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5G等技术成熟将给我国电磁屏蔽膜带来更多应用空间 AI手机催生行业新需求

前言:电磁屏蔽薄膜是一种新型的电子材料贴膜,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中。随着5G通信、大数据、云计算等产业不断发展,对设备抗电磁干扰能力要求不断提升,电磁屏蔽膜重要性日益凸显,具有较大发展空间。预计随着5G等新兴技术的成熟,将给电磁屏蔽薄膜带来更多市场应用空间。同时折叠手机、AI 手机对电磁屏蔽膜提出新需求。此外新能源汽车智能化趋势也将给电磁屏蔽薄膜带来潜在需求。

一、行业相关概述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电磁屏蔽膜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发展前景分析报告(2025-2032年)》显示,电磁屏蔽膜是指通过特殊材料制成的屏蔽体,主要是将电磁波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使其电磁辐射受到抑制或衰减,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中。随着5G通信、大数据、云计算等产业不断发展,对设备抗电磁干扰能力要求不断提升,电磁屏蔽膜重要性日益凸显,具有较大发展空间。

电磁屏蔽膜产业链上游主要是原材料供应商,包括树脂、橡胶、导电粒子、铜钯、镍钯、原膜、包装材料等。这些原材料的质量和供应稳定性对电磁屏蔽膜的生产成本和产品质量有着重要影响。下游则主要是FPC(柔性电路板)行业。

电磁屏蔽膜产业链上游主要是原材料供应商,包括树脂、橡胶、导电粒子、铜钯、镍钯、原膜、包装材料等。这些原材料的质量和供应稳定性对电磁屏蔽膜的生产成本和产品质量有着重要影响。下游则主要是FPC(柔性电路板)行业。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随着材料科学的不断进步,电磁屏蔽膜的性能也在不断提升。当前研究人员正在探索更高性能、更轻薄、更灵活的材料,如纳米材料、导电聚合物、金属合金等,以提供更好的电磁屏蔽性能。

二、FPC发展带动电磁屏蔽膜行业发展

电磁屏蔽膜下游直接应用到FPC(柔性电路板)中。因此电磁屏蔽膜的发展主要受到FPC发展影响。FPC是电子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配线密度大、体积小、轻薄、可弯折等特点,是支撑终端电子产品向多功能、小型化、便携化发展的重要部件。

近年来,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电子设备为首的消费类电子产品市场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作为其主要连接配件FPC的市场发展,同时,汽车智能化使得车载FPC的需求增速较快。另外,可穿戴智能设备、无人机等新兴消费类电子产品市场的快速兴起也为FPC产品带来新的增长空间。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FPC行业市场规模约为1393.21亿元,产量约为11254.9万平方米,需求量约为9985.4万平方米。

近年来,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电子设备为首的消费类电子产品市场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作为其主要连接配件FPC的市场发展,同时,汽车智能化使得车载FPC的需求增速较快。另外,可穿戴智能设备、无人机等新兴消费类电子产品市场的快速兴起也为FPC产品带来新的增长空间。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FPC行业市场规模约为1393.21亿元,产量约为11254.9万平方米,需求量约为9985.4万平方米。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与此同时,随着5G-5.5G 环境下,以智能手机、AR/VR 硬件设备为代表的消费电子产品“轻薄短小”、高频高速化趋势愈加明显,其内部结构 FPC 使用量不断增加以提升内部组装密度,同时电子元器件之间的电磁干扰亦愈加严重,这客观上加大了对电磁屏蔽膜的需求,这种需求一方面体现为电磁屏蔽膜使用量的增加,另一方面体现为电磁屏蔽膜性能提升的要求(如厚度更薄、屏蔽效能更高、插入损耗更低、耐弯折性更强、抗撕裂性更强等)。

电磁屏蔽膜属于重资产行业,前期厂房、设备投入大,需要较高的初始投资资金。而下游FPC厂商规模也较大,因此对屏蔽膜产能有一定要求,同时向上游采购时,规模较大的厂商在原材料采购方面拥有更大优势。

三、5G等新兴技术的成熟将带来更多市场应用空间

随着5G、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技术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对FPC电磁屏蔽膜的需求将进一步提升,市场前景广阔。一方面,企业需要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的技术水平,满足更高性能的要求;另一方面,随着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开发环保型、可降解的电磁屏蔽膜也将成为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据预测,到2025年,我国电磁屏蔽膜需求量有望达到3600万平米,到2030年,这一需求量有望突破6000万平米。

