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蔬菜种子行业:自给率不断提高 但部分种子仍存在“卡脖子”现象

蔬菜种子是指用于生产蔬菜的种子,一般分为常规种和杂交种子。蔬菜常规种就是蔬菜本身通过自然规律生长出来的种子,蔬菜杂交种子(F1一般杂交为一代杂交)就是通过用不同特性的植物(父本加母本)为其授粉,使其改变品种特性。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蔬菜种子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4-2031年)》显示,蔬菜种子行业是农业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专注于蔬菜种子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蔬菜种子市场涵盖了从基础种质资源保护、品种选育到种子生产、销售以及技术服务等全产业链。

一、蔬菜是我国仅次于粮食的第二大农作物,市场拥有较大的需求空间

蔬菜种子作为蔬菜生产的基础材料,对于蔬菜的产量、品质和市场供应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蔬菜是我国仅次于粮食的第二大农作物。同时我国也是世界主要蔬菜生产国与消费国之一。全国蔬菜常年种植面积超3.0亿亩,总产超7亿吨,总产值超2万亿元,以10%的种植面积,创造了约40%的种植业产值。可见蔬菜种子作为蔬菜生产中必不可少的生产资料,在国内市场需求庞大。农业农村部数据估计,中国蔬菜种子年用量为10万吨,过去五年进口量为9000-10500吨,约占蔬菜种子总用量的10%。

蔬菜种子作为蔬菜生产的基础材料,对于蔬菜的产量、品质和市场供应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蔬菜是我国仅次于粮食的第二大农作物。同时我国也是世界主要蔬菜生产国与消费国之一。全国蔬菜常年种植面积超3.0亿亩,总产超7亿吨,总产值超2万亿元,以10%的种植面积,创造了约40%的种植业产值。可见蔬菜种子作为蔬菜生产中必不可少的生产资料,在国内市场需求庞大。农业农村部数据估计,中国蔬菜种子年用量为10万吨,过去五年进口量为9000-10500吨,约占蔬菜种子总用量的10%。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整理

二、行业处于高速发展阶段蔬菜种子自给率不断提高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石,是实现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2021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强调要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集中力量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控风险,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随后,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打好种业翻身仗、推进种业振兴的决策部署,农业农村部按照“一年开好头、三年打基础、五年见成效、十年实现重大突破”总体安排,全面启动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创新攻关、企业扶优、基地提升、市场净化五大行动。

蔬菜是人们生活所需食品,是典型的“小作物,大产业”,也是农民增收的来源之一。自实施种业振兴以来,目前我国蔬菜种业在种质资源收集及创新利用,基因组学研究,重要性状形成的分子基础研究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行业专利申请数量逐年增加。2021年中国蔬菜种子相关专利注册数量增加136件。自2010年以来,中国蔬菜种子相关专利注册累积数量超上千件。

蔬菜是人们生活所需食品,是典型的“小作物,大产业”,也是农民增收的来源之一。自实施种业振兴以来,目前我国蔬菜种业在种质资源收集及创新利用,基因组学研究,重要性状形成的分子基础研究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行业专利申请数量逐年增加。2021年中国蔬菜种子相关专利注册数量增加136件。自2010年以来,中国蔬菜种子相关专利注册累积数量超上千件。

数据来源:佰腾网,观研天下整理

目前我国蔬菜种业正处于发展黄金期,市场不断增长。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种业市场规模达584亿元,同比增长5.8%。其中蔬菜种子市场规模占比在24%左右,市场规模在140亿元左右。

蔬菜种子自给率不断提高。数据显示,2022年蔬菜种子自给率达到88%。共育成蔬菜品种6500余个,实现了蔬菜良种4~5次更新换代,涌现出一系列国产重大蔬菜品种,市场上常见的白菜、甘蓝、辣椒、番茄等大宗蔬菜商品种子已基本以国产品种为主,实现了自主可控,有力支撑了我国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蔬菜种子实现跨越式发展,目前已经成为我国种子出口的主力军。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农作物种子出口量超过3万吨,出口额2.61亿美元。其中出口量最大的农作物种子是水稻种子,达2.3万吨;出口额最大的农作物种子则是蔬菜种子,为1.34亿美元。到2023年我国蔬菜种子出口量0.61万吨,出口额为1.28亿美元。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蔬菜种子实现跨越式发展,目前已经成为我国种子出口的主力军。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农作物种子出口量超过3万吨,出口额2.61亿美元。其中出口量最大的农作物种子是水稻种子,达2.3万吨;出口额最大的农作物种子则是蔬菜种子,为1.34亿美元。到2023年我国蔬菜种子出口量0.61万吨,出口额为1.28亿美元。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客观而言,虽然我国蔬菜种子振兴迈出坚实步伐,技术基础得到了夯实,但在一些育种创新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依然存在着较大差距。一方面目前我国蔬菜种业市值占蔬菜产业的1%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6-10%的水平。

