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DCS行业现状分析:市场规模和国产化率稳增 中控技术龙头地位稳固

我国DCS下游应用以化工、石化和电力为主,2022年占比超过80%。近年来,在政策、老龄化率上升、用工成本增加等因素推动下,其市场规模稳步扩容,预计2024年突破百亿元。从竞争来看,随着自主研发水平提升和中控技术、和利时等本土企业崛起,我国DCS国产化率逐步提升,目前已超过50%。其中中控技术的市场份额连续十余年蝉联国内第一,行业龙头地位稳固。

1.我国DCS下游应用较为集中,化工为第一大应用领域

DCS即集散控制系统,又称分布式控制系统,是一种用于工业过程自动化的控制系统,也是一个由过程控制级和过程监控级组成的以通信网络为纽带的多级计算机系统,综合了计算机(Computer)、通讯(Communication)、显示(CRT)和控制(Control)等4C技术。

DCS具有高度集成和模块化、灵活性和可扩展性、高可靠性和容错能力以及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易于监控和诊断等优点,可根据具体工业需求进行定制和扩展,通过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帮助企业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凭借着这些优势,DCS在化工、石化、电力、造纸、冶金、建材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从2022年的数据来看,化工是我国DCS下游第一大应用领域,占比达到约43%;其次为电力和石化,分别占比19.4%和17.5%。

DCS具有高度集成和模块化、灵活性和可扩展性、高可靠性和容错能力以及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易于监控和诊断等优点,可根据具体工业需求进行定制和扩展,通过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帮助企业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凭借着这些优势,DCS在化工、石化、电力、造纸、冶金、建材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从2022年的数据来看,化工是我国DCS下游第一大应用领域,占比达到约43%;其次为电力和石化,分别占比19.4%和17.5%。

数据来源:睿工业、观研天下整理

2.DCS政策环境利好,市场规模稳步扩容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DCS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前景研究报告(2024-2031年)》显示,自2015年我国提出“中国制造2025战略”以来,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制造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产业升级。DCS是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制造领域的重要工具之一,也将受益于智能制造、工业自动化等相关政策政策的推动。如《“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70%的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基本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建成 500 个以上引领行业发展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同时将“高端分布式控制系统”纳入智能制造装备创新发展行动中。此外,我国还发布《原材料工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方案(2024—2026年)》《工业重点行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指南》等政策,推动DCS研发和应用。

我国DCS行业相关政策

发布时间 发布部门 政策名称 主要内容
2021年12月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八部门 “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 到2025年70%的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基本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建成 500 个以上引领行业发展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同时将“高端分布式控制系统”纳入智能制造装备创新发展行动中。
2022年1月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生态环境部 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到2025年,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80%左右,生产设备数字化率达到55%,打造30家以上智能工厂。
2022年3月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六部门 关于“十四五”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到2025年,石化、煤化工等重点领域企业主要生产装置自控率达到95%以上,建成30个左右智能制造示范工厂、50家左右智慧化工示范园区。
2022年4月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化纤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到2025年,规模以上化纤企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化纤产量在全球占比基本稳定。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企业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达80%,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80%。提升三维设计与建模、数值分析、工艺仿真、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集散式控制(DCS)、制造执行(MES)、企业资源管理(ERP)、数据采集与视频监控(SCADA)等工业控制软件和系统水平。
2023年3月 国家能源局 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快推进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加快火电、水电等传统电源数字化设计建造和智能化升级,推进智能分散控制系统发展和应用。加快实现核心装备控制系统安全可信、自主可控。
2023年12月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 到2027年,传统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水平明显提升,有效支撑制造业比重保持基本稳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进一步巩固增强。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90%、70%。
2024年1月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九部门 原材料工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方案(2024—2026年) 推广应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分布式控制系统(DCS)、安全仪表系统(SIS)等工业控制系统,加强实验开发、制造执行、分析测试、采购销售等信息化系统部署。加快高端可编辑逻辑控制器(PLC)、分布式控制系统(DCS)、安全仪表系统(SIS)等成熟技术“应用尽用”,实现全方位实时感知和数据采集。
2024年5月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 工业重点行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指南 1.水泥、玻璃、非金属矿等行业设备。加快生产线及配套设备中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分布式控制系统(DCS)、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SCADA)、嵌入式软件等工业操作系统和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运维服务等工业软件更新换代。2.工业操作系统方面,重点更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分布式控制系统(DCS)、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SCADA)、安全仪表系统(SIS)、嵌入式软件等产品。到 2027 年,完成约200 万套工业软件和80万台套工业操作系统更新换代任务。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除了政策推动外,老龄化上升、用工成本增加等因素也在促使越来越多的化工、石化等下游企业使用DCS实现对工业过程的自动化控制,进一步推动了DCS行业的发展。在这些因素驱动下,近年来我国DCS行业稳步发展,市场规模持续扩容,由2019年的68.6亿元上升至2022年的86.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8.08%,预计到2024年其市场规模突破100亿元,2025年上升至118.4亿元,2022-2025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0.99%。