5G即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作为新一代信息产业的基础设施,具有超高速率、超大连接、超低时延三大特性,5G的出现加速了行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效率提升。5G时代逐步来临,将引发信息技术、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上下游产业链变革,给电子、通信、汽车、医疗、娱乐等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会,推动智能穿戴设备、VR/AR、智能汽车等新兴智能终端的兴起,进而为电磁屏蔽膜带来更加丰富的应用场景。

5G即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作为新一代信息产业的基础设施,具有超高速率、超大连接、超低时延三大特性,5G的出现加速了行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效率提升。5G时代逐步来临,将引发信息技术、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上下游产业链变革,给电子、通信、汽车、医疗、娱乐等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会,推动智能穿戴设备、VR/AR、智能汽车等新兴智能终端的兴起,进而为电磁屏蔽膜带来更加丰富的应用场景。

数据来源:工信部,观研天下整理

目前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中,由于产品结构紧密、空间有限,电磁屏蔽膜已成为了必不可少的组件。预计随着5G时代到来,电磁屏蔽膜在智能手机领域的市场空间进一步扩大。

目前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中,由于产品结构紧密、空间有限,电磁屏蔽膜已成为了必不可少的组件。预计随着5G时代到来,电磁屏蔽膜在智能手机领域的市场空间进一步扩大。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四、折叠手机、AI 手机对电磁屏蔽膜提出新需求

折叠手机、AI 手机对电磁屏蔽膜提出了新的需求。例如折叠手机要求电磁屏蔽膜更薄、更耐弯折,AI 手机的高算力性能引发手机内部明显的散热问题,要求电磁屏蔽膜在屏蔽功能的基础上承担部分散热功能。

AI 手机方面,据 IDC 预测,2024 年 全球AI 智能型手机出货量上看 1.7 亿支,占整体手机比重近15%。而在中国市场,AI手机的浪潮更是汹涌。从华为Mate系列强势回归,到荣耀的MagicOS焕新升级,以及小米的全场景AI生态,每家厂商都铆足了劲抢占用户心智。进入2024年第四季度,华为、小米、vivo、OPPO、荣耀等手机厂商密集发布旗舰AI手机新品,智能手机市场持续复苏。 

进入2024年第四季度AI手机新品发布情况(部分)

品牌

发布时间

型号

相关情况

华为

1022

nova 13系列

该系列手机搭载多项AI技术

1126

Mate 70系列

该系列手机或将搭载全新AI影像玩法及更多AI创新功能

小米

1029

15系列

该系列机型突破百万台的速度要快于前代机型小米 14系列。

荣耀

1030

Magic7系列

荣耀AI智能体YOYO能够学习和认知用户的行为习惯,通过分析理解用户意图,自动执行相关操作。

OPPO

1024

Find X8

凭借其创新的“AI一键问屏”功能,为用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捷与智能体验。这一功能不仅简化了手机操作,还极大地提升了用户与手机之间的交互效率。

vivo

1128

vivo S20系列

该系列将物理补光与自研AI 3D虚拟补光技术相结合,后置全新的柔光影棚功能,伦勃朗光和蝴蝶光两种经典人像补光自由选择,也能根据场景自适应匹配。即便在暗光环境,也能拍出清晰、自然和生动的人像。其中,vivo S20将于126日开售;vivo S20 Pro将于1212日开售。

资料来源: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目前,华为、vivo、荣耀以及OPPO等已经进入AI交互和AI市场教育的新阶段,AI赋能的操作系统和各类AI智能体旨在提升消费者的使用体验,以刺激换机需求。而更广泛的AI生态的建立已经逐步开展起来。在苹果智能落地中国市场之前,本土品牌AI手机的发展将步入快车道,以快速形成差异化,四季度高端旗舰手机领域的竞争将陷入白热化。随着AI手机的发展,对电磁屏蔽膜的需求将更大,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性能要求。

四、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带来潜在需求

在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之后,我国新能源汽车推广普及进程加快,新能源汽车智能化趋势明显。数据显示, 2024年1-10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77.9万辆和97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3%和33.9%,市场占有率也已高达39.6%,可见其在汽车市场中的主导地位日益巩固。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观研天下整理

随着汽车向电动化、智能化发展,FPC 在弯折性、减重、自动化程度高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体现,FPC 在车载领域的用量不断提升,应用涵盖显示模组、车灯、BMS/VCU/MCU 控制系统、传感器、自动驾驶辅助系统等相关场景,市场预计单车 FPC 用量将超过 100 片。在上述 FPC应用场景中,又因显示模组有其高清化需求,以及传感器系统需要接收 5G 信号、毫米波等高频高速信号以实现短延迟甚至零延迟的探测反馈和自动驾驶。可见这些高频高速电路存在对电磁屏蔽的潜在需求。(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低压电器行业分析:市场规模近千亿 国产品牌性价比优势显著

