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新能源车渗透下三元前驱体行业需求稳增 中国为主产国 市场趋向高镍单晶化

前言

三元前驱体是三元正极最核心的上游产品。随着新能源车渗透率持续提升,动力电池需求快速增长,三元前驱体也将迎来增长机遇。预计2024-2027 年全球三元前驱体出货量由101 万吨增长至154 万吨,CAGR为15%。近年来,随着国内厂商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生产规模持续扩大,我国成为三元前驱体主要生产国,2024年H1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88.1%。三元前驱体的技术壁垒使得行业集中度较高。2023年国内三元前驱体行业出货量CR5为75%,其中中伟股份市占率接近30%,湖南邦普、格林美、华友钴业市占率均超10%。伴随动力电池对续航能力、安全性等要求逐渐提升,三元正极材料及前驱体材料正持续走向高镍化、单晶化。

全球新能源车持续渗透下,三元前驱体市场需求有望稳中有升

三元前驱体是三元正极最核心的上游产品。随着新能源车渗透率持续提升,动力电池需求快速增长,三元前驱体也迎来增长机遇。2018-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由202万辆增长至1369万辆,2024 年 1-10 月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346 万辆,增速超25%。2019-2023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由117GWh增长至706GWh,2024 年 1-10 月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达687GWh,增速超25%。

三元前驱体是三元正极最核心的上游产品。随着新能源车渗透率持续提升,动力电池需求快速增长,三元前驱体也迎来增长机遇。2018-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由202万辆增长至1369万辆,2024 年 1-10 月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346 万辆,增速超25%。2019-2023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由117GWh增长至706GWh,2024 年 1-10 月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达687GWh,增速超25%。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021-2023年全球三元前驱体出货量由62.3万吨增长至96.8万吨。随着全球新能源车持续渗透,三元前驱体市场需求有望稳中有升。伴随镍钴价格自2023 年以来的加速回落,三元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的价格差距正在持续缩小,价差由2021 年初的0.12元/Wh下降至 2024 年 12 月的 0.04 元/Wh。同时,车企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行业竞争也由价格竞争朝向全方位竞争发展。三元电池凭借其更高的能量密度、更快的充电速度、更优异的低温性能,有望获得市场再度青睐。此外,欧洲车市有望在供给优化、碳排放收紧等政策催化下,恢复增长趋势,进而有望拉动三元电池需求持续提升。

2021-2023年全球三元前驱体出货量由62.3万吨增长至96.8万吨。随着全球新能源车持续渗透,三元前驱体市场需求有望稳中有升。伴随镍钴价格自2023 年以来的加速回落,三元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的价格差距正在持续缩小,价差由2021 年初的0.12元/Wh下降至 2024 年 12 月的 0.04 元/Wh。同时,车企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行业竞争也由价格竞争朝向全方位竞争发展。三元电池凭借其更高的能量密度、更快的充电速度、更优异的低温性能,有望获得市场再度青睐。此外,欧洲车市有望在供给优化、碳排放收紧等政策催化下,恢复增长趋势,进而有望拉动三元电池需求持续提升。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预计2024-2027 年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由1007GWh增长至1669GWh,2024-2027 年全球三元前驱体出货量由101 万吨增长至154 万吨,2024-2027 年均复合增速为15%。

预计2024-2027 年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由1007GWh增长至1669GWh,2024-2027 年全球三元前驱体出货量由101 万吨增长至154 万吨,2024-2027 年均复合增速为15%。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我国全球三元前驱体主要生产国,技术壁垒使得行业集中度较高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三元前驱体行业现状深度分析与发展前景研究报告(2025-2032年)》显示,三元前驱体通过与锂盐高温混合烧结后制成三元正极材料。由于高温混锂烧结过程对前驱体性能影响很小,即三元正极材料对前驱体性能具有很好的继承性。因此三元前驱体主要控制工艺中的氨水浓度、PH 值、反应时间、反应气氛、固含量、流量、杂质等指标会直接影响三元正极材料的结构性能和电化学性能。

三元前驱体生产流程复杂、技术壁垒高。三元前驱体主流制备路线为共沉淀法,即将硫酸镍、硫酸钴、硫酸锰与氢氧化钠配置成碱溶液,然后使用氨水作为络合剂、并在氮气保护之下进行反应,通过过滤、洗涤、干燥等获得最终产物。前驱体生产流程多、过程控制严格,如盐和碱的浓度、氨水浓度、加入反应釜的速率、反应温度、反应过程 PH 值变化、磁性异物控制、反应时间等反应参数均需要多年的技术与经验积累。

