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托育服务行业发展现状研究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4-2031年)》显示,托育是“托+育”的结合体,主要包括照护、养育以及潜能激发和早期启蒙教育,为3岁以下婴幼儿提供的社会化育幼服务。托育服务即为家长提供代为收托养育宝宝的服务,经有关部门登记、卫生健康部门备案,为3岁以下婴幼儿提供全日托、半日托、计时托、临时托等托育的服务,通常此类服务主要是由社会组织、企业、事业单位或个人举办的托育机构提供。
一、行业发展现状
1、生存空间广阔,我国超过三成婴幼儿家庭有入托需求
幼有所托,是重要的民生。从社会背景来看,我国正面临着出生率下降和育龄人口结构老化的双重压力。许多年轻家庭的负担加重,选择将孩子送入托育机构成为一种趋势。这种转变为托育市场提供了生存空间。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数据显示,我国现有约3000万名3岁以下婴幼儿,超过三成的婴幼儿家庭有入托需求。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有入托需求的家庭超2/3。但受行业发展阶段及服务价格等多种因素影响,目前全国实际入托率仅为7.86%,而荷兰、韩国、法国3岁以下婴幼儿入托率均已达60%以上,可见现有托位缺口较大。
虽然近几年来人口出生率、新生人口数量总体呈下滑态势,但由于人口基数较大,我国0-3岁婴幼儿群体数量依然处于较高水平。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出生人口为902万人,0-3岁人群数量为2700万人。在此环境下可见,目前我国托育市场仍然存在广阔的生存空间。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家庭小型化趋势愈加明显,代际之间照料能力减弱,越来越需要现代化、社会化的托育服务。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政策+资金支持,托育服务行业供给能力不断增强
托育服务事关婴幼儿健康成长,事关千家万户福祉,事关国家未来和民族的永续发展。促进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础性工程。发展托育服务,一方面有利于减轻家庭养育负担,提振生育水平,促进实现人口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有助于增加就业岗位,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近年来我国托育服务得到快速发展,托育服务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供给能力不断增强。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国千人口托位数达到3.38个,共有托位477万个,包含社区嵌入式托育、用人单位办托、家庭托育点、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幼儿园托班等多种模式,可提供全日托、半日托、计时托、临时托等多种形式的服务;托育服务全职从业人员约112.4万人,其中保育人员约56.6万人,占比达50.4%。2023年全国幼儿园在托的2岁至3岁幼儿33.7万人,占全国在托婴幼儿数的15%。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观研天下整理
根据市场分析,近年来我国托育服务得到快速发展主要有两大因素推动,分别是多重政策利好和财政资金支持。
政策方面:近年来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鼓励和推动托育服务的普及,包括资金补贴、税收减免和专业培训等。这些政策的实施不仅提升了托育机构的服务能力与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家长对托育服务的信任度与接受度。正是这些政策的加持,使得托位的供给量得以迅速提升。
例如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新时期婴幼儿照护服务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建立了卫生健康部门牵头、各相关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
2024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加强普惠育幼服务体系建设,支持用人单位办托、社区嵌入式托育、家庭托育点等多种模式发展。
近年我国有关托育行业相关政策
发布部门 |
政策名称 |
重点内容 |
|
2019年 |
国务院办公厅 |
《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 |
明确了新时期婴幼儿照护服务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建立了卫生健康部门牵头、各相关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 |
2020年 |
国务院办公厅 |
《关于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的意见》 |
主要目标:健全老有所养、幼有所育的政第体系;扩大多方参与、多种方式的服务供给等 |
2021年 |
中共中央国务院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 |
明确将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列为配套积极生育支持措施之一。托育服务法已经列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由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牵头起草并提请审议,有关工作正在积极推进。 |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 |
《“十四五”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工程和托育建设实施方案》 |
进一步明确指出,“支持工业(产业)园区、用人单位等利用自有土地或设施新建、改扩建托育服务设施,普惠托位要向社会开放提供”。推动企业等用人单位参与提供托育服务,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中国托育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
|
中共中央国务院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 |
提出作为提振“三孩”生育意愿的配套举措,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推动建设一批方便可及、价格可接受、质量有保障的托育服务机构。 |
