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中国粮中国种 我国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已超96% 企业成种业创新重要力量

农作物种子是指用于农业生产的各种植物的种子,包括谷物、油料、棉花、油菜、蔬菜、水果等作物的种子。

一、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作物种植量大,市场需求广阔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农作物种子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24-2031年)》显示,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种业处于农业整个产业链的源头,是建设现代农业的标志性、先导性工程,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基础,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作物种植量大,对种子有着巨大的需求量。有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农作物种植面积为171624.47千公顷。全国粮食播种面积为118969千公顷,同比增长0.5%。‌谷物播种面积为99926千公顷,同比增长0.7%。从细分谷物产量来看,2023年我国稻谷种植面积2895万公顷,比上年减少50万公顷‌;小麦种植面积2363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1万公顷‌;玉米种植面积4422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15万公顷‌;大豆种植面积1047万公顷,比上年增加23万公顷‌。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作物种植量大,对种子有着巨大的需求量。有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农作物种植面积为171624.47千公顷。全国粮食播种面积为118969千公顷,同比增长0.5%。‌谷物播种面积为99926千公顷,同比增长0.7%。从细分谷物产量来看,2023年我国稻谷种植面积2895万公顷,比上年减少50万公顷‌;小麦种植面积2363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1万公顷‌;玉米种植面积4422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15万公顷‌;大豆种植面积1047万公顷,比上年增加23万公顷‌。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整理

二、市场不断扩大,目前我国已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市场

种子是粮食的源头,是农业的“芯片”。我国政府长期高度关注“粮食安全”问题,尤其是近几年受到新冠疫情反复、极端天气频发以及地缘政治扰动等因素的影响,种源安全被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我国亟需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

2021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强调要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集中力量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控风险,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随后 2022 年一号文件提出“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方案”;2023 年一号文件则将“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作为单独一项重点工作放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强调“全面实施生物育种重大项目”与“加快玉米大豆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

近年来随着我国政府持续加大对生物育种的政策支持力度,以及生物育种技术的加持下实现种植密度、种子单价等方面提升,我国种子市场得到了较大发展。有数据显示,到2023年我国种子市场规模达到1367.63亿元,同比增长4.12%。预计2024年我国种子市场规模将超过1400亿元。

近年来随着我国政府持续加大对生物育种的政策支持力度,以及生物育种技术的加持下实现种植密度、种子单价等方面提升,我国种子市场得到了较大发展。有数据显示,到2023年我国种子市场规模达到1367.63亿元,同比增长4.12%。预计2024年我国种子市场规模将超过1400亿元。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发展到目前,我国种子市场已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市场,每年种子需求量约1200万公吨,市场价值约190亿美元;七种主要作物(玉米、水稻、小麦、大豆、棉花、马铃薯和油菜籽)的种子用量约为1000万吨,市场价值为135亿美元‌。

发展到目前,我国种子市场已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市场,每年种子需求量约1200万公吨,市场价值约190亿美元;七种主要作物(玉米、水稻、小麦、大豆、棉花、马铃薯和油菜籽)的种子用量约为1000万吨,市场价值为135亿美元‌。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其中玉米、水稻、小麦、大豆是我国农作物种子四大细分板块,占比达到64.67%。其中玉米第一大细分板块,占比22.87%;其次为水稻、小麦、大豆,占比分别为16.69%、13.29%、11.82%。

其中玉米、水稻、小麦、大豆是我国农作物种子四大细分板块,占比达到64.67%。其中玉米第一大细分板块,占比22.87%;其次为水稻、小麦、大豆,占比分别为16.69%、13.29%、11.82%。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三、中国粮中国种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95%,良种贡献率超45%

虽然我国种子行业起步较晚,但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我国农作物选育水平、良种水平和供应能力显著提升,种业阵型企业集群初具雏形。目前,我国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在96%以上,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做到了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

