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无取向硅钢概述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无取向硅钢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4-2031年)》显示,无取向硅钢是一种含碳很低的硅铁合金,其晶粒在形变和退火后的钢板中呈无规则取向分布,具有导磁率高、矫顽力低、电阻系数大、加工性能和机械性能良好等优点。按含硅量不同,无取向硅钢可以分为中低牌号无取向硅钢和高牌号无取向硅钢两种。前者主要应用于家电、工业电机、汽车等领域;后者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和大型电机等领域。
无取向硅钢分类情况
分类 | 含硅量 | 应用领域 |
中低牌号无取向硅钢 | 硅含量一般在0.5%-3%之间。 | 家电、工业电机、汽车等领域 |
高牌号无取向硅钢 | 硅含量一般在3%-4%左右。 | 新能源汽车和大型电机等领域。 |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二、无取向硅钢供应市场情况
1.产能
随着“双碳”战略目标推行和国家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高度景气,推动高牌号无取向硅钢生产企业积极扩能;同时部分中低牌号无取向硅钢也在扩产。在两者共同驱动下,近年来我国无取向硅钢产能持续上升,2023年达到1416万吨,同比增长9.26%。其中,中低牌号无取向硅钢是无取向硅钢市场中的主流产品,2023年产能占比达到68%;高牌号无取向硅钢则是无取向硅钢市场中的高端产品,技术壁垒相对较高,目前产能占比还比较小,2023年达到32%,较2022年有所提升。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持续向好发展和下游对无取向硅钢的性能要求提高,预计高牌号无取向硅钢产能占比还将进一步提高。
数据来源:SMM等、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SMM、观研天下整理
2.产量
2017年我国无取向硅钢产量达到899万吨,2018年出现小幅下降,达到894万吨;其后,其产量稳步上升,2021年达到1138万吨,同比增长18.5%;2022年国内无取向硅钢下游需求走弱,使得其产量结束连续三年正向增长,达到1092.3万吨,同比下降4.03%;但在2023年随着下游需求恢复,其产量出现回升,2023年达到1204.07万吨,同比上升10.23%。
数据来源:中国金属学会电工钢分会、观研天下整理
三、无取向硅钢需求市场情况
目前我国无取向硅钢下游需求主要来自家电、工业电机、汽车,三者合计占比超过90%。其中,家电为无取向硅钢下游第一大需求领域,占比超过40%;其次是工业电机和汽车,分别占比33%和15%。
数据来源:SMM、观研天下整理
家电:
我国是全球最大家电消费市场,但进入2019后,多数传统家电品类市场逐渐趋于饱和,总体趋于平稳发展。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家电零售额规模整体维持在8000亿元-8800亿元左右,2023年有所回升,达到8498亿元,增长3.6%,为无取向硅钢行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数据来源: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等、观研天下整理
工业电机:
工业电机是指应用于工业领域的电动机,用于工业场景中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应用领域包括石油、大宗化学品、食品、煤炭产品、初级金属、造纸等。近年来,在下游需求推动下,我国工业电机产量持续增长,由2018年的26971.1万千瓦上升至2022年的38461万千瓦,利好无取向硅钢需求增长。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汽车: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近年来其产量保持在2500万辆以上,且在2020年之后,产量逐年增长,2023年上升至 3016.1万辆,同比增长11.6%。我国人口基数大,目前汽车人均保有量远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市场仍未达到饱和状态,汽车产业依旧有较大发展空间。未来随着汽车行业不断发展,也将带动无取向硅钢行业发展。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观研天下整理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迅速,产量和销量持续攀升,2023年分别达到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为无取向硅钢行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据悉,在传统燃油车中,无取向硅钢主要应用在电动座椅、电动车窗、方向盘等方面,一辆车的用量通常不超过数公斤。而新能源汽车的驱动电机主要由无取向硅钢作为铁心材料,平均单车用量可以达到80公斤左右,远超传统燃油汽车。根据SMM统计,2021年新能源汽车对无取向硅钢的需求量达到29.2万吨,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96.56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4.85%。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SMM、观研天下整理
三、无取向硅钢进出口情况
2021年之前,我国是无取向硅钢净进口国,进口规模始终大于出口规模;但自2021年起,随着国内无取向硅钢生产能力提高,我国成为无取向硅钢净出口国,出口规模反超进口规模。具体来看,近年来我国无取向硅钢进口量持续下降,由2017年的41.36万吨下滑至2023年的11.9万吨;出口量则呈现波动变化态势,2023年有所下滑,达到73.99万吨,同比下降12.01%。金额方面,自2021年起其进口额逐年下滑,2023年达到11.7亿元,同比下降39.19%;出口额也呈现波动变化态势,2023年达到57.42亿元,同比下降21.31%。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观研天下整理(WJ)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