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分子诊断原料酶行业市场发展提速 国产替代进程不断推进

一、行业相关概述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分子诊断原料酶‌‌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发展前景分析报告(2024-2031年)》显示,分子诊断原料酶主要‌是指在分子诊断领域中广泛使用的酶类物质。‌分子诊断原料酶是分子诊断试剂的关键组成部分,能够直接影响着分子检测试剂的灵敏度、稳定性、检测时间等多项性能水平,对于确保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目前‌分子诊断原料酶主要用于核酸扩增、检测基因突变、病毒、细菌等生物体的特定片段。

分子诊断原料酶种类丰富。按照功能不同,分子诊断原料酶可分为测序酶、高保真酶、逆转录酶、Taq DNA聚合酶、等温扩增酶以及Taq热启动酶等。其中测序酶可用于克隆、二代测序建库等多种分子诊断技术中;高保真酶可用于多重PCR扩增技术中;逆转录酶可用于RNA核酸检测;Taq DNA聚合酶以及Taq热启动酶可用于测定序列、DNA标记等。

分子诊断原料酶分类

类型

功能和用途

聚合酶

Taq DNA 聚合酶及 Taq 热启动酶

用于 DNA 样本的 PCR 扩增、DNA 标记、引物延伸、序列测定、平末端加 A 等实验

高保真酶

主要用于保真度比较高的聚合酶链式反应反应,包括克隆 PCRDNA 片段拼接、引入突变、全基因合成、蛋白表达等。对复杂模板有均衡的扩增效率,特别适用于二代建库中多重PCR的扩增

等温扩增酶

具有5'3'DNA 聚合酶活性和强链置换活性,应用于DNA等温扩增(LAMP)、多重置换扩增(MDA)、全基

因组扩增(WGA)、建库测序等

逆转录酶

用于RNA的逆转录扩增合成cDNA,可应用于各种病毒RNA 的核酸检测

基因测序工具酶

用于催化 DNA 平末端和粘性末端之间的连接反应,修复双链 DNARNADNA/RNA 杂交中的单链中的单链切口,可应用于载体构建、克隆、二代序建库等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二、行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受益于分子诊断行业发展速度加快,我国分子诊断原料酶市场空间不断扩展。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分子诊断原料酶市场规模达到34亿元,同比增长6.2%。2023年我国分子诊断原料酶市场规模为39亿元,同比增长14.7%。预计2024年我国分子诊断原料酶市场规模将增至45亿元。‌这一增长趋势反映了分子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和酶原料的研发应用深入,为临床和科研提供了更加高效、准确的诊断手段。

近年来受益于分子诊断行业发展速度加快,我国分子诊断原料酶市场空间不断扩展。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分子诊断原料酶市场规模达到34亿元,同比增长6.2%。2023年我国分子诊断原料酶市场规模为39亿元,同比增长14.7%。预计2024年我国分子诊断原料酶市场规模将增至45亿元。‌这一增长趋势反映了分子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和酶原料的研发应用深入,为临床和科研提供了更加高效、准确的诊断手段。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观研天下整理

从细分市场来看,近年通过对核心关键酶的定向进化,可断丰富酶库。目前基因工程重组酶以达到200多种;包含DNA聚合酶128种、逆转录酶54种、核酸酶48种、连接酶22种以及其它酶类45种。其中DND聚合酶、DNA连接酶、逆转录酶、限制性内切酶等是我国分子诊断原料酶较为常见的高端酶,其中DNA聚合酶目前应用最为广泛。

从嗜热细菌Thermusaquaticus中分离得到的TaqDNA聚合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主要用于DNA靶标PCR扩增。TaqDNA聚合酶主要分为重组酶性和野生酶性,分别从大肠杆菌(E.coli)及Thermusaquaticus YT1 中纯化得到。后者通常适用于用于扩增与大肠杆菌(E.Coli )序列同源的细菌DNA序列。

近两年由于新冠疫情带来巨大的检测需求,而核酸检测试剂的酶原料主要为TaqDNA聚合酶,因此目前该种酶类工业端应用占较大比重。数据显示,2015-2021年我国TaqDNA聚合酶的市场规模从9.8亿元增长至25.7亿元,复合增速达18%。预计到2024年我国TaqDNA聚合酶市场规模可增至37.5亿元。

近两年由于新冠疫情带来巨大的检测需求,而核酸检测试剂的酶原料主要为TaqDNA聚合酶,因此目前该种酶类工业端应用占较大比重。数据显示,2015-2021年我国TaqDNA聚合酶的市场规模从9.8亿元增长至25.7亿元,复合增速达18%。预计到2024年我国TaqDNA聚合酶市场规模可增至37.5亿元。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观研天下整理

