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30年全球生命科学仪器规模将超1000亿美元 中国为亚太主要增长动力 国产化率将提高

生命科学仪器下游应用领域广泛,涉及生物医药、IVD、生物安全、食品安全、疾病预防与控制、检验检疫、环境保护及新材料研究等,是高增长的高潜力市场。根据数据,2021 年全球生命科学仪器市场规模达608.5 亿美元。未来,随着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慢性病发病率的上升,癌症、肾脏和甲状腺疾病以及糖尿病等疾病的创新疗法的发展,预计2030年全球生命科学仪器市场规模将超1000亿美元。北美和欧洲占据全球生命科学仪器主要市场,亚太地区发展速度快,其中中国为亚太地区主要增长动力。相比于发达国家,国内生命科学仪器生产起步晚,短期内与进口仪器展开全面的市场竞争面临较大的挑战,导致国内生命科学仪器长期依赖进口。为改变这一情况,近年来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持续鼓励自主创新,生命科学仪器国产化率有望提高。

生命科学仪器下游应用领域广泛,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超1000亿美元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生命科学仪器行业发展深度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24-2031年)》显示,生命科学仪器下游应用领域广泛,涉及生物医药、IVD、生物安全、食品安全、疾病预防与控制、检验检疫、环境保护及新材料研究等,是高增长的高潜力市场。

生命科学仪器下游应用领域广泛,涉及生物医药、IVD、生物安全、食品安全、疾病预防与控制、检验检疫、环境保护及新材料研究等,是高增长的高潜力市场。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根据数据,2021 年全球生命科学仪器市场规模达 608.5 亿美元。未来,随着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慢性病发病率的上升,癌症、肾脏和甲状腺疾病以及糖尿病等疾病的创新疗法的发展,生命科学仪器将进一步增长,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达1063.9 亿美元,2021 -2030 年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5.4%。

根据数据,2021 年全球生命科学仪器市场规模达 608.5 亿美元。未来,随着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慢性病发病率的上升,癌症、肾脏和甲状腺疾病以及糖尿病等疾病的创新疗法的发展,生命科学仪器将进一步增长,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达1063.9 亿美元,2021 -2030 年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5.4%。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北美和欧洲占据全球生命科学仪器主要市场,中国为亚太地区主要增长动力

北美和欧洲占据全球生命科学仪器主要市场,亚太地区发展速度快。根据数据,美国占全球研究支出的 50%以上。亚太地区已成为近年来增长最快的生命科学仪器市场。中国、日本、韩国、印度等国家正在越来越多地投资于保健和生物医学基础设施,这使得本区域对高级生命科学研究工具和分析设备的需求激增。

北美和欧洲占据全球生命科学仪器主要市场,亚太地区发展速度快。根据数据,美国占全球研究支出的 50%以上。亚太地区已成为近年来增长最快的生命科学仪器市场。中国、日本、韩国、印度等国家正在越来越多地投资于保健和生物医学基础设施,这使得本区域对高级生命科学研究工具和分析设备的需求激增。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中国是亚太地区的主要增长动力。中国下游市场的迅速发展为生命科学仪器行业带来发展机遇,其中以生物制药和 CRO 市场最为显著。

数据显示,中国制药市场研发支出由 2015 年的 105 亿美元增长至 2019 年的 211 亿美元,CAGR 约为 19.1%,增速快于全球市场,预计到 2024 年增长至 476 亿美元,2019 到 2024 年 CAGR 预计为17.7%。

数据显示,中国制药市场研发支出由 2015 年的 105 亿美元增长至 2019 年的 211 亿美元,CAGR 约为 19.1%,增速快于全球市场,预计到 2024 年增长至 476 亿美元,2019 到 2024 年 CAGR 预计为17.7%。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中国 CRO 市场规模从 2015 年的 26 亿美元增长至 2019 年的 69 亿美元,CAGR 约为 27.3%,预计到 2024 年有望达到 222 亿美元,CAGR 约为 26.5%。

中国 CRO 市场规模从 2015 年的 26 亿美元增长至 2019 年的 69 亿美元,CAGR 约为 27.3%,预计到 2024 年有望达到 222 亿美元,CAGR 约为 26.5%。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国家出台政策鼓励自主创新,国产化率有望提升

美欧日发达国家企业(如美国赛默飞世尔(Thermo Fisher)、安捷伦(Agilent)、丹纳赫(Danaher)、日本岛津(SHIMADZU)等)在科学仪器产业规模及科技创新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高端科学仪器几乎被发达国家垄断。