除了政策推动外,老龄化上升、用工成本增加等因素也在促使越来越多的化工、石化等下游企业使用DCS实现对工业过程的自动化控制,进一步推动了DCS行业的发展。在这些因素驱动下,近年来我国DCS行业稳步发展,市场规模持续扩容,由2019年的68.6亿元上升至2022年的86.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8.08%,预计到2024年其市场规模突破100亿元,2025年上升至118.4亿元,2022-2025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0.99%。

数据来源:睿工业、观研天下整理

3.DCS国产化率持续提升,中控技术行业龙头地位稳固

DCS是技术密集型产品,行业技术壁垒高筑,且早期大量专利均由外资企业所占有。再加上我国DCS技术研发在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起步较晚,其产品技术发展上落后于国外。这些也使得我国DCS市场竞争格局长期由艾默生(美国)、霍尼韦尔(美国)、西门子(德国)等外资企业主导。不过,随着中控技术、和利时等本土企业逐渐崛起,再加上我国基于对产业供应链安全、数据安全考量,持续推动DCS产品自主可控,DCS国产化进程加速推进。至2018年DCS国产化率已达到50.4%,浙江中控、和利时等本土企业开始主导市场。到2021年其国产化率进一步提升,达到55.7%,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DCS是技术密集型产品,行业技术壁垒高筑,且早期大量专利均由外资企业所占有。再加上我国DCS技术研发在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起步较晚,其产品技术发展上落后于国外。这些也使得我国DCS市场竞争格局长期由艾默生(美国)、霍尼韦尔(美国)、西门子(德国)等外资企业主导。不过,随着中控技术、和利时等本土企业逐渐崛起,再加上我国基于对产业供应链安全、数据安全考量,持续推动DCS产品自主可控,DCS国产化进程加速推进。至2018年DCS国产化率已达到50.4%,浙江中控、和利时等本土企业开始主导市场。到2021年其国产化率进一步提升,达到55.7%,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值得一提的是,自2011年起,中控技术连续十余年蝉联国内DCS行业市场份额第一名,且自2019年起市场份额逐渐提升,2022年达到30.2%。据悉,中控技术2023年DCS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至37.8%,行业龙头地位稳固。尤其在化工、石化这两大下游市场,中控技术具备更为显著的竞争优势,其中2023年化工领域的市场份额达到54.8%,石化领域的市场份额达到44.8%。和利时则在2022年超过艾默生,市场份额排名国内第二。此外,近年来我国DCS行业集中度也呈现上升态势,CR5由2019年的69.7%上升至2022年的73.7%。

2019-2022年我国DCS行业市场份额排名前五的企业情况

排名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1 中控技术(19.4%) 中控技术(22.1%) 中控技术(28.1%) 中控技术(30.2%)
2 艾默生(17.5%) 艾默生(14.6%) 艾默生(14%) 和利时(13.8%)
3 和利时(12.1%) 和利时(13.2%) 和利时(13.1%) 艾默生(13.6%)
4 霍尼韦尔(12%) 霍尼韦尔(10.7%) 霍尼韦尔(8.8%) 西门子(7.8%)
5 西门子(8.7%) 西门子(9%) 西门子(8.5%) 霍尼韦尔(6.8%)
CR5 69.7% 69.6% 72.5% 73.7%

数据来源:睿工业等、观研天下整理(WJ)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压力变送器行业:外资主导 出口先旺后弱但均价持续上涨

我国压力变送器行业:外资主导 出口先旺后弱但均价持续上涨

我国压力变送器应用广泛,化工与石化为核心需求领域。近年来在场景拓展与新旧需求释放下,其市场规模稳步增长。当前市场由外资主导,但以川仪股份等为代表的国产厂商正加速追赶。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压力变送器市场长期维持净出口态势,但进出口市场层级分化显著,出口以中低端为主、进口聚焦高端,两者均价差距明显;虽出口呈现先旺后弱态势,但

