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医学影像设备市场规模稳健增长,CT占据最大市场份额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医学影像设备行业发展深度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4-2031年)》显示,医学影像设备是构建临床诊疗体系必不可少的医疗设备,主要是指为实现诊断或治疗引导的目的,通过对人体施加包括可见光、X射线、超声、强磁场等各种物理信号,记录人体反馈的信号强度分布,形成图像并使得医生可以从中判读人体结构、病变信息的技术手段的设备。
近年来国内发力医疗新基建,医院建设节奏有所加快,驱动医学影像设备需求提升。同时国内影像设备配置政策的松绑推动了优质医疗资源的扩容和区域的均衡布局,使得国内医学影像设备市场规模稳健增长。数据显示,2019-2023年我国医学影像设备市场规模从824亿元增长到1245亿元。预计2024年我国医学影像设备市场规模将达到1360亿元。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观研天下整理
在目前的医学检测手段中,医学影像数据占据了90%的医疗信息,是疾病筛查和诊治最主要的信息来源,也是辅助临床疾病诊疗的重要手段。市场上,临床常用的医学影像设备包括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X线成像设备、核医学诊断设备以及超声设备(US)等。其中CT是医学影像设备市场最大的细分市场,占比达32%左右。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观研天下整理
二、市场需求旺盛,老龄化加剧带来增量市场空间
医学影像设备是目前多数疾病干预前的基础性诊断选择之一,尤其在国内老龄化背景下,多数老龄化相关疾病如心脑血管,肿瘤均需要影像设备作为干预前诊断手段。近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不断上升。数据显示,2023 年末全国 65岁及以上人口达 21,676 万人,占总人口的 15.4%;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97亿,其中听力损失的比例高达15%。根据国家卫健委预测,2035年左右我国60岁及以上中老年人口将破4亿,占比将超30%。根据联合国的标准,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即步入老龄化社会。可见我国早已超过该标准,步入老龄化国家的行列。45岁以后人类即进入了慢性病高发的阶段,而众多慢性病的诊断均需要影像诊断设备。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观研天下整理
与此同时,随着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我国人均卫生费用支出也在快速增长,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从2016年的从6.2%增长至2023年7.2%。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卫生总费用为90,575.8亿元,其中个人卫生支出为24,751.1亿元,占27.3%。而从支付端角度分析,卫生费用支出持续增加也给医学影像诊断行业带来增量市场空间。
数据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观研天下整理
三、产业链突破与政府采购加速下,国产替代趋势日趋明显
产业链方面:医学影像设备产业链的上中下游分别由零部件供应商,影像设备制造商以及终端应用场景构成。具体来看,上游主要为原材料、零部件、核心组件。原材料主要包括化工材料、金属材料、陶瓷材料;零部件主要包括PCB、传感器、显示屏;核心组件主要包括X线探测器、高压发生器、球管/X射线管、超导主磁体、冷光源、数据处理系统、图像处理系统。中游为医学影像设备生产制造,医学影像设备主要包括磁共振成像(MRI)设备、分子影像(MI)设备、X 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CT)设备、超声(US)设备、X 射线成像(XR)设备、内窥镜。下游为终端使用场景,主要包括医疗机构、医学影像中心、第三方实验室、体检中心。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观研天下整理
近两年随着海外龙头公司产品“里程碑式”突破有所放缓,给予国产企业宝贵的技术攻坚窗口期,国内厂商逐步在大量核心零部件上开展自主研发生产工作,产品核心技术及零配件逐步攻克。例如联影医疗在大功率飞焦点X射线CT球馆,全数字化3D结构时空探测器完成自研,并进入中国医疗产业关键零配件名单,国内产业链逐步趋于成熟。随着影像产业链上游供应链国产替代程度的提升,以及国产品牌设备性能的持续赶超,国产厂商开始进入重要发展阶段。产品结构从中低端向高端甚至超高端升级。因此伴随医疗新基建驱动下游应用扩容,国内影像设备将迎来国产替代黄金时代。
