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骨骼机器人产业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充分发展。2000年,外骨骼机器人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其刚需应用丰富,预计2030年全球市场将达百亿美元规模。国内外外骨骼机器人发展基本同步,在资本的关注下中国市场趋向成熟。相比人形机器人领域存在特斯拉、波士顿动力等巨头系企业的格局,专门制造外骨骼机器人的企业目前还以创新型企业为主,竞争格局尚待成型。
一、外骨骼机器人刚需应用丰富,全球市场或达百亿美元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外骨骼机器人行业发展趋势研究与未来投资预测报告(2024-2031年)》显示,外骨骼机器人本质是可穿戴式机器人,是一种将人和机械动力装置整合在一起的可穿戴设备。根据结构,外骨骼机器人可以划分为上肢外骨骼、下肢外骨骼;根据应用领域,外骨骼机器人可以划分为军用、工业、康复等类型。
外骨骼机器人分类
分类依据 |
类别 |
特点 |
应用场景 |
应用领域 |
军用、工业用外骨骼机器人 |
可帮助使用者增强肌肉能力、减轻负荷,故也称为“增强型外骨骼机器人” 某些场景比较简单重复对人体个性化设计要求低,对实现的功能要求没有医疗端那么精细 |
工业领域内主要是重体力劳动、未完全实现自动化的领域,如汽车制造业、物流行业等军事领域主要是用来提高单兵作战能力 |
康复型外骨骼机器人 |
帮助老年人、残疾人以及中风、偏瘫患者等群体进行康复训练,是当前中国外骨骼机器人行业的主要应用领域 |
康复领域内可以分为B端和C端(民用端) 可帮助使用者通过行走训练提升肌肉力量恢复下肢神经、避免关节及肌肉萎缩 |
|
结构 |
上肢外骨骼机器人 |
穿戴部位为使用者背部,一般可帮助使用者增强上肢力量 由主机箱、上肢固定结构、可动关节及连接结构等组成 |
主要运用于快递物流、建筑施工等高强度、劳动密集型行业,例如EksoBionics公司推出的Evo辅助外骨骼,在佩戴者执行重复性的高空任务时支持手臂,少量应用于康复领域 |
下肢外骨骼机器人 |
半覆盖型:除主机箱外下肢仅有腿部固定结构、关节及连接结构 全覆盖型:包括位于腰背部的主机箱,完全包裹两条腿外侧的金属结构,以及足底金属结构 |
下肢外骨骼机器人主要应用于中风、偏瘫等患者的康复训练、老年人和残疾人助行以及军事等领域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外骨骼机器人刚需应用丰富,市场或达百亿美元。医疗、工业制造、运动领域对外骨骼机器人的需求明确。从下游行业的终端用户数占比来看,全球外骨骼机器人中医疗领域占比最大,约为41%,随后是制造业、国防航空、商业等领域。
外骨骼机器人刚需应用领域
应用领域 | 简介 |
医疗(包括助残、运动康复、养老) | 因运动、工伤、意外等不同原因造成的肢体损伤患者,应有较大意愿使用外骨骼设备提供康复、助残等功能。除了伤残治疗和助力,养老也是能发挥外骨骼机器人价值的典型场景。人口基数增加的同时,对于新生事物,银发人群也在逐渐提高接纳度。数据显示,2023年银发人群开始融入智能生活,超 4 千万用户使用智能家居 APP,并向智能穿戴等类型应用快速蔓延。 |
工业(包括制造、建筑) | 人形机器人的远景是可以取代部分工人,外骨骼机器人则是提升工人的劳动能力、减少可能的劳动损害。 |
运动(包括户外、运动训练) | 户外、极限和常规体育运动场景也是一个外骨骼机器人主流场景,奥运会火炬传递、始祖鸟 Mo/Go™等事件都对应这一应用场景。对于体育运动参与者来说,外骨骼既可以增强运动能力、提升运动成绩,也可能减少疲劳程度、降低危险。而且在户外运动爱好者群体中,设备往往是投入较大的重点领域。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根据数据,2022 年全球外骨骼机器人行业规模为 9 亿美元,2030 年全球外骨骼机器人行业规模有望达到 146.7 亿美元,CAGR 达 42.2%。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二、国内外外骨骼机器人发展基本同步,目前开始进入商用和加速阶段
外骨骼技术的产生不晚于上个世纪初,产业也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充分发展。国内外外骨骼机器人发展基本同步,自2000年开始进入加速阶段。预计到 2028 年中国外骨骼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 24 亿元,2023-2028 年CAGR 为 50%