三、行业下游市场情况

‌分子诊断原料酶主要应用在分子诊断领域,因此受其发展的影响较大。分子诊断是体外诊断重要的细分领域之一,目前占据着15%左右的市场份额。

分子诊断是指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患者体内遗传物质的结构或表达水平的变化而做出诊断的技术,主要是指编码与疾病相关的各种结构蛋白、酶、抗原抗体、免疫活性分子基因的检测,主要应用于传染性疾病、肿瘤、血液筛查、产前、遗传性疾病、药物代谢基因组学等领域。

虽然我国分子诊断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分子诊断逐渐应用于遗传病、肿瘤的早期筛查与诊断,应用范围不断拓宽(目前分子诊断已逐步应用于大规模人群传染病防控、疾病筛查和人类基因库的建立);以及消费升级、政策扶持等多重因素推动下,市场已步入成长期,规模迅速扩大。数据显示,2019-2023年我国分子诊断行业市场规模由84亿元增长至243亿元。预计2024年我国分子诊断行业市场规模将达258亿元。

虽然我国分子诊断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分子诊断逐渐应用于遗传病、肿瘤的早期筛查与诊断,应用范围不断拓宽(目前分子诊断已逐步应用于大规模人群传染病防控、疾病筛查和人类基因库的建立);以及消费升级、政策扶持等多重因素推动下,市场已步入成长期,规模迅速扩大。数据显示,2019-2023年我国分子诊断行业市场规模由84亿元增长至243亿元。预计2024年我国分子诊断行业市场规模将达258亿元。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观研天下整理

展望前景,分子诊断行业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首先国家对医疗健康领域的重视和政策扶持,为分子诊断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其次随着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分子诊断的准确性和灵度不断提高,检测范围也不断扩大。这为疾病的早期诊断、个性化治疗和预后监测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此外随着人们对健康管理的需求不断增加,体外诊断市场也在不断扩大。分子诊断作为体外诊断的一种重要技术,在传染病检测、肿瘤诊断和监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最后随着合成生物学、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分子诊断行业带来多的机遇和挑战。

总的来看,随着政策支持、资本投入和市场需求的增加,分子诊断企业也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未来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预计到2029年我国分子诊断市场规模约为545亿元。而分子诊断原料酶行业作为分子检测行业产业链上游,广阔的分子检测试剂行业发展前景将反哺分子检测酶原料市场成长。

四、行业竞争情况

由于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分子诊断原料酶行业起步较晚,且受技术壁垒高等因素限制,需求高度依赖进口。一直以来,能提供分子检测试剂上游原材料的厂商少,原料酶等生物活性原料的生产供应由罗氏诊断、赛默飞世尔、宝生物等企业主导。

虽然目前我国在基础原材料的研制生产方面虽然已有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包括蛋白质优化改造技术在内的多项关键技术储备不足,仍有80%的分子检测原料酶依赖进口,直接影响着分子诊断产品的市场供应,以及我国医疗服务的供给能力和医疗卫生安全。在此背景下国产分子检测试剂原料产品在进口产品替代中面临较大的发展机遇。

近年来随着国内分子诊断技术的快速发展,国产厂商在分子诊断原料酶市场中的份额逐渐增长。据统计,2021年国产厂商占据中国分子诊断原料酶市场约40%的市场份额。这一数据表明,尽管跨国企业在该领域占据优势地位,但国产厂商正在逐步增强市场竞争力。

目前在我国分子诊断原料酶国产厂商中,诺唯赞、菲鹏生物、翌圣生物、康为世纪和近岸蛋白等是头部竞争者。其中诺唯赞占据我国市场近两成份额。

目前在我国分子诊断原料酶国产厂商中,诺唯赞、菲鹏生物、翌圣生物、康为世纪和近岸蛋白等是头部竞争者。其中诺唯赞占据我国市场近两成份额。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观研天下整理