2025年11月26日
板翅式换热器市场分析:性能优势打开成长空间 技术工艺决定企业竞争力

板翅式换热器市场分析:性能优势打开成长空间 技术工艺决定企业竞争力

当下,我国作为全球原铝(电解铝)第一大生产国,为板翅式换热器的原材料供应提供了坚实保障。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电解铝总产能中,中国占比高达57%;俄罗斯、加拿大紧随其后,占比均为5%;美国、澳大利亚位列第三梯队,占比均为2%。产量方面,2025年1-9月我国原铝(电解铝)产量约为3396.8万吨,同比增长2.2%,延

2025年11月24日
全球制冰机市场规模超百亿元 中国企业主导家用市场 出口竞争力持续增强

全球制冰机市场规模超百亿元 中国企业主导家用市场 出口竞争力持续增强

随着制冰机应用从商业领域拓展至民用和工业领域,全球制冰机市场规模已超百亿。根据数据,2024年全球制冰机市场规模达212.9亿元,其中商用制冰机、民用制冰机、工业制冰机、医用及其他制冰机分别占比51.43%、34.76%、11.51%、2.3%。预计2028年全球制冰机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长至272亿元。

2025年11月23日
我国柴油发动机行业:从阶段性波动到AI驱动结构性增长 市场马太效应持续深化

我国柴油发动机行业:从阶段性波动到AI驱动结构性增长 市场马太效应持续深化

进入2025年,柴油发动机市场重新步入增长轨道,呈现稳步回暖的恢复特征,但增长节奏较为平缓,未出现爆发式反弹。数据显示,2025年1-10月,我国柴油发动机累计销售422.6万台,同比增长5.9%。其中10月,国内柴油发动机销售39.91万台,受上月基数影响环比下降5.4%,但同比仍实现11.42% 的增长。这一回暖态

2025年11月22日
换热器节能涂层材料:应用领域多点开花下需求不断释放 慧谷新材为国内龙头企业

换热器节能涂层材料:应用领域多点开花下需求不断释放 慧谷新材为国内龙头企业

在全球“双碳”目标深入推进与节能降耗需求持续攀升的背景下,换热器作为工业生产、民生服务等领域的关键传热设备,其能效提升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而换热器节能涂层材料凭借优异的抗腐蚀、防结垢、强化传热等特性,正迎来终端应用的“多点开花”局面,市场需求不断释放。

2025年11月22日
政策驱动与格局重塑 我国风机行业有望步入价格修复与盈利改善新周期

政策驱动与格局重塑 我国风机行业有望步入价格修复与盈利改善新周期

在“十五五”装机目标明确、行业自律公约落地与国家“反内卷”政策持续加码的共同驱动下,中国风机市场正迎来关键转折点。尽管前期风机大型化导致的供需失衡与价格战曾严重挤压行业利润,但随着政策强力干预、订单持续高企及原材料成本触底,市场已步入价格上行与盈利修复的明确通道。我国风机行业竞争核心正从“低价抢单”转向“价值竞争”,新

2025年11月20日
人形机器人腱绳材料行业分析:核心部件迎量产前夜 智能化与集中化趋势渐明

人形机器人腱绳材料行业分析:核心部件迎量产前夜 智能化与集中化趋势渐明

作为决定灵巧手性能的关键传动部件,腱绳材料行业正伴随人形机器人产业的爆发而驶入快车道。在特斯拉Optimus等巨头的示范效应下,市场需求日益明确,吸引特种纤维、金属微丝等多路厂商涌入。然而,人形机器人腱绳材料行业高技术壁垒与标准化挑战并存,未来竞争格局将趋向于拥有核心材料技术与一体化解决方案能力的头部企业集中,且产品智

2025年11月19日
小而美赛道!我国电容器基膜市场规模与产量全球占比均过半 行业集中度提升

小而美赛道!我国电容器基膜市场规模与产量全球占比均过半 行业集中度提升

作为“小而美”赛道,电容器基膜在薄膜电容器行业快速发展的带动下,已步入发展快车道。其市场规模与产量同步快速增长,增速显著高于全球水平,同时全球市场规模与产量占比持续提升,2024年双双突破50%。随着马太效应显现,行业集中度稳步提升,但头部企业竞争格局尚未稳固,整体仍显胶着。

2025年11月1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