国UDC 与陶氏化学、三星 SDI、出光兴产、LG 化学、日本 JNC、韩国 SFC 等公司分别在红色发光材料、绿色发光材料和蓝色发光材料中占据绝对优势地位。

而我国 OLED 材料生产企业技术积累薄弱,受制于海外企业专利壁垒,以生产中间体和单体粗品为主,在利润较高的 OLED 蒸镀材料领域占比较低,国产替代拥有广阔空间。这是因为虽然目前全球 OLED 蒸镀材料的供应商仍以韩、日、德、美为主,但各公司所擅长的材料各不相同,很少有企业能做到 OLED 全体系材料覆盖,这也给国内企业创造了一定的发展机会。多数国内企业从单一蒸镀材料供应出发,在越过客户认证壁垒后逐步扩宽蒸镀材料供应种类,并依靠自身研发创新能力进一步促进各类蒸镀材料的国产替代。

而我国 OLED 材料生产企业技术积累薄弱,受制于海外企业专利壁垒,以生产中间体和单体粗品为主,在利润较高的 OLED 蒸镀材料领域占比较低,国产替代拥有广阔空间。这是因为虽然目前全球 OLED 蒸镀材料的供应商仍以韩、日、德、美为主,但各公司所擅长的材料各不相同,很少有企业能做到 OLED 全体系材料覆盖,这也给国内企业创造了一定的发展机会。多数国内企业从单一蒸镀材料供应出发,在越过客户认证壁垒后逐步扩宽蒸镀材料供应种类,并依靠自身研发创新能力进一步促进各类蒸镀材料的国产替代。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观研天下整理

近年由于国际贸易摩擦以及蒸镀材料价格高昂等原因,为了保证自己蒸镀材料的供应,国内显示面板厂商加大了与国内材料厂商的深入合作,采用同步开发等方式,扶植材料企业在技术上不断突破,与国外的差距开始逐步缩小。在过去的几年里,国产 OLED 蒸镀材料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国产化进程持续推进中,部分材料已经实现了量产,但在技术壁垒较高的发光功能材料领域国内厂商与欧美日韩等供应商仍有一定差距。

随着国内 OLED 产业日渐成熟以及国产 OLED 面板的出货量逐渐增加,国内多家企业依赖其资源优势或者技术积累开始纷纷进入 OLED 蒸镀材料行业,形成了多种业态共存的局面。

目前根据国内 OLED 蒸镀材料企业的商业模式可将其分为以下三种类型。分别是1)OLED 中间体及粗单体企业向下游 OLED 蒸镀材料市场延伸;OLED 面板厂商向上游延伸;国内企业自主研发创新。其中以自主研发创新为主的国内 OLED 蒸镀材料生产商逐步进入国内面板厂商供应体系,占据了一定市场份额

根据国内 OLED 蒸镀材料企业的商业模式可将其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模式 代表企业 相关情况
中间体及粗单体企业向下游延伸 奥来德、阿格蕾雅、三月科技、瑞联新材 由于国内 OLED 产业发展较晚,供应商壁垒较高,国内 OLED 材料厂商更多集中于中间体生产和粗单体代工,为海外蒸镀材料厂商的上游供应商。随着国内 OLED 材料产业链的日渐成熟,相关企业纷纷开始布局下游技术壁垒更高的蒸镀材料产业,以此来扩大其竞争优势。例如奥来德等企业均在原有 OLED 材料中间体的基础上进一步研发了 OLED 蒸镀材料。此外,奥来德是国内较大的蒸镀设备供应商,通过布局 OLED 蒸镀材料将进一步促进其产业协同;万润股份则成立了子公司三月科技专门进行OLED 材料的研发及生产。该类企业由于常年在 OLED 中间体及蒸镀设备行业深耕,积累了较强的客户资源,对 OLED 蒸镀材料的原材料及配比也较为熟悉,因此具备一定的技术及资源优势。
面板企业向上游延伸 鼎材科技、华睿光电 在中美贸易战等国际贸易摩擦的大背景下,OLED 蒸镀材料的供应已经成为国内 OLED 面板厂商普遍关注的问题。国内面板厂商开始扶持本体系材料企业,从而实现进口替代,降低关键材料“卡脖子”的风险。因此,国内的面板厂商开始设立相关公司进行 OLED 蒸镀材料的研发及生产。例如维信诺集团体系成立了鼎材科技进行 OLED 蒸镀材料的研产,华星光电成立子公司华睿光电进行 OLED 蒸镀材料开发。此类 OLED 蒸镀材料供应商有相对优质的客户资源,依靠面板厂商的支持在完成技术突破并量产后可以获得稳定的订单。
国内企业自主研发创新 海谱润斯、莱特光电 部分企业早先在 OLED 面板产业链中发现了 OLED 蒸镀材料的广阔空间和潜在机会,借助自身的资源及产业优势提前布局了相关专利及技术,并通过自主研发逐步打开了 OLED 蒸镀材料的市场并实现了部分材料的国产化。以莱特光电为例,其生产的 Red Prime 产品成功打破了国外企业对 OLED 发光功能材料的垄断。作为国内 OLED 蒸镀材料领域自主研发创新的代表性企业之一,公司的核心技术人员具有 OLED 材料相关专业领域研发经验,有较强的理论功底和较为丰富的科研经验。公司已向客户供应了包括晶体封装材料、光提取材料、阴极蒸镀材料、电子功能材料、空穴功能材料、发光功能材料等多种 OLED 蒸镀材料。上述企业自主研发的成功先例给国内 OLED 蒸镀材料企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国内厂商有望结合自身技术积累及研发突破,不断提升产品性能,进一步促进 OLED 蒸镀材料的国产化率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观研天下整理