另一方面当下国际上蔬菜育种已进入“育种4.0时代”。基因编辑、全基因组选择、智能设计育种等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日益广泛。例如目前国外科学家已利用全基因组选择技术大幅降低了田间选择成本,提升了育种准确性和效率。利用智能设计技术构建作物设计育种智能预测模型,推动育种方法全新升级。

但我国刚普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整体仍处于2.0杂交育种时代与3.0分子育种时代间,技术研发仍处于初级阶段,存在重大功能基因解析与育种应用不足、生物育种原始创新能力弱、核心技术“卡脖子”等问题。

三、目前是我国最大宗进口农作物种子番茄、青花菜、胡萝卜三大“卡脖子”蔬菜种子

虽然近年我国蔬菜种子自给率不断提高,但仍不能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中国蔬菜种子的15%仍然依赖进口。目前蔬菜种子仍是我国最大宗进口农作物种子类型,其中优质的番茄、青花菜、胡萝卜种子仍存“卡脖子”现象。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种植用的种子、果实及孢子进口金额‌为4.78亿美元。其中蔬菜种子进口金额2.66亿美元,占比55.65%。

虽然近年我国蔬菜种子自给率不断提高,但仍不能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中国蔬菜种子的15%仍然依赖进口。目前蔬菜种子仍是我国最大宗进口农作物种子类型,其中优质的番茄、青花菜、胡萝卜种子仍存“卡脖子”现象。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种植用的种子、果实及孢子进口金额‌为4.78亿美元。其中蔬菜种子进口金额2.66亿美元,占比55.65%。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番茄、青花菜、胡萝卜是目前我国三大“卡脖子”蔬菜种子

蔬菜种子 发展情况
番茄 相较于国产品种,国外品种的连续坐果能力强、广适性好、抗性强、商品性高、口感也好。目前我国生产应用中的长季节番茄,特别是红果和樱桃番茄高端产品,以国外品种为主。而国内的口感番茄育种尚处于起步阶段,品种同质化较严重,品种数量偏少,在抗病性、品质适应性等方面要加强。
青花菜 虽然全国年播种面积约160万亩,产业总产值超300亿元。但国外品种在抗逆性、耐贮性上有明显优势,目前青花菜种子进口额占蔬菜的9.1%,位列第2。国外品种的市场占有率约80%。日本是最大的进口来源国,占总进口量的73%。一般突破性大品种具备 “三性”,即广适性、抗逆性、抗病性。而这是国产青花菜育种面临的最大难题,也是未来亟需攻克的。
胡萝卜 胡萝卜是世界十大蔬菜之一。虽然我国胡萝卜种植面积约570万亩,占世界总面积的35%。但国外品种在商品性、产量、抗性、种子出芽率、耐贮性等方面有优势。这也使得目前我国胡萝卜种子的进口依存度达90%,且面临品种单一,种子昂贵的问题。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WW)

此外,除了番茄、青花菜、胡萝卜,我国的杂交菠菜种子、设施栽培茄子、长季节保护地甜辣椒种子、水果黄瓜种子、越冬甘蓝种子等种类也大量从国外进口。

四、品质化、功能农业时代来临,商业化育种体系亟待健全

功能农业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新方向,是未来高端食品的发展方向,对育种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年随着整个农业供给侧结构,我国正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出健康”转变,品质化、功能农业时代来临。在蔬菜领域,高品质蔬菜的市场需求不断提升,优质优价成为产业趋势之一。蔬菜产业品牌化,也正从注重产品推广向注重品牌质量转变。以胡萝卜为例,目前市场对于口感、品质等指标要求正在变高。食用方式也日趋多样化,包括菜用、榨汁、水果用等。因此这对育种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此背景下,与其他种业领域一样,蔬菜种业同样应该以种业企业为技术创新主体,培育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建立商业化育种模式,构建现代种业创新体系。但相较于整个农作物种业,蔬菜种业企业的数量更多,集中度更小。例如全球前三大蔬菜种业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为29%,而在整个农作物种业领域,前三大企业合计达43.7%。

目前蔬菜种业发达国家已建立了完善的现代种业创新体系,多种蔬菜生物育种技术已实现成熟的商业化应用。如在2021年,日本开发出基因编辑降血压番茄新品种,售价200元/公斤。2023年,美国在餐饮服务中正式推出首个基因编辑芥菜。转基因西葫芦、茄子、马铃薯等在美国、加拿大、印度等国大面积种植。而我国蔬菜种业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因此亟待健全商业化育种体系,来推动行业发展。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工业饲料行业发展现状:总产量下滑 多家上市企业“营降利增”

我国工业饲料行业发展现状:总产量下滑 多家上市企业“营降利增”

