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碳纤维复合材料行业:中国航空航天领域需求有望增多 国产替代仍有空间

碳纤维复合材料中,基体材料以树脂基为主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碳纤维复合材料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2024-2031年)》显示,碳纤维复合材料是指以树脂、金属、陶瓷和橡胶等材料为基体,以碳纤维为增强材料,经过复合制成的结构或功能材料。

碳纤维复合材料中,基体材料以树脂基为主,市场份额占比 90%以上。基体材料分为金属和非金属两大类,金属基体常用的有铝、镁、铜、钛及其合金,非金属基体主要有合成树脂、橡胶、陶瓷、石墨、碳等。目前,碳纤维复合材料以树脂基复合材料(CFRP)为主,占全部碳纤维复合材料市场份额的 90%以上。

碳纤维复合材料分类

分类 子分类 特点 应用领域
树脂基复合材料(CFRP) 热固性树脂(TS) 强度、刚度高;酚醛树脂基耐热性好 宇宙飞行器外表面防热层及火箭喷嘴(酚醛树脂基)、航空航天结构材料
热塑性树脂(TP) 耐湿热、强韧、优良的成型加工性 (环氧树脂基)、钓渔竿、建筑补强等
碳/碳复合材料(C/C) 由碳纤维及其制品(碳布等)增强的复合材料 低密度、耐烧蚀、抗热震、高导热、低膨胀、摩擦磨损性能优异 导弹弹头、固体火箭发动机喷管、航天飞机、飞机刹车盘、人工骨骼等
金属基复合材料(CFRM) 锕、铝、镍、铜 高比强度、高比模量、优异的疲劳强度 宇航结构材料、汽车、铁道、机械等
陶瓷基复合材料(CFRC) - 改善韧性、提高机械冲击/热冲击性 发动机高温部件等
橡胶基复合材料(CFRR) - 改善热疲劳性、提高使用寿命 管材、耐磨衬轮、特殊密封件等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碳纤维复合材料性能优异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军工、风电叶片等领域

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优于原组成材料而满足各种不同的要求。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重量轻、力学性能好、结构设计灵活、性能可调控、来源广、成本低等特点,在国防军事的发展中有着重要地位,已广泛应用于各类飞机、无人机、导弹、运载火箭、卫星中。

常用碳纤维复合材料与部分金属材料性能对比

材料名称 密度/(g·cm-3) 比强度/(107cm) 比模量/(109cm) 抗拉强度/MPa 拉伸模量/GPa
2.64 0.12 0.27 400 72
7.81 0.09 0.26 1000 210
4.50 0.20 0.25 900 116
玻璃钢 2.0 0.53 0.20 1060 40
碳纤维(IM6) 1.80 0.27 127.8 4900 230
高强碳纤维/环氧 1.56 0.91 0.81 1420 126
高模碳纤维/环氧 1.60 0.66 1.47 1050 235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023 年,全球树脂基碳纤维复材需求约 17.69 万吨,其中,航空航天军工领域 3.38 万吨,占比 19%,风电叶片领域 3.08 万吨,占比 17%,体育休闲领域 2.89 万吨,占比 16%。

2023 年,全球树脂基碳纤维复材需求约 17.69 万吨,其中,航空航天军工领域 3.38 万吨,占比 19%,风电叶片领域 3.08 万吨,占比 17%,体育休闲领域 2.89 万吨,占比 16%。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023 年,全球树脂基碳纤维复材市场规模 229.6 亿美元,其中,航空航天军工领域市场规模 146.2 亿美元,占比 64%,体育休闲领域市场规模 35.9 亿美元,占比 16%,风电叶片领域市场规模 6.2 亿美元,占比 3%。

2023 年,全球树脂基碳纤维复材市场规模 229.6 亿美元,其中,航空航天军工领域市场规模 146.2 亿美元,占比 64%,体育休闲领域市场规模 35.9 亿美元,占比 16%,风电叶片领域市场规模 6.2 亿美元,占比 3%。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受国产大飞机和低空领域驱动,我国航空航天领域碳纤维复合材料需求有望

与全球市场结构相比,国内碳纤维复材市场结构中,航空航天领域占比相对小。从需求量看,2023 年全球航空航天军工领域碳纤维复材需求占比 19%,而国内航空航天领域碳纤维复材需求占比 11%。

与全球市场结构相比,国内碳纤维复材市场结构中,航空航天领域占比相对小。从需求量看,2023 年全球航空航天军工领域碳纤维复材需求占比 19%,而国内航空航天领域碳纤维复材需求占比 11%。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从市场规模看,2023 年全球航空航天军工领域碳纤维复材市场规模占比 64%,而国内航空航天领域碳纤维复材市场规模占比 48%。