我国低压电器行业分析:市场规模近千亿 国产品牌性价比优势显著

低压电器广泛分布在轨道交通、商业建筑、新能源等领域,与设备用电量具有强相关性,在多因素驱动下,国内市场规模有望持续回增。目前,我国低压电器市场集中化趋势显现。在性能方面,国内产品在绝缘电压/额定冲击耐受电压/壳架等级额定电流/极数方面等基础性能上无明显差异,且国产品牌性价比优势显著。

2025年02月04日
全球及我国感光干膜行业需求不断释放 高价值产品占比提升 海外企业垄断市场

全球及我国感光干膜行业需求不断释放 高价值产品占比提升 海外企业垄断市场

感光干膜市场空间跟随 PCB 市场变化,全球及我国PCB 市场持续扩张下,感光干膜需求有望不断释放。细分市场来看,随着 AI 算力设施和汽车智能化的发展,高价值量感光干膜占比将提升。感光干膜行业进入壁垒高,内地生产企业起步较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导致感光干膜市场被海外企业垄断,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2025年01月31日
全球MLCC行业将迎来温和复苏 中国已成主要市场 企业引领国产替代并跻身市场前列

全球MLCC行业将迎来温和复苏 中国已成主要市场 企业引领国产替代并跻身市场前列

基于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及装备现代化进程加快,我国MLCC市场前景广阔。在国内企业努力下,我国MLCC国产替代进程加快,贸易逆差呈现逐年缩小态势。国产企业的国际地位也有所提升,其中中国台湾国巨、中国台湾华新科、中国台湾达方、风华高科、鸿远电子跻身全球市场份额TOP10榜单。

2025年01月30日
手机、汽车等下游复苏后石英晶振行业重回增长轨道 本土企业将朝高端化发展

手机、汽车等下游复苏后石英晶振行业重回增长轨道 本土企业将朝高端化发展

石英晶振市场规模走势受宏观经济影响,随着智能手机、智能穿戴设备、智能汽车、智能家居等下游领域蓬勃发展,后续石英晶振市场将重回增长轨道。中国大陆石英晶振厂商与日本、美国、中国台湾厂商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在政策推动电子元器件产业高质量发展及高端石英晶振产品需求增多背景下,中国大陆厂商将加速对高端产品的研发。

2025年01月28日
芯片制程升级带动CMP抛光材料行业增长 抛光垫和抛光液占主导 美日垄断格局被打破

芯片制程升级带动CMP抛光材料行业增长 抛光垫和抛光液占主导 美日垄断格局被打破

化学机械抛光是目前唯一能兼顾晶圆表面全局和局部平坦化的技术。芯片制程升级带动CMP次数及材料用量上升,全球及我国CMP抛光材料市场规模呈现增长态势。目前抛光垫和抛光液构成CMP 工艺核心耗材,总占比超80%。长期以来,全球CMP抛光材料主要市场被美国和日本企业所占据,但在国内头部厂商的努力之下,美日企业垄断格局正被打破

2025年01月26日
半导体硅片行业:大尺寸硅片成主流 国内市场增速快于全球 国产替代任重道远

半导体硅片行业:大尺寸硅片成主流 国内市场增速快于全球 国产替代任重道远

半导体硅片是半导体芯片制造的重要核心材料,市场跟随半导体终端需求演进实现增长,其中大尺寸硅片具备成本优势,成市场主流。我国半导体硅片市场增长速度快于全球,但国产化进程严重滞后,大尺寸硅片国产替代任重道远。

2025年01月26日
全球半导体产业链转移+政策加码 我国半导体第三方检测分析行业空间广阔

全球半导体产业链转移+政策加码 我国半导体第三方检测分析行业空间广阔

在中国市场,全球半导体产业链转移叠加国家政策加码,我国半导体行业迅猛发展,推动半导体第三方实验室检测分析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预计2027年行业市场空间有望达到180-200亿元。

2025年01月24日
传统和新兴领域推动下我国继电器市场规模稳步扩容 贸易顺差额呈扩大态势

传统和新兴领域推动下我国继电器市场规模稳步扩容 贸易顺差额呈扩大态势

从竞争来看,我国继电器行业参与者主要包括以宏发股份、三友联众、宁波福特等为代表的本土企业阵营和以泰科、松下、海拉电子等为代表的外资企业阵营。其中,宏发股份为我国及全球继电器行业领军企业,2023年其在全球的市场份额达到21.6%,排名第一。 ‌

2025年01月2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