外骨骼机器人发展历程
发展历程 |
时间 |
发展情况 |
早期阶段 |
1890 年 |
俄罗斯人尼古拉斯·亚根的发明了用压缩空气包为动力的类外骨骼系统 |
1917 年 |
美国发明家开发了以蒸汽为动力的外骨骼机器人 |
|
1960 年 |
最早的外骨骼项目出现,来源于美国军方的增强型军用装甲,同期康奈尔大学也开始研究人体增强概念,很快开始研发外骨骼机器人 |
|
1970 年 |
通用电气设计了 Hardman 系统,包含 30 多个关节、能举起 1500 磅重量 |
|
快速发展阶段 |
2000 年 |
在 DARPA 重点支持 EHPA(增强机体外骨骼)项目下,UC Berkeley 研发出下肢 BLEEX样机 |
2001 年 |
ReWalk Robotics(已上市)在以色列成立,为首个通过美国 FDA 的医疗外骨骼系统 |
|
2004 年 |
日本筑波大学教授创办 CYBERDYNE 公司,核心产品为 HAL(Hybrid Assistive Limb)外骨骼 |
|
2005 年 |
Ekso Bionics(已上市)成立,立足军事、医疗等场景,长期保持和 DARPA 合作 |
|
国内外基本同步发展 |
2000 年 |
清华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外骨骼相关研究 |
2004 年 |
浙江大学研制出可穿戴式柔性外骨骼机械手 |
|
2004 年 |
大艾、布法罗等机器人公司的国产品牌开始起步追赶 |
|
2013 年 |
南京军区总医院博士后工作站发布我国首部外骨骼装置“单兵负重辅助系统” |
|
2014 年 |
中科院常州先进所研发 EXOP-1 外骨骼系统正式进入调试阶段(22 个传感器、6 个驱动器、1 个控制器,造价 30 万元) |
|
2017 年 |
迈克机器人发布 BEAR-H11 外骨骼机器人,全球首次采用柔性驱动器为输出,帮助残障人士站立行走 |
|
2018 年 |
大艾机器人获中国首个外骨骼机器人 NMPA 注册证(可向市场销售),标志着产业正式在医疗康复领域商业化 |
|
2022 年 |
冬残奥会上 AiLegs 艾动助力胸 7-8 高位截瘫患者传递火炬,团队还研究了 AiWalker艾康外骨骼机器人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三、外骨骼机器人获得资本关注,行业趋向成熟
外骨骼机器人行业投融资热度也逐渐上升,且A-D 轮投资增多,行业成熟度有所提升。过去,外骨骼机器人获得投资界的关注主要集中在一级市场,特别是早期投资环节。2020年以来A-D轮的后续投资增多,从侧面反映行业的成熟度有所提升。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四、外骨骼机器人竞争格局尚待成型,中国企业中伟思医疗注册资本较领先
相比人形机器人领域存在特斯拉、波士顿动力等巨头系企业的格局,专门制造外骨骼机器人的企业目前还以创新型企业为主,竞争格局尚待成型。目前海外以欧美、日韩等地区的企业为主,但体量也较为有限。
海外外骨骼机器人代表企业
国家 | 代表企业 |
美国 | AlterG、Bioness、Ekso Bionics、HuMoTech、Indego、Levitate、Lockheed Martin、Raytheon、Roam Robotics、Springactive、SuitX、UniExo |
加拿大 | Bionik Laboratories、B-Temia、Human in Motion、Robotics、Revision Military、Trexo Robotics |
澳大利亚 | Rex Bionics |
法国 | ErgoSante、Wandercraft |
日本 | Archelis、ATOUN、CYBERDYNE、Honda、Innophys、Skeletonics |
韩国 | Angel Robotics、Daewoo、Hyundai Motor、SG ROBOTICS、Walkbot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从国内市场看,代表性的外骨骼设备企业包括大艾机器人、布法罗机器人、傲鲨智能、中航创世纪、迈步机器人、迈宝智能、傅利叶智能、英汉思、极壳等。从注册资本看,伟思医疗处于较领先位置,其次是大艾机器人、中航创世、程天科技、丞辉威世等。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zlj)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