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抽水蓄能行业正处重要战略机遇期 预计到2024年底装机规模将达到5700万千瓦

一、抽水蓄能是技术最成熟、经济性最优、最具大规模开发条件储能方式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抽水蓄能行业现状深度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4-2031年)》显示,抽水蓄能是一种储能技术,即利用水作为储能介质,通过电能与势能相互转化,实现电能的储存和管理。利用电力负荷低谷时的电能抽水至上水库,在电力负荷高峰期再放水至下水库发电。可将电网负荷低时的多余电能,转变为电网高峰时期的高价值电能。

抽水蓄能电站建有上、下两个水库,与同等装机容量的常规水电站相比,抽水蓄能电站水库库容通常比较小。抽水蓄能电站相当于一个巨型“充电宝”,在用电低谷时段,抽水蓄能电站用富余的电能抽水至上水库,将多余的电能以势能的方式储存起来;在用电高峰时段,则放水至下水库发电,将水的势能重新转化为电能。

抽水蓄能电站具有调峰、填谷、调频、调相、储能、事故备用、黑启动新能源消纳等功能,具有容量大、工况多、速度快、可靠性高、经济性好等技术经济优势,能够满足电力系统调节需求,对保障电力系统安全、促进新能源消纳、提升全系统性能具有重要作用。

抽水蓄能相比其他储能形式,是技术最成熟、经济性最优、最具大规模开发条件的储能方式,是电力系统绿色低碳清洁灵活调节电源。我国抽水蓄能技术已发展了100多年,技术相对成熟,我国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和装备制造已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河北丰宁抽水蓄能电站总装机为360万千瓦,是世界在建装机容量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我国抽水蓄能最大单机容量已达40万千瓦,并实现了自主研发750米水头段的抽水蓄能转轮技术。

典型储能电站主要技术情况

储能类型 额定装机容量 持续响应时间 转换效率 响应速度
抽水蓄能 60万-360万kW 单纯抽蓄4-7h 单纯抽蓄75%-80% 秒级-分钟级
压缩空气蓄能 1kW-5万kW 5-10h 50%-70% 秒级-分钟级
电化学蓄能 1kW-10万kW 1min-5h 70%-90% 毫秒-秒级
飞轮蓄能 1kW-0.5万kW 10s-15min 60%-70% 毫秒级
超导蓄能 1kW-0.5万kW 1s-15min 70%-80% 亳秒级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目前我国抽蓄电站的经营模式有独立经营、租赁经营以及电网统一经营三种模式。其中电网统一经营模式是抽蓄电站最传统的一种经营模式。

抽水蓄能电站的运营模式

运营模式 运营特征 典型代表
独立经营 抽蓄电站业主具有经营权和所有权 浙江天荒坪抽蓄电站和溪口抽蓄电站、福建周宁抽蓄电站
租赁经营 抽蓄电站业主具有所有权 广州抽水蓄能电站
电网统一经营 电网企业具有经营权和所有权 湖北白莲河抽蓄电站、北京十三陵抽蓄电站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运营模式方面,在以新能源为主体的电力系统形态下,抽水蓄能除了独立运行外,还有较多的联合运行的应用场景,可以最大程度发挥源网荷储一体化优化运行作用。典型的应用场景有以下几类:一是“新能源+抽蓄”一体化模式,二是“新能源+抽蓄”联合运营模式,三是混合式抽水蓄能模式。

二、行业正处重要战略机遇期,项目建设规模超316.735GW

抽水蓄能作为电力系统重要的清洁低碳灵活调节电源和新能源基础设施网络的重要组成,对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响应电网灵活调节需求、支撑新能源大规模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加快发展抽水蓄能是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迫切要求,是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支撑,是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展的重要保障。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指出,到2025年,抽水蓄能投产总规模达到6200万千瓦以上;到2030年,抽水蓄能投产总规模,达到1.2亿千瓦左右。