|
2022年 |
国务院办公厅 |
《“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 |
完善托育服务机构设置标准和管理规范;加快推进托育服务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研究制定托育从业人员学历教育和相关职业标准,提高保育保教质量和水平。 |
发展改革委 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等20部门 |
《“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 |
明确提出,到“十四五”期末,全国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要从2022年底的2.5个提升到2025年的4.5个 |
|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 |
《关于设立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的通知》 |
设立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 |
|
2023年 |
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 |
《家庭托育点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 |
鼓励利用住宅为3岁以下婴幼儿提供全日托、半日托、计时托、临时托等服务,对家庭托育点的登记注册、收托和管理作出规范。 |
2024年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 |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 |
提出加强普惠育幼服务体系建设,支持用人单位办托、社区嵌入式托育、家庭托育点等多种模式发展。 |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三部门 |
《“十四五”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工程和托育建设实施方案》(修订) |
支持建设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和公办托育服务网络,同时扩大普惠性托育服务供给。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资金方面: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补短板、增供给、优服务:实施重大专项支持一批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公办托育机构和普惠托位建设;实施中央财政支持普惠托育服务发展示范项目;命名第一批33个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和175家全国爱心托育用人单位……系列政策让更多家庭享受到普惠托育服务,切实解决群众后顾之忧。
2021年至2024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开展托育服务公办能力提升项目和普惠托育专项行动,中央预算内投资下达49.1亿元支持130个县级以上托育综合服务中心、62个公办托育机构和12万多个普惠托位建设。全国1315个县出台面向家庭的入托消费券以及面向托育机构的建设补贴、运营补贴等支持措施。
以云南省为例,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达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托育建设专项2024年第二批中央预算内投资2.18亿元,支持云南省7个养老托育项目建设。云南省发展改革委统称,“十四五”以来,云南省累计争取到位中央预算内资金14亿元,支持51个养老、13个托育项目建设,项目建成后预计新增养老床位11742个、托位1889个。
在国家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下,多地结合实际积极探索,通过协调场地、盘活资源等措施,不断提升托育服务质量。比如:内蒙古鄂尔多斯因地制宜探索形成独立实体式、社区嵌入式、委托管理式等多种托育发展模式,当地托位超1万个;湖南长沙科学规划社区托育点、幼儿园托班、企业托育园、家庭托育点,建设家门口普惠托育机构,初步形成“一区一中心,一街镇一布点,社区全覆盖”的托育服务发展格局等。
3、多种运营模式并存
从运营模式来看,我国托育服务行业多种运营模式并存,包括托育+早教结合经营模式、转型托育运营、国资合作模式、传统加盟模式等几种。其中传统加盟模式需要探索新增长点,而早教比重较大的托育机构经营状况相对更好一些,能够满足家长多种层次的需求,机构自身的获客和收入更加多元化。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4、托育服务工作仍面临诸多挑战,多措并举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1)托育服务行业存在问题和挑战
虽然在当前,我国托育服务行业迎来快速发展期,但同时市场也存在一些弊端,阻碍着行业发展。
一是“家庭送托难”与“机构收托不足”并存。目前多数家长倾向于公立或普惠性托育机构,但目前市场上的托育机构大多为营利性机构,如幼儿园内托班、早教机构转型而来的托育机构、新办托育园等,托育服务收费超过一些家庭的可负担能力,导致了资源与需求的错位。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民办托育机构占全部托育机构的89.5%,平均托育服务收费价格(不包括餐费)为1978元/人/月,一线城市在5500元/人/月以上,与群众的支付能力和期待存在较大差距,许多有送托需求的家庭望而却步。
在上述情况下,我国托育服务出现了“总量不足,相对过剩”的结构性矛盾。到2023年我国托位实际使用率仅为46.7%,实际入托率仅为7.86%。
二是托育机构的运营成本高。托育机构主要依靠社会力量租用商业楼宇开办,需自行负担房租、人工、装修、运营等成本,房租和人工成本占总收入的75%以上,普遍面临着前期投入多、运营成本高、投资回收周期长、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加之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约七成处于亏损状态。
三、托育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服务标准不规范。虽然有关部门对托育机构专业化、规范化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但由于前期投入较大,在落地实施过程中,很多机构在设施设备、卫生健康、安全防护、人员配备等方面都达不到要求。比如,较少机构能做到针对不同月龄和需求的孩子设计饮食方案,以统一餐食的居多;还有家长反映,孩子入园不久就患上传染病,卫生管理令人担忧。
