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码器是集光、机、电、算技术于一体的高精度位移传感器,具有高精度、稳定性好、易于集成、节省成本等优势,被广泛领域于伺服、机床、风电、电梯、工程机械、医疗、冶金、机器人等领域。其中,伺服是我国编码器下游最大应用市场,占比达到33%。2018-2022年,在下游市场推动下,我国编码器市场规模持续扩容;但在2023年,受下游市场需求萎缩影响,其市场规模出现下滑,同比下降8.86%。
不过,在风电行业发展向好、电梯存量替换更新需求释放、人形机器人方兴未艾、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等多重因素推动下,我国编码器行业仍然具有较大发展空间。从竞争来看,目前我国编码器市场竞争格局由外资企业主导,国产替代空间广阔。同时我国编码器行业集中度较高,2023年CR3达到53.6%,其中,多摩川市场份额排名第一。
1.编码器下游应用较为集中,伺服为最大下游市场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编码器行业发展趋势研究与未来前景分析报告(2024-2031年)》显示,编码器是一种将物理位移(如角位移或直线位移)转换为电信号的设备,按工作原理可以分为光电式、磁电式和触点电刷式等编码器,主要用于提供有关物体运动的反馈信息。其具有高精度、稳定性好、易于集成、节省成本等优势,被广泛领域于伺服、机床、风电、电梯、工程机械、医疗、冶金、机器人、包装机械、等领域。从2023年的数据来看,我国编码器下游应用较为集中,伺服、机床、风电、电梯这四大应用领域合计占比达到74%。其中,伺服是我国编码器下游最大应用市场,占比达到33%;机床、风电和电梯分别占比20%、11%和10%;工程机械、医疗、冶金等应用领域占比均在10%以下。
数据来源:睿工业、观研天下整理
2.编码器市场规模有所下降,但未来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2018-2022年,在下游市场推动下,我国编码器市场规模持续扩容,2022年达到25.95亿元;但在2023年,受伺服、机床、电梯、工程机械、医疗等下游市场需求萎缩影响,我国编码器市场规模出现下滑,约为23.65亿元,同比下降8.86%。
数据来源:睿工业等、观研天下整理
展望未来,我国编码器行业仍然具有较大发展空间,市场可挖掘的潜力依然较大。
第一,风电行业发展向好,利好编码器行业发展。风电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随着能源结构转型和“双碳”战略目标持续推进,风电行业迎来快速发展,累计装机容量不断上升,由2017年的16367万千瓦上升至2023年的44134万千瓦。未来,在《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等政策的推动下,预计风电行业仍将延续长期向好发展趋势,从而助力编码器行业发展。
数据来源:国家能源局、观研天下整理
第二,截至2023年4月,我国正在运行的电梯有989.25万台,其中运行15年以上的电梯有73.68万台。而根据国家标准,电梯的使用寿命一般为15年,超过这一期限后需要进行大修或者更换。这也意味着,我国电梯存量替换更新需求大。2024年3月国务院发布的《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提出围绕建设新型城镇化,结合推进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以住宅电梯、供水、供热、供气、污水处理、环卫、城市生命线工程、安防等为重点,分类推进更新改造。2024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发布《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提出支持能源电力、老旧电梯等领域设备更新以及重点行业节能降碳和安全改造。预计随着利好政策持续推动,我国电梯存量更新需求有望持续释放,为编码器行业带来更多需求。
第三,人形机器人方兴未艾,将为编码器行业带来新增量。据悉,编码器主要应用在人形机器人的旋转、直线执行模组和灵巧手等方面,预计单个人形机器人需要使用约54个编码器,价值量大。工业和信息化部2023年11月印发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提出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并明确2025年实现批量生产、2027年相关产品深度融入实体经济。目前,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正处于技术攻关和应用探索的关键期。随着技术突破和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我国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进程将不断推进,未来市场前景广阔。根据中国电子学会数据预计,到2030年我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到约8700亿元,对编码器需求量巨大。
第四,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将带动编码器新增市场空间的持续释放。近年来,在政策、技术和市场需求等因素推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蓬勃发展,产量和销量快速上升。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和销量分别达到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2024年其产量和销量继续上升,1-10月分别达到977.9万辆和97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3%和33.9%,已超过2023年全年产销数据。据悉,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编码器主要应用在逆变系统、电机冷却系统和启动发电机系统中。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将带动编码器新增市场空间的持续释放。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观研天下整理
在机床领域,编码器主要应用于数控机床。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机床数控化率还比较低,数控机床发展空间较大。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金属切削机床和金属成型机床数控化率分别为46.3%和11.3%,与发达国家平均70-80%左右的水平仍有较大差距。未来,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政策推动,我国工业自动化、智能化发展将不断提速,预计机床数控化率将不断提升,也将带动数控机床市场需求增长,进而促进编码器行业发展。此外,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风生水起,目前已形成了覆盖机器人上下游各领域的全产业链布局。未来,在政策、人口老龄化、制造业升级等多重因素推动下,我国机器人市场需求有望进一步增长,届时对编码器市场需求增长也将有所拉动。
3.编码器市场竞争格局由外资企业主导,行业集中度较高
编码器是集光、机、电、算技术于一体的高精度位移传感器,技术壁垒高,且其还存在较高的客户、供应链管理、资金和品牌等壁垒,行业整体进入门槛高,新入局者少。同时,我国编码器行业起步晚,技术落后导致本土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市场竞争格局由多摩川(日本)、海德汉(德国)、西克(德国)等外资企业主导,国产替代空间广阔。不过,随着技术突破和利好政策推动,编码器国产替代逐渐进行,国内企业如禹衡光学、长春汇通等也正在逐步提升市场竞争力。数据显示,我国编码器行业集中度较高,2023年CR3达到53.6%,较2022年的49.6%有所提升。其中,多摩川市场份额排名第一,2023年达到28.5%;海德汉市场份额位居第二,达到16.60%;本土企业禹衡光学市场份额达到8.5%,较2022年提升0.8%。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022-2023年我国编码器市场份额排名前三企业情况
排名 | 企业简称 | 2022年市场份额 | 2022年市场份额 |
1 | 多摩川(日本) | 27.6% | 28.5% |
2 | 海德汉(德国) | 14.3% | 16.6% |
3 | 禹衡光学(中国) | 7.7% | 8.5% |
CR3 | - | 49.6% | 53.6% |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WJ)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