当前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形势下,作为储能领域的主力军,抽水蓄能得益于在经济性、安全性和环境效应等方面的综合优势明显,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2023年有239个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更新了动态,规模超316.735GW,总投资超万亿元。其中包含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签约、开工等动态,项目规模普遍在1200MW-2400MW。从项目所在地区来看,239个项目分布于云南、重庆、黑龙江、吉林等26省市。其中,在已明确的项目规模中,广东以26.3GW排名第一,湖南以21.6GW排名第二。

2023年各省抽水蓄能建设规模

省市 建设规模(MW)
广东 26200
湖南 21600
浙江 21495
四川 18890
甘肃 18350
广西 17200
新疆 16200
湖北 15200
贵州 13850
陕西 13820
云南 13300
黑龙江 13200
河北 12600
吉林 11600
福建 11050
河南 10900
辽宁 10500
山西 7700
内蒙古 7500
江西 7200
安徽 6200
江苏 6000
青海 5800
重庆 5000
山东 2980
海南 2400

资料来源:国际能源网/储能头条,观研天下整理

从主要投资企业来看,仍以电网企业、能源央企为主,合计占比超80%。数据显示,在2023年抽水蓄能电站投资市场中,电网企业占比53%,能源央企占比32%,两者合计占比达到88%。

从主要投资企业来看,仍以电网企业、能源央企为主,合计占比超80%。数据显示,在2023年抽水蓄能电站投资市场中,电网企业占比53%,能源央企占比32%,两者合计占比达到88%。

资料来源:国际能源网/储能头条,观研天下整理

三、行业平稳有序发展,到2024年底装机规模将达到5700万千瓦

我国抽水蓄能发展始于20世纪60年代,虽较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家起步晚,但发展迅速,目前已投运以及核准在建规模连续多年位居世界首位。近年我国抽水蓄能行业平稳有序发展,装机规模保持稳步增长态势,在建项目有序建设实施,工程建设技术、装备制造技术、数字化智能化应用水平等实现创新提升;电站调度运行更加灵活,在能源电力保供、绿色转型方面的价值愈发显著。

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已纳入规划和储备的抽水蓄能站点资源总量约8.23亿千瓦,新核准抽水蓄能电站49座,核准规模6342.5万千瓦;新投产装机容量515万千瓦,在运总装机容量达5094万千瓦;核准在建1.79亿千瓦,已建在建规模共计近2.3亿千瓦。截至2024年6月底,我国抽水蓄能累计装机容量已达5439万千瓦。预计2024年全年投产规模在600万千瓦左右,到年底总装机规模达到5700万千瓦。

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已纳入规划和储备的抽水蓄能站点资源总量约8.23亿千瓦,新核准抽水蓄能电站49座,核准规模6342.5万千瓦;新投产装机容量515万千瓦,在运总装机容量达5094万千瓦;核准在建1.79亿千瓦,已建在建规模共计近2.3亿千瓦。截至2024年6月底,我国抽水蓄能累计装机容量已达5439万千瓦。预计2024年全年投产规模在600万千瓦左右,到年底总装机规模达到5700万千瓦。

资料来源:国家能源局,观研天下整理

资料来源:国家能源局,观研天下整理

资料来源:国家能源局,观研天下整理(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硅基负极材料行业现状: CVD制备硅碳材料渐成主流选择 国产话语权将持续增强

我国硅基负极材料行业现状: CVD制备硅碳材料渐成主流选择 国产话语权将持续增强

硅基负极理论比容量远高于石墨,具备较大发展前景,逐渐成为电池负极材料研究的热点。硅负极不同掺硅量适应不同场景的需求,目前硅基负极材料已在手机等多个场景逐步开启规模级应用。从技术趋势看,硅氧和硅碳为硅基负极材料产业化应用主要技术路线,其中新型 CVD 硅碳凭借在能量密度和膨胀控制方面的突出表现,正逐步成为行业主流选择。