三元前驱体生产流程复杂、技术壁垒高。三元前驱体主流制备路线为共沉淀法,即将硫酸镍、硫酸钴、硫酸锰与氢氧化钠配置成碱溶液,然后使用氨水作为络合剂、并在氮气保护之下进行反应,通过过滤、洗涤、干燥等获得最终产物。前驱体生产流程多、过程控制严格,如盐和碱的浓度、氨水浓度、加入反应釜的速率、反应温度、反应过程 PH 值变化、磁性异物控制、反应时间等反应参数均需要多年的技术与经验积累。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前驱体性能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影响效果
氨水浓度 没有络合剂存在时,前驱体形貌疏松、振实密度较低;有络合剂存在,前驱体致密、振实密度提高。络合剂过高时,溶液中被络合的镍钴离子太多,会造成反应不完全,使前驱体的镍、钻、锰三元素的比例偏离设计值。
PH 值 PH 值过高,氢氧化物不能团聚成球体,为松散的一次晶粒聚集体;PH 值过低时,沉淀物团聚严重,形貌各异,二次颗粒粒径差别较大。
反应时间 在一定时间内,前驱体的粒度、振实密度和反应时间成正比关系,但反应时间不宜过长,会导致前驱体粒度过大。
反应气氛 无氮气保护情况下,前驱体形貌为大小不一的块体及团聚体。
固含量 固含量影响前驱体形貌,大部分厂家反应釜中前驱体的固含量在 5-10%左右。
反应温度 温度主要影响反应速率,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希望在保证前驱体的品质前提下,化学反应速率越快越好,但温度不能过高,过高会导致前驱体氧化。
流量 流量主要是金属盐溶液的流量,流量直接与产量关联,所以在保证前驱体品质的前提下,流量越大越好。
杂志 少量的有机溶剂(硫酸镍和硫酸钴制备过程中萃取剂)会造成前驱体颗粒无法生长,形貌非球形。原材料中的另一类杂质 Ca2+、Mg2+等,会造成不成球形、振实 密度低等不良影响。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近年来,随着国内厂商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生产规模持续扩大,我国成为三元前驱体主要生产国。根据数据,2019-2023年,全球三元前驱体产量由43.5万吨增长至96.8万吨,我国三元前驱体产量由28.1万吨增长至83.3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比重由64.6%提升至86.1%。2024年H1全球三元前驱体产量达48.1万吨,我国三元前驱体产量达42.4万吨,占全球的88.1%。

近年来,随着国内厂商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生产规模持续扩大,我国成为三元前驱体主要生产国。根据数据,2019-2023年,全球三元前驱体产量由43.5万吨增长至96.8万吨,我国三元前驱体产量由28.1万吨增长至83.3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比重由64.6%提升至86.1%。2024年H1全球三元前驱体产量达48.1万吨,我国三元前驱体产量达42.4万吨,占全球的88.1%。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三元前驱体的技术壁垒使得行业集中度较高。2023年国内三元前驱体行业出货量CR5为75%,其中中伟股份市占率接近30%,湖南邦普、格林美、华友钴业市占率均超10%。

三元前驱体的技术壁垒使得行业集中度较高。2023年国内三元前驱体行业出货量CR5为75%,其中中伟股份市占率接近30%,湖南邦普、格林美、华友钴业市占率均超10%。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随着市场动力电池要求提高三元前驱体趋向高镍化、单晶化

伴随动力电池对续航能力、安全性等要求逐渐提升,三元正极材料及前驱体材料正持续走向高镍化、单晶化的路线。高镍前驱体材料具有更多的反应电子,材料能量密度更高;单晶前驱体内部无晶界、结构稳定性更强,且材料结构颗粒小、能够与导电剂和粘结剂形成良好的导电网络,能量密度高。

不同镍含量三元材料性能对比

分类 产品 性能 特点 应用领域
中镍 以 NCM523 等 5 系为主 比容量:165-190mAh/g,已产业化单体电芯能量密度 140-230Wh/kg 工艺成熟、较高比容量和热稳定性 新能源汽车、3C产品、电动工具
中高镍 以 NCM613、Ni65 等 6 系为主 实际比容量 175-208mAh/g,已产业化单体电芯能量密度160-250Wh/kg 相对中镍有更高的比容量,更低的成本,且生产工艺类似,目前已成熟,无需高镍产品严苛的生产工艺 新能源汽车、3C产品、电动工具
中高镍 以 NCM811、Ni90 等 8、9 系为主 实际比容量 190-230mAh/g,已产业化单体电芯能量密度180-300Wh/kg 具有高容量、比能量,成本低等优势,但工艺较复杂 新能源汽车、3C产品、电动工具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三元单晶与多晶材料对比

