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大尺寸、AI和折叠屏成新增长点 我国面板行业迎市场机遇 谁将受益?

1、定义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面板行业发展现状研究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4-2031年)》显示,面板产业主要是指用于电视、台式电脑、笔记本和手机等电子设备的显示面板产业。如今已经是信息的时代,信息显示技术在人们社会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剧增,人类信息的获取80%来自视觉,各种信息系统终端设备与人之间的交互都需要通过信息显示来实现。

面板产业已经成为光电产业的龙头,在信息产业中仅次于微电子行业,成为了最重要的产业之一。显示面板产品主要有液晶面板(LCD)、等离子面板和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OLED)。目前,等离子面板由于厚度大、分辨率低、价格高等因素,已经完全退出市场。

中国面板行业产品分类

性能指标

液晶面板

OLED面板

等离子面板

光输出

黑度

对比度

分辨率

可视角度

能耗

价格

使用寿命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政策支持面板集群建设

面板是液晶显示器的主要组件。近年来,为了促进面板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3年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印发电子信息制造业2023-2024年稳增长行动方案的通知》中提出面向新型智能终端、文化、旅游、景观、商显等领域,推动AMOLED、Micro-LED、3D显示、激光显示等扩大应用,支持液晶面板、电子纸等加快无纸化替代应用。

我国面板行业相关政策

发布时间

发布部门

政策名称

主要内容

20226

中共中央国务院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

聚焦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等领域,打造“云联数算用”要素集群和"芯屏器核网"全产业链。

202210

发改委

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22年版)

液晶聚合物、液晶面板、液晶电视与液晶显示材料及有机电致发光显示材料制造为国家鼓励外商进行投资的产业。

202210

工信部等

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

推进显示器件的规模量产,开发配套显示驱动芯片,优化自由曲面、光波导等光学器件的视觉性能、体积、重量、成本。

202211

国务院

关于数字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

加大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关键软件、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重点领域核心技术创新力度。

202212

中共中央国务院

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

全面提升信息技术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人工智能、先进通信、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先进计算等技术创新和应用。

20238

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

关于印发电子信息制造业20232024年稳增长行动方案的通知

面向新型智能终端、文化、旅游、景观、商显等领域,推动AMOLEDMicro-LED3D显示、激光显示等扩大应用,支持液晶面板、电子纸等加快无纸化替代应用。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3、面板行业增量凸显:大尺寸、AI和折叠屏

除了政策促进外,我国面板行业需求侧变革也带来新的市场增长机会。

一是:电视面板及整机的大尺寸化趋势强劲,为行业出货面积增长提供新驱动力。对面板厂商而言,推动大尺寸化是保住利润的最佳产能去化方式;对电视厂商而言,大尺寸产品可以更好的搭载高刷新率、8K等高端技术,有利于厂商打造高盈利性产品;对终端消费者而言,通过超大巨幕来满足更强烈的感官体验的家庭影院式需求在与日俱增。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全球液晶电视面板的平均尺寸提升到49.6英寸,与2023年同期相比增加1.6英寸,并且预计接下来面板市场的平均出货尺寸还将呈螺旋式上升,将为面板行业带来更多想象空间。

一是:电视面板及整机的大尺寸化趋势强劲,为行业出货面积增长提供新驱动力。对面板厂商而言,推动大尺寸化是保住利润的最佳产能去化方式;对电视厂商而言,大尺寸产品可以更好的搭载高刷新率、8K等高端技术,有利于厂商打造高盈利性产品;对终端消费者而言,通过超大巨幕来满足更强烈的感官体验的家庭影院式需求在与日俱增。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全球液晶电视面板的平均尺寸提升到49.6英寸,与2023年同期相比增加1.6英寸,并且预计接下来面板市场的平均出货尺寸还将呈螺旋式上升,将为面板行业带来更多想象空间。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除大尺寸面板之外,AIPC、手机等中小尺寸面板市场潜力强势释放。生成式AI在办公、学习等生活服务场景落地,不断为用户带来效率提升,形成新一轮的”生产力升级”。在显示领域,AI技术应用能够提升视觉内容的生成与能力优化,为用户带来更丰富、沉浸式的视觉体验,所以显示技术的未来革命也已经到来。根据数据显示,2024年,第二季度AIPC出货量达到880万台,占PC总出货量的14%,预计2026年AIPC在Windows PC市场的份额将达到50%;同时,AI PC在中国PC市场中新机装配比例将在未来几年内快速攀升,2024年达到54.7%,成为PC市场主流。