2025年04月17日
中国锂电池回收产能遥遥领先 动力电池渐成市场焦点 国内回收技术逐步与国际接轨

中国锂电池回收产能遥遥领先 动力电池渐成市场焦点 国内回收技术逐步与国际接轨

全球现有设施的锂电池回收产能约为160万吨/年,就地区来看,亚洲占据主导地位。其中,中国受益于政策支持推动,回收产能遥遥领先。国内锂电池退役量保持快速增长,将推动我国锂电池回收行业进一步发展。

2025年04月16日
我国电池铝箔行业:钠离子电池有望打开新增长曲线 鼎胜新材龙头地位愈发稳固

我国电池铝箔行业:钠离子电池有望打开新增长曲线 鼎胜新材龙头地位愈发稳固

受市场需求上升驱动,近年来我国电池铝箔产量快速增长。同时随着技术进步,电池铝箔应用领域已拓展至钠离子电池领域。但受技术及成本等因素限制,目前钠离子电池仍处于产业化初期阶段,量产规模较小,对电池铝箔需求也未形成有效支撑。未来,随着技术进步、生产成本降低以及产业链完善,钠离子电池产业化进程将加速推进,并逐步实现大规模量产,

2025年04月16日
我国BOPET薄膜行业新增产能居高不下 出口量显著增长 但结构性矛盾下高端产品依赖进口

我国BOPET薄膜行业新增产能居高不下 出口量显著增长 但结构性矛盾下高端产品依赖进口

国内市场供过于求,同时受益于我国制造业的发展以及原料、运输端等成本优势,以及日韩逐渐退出普通BOPET薄膜市场,近年来我国 BOPET 薄膜出口量增长显著。但由于BOPET薄膜行业还面临着结构性矛盾的挑战,BOPET薄膜高端产品仍依赖进口。

2025年04月15日
我国可控核聚变行业分析:政策助力 资本涌入 多家民营企业技术实现突破

我国可控核聚变行业分析:政策助力 资本涌入 多家民营企业技术实现突破

在国家政策支持以及科技创新的背景下,越来越多众资本涌入核聚变领域,主要核聚变企业融资规模加速扩大,如复鑫力、聚变新能、瀚海聚能、翌曦科技、星光玄能及安徽曦融兆波科技等企业融资金额从数千万元至亿元不等,投资方涵盖产业资本、财务投资机构及地方政府基金,行业商业化进程有望进一步加速。

2025年04月15日
“对等关税”政策加码 我国锂电池行业有望维持较强国际竞争力

“对等关税”政策加码 我国锂电池行业有望维持较强国际竞争力

我国新能源车销量渗透率已达30%,而全球新能源车渗透率仅16%,可见海外需求上升空间较大。根据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锂电池累积出口额611.21亿美元,同比下降6%。从出口区域来看,我国锂电池出口第一大市场为美国,2024年出口金额为153.15亿美元,同比增长13%,占我国锂电池出口额25%,假设最悲观下这部分出

2025年04月11日
我国铁矿石行业形成“以进口为主、国产为辅”的供应格局 进口量整体上升

我国铁矿石行业形成“以进口为主、国产为辅”的供应格局 进口量整体上升

我国铁矿石资源虽总量丰富,但普遍存在品位低、贫矿多、开采难度大等问题,导致实际可利用资源短缺,对外依存度长期超80%,且行业已形成“以进口为主、国产为辅”的供应格局。在“基石计划”及其他政策推动下,一方面,鞍钢集团、河钢集团等企业加大对国内铁矿石资源的开发力度,铁矿石项目建设步伐加快。另一方面,中国宝武、力拓集团等企业

2025年04月03日
动力电池装车量猛增推动导电剂市场扩大 新型导电剂占比及国产化率将不断提升

动力电池装车量猛增推动导电剂市场扩大 新型导电剂占比及国产化率将不断提升

近年来随着“双碳”政策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动力电池受新能源汽车终端需求提升带动,进而推进锂离子电池导电剂市场。传统导电剂应用已相当成熟,其中炭黑2020 年占比约 72%。碳纳米管等新型导电剂将凭借更好的导电性能开始逐步渗透,预计2025年新型导电剂占比将达50%。导电剂开启国产化趋势,国产化率将不断提升。

2025年04月0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