目前我国分子诊断原料酶市场主要企业情况

企业名称 基本情况
诺唯赞 ‌诺唯赞集团‌是一家专注于酶、抗原、抗体等功能性蛋白及高分子有机材料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的生物科技企业。目前公司拥有超过2000多个终端产品,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高通量测序、体外诊断、医药及疫苗研发和动物检疫等领域。诺唯赞的产品和服务已经成功进入了多个领域,包括但不限于生物试剂和POCT诊断试剂,形成了覆盖科研院校、高通量测序服务企业、分子诊断试剂生产企业等多种客户群体的客户组合。2024年中期报告显示,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双双增长。具体数据为2024年其营业总收入6.49亿元,同比上升13.7%;归母净利润1615.95万元,同比上升119.93%。这些数据表明,诺唯赞在市场竞争中表现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
菲鹏生物 菲鹏生物是行业领先的体外诊断平台型企业,其高度重视企业的自主研发,不断突破关键技术,并持续迭代,建立了全面、领先的诊断研发、生产应用平台,实施完善的技术开发流程,在诊断试剂原料标记、配对筛选、试剂盒系统调试及性能优化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研发技术经验。经过22年的发展,菲鹏生物已成为中国国内颇具影响力的体外诊断试剂原料和解决方案供应商,是国内行业少数打入欧美日发达国家高端市场的企业之一。2020-2022年菲鹏生物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0.68亿元、23.32亿元和27.02亿元,净利润分别为6.33亿元、14.76亿元和9.18亿元。
翌圣生物 翌圣生物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聚焦生命科学产业链上游核心原料,从事分子、蛋白和细胞三大品类生物试剂的研发、生产与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核心产品覆盖qPCR系列、NGS系列、逆转录系列、核酸提取与纯化系列、PCR系列、分子克隆系列、体外转录系列、抗体、蛋白纯化系列、蛋白分析系列、重组蛋白、细胞分析系列、细胞培养系列、细胞转染系列、报告基因检测系列等多个品类,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诊断检测和生物医药等领域。2024年中期报告显示,公司上半年的营业收入为31.27亿元‌,同比增长2.34%。
康为世纪 康为世纪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立足于生命科学领域,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从事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生物试剂的研发与生产,为生命科学研究、基因检测和体外诊断用户提供创新型生物产品和服务。公司拥有一批来自生物技术各个领域的专家,在创新研发的多项领域中均各有建树,形成了良好的互补优势。公司拥有6个技术平台共23项分子检测核心技术,核心产品包括各种PCR酶类、缓冲液、核酸保护剂、核酸提取试剂盒、二代测序建库试剂盒、分子诊断检测试剂等。产品线主要包括分子诊断原料酶、核酸采集与保护剂、核酸提取试剂盒、分子诊断检测试剂等,打破了中国生物研究与产业对进口试剂的依赖。2024年中期报告显示,公司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约6715万元,同比减少44.7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约5006万元;基本每股收益亏损0.447元。
近岸蛋白 苏州近岸蛋白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耕重组蛋白行业十余年,是一家专注于蛋白质技术与应用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营业务为生物药、体外诊断、mRNA疫苗药物、生命科学基础研究等领域的原料与技术解决方案,包括靶点及因子类蛋白、重组抗体、酶及试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及相关技术服务。公司在上海、苏州和菏泽建有研发、生产基地。公司拥有上万种重组蛋白的开发经验,自主研发了蛋白设计与改造、蛋白生产和质量控制以及蛋白应用与评价等7大综合性技术平台,23项核心技术。公司以完善的技术体系和自产创新原料为基础,为生物医药行业提供从产品到技术创新及开发的一站式服务。另外公司mRNA原料酶及试剂在国内市场处于领先地位,具备先进的mRNA原料酶规模化生产能力,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24年中期报告显示,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为5965.52万元,同比下降20.13%;归母净利润为-890.58万元,同比下降172.05%;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299.92万元,同比下降9627.24%;基本每股收益-0.13元。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五、行业发展预测

目前我国分子诊断原料酶仍然处于发展早期,未来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尤其是高保真DNA聚合酶由于其保真度较高,主要应用于市场早期阶段的场景如基因克隆、基因测序等,随着下游应用产业化的不断推进,未来具有突出的市场潜力。

目前我国分子诊断原料酶仍然处于发展早期,未来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尤其是高保真DNA聚合酶由于其保真度较高,主要应用于市场早期阶段的场景如基因克隆、基因测序等,随着下游应用产业化的不断推进,未来具有突出的市场潜力。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观研天下整理

另外国产替代进程不断加速,有望带动下游国内分子检测企业将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和行业内话语权。一方面随着国家鼓励创新和进口替代政策不断出台,中国分子检测试剂行业领先企业已开始对产业链进行延伸。尤其在新冠疫情爆发后,很多外资企业因为生产及物流能力受限,无法及时供货,一些国产企业抓住机会,逐渐进军分子检测试剂原材料生产领域,加强产业链布局、规模投入和技术研发投入,并取得不错的进展。目前我国自主产品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已具备了较好的创新产品研发基础,分子检测试剂生物活性原料已具有一定的研发能力,试剂创新与研制的链条已基本形成。