2024年我国工业饲料总产量小幅回落2.05%至3亿吨以上,连续13年全球第一。其已形成猪、禽、反刍、水产及宠物饲料的多元产品矩阵,其中猪饲料仍居主导地位;宠物饲料作为新兴增长极表现亮眼,但产量在工业饲料市场中的占比还不足1%,未来成长潜力巨大。2024年玉米和豆粕价格整体走低,带动工业饲料价格同步下调。虽然原材料与工

2025年04月28日
我国宠物食品稳居宠物经济第一大细分市场 行业集中度较低但国产崛起趋势明朗

我国宠物食品稳居宠物经济第一大细分市场 行业集中度较低但国产崛起趋势明朗

宠物食品是当前我国宠物经济中最大细分市场。有数据显示,2024年在我国宠物经济市场规模为3626亿元。其中宠物食品市场规模1668亿元,占比约48%,远高于宠物医疗(占比27%)、宠物用品(占比15%)等市场。

2025年04月18日
我国蛋氨酸行业市场高度集中 贸易逆差已为转顺差 且出口规模不断扩大

我国蛋氨酸行业市场高度集中 贸易逆差已为转顺差 且出口规模不断扩大

我国蛋氨酸行业起步较晚但发展快速。2010年重庆紫光万吨级项目落地打破完全依赖进口局面,其后产能不断增加;其产量十年间以37.09%年均增速激增,由2013年2.5万吨攀升至2023年58.62万吨。我国蛋氨酸行业因技术复杂、投资大、环保严等形成高壁垒,生产企业少且市场高度集中。此外,近年来我国蛋氨酸进口量逐渐下滑,而

2025年04月17日
我国奶牛养殖正向规模化发展 行业进入去产能周期 牧场利润承压 市场趋向集中

我国奶牛养殖正向规模化发展 行业进入去产能周期 牧场利润承压 市场趋向集中

奶牛养殖业是指专门从事奶牛饲养、繁育、管理,以生产牛奶及其相关产品为主要目标的产业,其中饲料是奶牛养殖的最大支出,占总成本的60-70%。随着规模化养殖模式的推广和普及,我国奶牛养殖规模扩大,奶牛单产量快速增长。2024年以来,随着原奶供给过剩问题突显,生鲜乳均价大幅下跌,同时,牧场牛奶全年平均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导致牧

2025年04月14日
企业将继续盈利 我国生猪养殖行业原材料端价格下降 产能出现增加态势

企业将继续盈利 我国生猪养殖行业原材料端价格下降 产能出现增加态势

回顾2024年,我国生猪养殖行业原材料端价格下降,养殖场户保持谨慎和理性,全国能繁育母猪存栏量维持在合理区域,生猪价格持续环比下降,行业头部企业仍然将保持盈利。整体来看,2024年,我国生猪养殖行业盈利,快速提振养殖端的信心,生猪养殖产能已出现增加的态势。

2025年04月12日
我国棉花行业播种面积回升 低价进口棉冲击下国内价格整体震荡回落

我国棉花行业播种面积回升 低价进口棉冲击下国内价格整体震荡回落

2019-2023年我国棉花播种面积持续缩减,但在2024年实现触底反弹,同比增长1.8%。同时其产量呈现波动上升态势,2024年创自2015年以来历史新高,达到616万吨。值得一提的是,自2010年起,我国棉花种植逐渐向新疆集中,主产区从“三足鼎立”演变为新疆“一枝独秀”。从价格来看,受市场供需总体宽松,叠加低价进口

2025年04月08日
异宠风口之上我国宠物水族快速崛起 海水观赏类与冷水淡水观赏类是主要饲养类型

异宠风口之上我国宠物水族快速崛起 海水观赏类与冷水淡水观赏类是主要饲养类型

近年来,随着消费观念变化和个性化需求的推动,“异宠”饲养作为一种新兴养宠模式逐渐兴起,越来越多的人群尝试饲养“异宠”。截至2024年底,我国有约1707万人饲养“异宠”,市场规模近百亿元。所谓“异宠”,是指有别于猫、狗、观赏鱼等的小众宠物品类,涵盖水族、爬行类、啮齿类、鸟类等。目前来看,我国异宠经济正处于风口之上,机遇

2025年04月03日
我国海洋渔业:捕捞量下降 政策利好远洋渔业 养殖面积扩大且模式趋向多样化

我国海洋渔业:捕捞量下降 政策利好远洋渔业 养殖面积扩大且模式趋向多样化

近年来,我国海洋渔业增加值稳步提高,成海洋经济和传统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海域辽阔,超300万平方公里,能够提供大量富营养的海洋产品,我国海水产品产量保持稳定。随着国内开始设立休渔期、禁渔期制度,启动一系列水生生物资源的养护措施,我国海洋捕捞产量下降,海水养殖面积持续扩大。未来,政策将推动远洋渔业发展,海水养殖发展模

2025年04月0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