我国种子行业发展历程

时间 发展阶段 基本情况
1949 -1957年 “ 家家种田,户户留种”阶段 1949 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迅速组建种子管理专职机构,把普及良种作为重要增产措施;于 1950 年 2 月颁布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份种业规划《五年良种普及计划草案》,提出“广泛发动群众进行选种工作,以县为单位评选优良品种”的具体方针,形成了“家家种田,户户留种”的局面。
1958 -1977年 “ 四自一辅”阶段 以 1958 年召开的全国种子会议提出“四自一辅”工作方针为标志,我国种业发展进入“四自一辅”阶段,即实行“主要依靠农业社自繁、自选、自留、自用,辅之以国家种子站必要调剂”模式。
1978 -1995年 “ 四化一供”阶段 1978 年 5 月国务院在批转农林部《关于加强种子工作的报告》的批语中强调“选育和推广良种,是农业增产的重要措施,是一项带根本性的基本建设”;该报告中提出“一九八〇年基本实现种子生产专业化、加工机械化、质量标准化和品种布局区域化,一九八五年基本实现以县为单位,组织统一供种,到本世纪末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中央和地方各级都要根据自然区划,建立种子生产基地,把品种区域试验、示范、审定、繁殖和推广等环节连结起来,逐步实现以县为单位的统一供种体系”,此即“四化一供”方针:以县为单位统一供种,逐步实现品种布局区域化、种子生产专业化、种子加工机械化和种子质量标准化。
1995-2021 年 种业产业化、市场化阶段 1995 年 9 月国务院在天津召开全国种子工作会议,提出创建“种子工程”,其目标旨在实现种业产业化,推进种业实现四个根本性转变:由传统的粗放型生产向集约化大生产转变;由行政区域的自给性生产经营向社会化、国际化、市场化转变;由分散的小规模生产经营向专业化的大中型企业或企业集团转变;由科研、生产、经营相互脱节向育繁推一体化转变。2000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种业进入市场化阶段,国有种子企业脱钩改制逐步适应市场竞争,一批民营企业发展成为种业市场龙头。
2021年至今 种业振兴发展新阶段 2021 年,中央审议通过并下发《种业振兴行动方案》,明确了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的总目标,提出了种业振兴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等一揽子安排,开启了我国由种业大国向种业强国迈进的历史新征程。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一方面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实现了农作物矮秆化、杂交化、优质化的三次跨越,育成新品种超过7万个,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作物经历了3—7次品种更新换代,带动全国粮食作物单产从68.6公斤/亩提高到2022年的386.8公斤/亩,提高了4.6倍;我国粮食产量从2264亿斤攀升到13730.6亿斤,提高5倍。到2023年我国粮食总产量69541万吨(13908亿斤),同比增长1.3%。单位面积产量5845公斤/公顷(390公斤/亩),比2022年增加43.6公斤/公顷(2.9公斤/亩),增长0.8%。

一方面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实现了农作物矮秆化、杂交化、优质化的三次跨越,育成新品种超过7万个,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作物经历了3—7次品种更新换代,带动全国粮食作物单产从68.6公斤/亩提高到2022年的386.8公斤/亩,提高了4.6倍;我国粮食产量从2264亿斤攀升到13730.6亿斤,提高5倍。到2023年我国粮食总产量69541万吨(13908亿斤),同比增长1.3%。单位面积产量5845公斤/公顷(390公斤/亩),比2022年增加43.6公斤/公顷(2.9公斤/亩),增长0.8%。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整理

另一方面种质资源保护和创新利用成绩显著,我国农作物种质资源保存54万余份,数量跃居世界第二;完成了多种重要农业生物的测序或重测序,在水稻、小麦等作物基因组学研究上国际领先;生物育种技术创新紧跟国际前沿,生物技术研发能力与水平和发达国家差距明显缩小。

虽然近年我国种业振兴迈出坚实步伐,技术基础得到了夯实。但客观而言,我国种业市场仍面临着发展难点,例如基因资源深度挖掘不足、农业生物基础研究原创不足、重大新品种创制能力亟待提升等“五重挑战”。其中我国深度鉴定评价的种质资源不足10%,遗传多样性研究与资源有效利用率都比较低,基因资源深度挖掘不足,制约着我国粮食生产能力及国际市场的占有率。

另外在一些育种创新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依然存在着较大差距。以玉米种子为例,市场份额排名前五的中国玉米种企,销售总额仅占国内市场19%。特别是经济作物仍有一定对外依存度,一些高端品种蔬菜种子进口占比相对较高。

由此,面对当前日趋激烈的世界种业竞争局势,必须努力取得更大突破。国家发改委在《“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中就明确提出“现代种业提升工程”,推动育种创新、促进良种繁育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四、企业已成为我国种业创新的重要力量,目前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

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企业已成为我国种业创新的重要力量,是品种选育的主体。有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共有持证种业企业9841家,其中正常生产经营的8721家。在品种的选育方面,通过国家级和省级审定的品种中,由企业选育的占65%。登记品种中,由企业登记的占近6成,新品种保护中有企业申请的超过50%,授权品种中有一半来自企业,从推广面积前20强的4大作物来看,有19个杂交稻、2个常规稻、14个玉米、4个小麦和1个大豆是由企业选育的。

从地区来看,华东地区是我国农作物最大的优势区。2023年华东地区农作物企业数量超过全国的两成,种子企业的总资产超过1/4,种子销售收入在1/3以上,种业的科研投入占全国的近4成。

从企业竞争来看,2023年我国农作物种业企业呈现出不同的结构,按照综合实力,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69家国家农作物种业阵型企业,这些企业是我国种业发展的核心,要集中资源力量,重点支持培育农业领军企业,打造国家农业科技战略力量,地位优势十分突出;

第二类是销售收入超过5,000万元,并且科研投入超过300万元,具有较好发展潜力的企业,共244家;这些企业是行业的中坚力量,要加强政策引导,营造良好市场环境,更好服务种业高质量发展。

第三类其他近8500家企业。这些企业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为主,自主创新能力较弱,构成了我国种业的基本面,约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6.4%。未来需不断提升整合优化,提高生产经营的服务水平。