四、专业人才匮乏。现阶段我国对托育服务从业人员尤其是保育人员的资质要求较为模糊,很多托育机构对从业人员的学历和专业要求不高,专业背景一般为学前教育、护理、早期教育等,另外增设具备幼师资格证、育婴师证等条件。“实际上0至3岁婴幼儿的照护难度和强度都远超幼儿园适龄儿童,对从业人员要求也更高。”
目前,托育服务保育人员达50万,但与2025年120万人的需求仍有较大差距,托育机构普遍缺乏高素质员工,市场缺乏现成可用的人才,培训成本高、人员流动性大、培训课程教材短缺,从业者专业性无法保证。
五、支持措施落地慢,短板弱项多。一些地方对托育专项规划或实施方案落实督促不力,抽样调查显示,全国仅有6.15%的社区建有托育服务设施。托育相关职业因缺乏法律依据,未纳入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培养体系和晋升通道尚不完善,薪酬待遇水平普遍较低,从业人员流失率高。
六是综合监管不完善,存在安全隐患。托育机构综合监管未纳入相关部门行政执法事项清单,跨部门监管机制不健全,处罚规定不明晰。托育机构实行备案制度,如何进一步加强规范和监管需要不断探索。目前全国托育机构备案率仅为42%,托育服务行业健康发展和质量安全面临较大隐患。
(2)行业发展建议
“十四五”时期是托育服务需求持续释放的关键时期。受访人士表示,推动托育服务长足发展仍需多措并举、形成合力,在增加供给、政策扶持、专业引导等方面继续着力,补齐托育服务民生短板,提高人民群众对托育服务的获得感和满足感。
一是破解“托育难”,需要普惠性托育服务和市场化托育双向发力。有相关分析建议,进一步加大普惠性托育服务机构供给,提供在安全保障、地理位置、价格标准、师资水平等方面让家长放心满意的托育服务。打造创新性办托模式,通过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多种方式,进一步探索多元化机构建设模式。综合运用规划、土地、住房、财政等支持政策,适度加快备案许可流程,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普惠托育服务建设。通过建设补贴、运营补助、租金减免、用地保障、税收优惠等方式,切实降低企业投入与运营成本,进而保障托育服务质量。
二是规范托育行业发展,加强行业监管,制定准入机制。加快婴幼儿照护服务质量标准建设,建立托育机构从业人员资格准入标准,根据不同地区发展水平,分级制定质量评价标准,让托育服务往普及、普惠、安全、优质的方向发展。应设立托育机构及从业人员“黑名单”管理制度,并保证信息公开可查,真正让家长放心。
三是行业行稳致远,强化人才支撑。加快托育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加强职业院校职前人才队伍培养,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培养应用型人才。发挥企业办学优势,进一步深化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完善托育服务人才培训制度,配套相应激励机制,建立培训标准和监管机制。
近年来开设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相关专业的高职院校逐年增加,2023年还成为高职院校中专业点增加最多的专业之一。行业端对高素质托育专业人才需求迫切,因此也对托育服务人才培养产教融合提出更高要求。
二、行业发展趋势
1、未来托育发展呈现专业化、多元化、数字化等趋势
目前我国托育行业已进入到了品牌竞争时代,可供消费者选择的托育企业及品牌数量众多,部分知名的托育品牌起源于早教品牌,大部分直营且独立发展的托育机构仍以区域性发展为主。在此背景下,托育机构品牌的竞争压力日渐增大,托育服务行业发展呈现专业化、多元化、数字化等趋势,具体如下: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1+N”托育服务体系将是未来切实可行路径之一
我国托育服务起步晚、基础差,如果新建托育设施,资源需求巨大。目前全国仅有6.15%的社区建有托育服务设施。而利用现有幼儿园资源,发展托幼一体,被认为是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据教育部统计,2023年全国幼儿园在托的2岁至3岁幼儿33.7万人,仅占全国在托婴幼儿数的15%。托幼一体发展空间广阔。
为了增加托育服务供给,多地提出打造“1+N”托育服务体系。上海2018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促进和加强本市3岁以下幼儿托育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有效地推动了本市托育服务事业健康发展,上海市已有各类托育服务机构近1500个,提供6.6万个托额,约60%的幼儿园开设托班。
但值得注意的是,采取新建托育机构的举措恐怕难以满足需求。一方面,新建公办托育机构需要财政投入,在地方财政压力下,短时间内投入有限,难以快速满足当前需求;另一方面,托育适龄人口处于下降趋势,即便有财力新建托位,未来建成后可能又面临生源短缺。
比如贵州省卫健委2023年9月发布的《关于探索“1+N”婴幼儿照护模式的指导意见》中,设计了多达六种“1+N”模式,但都是在卫健系统职责范围之内,没有任何幼儿园参与托育的内容安排。
3、高端托育仍具发展空间
任何领域都存在高端市场,托育也不例外。虽然高端托育不会成为主流,但能够满足对品质有高要求且有支付能力的群体需求。《2023年北京市托育行业发展报告》显示,高端群体更关注品质而非价格,因此在招生压力下,提升品质而非降低价格是更明智的选择。
四、行业总结
整体来看,我国托育市场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未来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方面:近年来,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鼓励和推动托育服务的普及,包括资金补贴、税收减免和专业培训等。这些政策的实施不仅提升了托育机构的服务能力与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家长对托育服务的信任度与接受度。正是这些政策的加持,使得托位的供给量得以迅速提升。另外“十四五”规划也明确提出,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要从2020年底的1.8个提升至2025年的4.5个。
挑战方面:一是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机构涌入这一领域,市场已从过去的低门槛进入到需要更高服务质量和更强品牌效应的竞争阶段。二企业面临如何在品牌建设、服务创新以及客户体验等方面形成差异化竞争的挑战。三是资金和人才的短缺也是行业发展中必须解决的短板。
因此在上述背景下,托育机构如何把握市场机遇并应对挑战是关键。相关托育机构应精准把握政策机遇,重视品牌和服务的创新,同时细分市场需求,以便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W)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