从市场规模看,2023 年全球航空航天军工领域碳纤维复材市场规模占比 64%,而国内航空航天领域碳纤维复材市场规模占比 48%。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中国航空航天领域碳纤维复合材料需求有望增长。一方面,国内航空航天碳纤维复材需求有望随国产商用大飞机量产及其对国产碳纤维复材的采购、应用实现快速增长。另一方面,低空领域有望成为碳纤维复材需求增长点。eVTOL 的复材用量占比达 70%以上,用于包括机身、电池盒、桨叶、座椅等结构件。其中,超 90%的复材为碳纤维复材,约 10%的复材以保护膜的形式使用玻璃纤维增强。

中国航空航天领域碳纤维复合材料需求有望增长。一方面,国内航空航天碳纤维复材需求有望随国产商用大飞机量产及其对国产碳纤维复材的采购、应用实现快速增长。另一方面,低空领域有望成为碳纤维复材需求增长点。eVTOL 的复材用量占比达 70%以上,用于包括机身、电池盒、桨叶、座椅等结构件。其中,超 90%的复材为碳纤维复材,约 10%的复材以保护膜的形式使用玻璃纤维增强。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国内碳纤维自主供应能力加强,国产替代仍有一定空间

国内碳纤维生产企业可以划分为航空航天军工应用企业、高性能工业应用企业、大丝束工业应用企业三类:

碳纤维生产企业分类

分类 简介
航空航天军工应用企业 主要针对航空航天兵器海工及核工军品市场,以及商用航空航天、通用航空等市场,供应商包括光威复材、中简科技、太钢钢科等,此外,也包括中复神鹰及恒神股份的部分产能、煤化所扬州基地、西安康本、河南永煤、中油吉化、吉研高科和吉林神舟等。
高性能工业应用企业 ,主要针对高端体育器材、飞行汽车、高性能热场材料、先进电子、先进高压容器等先进工业领域,以中复神鹰、江苏恒神、长盛科技为代表。
低成本工业应用企业 主要针对是风电叶片、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常规体育器材、常规热场材料、新型功能材料等,以吉林化纤、宝旌、上海石化、蓝星为代表,也包括新创碳谷、新疆隆矩等。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国内碳纤维生产企业生产能力不断提高,我国碳纤维自主供应能力持续加强。数据显示,2023 年,我国碳纤维运行产能为 14.08 万吨,相比 2022 年的 11.21 万吨增长了 26%。其中光威复材和中简科技的碳纤维产品主要用于航空航天领域,毛利率较高,2023 年光威复材和中简科技碳纤维及织物的毛利率分别为61.85%和 67.70%。

国内主要碳纤维厂商基本情况

公司 相关产品 产能 产量 营收和毛利率
光威复材 碳纤维、碳梁、预浸料 碳纤维 3685 吨,碳梁1190 万米,预浸料1453 万平方米 碳纤维及织物 2587.21 吨,碳梁 446.64 万米,预浸料517.61 万平方米 碳纤维及织物 16.67 亿元,毛利率 61.85%;碳梁 4.26 亿元,毛利率 18.12%;预浸料 2.68 亿元,毛利率 33.98%
中简科技 碳纤维、碳纤维织物 1500 吨/年(12K)或400 吨/年(3K) 碳纤维及织物 244.93 吨 碳纤维及织物 5.59 亿元,毛利率67.70%
中复神鹰 碳纤维 2.85 万吨 碳纤维 19813.84 吨 碳纤维 22.43 亿元,毛利率30.21%
恒神股份 碳纤维、织物及预浸料、复合材料制件 碳纤维 5000 吨,织物及预浸料 1500 万平方米,复合材料制件5000 吨 碳纤维产能利用率 93% 碳纤维及其他 4.55 亿元,毛利率1.26%;预浸料 3.60 亿元,毛利率 48.47%
吉林化纤 小丝束碳纤维、碳纤维复材 小丝束碳纤维 600吨,碳纤维复材 12000吨 碳纤维产品 8740 吨 碳纤维产品 3.66 亿元,毛利率33.83%
宝武碳业 碳纤维 1 万吨 碳纤维 9159.62 吨 2022 年,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收入 13.03 亿元,毛利率 12.00%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碳纤维国产替代仍有一定提升空间。2023 年,中国碳纤维的总需求为 6.91 万吨,其中,进口量 1.61 万吨,占总需求的 23%,同比减少 45%,国产碳纤维供应量 5.30万吨,占总需求的 77%,同比增长 18%。长远来看,随着国内碳纤维供应能力不断提升,国产替代或将加速推进。

碳纤维国产替代仍有一定提升空间。2023 年,中国碳纤维的总需求为 6.91 万吨,其中,进口量 1.61 万吨,占总需求的 23%,同比减少 45%,国产碳纤维供应量 5.30万吨,占总需求的 77%,同比增长 18%。长远来看,随着国内碳纤维供应能力不断提升,国产替代或将加速推进。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zlj)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硅基负极材料行业现状: CVD制备硅碳材料渐成主流选择 国产话语权将持续增强