除大尺寸面板之外,AIPC、手机等中小尺寸面板市场潜力强势释放。生成式AI在办公、学习等生活服务场景落地,不断为用户带来效率提升,形成新一轮的”生产力升级”。在显示领域,AI技术应用能够提升视觉内容的生成与能力优化,为用户带来更丰富、沉浸式的视觉体验,所以显示技术的未来革命也已经到来。根据数据显示,2024年,第二季度AIPC出货量达到880万台,占PC总出货量的14%,预计2026年AIPC在Windows PC市场的份额将达到50%;同时,AI PC在中国PC市场中新机装配比例将在未来几年内快速攀升,2024年达到54.7%,成为PC市场主流。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在手机端,目前,苹果、华为、小米等主流厂商均推出AI手机。数据显示,随着越来越多旗舰手机内置GenAI功能,截止2024年底,GenAI智能手机将激增344%,占据18%的市场份额。而随着各大手机品牌将生成式AI能力作为中高端产品升级的突破点,加速生成式AI手机市场渗透,行业将进入快速增长赛道。其中,旗舰机型将成为AI手机发展初期的重要增长动力,预计2027年AI手机市场渗透率超过50%,达1.5亿台。

在手机端,目前,苹果、华为、小米等主流厂商均推出AI手机。数据显示,随着越来越多旗舰手机内置GenAI功能,截止2024年底,GenAI智能手机将激增344%,占据18%的市场份额。而随着各大手机品牌将生成式AI能力作为中高端产品升级的突破点,加速生成式AI手机市场渗透,行业将进入快速增长赛道。其中,旗舰机型将成为AI手机发展初期的重要增长动力,预计2027年AI手机市场渗透率超过50%,达1.5亿台。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AI之外,折叠市场也正在崛起。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手机等电子设备使用时间增长,对舒适的护眼与边界的操控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折叠屏手机通过硬件形态的改变,具有更大可携带屏幕交互,为面板行业带来新的增长动能。

目前,小米、华为等头部国产手机厂商相继推出折叠机型,其中华为发布的三折叠屏手机Mate XT标志着折叠屏手机市场实现从二折到三折的量产突破,也验证折叠形态的可拓展性和市场空间。有资料显示,预计2024年中国折叠屏手机市场出货量约为1068万台,同比增长52.4%;2028年市场出货量将会超过1700万台,五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9.8%。

目前,小米、华为等头部国产手机厂商相继推出折叠机型,其中华为发布的三折叠屏手机Mate XT标志着折叠屏手机市场实现从二折到三折的量产突破,也验证折叠形态的可拓展性和市场空间。有资料显示,预计2024年中国折叠屏手机市场出货量约为1068万台,同比增长52.4%;2028年市场出货量将会超过1700万台,五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9.8%。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4、趋势之下,谁将受益?

综上所述,在需求侧持续变革和政策支持趋势下,面板厂商谁将受益?

在更优的行业格局和更稳定的发展阶段中,龙头公司会掌握更多话语权。龙头公司能凭借规模和技术优势吸收更多行业增量;会更受益于下游标杆客户的创新和突破;而公司规模所对应的经营提效空间和资本利用空间,也更有利于头部厂商释放新的利润。

面板行业主要增长动力来自大尺寸化趋势推动出货面积的增长。随着大尺寸化带来的增量,为中国大陆厂商带来市场新机遇。以TCL科技为例,大尺寸面板是TCL科技的强势领域,2024年上半年,TCL科技电视面板业务55寸及以上尺寸产品面积占比提升至81%,65寸及以上产品面积占比55%,平均尺寸同比增长1.2寸。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大尺寸面板的价格未回到2021年高点,但面板厂商却已经转向盈利。数据显示,2024年1-7月间各主流尺寸电视面板价格涨幅在10%左右,由此推动Q2季面板厂商盈利能力全线大增,其中:TCL科技面板业务当季实现净利润21.57亿元,环比增长超300%;京东方Q2季净利润也达到13亿元,同比增长166%。

同时,下游标杆客户密集布局AI硬件和折叠屏产品,头部面板厂商的中小尺寸业务也会明显受益。例如,TCL华星与联想、戴尔等重点客户保持紧密合作,联想AIPC和AI手机均由TCL华星供屏;TCL华星的手机面板客户亦已经覆盖小米、vivo、OPPO等重点品牌,其中以小米14Ultra为代表的小米14系列,及MixFlip的内外屏均由TCL华星独供。