中国医疗产业关键零配件CT、核磁类设备入选名单(联影和东软医疗)
序号 | CT 类设备关键零配件名称/核磁类设备关键零配件名称 | 单位 |
1 | 大功率飞焦点X射线 CT球馆 | 联影医疗 |
2 | 全数字化 3D 结构时空探测器 | 联影医疗 |
3 | 全数字化控制高频逆变大功率 CT 高压发生器 | 联影医疗 |
4 | 高速旋转石墨一难熔金属复合结构靶盘 | 联影医疗 |
5 | 3D 打印弧面钨影准直光栅 | 东软医疗 |
6 | 等光距追光者弧面探测器 | 东软医疗 |
7 | 30MHU 热容量X线CT球馆 | 东软医疗 |
8 | 梯度系统 | 联影医疗 |
9 | 射频线圈 | 联影医疗 |
10 | 谱仪系统 | 联影医疗 |
11 | AIM 接收线圈 | 东软医疗 |
资料来源:中国医疗设备,观研天下整理
政府采购方面:为打破外资医疗器械企业占据国内市场的局面,近年来国家多个部门释放了加快医疗器械国产化进程的信号。自2014年起,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开展优秀国产医疗设备产品遴选工作,逐步引导国产医疗设备品质的提升,从而促进医疗设备的品牌化和国产化发展。2021年工信部关于印发《政府采购进口产品审核指导标准》(2021年版)提到其中137种医疗器械全部100%采购国产,12种医疗器械75%采购国产,24种医疗器械50%采购国产,5种医疗器械要求25%采购国产。可见政府采购政策加速国内医学影像设备国产替代进程。
2019-2023年间我国国内医学影像设备公开中标金额呈波动增长趋势。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国内医学影像设备公开中标金额达825.8亿元,较2019年增加300亿元左右,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1.75%。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观研天下整理
从细分领域来看,2023年我国医学影像设备公开中标金额占比较高的主要为超声影像诊断设备、CT、MRI,三者占比之和超过75%。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观研天下整理
在上述产业链突破与政府采购政策加速下,国产医疗设备整体研发水平显著提升,以联影医疗、万东医疗、东软医疗等企业为代表,部分国产企业在中低端产品市场逐步实现国产替代,并持续向高端产品领域渗透,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弯道超车,逐步攻克产品核心部件、关键成像技术,高端医疗影像设备不断迭代更新,性能提升甚至接近进口产品水准。
目前迈瑞、联影、东软、开立、万东等国产品牌代表,已跻身各细分市场前列,国产设备替代进口产品的趋势渐显。虽然2023年MRI的国产化率和同比增速略有下降,但从整个医学影像设备市场看,国产化率继续保持向上的趋势。从中标量看,2023年我国超声影像诊断设备国产化率达到57.11%,同比增长4.09%。CT国产化率已达到50%左右,同比增长6.29%。MRI国产化率达到33.51%,同比下降0.18%。DSA国产化率达到10%左右,同比增长18.22%。DR国产化率达到80%左右,同比增长4.61%。PET/CT国产化率达到50%左右,同比增长13.79%。PET/MR国产化率达到17.39%,同比下降73.91%。
2023年我国主要医学影像设备国产化率及增速(按中标量)
医学影像设备 | 国产化率 | 增速 |
超声影像诊断设备 | 57.11% | 4.09% |
CT | 50%左右 | 6.29% |
MRI | 33.51% | -0.18% |
DSA | 10%左右 | 18.22% |
DR | 80%左右 | 4.61% |
PET/CT | 50%左右 | 13.79% |
PET/MR | 17.39% | -73.91% |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观研天下整理
从中标额看,2023年我国超声影像诊断设备国产化率达到36.95%,同比增长4.37%。CT国产化率达到35%以上,同比增长14.82%。MRI国产化率达到23.88%,同比下降4.14%。DSA国产化率达到6.63%,同比增长26.04%。DR国产化率达到65%左右,同比增长6.07%。PET/CT国产化率达到45%左右,同比增长12%。PET/MR国产化率达到18.92%,同比下降71.62%。
2023年我国主要医学影像设备国产化率及增速(按中标额)
医学影像设备 | 国产化率 | 增速 |
超声影像诊断设备 | 36.95% | 4.37% |
CT | 35%以上 | 14.82% |
MRI | 23.88% | -4.14% |
DSA | 到6.63% | 26.04% |
DR | 65%左右 | 6.07% |
PET/CT | 45%左右 | 12% |
PET/MR | 18.92% | -71.62% |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观研天下整理(WW)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