我国硅基负极材料行业现状: CVD制备硅碳材料渐成主流选择 国产话语权将持续增强

硅基负极理论比容量远高于石墨,具备较大发展前景,逐渐成为电池负极材料研究的热点。硅负极不同掺硅量适应不同场景的需求,目前硅基负极材料已在手机等多个场景逐步开启规模级应用。从技术趋势看,硅氧和硅碳为硅基负极材料产业化应用主要技术路线,其中新型 CVD 硅碳凭借在能量密度和膨胀控制方面的突出表现,正逐步成为行业主流选择。

2025年04月17日
中国锂电池回收产能遥遥领先 动力电池渐成市场焦点 国内回收技术逐步与国际接轨

中国锂电池回收产能遥遥领先 动力电池渐成市场焦点 国内回收技术逐步与国际接轨

全球现有设施的锂电池回收产能约为160万吨/年,就地区来看,亚洲占据主导地位。其中,中国受益于政策支持推动,回收产能遥遥领先。国内锂电池退役量保持快速增长,将推动我国锂电池回收行业进一步发展。

2025年04月16日
我国电池铝箔行业:钠离子电池有望打开新增长曲线 鼎胜新材龙头地位愈发稳固

我国电池铝箔行业:钠离子电池有望打开新增长曲线 鼎胜新材龙头地位愈发稳固

受市场需求上升驱动,近年来我国电池铝箔产量快速增长。同时随着技术进步,电池铝箔应用领域已拓展至钠离子电池领域。但受技术及成本等因素限制,目前钠离子电池仍处于产业化初期阶段,量产规模较小,对电池铝箔需求也未形成有效支撑。未来,随着技术进步、生产成本降低以及产业链完善,钠离子电池产业化进程将加速推进,并逐步实现大规模量产,

2025年04月16日
我国BOPET薄膜行业新增产能居高不下 出口量显著增长 但结构性矛盾下高端产品依赖进口

我国BOPET薄膜行业新增产能居高不下 出口量显著增长 但结构性矛盾下高端产品依赖进口

国内市场供过于求,同时受益于我国制造业的发展以及原料、运输端等成本优势,以及日韩逐渐退出普通BOPET薄膜市场,近年来我国 BOPET 薄膜出口量增长显著。但由于BOPET薄膜行业还面临着结构性矛盾的挑战,BOPET薄膜高端产品仍依赖进口。

2025年04月15日
我国可控核聚变行业分析:政策助力 资本涌入 多家民营企业技术实现突破

我国可控核聚变行业分析:政策助力 资本涌入 多家民营企业技术实现突破

在国家政策支持以及科技创新的背景下,越来越多众资本涌入核聚变领域,主要核聚变企业融资规模加速扩大,如复鑫力、聚变新能、瀚海聚能、翌曦科技、星光玄能及安徽曦融兆波科技等企业融资金额从数千万元至亿元不等,投资方涵盖产业资本、财务投资机构及地方政府基金,行业商业化进程有望进一步加速。

2025年04月15日
“对等关税”政策加码 我国锂电池行业有望维持较强国际竞争力

“对等关税”政策加码 我国锂电池行业有望维持较强国际竞争力

我国新能源车销量渗透率已达30%,而全球新能源车渗透率仅16%,可见海外需求上升空间较大。根据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锂电池累积出口额611.21亿美元,同比下降6%。从出口区域来看,我国锂电池出口第一大市场为美国,2024年出口金额为153.15亿美元,同比增长13%,占我国锂电池出口额25%,假设最悲观下这部分出

2025年04月11日
我国铁矿石行业形成“以进口为主、国产为辅”的供应格局 进口量整体上升

我国铁矿石行业形成“以进口为主、国产为辅”的供应格局 进口量整体上升

我国铁矿石资源虽总量丰富,但普遍存在品位低、贫矿多、开采难度大等问题,导致实际可利用资源短缺,对外依存度长期超80%,且行业已形成“以进口为主、国产为辅”的供应格局。在“基石计划”及其他政策推动下,一方面,鞍钢集团、河钢集团等企业加大对国内铁矿石资源的开发力度,铁矿石项目建设步伐加快。另一方面,中国宝武、力拓集团等企业

2025年04月03日
动力电池装车量猛增推动导电剂市场扩大 新型导电剂占比及国产化率将不断提升

动力电池装车量猛增推动导电剂市场扩大 新型导电剂占比及国产化率将不断提升

近年来随着“双碳”政策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动力电池受新能源汽车终端需求提升带动,进而推进锂离子电池导电剂市场。传统导电剂应用已相当成熟,其中炭黑2020 年占比约 72%。碳纳米管等新型导电剂将凭借更好的导电性能开始逐步渗透,预计2025年新型导电剂占比将达50%。导电剂开启国产化趋势,国产化率将不断提升。

2025年04月0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