分类 简介 优点 缺点
单晶 由直径 2-5μm 的一次颗粒组成,与多晶材料相比,单晶材料内部没有晶界 颗粒机械强度较高,各向同性减少了体积变化而产生的微裂纹,材料循环稳定性得以提升 制备工艺不成熟,与高镍的工艺比较难兼容(高镍需要低温合成、单晶材料需要高温退火)
多晶 由粒径较小的一次颗粒团聚而成的二次颗粒,形貌多为球形,粒径通常在 10μm 左右,颗粒内部存在大量晶界 制备工艺比较成熟稳定 充放电过程中由于粒子各向异性会使得体积变化形成微裂纹,造成材料失效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根据数据,2023年我国高镍三元正极材料产量为28.9万吨,较上年同比增长7%,占比达到 49%,较上年增长4个百分点。2023 年我国单晶三元正极产量为25.4 万吨,较上年同比增长1%,占比达到 43%,较上年增长20个百分点。

根据数据,2023年我国高镍三元正极材料产量为28.9万吨,较上年同比增长7%,占比达到 49%,较上年增长4个百分点。2023 年我国单晶三元正极产量为25.4 万吨,较上年同比增长1%,占比达到 43%,较上年增长20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zlj)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国内大飞机扩产将推动航空复合材料行业国产化进程 eVTOL市场增长带来新增量

国内大飞机扩产将推动航空复合材料行业国产化进程 eVTOL市场增长带来新增量

从国内市场看,C919复合材料在飞机结构中的应用比例达到 12%左右,C929宽体客机主体结构的复合材料应用占比将超过 50%。随着C919、C929扩产,叠加国际贸易形势日趋复杂,航空复合材料国产化进程有望加速。

2025年04月25日
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实施对中国储能行业影响分析 国产企业该如何应对?

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实施对中国储能行业影响分析 国产企业该如何应对?

截至目前,美国用了仅仅两个半月的时间,储能电池关税税率就从10.9%飙升至173%,翻了近16倍,对美国本土储能生产造成极大影响,短期内对中国储能出口影响较大。然而这次美国发起的关税战对中国储能产业敲响警钟,国产企业必须尽早重新谋划全球化策略,以应对美国市场变化,并重构新的秩序。

2025年04月25日
水务行业:水资源形势严峻拉动水处理需求 水环境状况有所改善 数智化转型如火如荼

水务行业:水资源形势严峻拉动水处理需求 水环境状况有所改善 数智化转型如火如荼

水务是涵盖水处理技术、水资源管理、供水管网和排水系统建设、污水处理、生活供水等方面的综合性行业。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趋于成熟,我国供水总量有所下降,增速有所放缓。随着政府积极倡导节能减排,采取节水措施,预计我国用水总量将在较长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从市场结构看,我国供水主要来源于地表水源,用水则以农业用水为主。我国

2025年04月22日
我国全钒液流电池行业:多家企业积极布局 产业化进程有望迈入高速增长通道

我国全钒液流电池行业:多家企业积极布局 产业化进程有望迈入高速增长通道

与主流的锂离子电池相比,全钒液流电池不仅安全性更高,而且循环使用寿命更长,对环境也更加友好,在长时储能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技术进步和政策推动,我国全钒液流电池行业已步入进入商业化运营初期,实现小批量出货。同时在广阔前景吸引下,近两年来多家企业积极布局全钒液流电池赛道,并加速相关产能布局。但全钒液流电池行业仍面临

2025年04月21日
我国硅基负极材料行业现状: CVD制备硅碳材料渐成主流选择 国产话语权将持续增强

我国硅基负极材料行业现状: CVD制备硅碳材料渐成主流选择 国产话语权将持续增强

硅基负极理论比容量远高于石墨,具备较大发展前景,逐渐成为电池负极材料研究的热点。硅负极不同掺硅量适应不同场景的需求,目前硅基负极材料已在手机等多个场景逐步开启规模级应用。从技术趋势看,硅氧和硅碳为硅基负极材料产业化应用主要技术路线,其中新型 CVD 硅碳凭借在能量密度和膨胀控制方面的突出表现,正逐步成为行业主流选择。

2025年04月17日
中国锂电池回收产能遥遥领先 动力电池渐成市场焦点 国内回收技术逐步与国际接轨

中国锂电池回收产能遥遥领先 动力电池渐成市场焦点 国内回收技术逐步与国际接轨

全球现有设施的锂电池回收产能约为160万吨/年,就地区来看,亚洲占据主导地位。其中,中国受益于政策支持推动,回收产能遥遥领先。国内锂电池退役量保持快速增长,将推动我国锂电池回收行业进一步发展。

2025年04月1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