2023年我国农作物种业企业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

类别 企业特征 相关情况
第一类 69家国家农作物种业阵型企业 这69家阵型企业总资产规模800亿元,比2022年增加176亿元,占行业总值的近1/4,优势地位十分的突出。种子销售收入287亿元,种子销售毛利润96亿元,净利润24亿元,分别占行业总值的23%、30%和23%,科研总投入27亿元,超过全国总值的1/3,投入强度9.4%,较6%的行业平均值高3.4个百分点。这些企业是我国种业发展的核心,要集中资源力量,重点支持培育农业领军企业,打造国家农业科技战略力量。
第二类 销售收入超过5,000万元,并且科研投入超过300万元,具有较好发展潜力的企业,共 这些企业总资产589亿元,占行业总值的近两成,种子销售收入340亿元,占行业总值的近三成,科研投入21亿元,也占行业总值的近三成,科研投入强度6.1%,与行业平均值相当。这些企业是行业的中坚力量,要加强政策引导,营造良好市场环境,更好服务种业高质量发展。
第三类 其他近8500家企业 这些企业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为主,自主创新能力较弱,构成了我国种业的基本面,约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6.4%,总资产1,890亿元,占行业总值的近6成,销售收入634亿元,占行业总值的一半,科研投入28亿元,占行业总值的近4成,科研投入强度4.4%,较行业平均值低1.6个百分点。这部分企业要进一步提升整合优化,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的服务水平。

资料来源:农业农村部,观研天下整理(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异宠风口之上我国宠物水族快速崛起 海水观赏类与冷水淡水观赏类是主要饲养类型

异宠风口之上我国宠物水族快速崛起 海水观赏类与冷水淡水观赏类是主要饲养类型

近年来,随着消费观念变化和个性化需求的推动,“异宠”饲养作为一种新兴养宠模式逐渐兴起,越来越多的人群尝试饲养“异宠”。截至2024年底,我国有约1707万人饲养“异宠”,市场规模近百亿元。所谓“异宠”,是指有别于猫、狗、观赏鱼等的小众宠物品类,涵盖水族、爬行类、啮齿类、鸟类等。目前来看,我国异宠经济正处于风口之上,机遇

2025年04月03日
我国海洋渔业:捕捞量下降 政策利好远洋渔业 养殖面积扩大且模式趋向多样化

我国海洋渔业:捕捞量下降 政策利好远洋渔业 养殖面积扩大且模式趋向多样化

近年来,我国海洋渔业增加值稳步提高,成海洋经济和传统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海域辽阔,超300万平方公里,能够提供大量富营养的海洋产品,我国海水产品产量保持稳定。随着国内开始设立休渔期、禁渔期制度,启动一系列水生生物资源的养护措施,我国海洋捕捞产量下降,海水养殖面积持续扩大。未来,政策将推动远洋渔业发展,海水养殖发展模

2025年04月01日
我国智慧农业走向全面推广期 信息化水平将提升 多方“抢食”形成多维度市场格局

我国智慧农业走向全面推广期 信息化水平将提升 多方“抢食”形成多维度市场格局

21世纪以来,各国加快智慧农业布局,我国智慧农业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也快速成长,但信息化水平仍然偏低,市场具备较大增长空间。我国智慧农业产业链主要由农业数据采集和传感器技术等六部分组成,目前数字平台服务和智慧种植为市场主流。智慧农业企业可分为互联网与科技巨头、垂直领域头部企业、农业创新型企业、传统农业企业四类,多维度

2025年03月26日
中国林业市场规模保持持续增长 碳交易仍是行业发展最大机遇

中国林业市场规模保持持续增长 碳交易仍是行业发展最大机遇

目前林业商业模式较多,源于该行业公益属性更强,经济性并不明显,当前国内案例中主要有以下代表性商业模式,这些模式各有特点,适用于不同的地区和资源条件,通过创新和优化管理,实现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2025年03月22日
供给端“卡脖子”下生活用纸行业厂商成本上涨 下沉市场潜力有待挖掘

供给端“卡脖子”下生活用纸行业厂商成本上涨 下沉市场潜力有待挖掘

近年来,我国生活用纸市场规模连年攀升,厕用卫生纸占比超过50%,消费量稳健,但大部分企业价格与利润却未跟上,其主要原因是供给上的“卡脖子”导致纸企成本上涨。因此,越来越多的生活用纸厂商开始纷纷选择竹纤维和秸秆草,尤其是针对主打中低端市场的纸巾原料,大多数为二次回收原材料。此外,作为刚需品有价格优势,作为快消品,各大生活

2025年03月21日
全球玉米产量分布集中 中国市场供需规模持续增长

全球玉米产量分布集中 中国市场供需规模持续增长

从产量变化来看,全球玉米产量总体呈增长趋势,但不同年度间可能存在波动。2022/23年度全球玉米产量为115960万吨,同比下降4.65%,USDA预计2023/24年度全球玉米产量大增,总供应量相较于上一年度增长显著。

2025年03月1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