相比于发达国家,国内科学仪器生产起步晚,技术理论创新弱,应用支持能力弱,再加之品牌因素的影响,短期内与进口仪器展开全面的市场竞争面临较大的挑战,导致国内市场长期依赖进口。

近年来,为了改善对进口依赖度高的问题,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持续鼓励自主创新。国家政策将科学仪器列入国家重点发展领域,通过重大科技专项等方式,支持国内企业解决卡脖子的问题,有力地推动了国内生命科学仪器企业的技术进步和规模化发展,助推相关产品的国产替代。

我国生命科学仪器行业主要政策

时间 政策 发布部门 主要内容
2017年 《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版) 发改委 将“智能化实验分析仪器”、“在线分析仪器”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产品。
2018年 《关于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 科技部、财政部 《意见》指出坚持系统布局、能力提升、开放合作、科学管理,大幅提升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原始创新能力、国际学术影响力、学科发展带动力、国家需求和社会发展支撑力。《意见》从完善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展体系、提升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能力、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管理创新等方面给出具体方案,进一步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发展。
2018年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点专项 2018 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科技部 通过专项实施,构建“仪器原理验证→关键技术研发(软硬件)→系统集成→应用示范→产业化”的国家科学仪器开发链条,完善产学研用融合、协同创新发展的成果转化与合作模式,激发行业企业活力和创造力。强化技术创新和产品可靠性、稳定性实验,引入重要用户应用示范、拓展产品应用领域,大幅提升我国科学仪器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2018年 《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 国家统计局 将“实验分析仪器制造”列入“高端装备制造业”行业大类。
2019年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 年版)》(2020 年1 月 1 日施行) 发改委 将“分析、试验、测试以及相关技术咨询与研发服务,智能产品整体方案、人机工程设计、系统仿真等设计服务”列为鼓励类行业。
2021年 《“十四五”规划和 2035年远景》 全国人大 《纲要》指出,加强高端科研仪器设备研发制造,加快构建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的战略科技力量,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形成结构合理、运行高效的实验室体系。
2021年 《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 年)》 工信部 规划指出,将重点发展诊断检验、治疗、监护与生命支持、中医诊疗、妇幼健康、保健康复设备与植介入器械。攻关突破基于新一代细胞标记、微流控分析技术的高端细胞分析装备,多功能、集成化检验分析装备,高性能生化分析装备、免疫分析仪、质谱分析设备等。提升面向重大疾病诊断的即时即地检验(POCT)装备产品性能品质。
2021年 《十四五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 国务院 推动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加快发展生物医药等产业,做大做强生物经济,聚焦生物医药等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形成结构合理、运营高效的实验室体系。
2021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 全国人大 规定“对境内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的科技创新产品、服务,在功能、质量等指标能够满足政府采购需求的条件下,政府采购应当购买;首次投放市场的,政府采购应当率先购买,不得以商业业绩为由予以限制。”
2022年 《关于加快部分领域设备更新改造贷款财政贴息工作的通知》 国务院 设立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支持高校、职业院校、医院、中小微企业等领域的设备购置和更新改造。
2022年 《“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 发改委 我国首部生物经济五年规划,提出要有序发展全基因组选择、系统生物学、合成生物学、人工智能等生物育种技术,发展合成生物学技术。
2023年 《关于研发机构采购设备增值税政策的公告》 财政部、商务部、税务总局 继续对内资研发机构和外资研发中心采购国产设备全额退还增值税。
2023年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 年) 发改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 围绕教育“赋能”和“提升”建设产教实训基地,安排中央预算投资予以支持。本方案提出中央预算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长期贷款三类融资渠道,支持相关院校更新置换先进技术设备。
2024年 《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 国务院 推动符合条件的高校、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更新置换先进教学及科研技术设备,提升教学科研水平,有望带动各类理工科教学仪器以及科研分析、实验通用仪器等需求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如2016 年出台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到 2020 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 GDP 的比例达到 2.5%,到 2030 年达到 2.8%;到 2050 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根据数据,2014-2023 年我国研究经费投入由 13015.63 亿元增长至 33357.10 亿元,年均复合增速约为 11%。