此外,技术不断创新,也面板行业发展核心动力。目前,TCL科技在MiniLED背光及直显、柔性OLED的折叠、LTPO、Pol-Less、FIAA极窄边框等新技术达到行业水准;代表下一代显示技术的印刷OLED产线也将量产。

如今,随着自动化、智能化技术在B端落地,也颠覆面板业成本结构。比如,TCL华星将AI工业视觉检测系统落地产品检测环节,该系统能够准确识别液晶面板表面的微小瑕疵,识别准确率提升12%、检测效率提升4倍、人效提升500%。而其旗下的TCL中环利用自动化设备和智能化手段建设“黑灯工厂”,让生产、运输、检测等都无需人工操作,整个生产线自动运作,人效得到显著提升。

这也从反映出,我国面板行业已从过度竞争走向集中和理性,以TCL科技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将在行业逻辑改变后进一步扩大优势。(WYD)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半导体产业国产化趋势下 我国半导体第三方实验室检测行业迎发展机遇

半导体产业国产化趋势下 我国半导体第三方实验室检测行业迎发展机遇

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半导体市场规模达到1552亿美元,半导体第三方实验室检测分析市场规模达80亿元。预计到 2024 年,我国半导体第三方实验室检测分析市场规模将超过 100 亿元。

2024年11月20日
我国电子测量测试仪器行业分析:新机遇下市场规模扩容 国产替代化加速

我国电子测量测试仪器行业分析:新机遇下市场规模扩容 国产替代化加速

由于半导体工艺、单功能模块技术、系统架构技术等限制,国际巨头凭借着技术优势及经验积累,占据我国电子测量测试仪器市场前四的份额。其中,头部企业德科技市占率达25.9%,稳居行业第一。

2024年11月19日
我国薄膜电容器行业增长空间大 政策鼓励下国产企业积极投入研发 相关专利数增多

我国薄膜电容器行业增长空间大 政策鼓励下国产企业积极投入研发 相关专利数增多

与陶瓷电容器、铝电解电容器相比,薄膜电容器市场占比较小,行业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根据数据,陶瓷电容器、铝电解电容器占比分别达54.12%、31.93%,薄膜电容器仅占比8.15%。

2024年11月19日
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及市场规模显著增长 AR眼镜为下一发展趋势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及市场规模显著增长 AR眼镜为下一发展趋势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根据数据,2014-2023 年全球智能眼镜市场规模从 1.35 亿美元增至 34.16亿美元, CAGR 为 49.71%;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从 19.38 万台增长至 675.53 万台, CAGR 为 55.87%。其中,2021 年为行业规模峰值,全球智能眼镜市场规模达到50.31 亿美元,出货量突破千万台。

2024年11月18日
我国空中成像行业现状分析:汽车智能化助力市场发展 东超科技实现量产

我国空中成像行业现状分析:汽车智能化助力市场发展 东超科技实现量产

而在汽车领域,2024年4月24日,华为在北京举行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发布会,现场发布了智能驾驶为核心的全新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品牌——华为乾崑。针对用户对汽车产品的多元需求,东超科技结合自身“可交互空中成像”技术优势,创新推出“空中成像·智能车载解决方案”,全面提升传统车企座驾空间科技感。

2024年11月14日
我国锂电精密结构件行业分析:下游需求呈刚性 政策及技术更新利好长期空间

我国锂电精密结构件行业分析:下游需求呈刚性 政策及技术更新利好长期空间

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锂电池出货量达到885GWh,占全球锂电池出货总量1202.6GWh的73.6%;相较2016年国内出货量63.3GWh,占全球125GWh出货总量的50.6%,均有明显的增长。随着上游材料价格调整及多环节去库,有望迎来锂电池的快速出货。

2024年11月11日
我国母线槽市场迎来广阔发展空间 品牌竞争成行业高质量发展重要课题

我国母线槽市场迎来广阔发展空间 品牌竞争成行业高质量发展重要课题

近年在下游电力市场需求的带动下,我国母线槽市场规模逐渐扩大。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母线槽行业市场规模达到724.37亿元,同比增长0.9%。到2023年,我国母线槽市场规模已经超过750亿元。预计随着对母线槽的不断探索和应用拓展,母线槽市场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2024年11月08日
我国母线槽行业现状分析:下游电力需求稳定增长 低压品类占据八成份额

我国母线槽行业现状分析:下游电力需求稳定增长 低压品类占据八成份额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电力行业的持续投入,电网建设、电力传输和配电设施不断完善,再加上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电力需求的增加,我国母线槽行业供需规模整体保持增长趋势,基本保持平衡。根据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母线槽行业产量1545万米,需求量达1422万米。

2024年11月0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