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全球AI医疗器械行业现状: 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地区增长显著 诊断类产品占比最大

医疗器械为AI医疗中率先落地场景之一,近年来全球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AI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前景研究报告(2024-2031年)》显示,AI医疗是指运用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包括机器学习、自然语音处理、深度学习等技术对药物开发、患者诊疗等环节进行智能化管理和升级,从而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医疗器械成为AI医疗中率先落地场景之一:

AI医疗器械发展历程

发展阶段 时间 发展情况
初尝探索期 1970年-2000年 机器学习与知识图谱最早的实践领域是临床专家决策系统。1976年,知识工程奠基人爱德华·费根鲍姆在斯坦福大学研发了首个专家系统MYCIN,该系统通过建立临床知识库,尝试模仿医生决策过程,用于性病感染者的诊断,并开出抗生素处方。1978年,北京中医医院关幼波教授与计算机领域专家合作,研发出我国第一个医学专家系统——“关幼波肝病诊疗程序”,将医学专家系统应用到我国传统医学领域。
快速发展期 2000年-2018年 2000年,美国直觉外科公司成功研发出世界首个手术机器人——“达芬奇手术机器人”。2007年,IBM公司开发出Watson系统,进一步提升了临床决策系统的认知能力。同时,随着大型医学成像设备的逐渐成熟,大量复杂高维的医学影像随之产生,为提高医生诊断的效率和准确率,产品应用开始聚焦在医学影像辅助诊断领域。
落地应用期 2018年后 2018年,用于筛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产品IDX-DR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上市,成为首个获批上市的人工智能医疗器械,标志着产业进入商业应用阶段。在此期间,深度神经网络取得革命性突破,大幅提升了图像识别和语音识别准确率,破解了传统算法难以准确提取医学数据复杂特征的困境。同时,计算能力的稳步提升使手术、监护等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医疗场景需求得到满足,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应用多点开花。2020年,冠脉血流储备分数计算软件在我国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医疗器械产业是制造强国建设的重点领域,具有高度战略性、带动性和成长性。该产业具有多样化、创新快、多学科融合交叉的特点,是各个国家和地区竞相争夺的领域。而AI赋能的医疗器械不仅能够提升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的个性化水平,还能够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因此近年来AI医疗器械成为全球医疗器械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数据显示,2020-2023年全球AI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由45亿美元增长至100亿美元,预计2024年全球AI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达121亿美元,较上年同比增长21%。

数据显示,2020-2023年全球AI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由45亿美元增长至100亿美元,预计2024年全球AI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达121亿美元,较上年同比增长21%。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欧美全球AI医疗器械主要市场,以中国为代表亚洲地区增长显著

从地区发展情况看,得益于技术创新的快速推进、强大的研发能力和完善的监管环境,北美成为AI医疗器械应用领先市场,占比40%;欧洲在政府支持和多中心临床试验的推动下,成为全球AI医疗器械第二大市场,占比30%;亚太地区增速较快,成为全球AI医疗器械第三大市场,占比达25%。

从地区发展情况看,得益于技术创新的快速推进、强大的研发能力和完善的监管环境,北美成为AI医疗器械应用领先市场,占比40%;欧洲在政府支持和多中心临床试验的推动下,成为全球AI医疗器械第二大市场,占比30%;亚太地区增速较快,成为全球AI医疗器械第三大市场,占比达25%。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AI医疗器械市场增长显著,贡献了亚洲主要增量。根据数据,2019-2023年中国AI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由1.25亿元增长至27.26亿元,预计2024年中国AI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达85.45亿元。

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AI医疗器械市场增长显著,贡献了亚洲主要增量。根据数据,2019-2023年中国AI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由1.25亿元增长至27.26亿元,预计2024年中国AI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达85.45亿元。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中国AI医疗器械产品注册准入步入常态化,诊断类占比最大

中国AI医疗器械布局逐步推进。近年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陆续出台一系列重要的条例、法规,明确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的上市审批路径。2022年3月,NMPA正式发布《人工智能医疗器械注册审查指导原则》,进一步明确了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的定义范围、管理级别、技术审评要素、体系核查要求等。

中国医疗器械产品注册准入步入常态化。2019-2023年中国AI医疗器械三类产品获批数量由6个增长至48个,预计2024年中国AI医疗器械三类产品获批数量达68个。