另一方面伴随着上游原料生产企业的重组进程加快以及中国市场参与者技术水平的提高,未来国内分子检测企业依靠对国内政策导向和产业链的深刻的理解,以及本土化服务优势,有望朝着专业化和规模化的方向继续发展,逐渐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和行业内话语权。(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P-CAB抑制剂行业分析:多款研发药物相继上市 市场空间有望超百亿

我国P-CAB抑制剂行业分析:多款研发药物相继上市 市场空间有望超百亿

针对与酸相关疾病的治疗关键在于抑酸,所以抑酸药物被推向历史舞台,目前最新一代的药物是P-CAB抑制剂,正在快速发展。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类药物(P-CAB)抑制酸分泌的作用机制为竞争性结合壁细胞内H+/K+-ATP酶(质子泵)的钾离子结合部位。与质子泵抑制剂(PPI)不同,P-CAB可直接抑制H+/K+-ATP酶,而无

2025年04月02日
我国中成药产量、营业收入和利润均下滑 政策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我国中成药产量、营业收入和利润均下滑 政策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中成药产品种类日益丰富,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自2018年起,在医保控费、DRG/DIP付费改革、重点监控合理用药、“限输令”等因素推动下,我国中成药行业进入调整期,产量逐渐下滑。同时在2024年,我国中成药行业营业收入和利润纷纷下滑。在政策层面,近年来我国相继发布多项政策,聚焦中成药产品质量

2025年04月02日
我国质子泵抑制剂(PPI)行业分析:需求基数大 集采量多致市场降价幅度较大

我国质子泵抑制剂(PPI)行业分析:需求基数大 集采量多致市场降价幅度较大

目前临床上发病率较高,根据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研究成果,我国18至64岁成年人中,胃食管反流病、反流性食管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病/感染率分别约为10.5%、5.4%、2.5%、4.5%和41.5%。另外,我国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高达58.6%和61.1%。

2025年04月01日
过敏季来袭!我国过敏药行业需求空间不断释放 生物药新玩家入场

过敏季来袭!我国过敏药行业需求空间不断释放 生物药新玩家入场

我国过敏性疾病种类繁多,2023年国内大约有2.5亿人饱受过敏性鼻炎的摧残,其中重症患者有8千万到1亿人。在此背景下,近几年,我国多款产品市场销售表现出色,如氯雷他定近5年在全国零售市场上的氯雷他定销售总额已突破76亿元,这也吸引多家企业也纷纷入场,其中国内首次批准一款用于治疗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的IL-4Rα生物药上市,

2025年04月01日
我国GLP-1行业产业链竞争分析:上下游企业可供应链绑定 创新药市场处蓝海

我国GLP-1行业产业链竞争分析:上下游企业可供应链绑定 创新药市场处蓝海

我国庞大的糖尿病和肥胖人群对于安全、有效的降血糖和减肥药物有着迫切的需求,这为国内GLP-1药物行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消费空间。数据显示,2022年其市场规模已上升至60.5亿元,同比增长95.79%,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未来随着GLP-1药物陆续获批,到2030年,其市场规模有望突破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5%。

2025年03月27日
医疗资源缺口推动AI医学影像行业发展 投融资市场火热 竞争呈多元化特征

医疗资源缺口推动AI医学影像行业发展 投融资市场火热 竞争呈多元化特征

我国医疗资源缺口大,随着医疗需求的不断增加,AI在医学影像领域的渗透速度加快,目前已覆盖全链条。AI医学影像获新政策支持,行业前景广阔,投融资市场火热。AI医学影像的落地应用需多方参与,行业竞争格局呈现多元化特征。

2025年03月25日
我国中药行业有望迎来多重因素共振 看好拥有配方、原材料、品牌优势龙头企业

我国中药行业有望迎来多重因素共振 看好拥有配方、原材料、品牌优势龙头企业

数据显示,2024年我医药制造业营业收入为25298.5亿元,与2023年一致,无变化;营业成本为14729.6亿元,比2023年增长2.0%;利润为3420.7亿元,比2023年下降1.1%。不过,虽然2024年我医药制造业企业利润仍处下降区间,但在一揽子增量政策及时出台后,行业效益呈现持续恢复态势。

2025年03月25日
我国中药贴膏市场超百亿 骨科止痛药需求最大 奇正集团拿下“一哥”宝座

我国中药贴膏市场超百亿 骨科止痛药需求最大 奇正集团拿下“一哥”宝座

中药贴膏是膏药行业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市场超百亿。近年来人口老龄化加速、慢病年轻化以及消费升级驱动,我国中药贴膏剂市场规模逐步扩大。有数据显示,2023年在我国三大终端六大市场,中成药贴膏剂销售额超过130亿元,同比增长6.5%。

2025年03月2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