总体来看,预计随着 OLED 产业链逐步向我国转移,国内材料厂商有望通过自身技术积累及研发突破,进一步加速 OLED 蒸镀材料的国产化进程。从市场份额来看,海谱润斯、莱特光电、奥来德是最主要的本土供应商。(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半导体检测行业发展迎产业国产化机遇 高精度与可靠性将是未来方向

我国半导体检测行业发展迎产业国产化机遇 高精度与可靠性将是未来方向

数据显示,2015-2023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从3588.7亿美元增长到了5197.2亿美元,其间复合增速为4.74%。而未来若保持8%的增速,意味着未来全球半导体行业市场规模将快速增长,从而也将助推半导体检测分析需求爆发。

2024年11月23日
我国空心杯电机行业现状分析:政策助力国产化加快 市场竞争激烈

我国空心杯电机行业现状分析:政策助力国产化加快 市场竞争激烈

近年来,我国空心杯电机行业规模不断扩大。根据数据显示,2022-2023年中国空心杯电机市场规模由2.6亿美元增长至2.9亿美元,占全球空心杯电机市场规模的比重由34.67%提升至35.80%;预计2028年市场规模将达4.7亿美元,占全球空心杯电机市场规模的比重为39.50%。

2024年11月22日
我国PLC行业现状分析:市场规模整体扩大 欧美品牌占据较大份额

我国PLC行业现状分析:市场规模整体扩大 欧美品牌占据较大份额

我国PLC国产化率低,市场竞争格局主要被西门子、三菱、欧姆龙等外资品牌垄断。数据显示,2023年欧美和日系品牌市场份额分别达到55%和24%,主导我国PLC市场。

2024年11月22日
半导体产业国产化趋势下 我国半导体第三方实验室检测行业迎发展机遇

半导体产业国产化趋势下 我国半导体第三方实验室检测行业迎发展机遇

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半导体市场规模达到1552亿美元,半导体第三方实验室检测分析市场规模达80亿元。预计到 2024 年,我国半导体第三方实验室检测分析市场规模将超过 100 亿元。

2024年11月20日
我国电子测量测试仪器行业分析:新机遇下市场规模扩容 国产替代化加速

我国电子测量测试仪器行业分析:新机遇下市场规模扩容 国产替代化加速

由于半导体工艺、单功能模块技术、系统架构技术等限制,国际巨头凭借着技术优势及经验积累,占据我国电子测量测试仪器市场前四的份额。其中,头部企业德科技市占率达25.9%,稳居行业第一。

2024年11月19日
我国薄膜电容器行业增长空间大 政策鼓励下国产企业积极投入研发 相关专利数增多

我国薄膜电容器行业增长空间大 政策鼓励下国产企业积极投入研发 相关专利数增多

与陶瓷电容器、铝电解电容器相比,薄膜电容器市场占比较小,行业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根据数据,陶瓷电容器、铝电解电容器占比分别达54.12%、31.93%,薄膜电容器仅占比8.15%。

2024年11月19日
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及市场规模显著增长 AR眼镜为下一发展趋势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及市场规模显著增长 AR眼镜为下一发展趋势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根据数据,2014-2023 年全球智能眼镜市场规模从 1.35 亿美元增至 34.16亿美元, CAGR 为 49.71%;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从 19.38 万台增长至 675.53 万台, CAGR 为 55.87%。其中,2021 年为行业规模峰值,全球智能眼镜市场规模达到50.31 亿美元,出货量突破千万台。

2024年11月18日
我国空中成像行业现状分析:汽车智能化助力市场发展 东超科技实现量产

我国空中成像行业现状分析:汽车智能化助力市场发展 东超科技实现量产

而在汽车领域,2024年4月24日,华为在北京举行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发布会,现场发布了智能驾驶为核心的全新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品牌——华为乾崑。针对用户对汽车产品的多元需求,东超科技结合自身“可交互空中成像”技术优势,创新推出“空中成像·智能车载解决方案”,全面提升传统车企座驾空间科技感。

2024年11月1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