中国医疗器械产品注册准入步入常态化。2019-2023年中国AI医疗器械三类产品获批数量由6个增长至48个,预计2024年中国AI医疗器械三类产品获批数量达68个。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从细分领域看,中国AI医疗器械主营产品类别覆盖诊断、治疗、监护、康复、中医等领域,其中诊断类占比最大,达47.7%;治疗类、康复类和监护类分别占比18.1%、14.1%、12.6%;中医类占比较小,为7.5%。

从细分领域看,中国AI医疗器械主营产品类别覆盖诊断、治疗、监护、康复、中医等领域,其中诊断类占比最大,达47.7%;治疗类、康复类和监护类分别占比18.1%、14.1%、12.6%;中医类占比较小,为7.5%。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zlj)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全球AI医疗器械行业现状: 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地区增长显著 诊断类产品占比最大

全球AI医疗器械行业现状: 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地区增长显著 诊断类产品占比最大

数据显示,2020-2023年全球AI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由45亿美元增长至100亿美元,预计2024年全球AI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达121亿美元,较上年同比增长21%。

2024年11月05日
我国益生菌行业: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 高活性益生菌成破局关键

我国益生菌行业: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 高活性益生菌成破局关键

益生菌是通过定殖在人体内,改变宿主某一部位菌群组成的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2001年),益生菌是一类活的微生物,当摄入足够数量时可对宿主发挥有益作用。

2024年11月02日
我国宠物医疗行业现状分析:药品、器械发展空间大 单体医院为诊疗市场主流

我国宠物医疗行业现状分析:药品、器械发展空间大 单体医院为诊疗市场主流

近年来随着宠物医疗器械市场向好,迈瑞医疗、乐普医疗、GE医疗、东软医疗等多家从事人医设备、器械的品牌纷纷进入宠物医疗器械赛道,使得国产替代加速。目前,国产宠物医疗器械已超过进口,医院使用占比超50%。

2024年11月01日
血透患者数量上升推动我国血液透析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行业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血透患者数量上升推动我国血液透析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行业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相比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我国血液透析行业起步较晚,再加上行业存在较高的技术、人才、准入、资金和品牌等壁垒,进入门槛高。这些使得其市场竞争格局长期被费森尤斯(德国)、贝朗(德国)、日机装(日本)、百特(美国)等外资企业主导,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2024年10月30日
我国药品流通行业:中成药和中药材流通销售占比提升 医院药房需求占据重要地位

我国药品流通行业:中成药和中药材流通销售占比提升 医院药房需求占据重要地位

自2016年以来,我国药品流通市场销售规模保持攀升态势,年均增长率接近7%。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药品流通销售总额为29304亿元‌,同比增长7.5%。其中药品批发市场销售额为22902亿元,同比增长7.5%;药品零售市场销售额为6402亿元,同比增长7.6%‌。

2024年10月25日
我国营养保健食品行业需求增多 辅酶Q10迎增长机遇 出口市场日渐繁荣

我国营养保健食品行业需求增多 辅酶Q10迎增长机遇 出口市场日渐繁荣

辅酶出口市场也日渐繁荣。我国辅酶 Q10出口数量及出口金额总体呈现增长态势。根据数据,2019 -2023 年,我国辅酶 Q10 出口数量从 849.84 吨上涨到 2023 年的 1198.42 吨,CAGR 为 8.97%。

2024年10月23日
需求基数上升 我国辅助生殖药物行业市场规模超百亿 国产替代空间较大

需求基数上升 我国辅助生殖药物行业市场规模超百亿 国产替代空间较大

从IVF过程中各类药物的使用情况看,促排卵药物占比最高,达62%,黄体支持药物占比20%,降调节药物占比15%,诱发排卵药物占比3%。

2024年10月21日
我国原料药行业产量有所下降 集采、专利到期等因素催化长期成长空间

我国原料药行业产量有所下降 集采、专利到期等因素催化长期成长空间

在进出口方面,近年来,我国原料药行业出口数量持续增长,但出口金额在2023年下跌,出口单价回落至疫情前水平。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原料药出口量为1249万吨,同比增长5.4%;原料药产品出口金额为409.1亿美元,同比下降20.7%;原料药出口单价为3.28美元/公斤,

2024年10月1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