如2016 年出台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到 2020 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 GDP 的比例达到 2.5%,到 2030 年达到 2.8%;到 2050 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根据数据,2014-2023 年我国研究经费投入由 13015.63 亿元增长至 33357.10 亿元,年均复合增速约为 11%。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zlj)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消防装备自主研发能力持续提升 行业呈现数字化、集成化发展趋势

我国消防装备自主研发能力持续提升 行业呈现数字化、集成化发展趋势

消防安全保障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城市现代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是国家经济社会发达程度的重要体现。自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消防产业逐渐摆脱旧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并逐步成为一个成熟系统的行业。

2025年07月14日
我国高端螺杆空压机产品国产替代空间较大 行业出口量及贸易顺差额齐升

我国高端螺杆空压机产品国产替代空间较大 行业出口量及贸易顺差额齐升

2018-2023年间,我国螺杆空压机行业呈现稳健发展态势,市场规模和产量分别实现4.9%和4.38%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在当前“双碳”战略目标和节能减排政策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叠加下游客户对能效要求的不断提高,行业正加速向节能环保方向转型升级。

2025年07月14日
我国焊接机器人销量回升但出口萎缩 智能焊接机器人或成行业新增长点

我国焊接机器人销量回升但出口萎缩 智能焊接机器人或成行业新增长点

随着技术进步,我国焊接机器人的应用边界正在不断拓展,由汽车、3C电子等标准化领域向钢结构、船舶等非标准化领域延伸。2024年,我国焊接机器人市场在经历连续两年的下行调整后终于迎来回暖,全年销量达到4.95万台,实现6.45%的同比增长。其中,弧焊机器人已成为国内焊接机器人市场主流产品,市场份额由2019年的58.33%

2025年07月14日
我国质谱仪行业呈增长态势 海外品牌垄断高端市场 国产突破下进口率有所下降

我国质谱仪行业呈增长态势 海外品牌垄断高端市场 国产突破下进口率有所下降

我国质谱仪市场呈现增长态势。相较2022年、2023年,2024年我国质谱仪中标数量、中标金额均大幅提升。其中高校、医疗卫生机构、科研院所为集中采购主力,总占比达73%,分别占比33%、24%、16%。

2025年07月13日
我国应急救援装备重要性日益凸显 行业逐渐向智能化、无人化方向迭代

我国应急救援装备重要性日益凸显 行业逐渐向智能化、无人化方向迭代

近年随着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突发事件不断发生,以及对应急救援体系建设重视程度的提升,推动了我国应急救援装备需求不断增长。一方面,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应急救援装备的采购投入,用于充实消防队伍、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等的物资储备。另一方面,众多企业为保障自身安全生产和应急处置能力,也在按需配备相关应急救援装备,促使市场容量不断扩充

2025年07月12日
6亿订单落地!政策+技术升级将推动我国氢能无人机行业商用化步伐

6亿订单落地!政策+技术升级将推动我国氢能无人机行业商用化步伐

相较于锂电无人机,氢能无人机在能量密度、续航时间、储能效率、环境适应性、补能速度、寿命周期等多方面表现更为优越,可解决锂电池续航短及高空着火风险问题,尤其适用于物流、巡检、安防等场景。在政策端,近年来,国家及地方政府出台了多项政策来大力支持氢能飞机及氢能基础建设。在技术端,我国氢能无人机行业试验加速推进,如氢航科技、同

2025年07月02日
养老机器人行业应用加速落地但仍未大批量商用 “技术-产品-服务”闭环待打通

养老机器人行业应用加速落地但仍未大批量商用 “技术-产品-服务”闭环待打通

养老机器人下游应用行业主要是养老服务领域。国际上通常用老年人口比重作为衡量人口老龄化的标准,老年人口比重越高,人口老龄化程度也越高。其中,中度老龄化是指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超过20%或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超过14%。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3.1亿,占全国人口的22%,65岁

2025年07月01日
PCB电镀设备行业:多因素驱动下市场将保持增长态势 自动化、环保化为发展方向

PCB电镀设备行业:多因素驱动下市场将保持增长态势 自动化、环保化为发展方向

虽然与欧洲、美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PCB制造行业的发展起步较晚,但近年发展速度较快。尤其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凭借亚洲尤其是中国大陆在劳动力、资源、政策、产业聚集等方面的优势,全球电子制造业产能向中国大陆等亚洲地区进行转移,我国成为了全球PCB产业增长的动力引擎,并迅速发展成为全球PCB制造中心。

2025年06月2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