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远洋渔业行业起步于1985年,经历了“起步期、快速发展期、调整期、均衡发展期”等多个阶段,目前处于加速转型升级阶段。近年来,我国相继发布多项政策,推动远洋渔业行业规范、可持续及高质量发展。从行业发展现状来看,2017-2023年我国远洋渔业总产值整体呈现上升态势,2023年同比增长4.13%;同时其产量总体保持稳定,维持在200-230万吨左右。据悉,远洋渔业是浙江省传统优势产业,产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2023年产值和产量均位居国内第一。此外,自2020年起,我国远洋渔业水产品运回国内量逐年递增;水产品境外出售量则持续下滑。
1.远洋渔业行业目前处于加速转型升级阶段
远洋渔业是海洋水产业的组成部分,指远离本国渔港或渔业基地,在别国沿岸海域或深海从事捕捞活动的水产生产事业。1985年3月,我国第一支远洋渔业船队赴西非海域从事远洋捕捞作业,拉开了我国远洋渔业行业发展的序幕;1991—1997年,我国远洋渔业行业步入快速发展时期,产量快速上升,从1991年的32.35万吨增长至1997年的103.7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1.43%;不过,随着全球渔业资源逐年减少,自1998年起,我国渔业行业步入调整期,开始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型,同时其产业结构发生重大调整,大洋性渔业比重不断增加;2007—2009年,我国渔业行业处于均衡发展期,该时期我国大洋性渔业与过洋性渔业得到均衡发展,远洋渔业装备水平显著提升,远洋渔业管理制度逐步完善;2010年至今,我国远洋渔业行业处于加速转型升级阶段,我国开始从远洋渔业大国向远洋渔业强国迈进,并发展至全球前列。
我国远洋渔业行业发展历程
阶段 | 时间 | 详情 |
起步期 | 1985—1990年 | 1985年3月,我国第一支远洋渔业船队赴西非海域从事远洋捕捞作业,标志我国远洋渔业事业的开始。同年,上海、大连、烟台渔业企业先后派出船只赴白令海峡公海水域进行捕捞作业,成为我国远洋渔业公海捕捞开始的标志,我国远洋渔业事业全面开启。该时期,我国远洋渔业以过洋性渔业为主,捕捞方式以拖网作业为主,主要作业海域为北太平洋、西非、西南大西洋及南太平洋等。 |
快速发展期 | 1991—1997年 | 我国远洋渔业产量快速上升,从1991年的32.35万吨增长至1997年的103.7万吨,增长3.2倍。在产业结构方面,我国远洋渔业依旧以过洋性渔业为主,大洋性渔业亦取得一定发展,作业海域延展至日本海、中西部太平洋、印度洋及南太平洋等海域。 |
调整期 | 1998—2006年 | 全球渔业资源逐年减少,对我国远洋渔业的发展提出新要求。1998年农业部决定:我国1999年海洋捕捞计划产量实行“零增长”,我国远洋渔业开始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型。产业结构发生重大调整,大洋性渔业比重不断增加。 |
均衡发展期 | 2007-2009年 | 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推进下,我国沿海各地都积极发展远洋渔业,因此该时期我国大洋性渔业与过洋性渔业得到均衡发展,远洋渔业装备水平显著提升,远洋渔业管理制度逐步完善。 |
加速转型升级阶段 | 2010年至今 | 行业加速转型升级,我国开始从远洋渔业大国向远洋渔业强国挺进,并发展至全球前列。同时,我国不断加强远洋渔业管理,健全远洋渔业发展支撑体系,推动远洋渔业行业高质量发展。此外,我国还通过开展公海渔业资源科学调查、参与区域渔业管理组织相关研究、改善升级渔船和捕捞装备等举措,不断加强科技创新,促进远洋渔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2.政策频发,推动远洋渔业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远洋渔业行业发展趋势研究与未来投资分析报告(2025-2032年)》显示,远洋渔业是国家战略性产业,也是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建设“海洋强国”、实施“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我国十分重视远洋渔业行业发展,近年来相继发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快农业全产业链培育发展的指导意见》《农业农村部关于促进“十四五”远洋渔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推动远洋渔业行业规范、可持续及高质量发展。如《农业农村部关于促进“十四五”远洋渔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设定了230万吨的产量限额,并严格控制渔船规模,旨在实现远洋渔业高质量发展。
我国远洋渔业行业相关政策
发布时间 | 发布部门 | 政策名称 | 主要内容 |
2019年1月 | 中共中央 国务院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 | 合理确定内陆水域养殖规模,压减近海、湖库过密网箱养殖,推进海洋牧场建设,规范有序发展远洋渔业。 |
2021年4月 |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 国家乡村振兴局综合司 | 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指引(2021年) | 鼓励社会资本发展水产绿色健康养殖,开展集约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稻渔综合种养、大水面生态养殖、盐碱水养殖和深远海智能网箱养殖,推进海洋牧场和深远海大型智能化养殖渔场建设,加大对远洋渔业的投资力度。 |
2021年5月 | 农业农村部 | 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快农业全产业链培育发展的指导意见 | 鼓励打造聚合生产、加工、冷链、营销、品牌和资源养护的绿色远洋渔业全产业链经营形态。 |
2021年11月 | 国务院 | “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 | 优化近海绿色养殖布局,支持深远海养殖业发展,加快远洋渔业基地建设。 |
2022年2月 | 农业农村部 | 农业农村部关于促进“十四五”远洋渔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 到2025年,远洋渔业总产量稳定在230万吨左右。严格控制远洋渔船规模,进一步提升装备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稳定远洋渔业企业数量,远洋渔业企业整体素质和生产效益显著提升,违规事件和安全事故明显下降。区域与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全球渔业资源调查能力逐步提高,监督管理和国际履约措施不断完善。 |
2022年3月 |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 |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远洋渔业“监管提升年”行动方案的通知 | 通过开展远洋渔业“监管提升年”行动,强化监管、完善机制、提升素质,推进渔船监控等难点问题得到有效治理、船员管理等重点环节明显改善、重点领域敏感海域监管切实加强,推动远洋渔业综合监管能力显著提升,促进远洋渔业企业合规履约生产,保障远洋渔业生产秩序总体稳定,实现“管理出效益、规范提质量”,提高行业素质,提升质量效益。 |
2022年6月 | 农业农村部 | 农业农村部关于实施2022年公海自主休渔措施的通知 | 为进一步促进公海渔业资源长期可持续利用,推进我国远洋渔业规范有序高质量发展,我部决定,2022年继续实施公海自主休渔措施,自主休渔海域除西南大西洋、东太平洋部分公海海域外,新增印度洋北部公海海域(试行)。 |
2023年2月 | 农业农村部 | 农业农村部关于落实党中央国务院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 | 支持远洋渔业企业全产业链绿色转型,加强远洋渔业基地建设,加大自捕鱼运回力度。 |
2024年1月 | 农业农村部 | 农业农村部关于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 | 加快推进深远海养殖发展,创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做优做强远洋渔业产业链供应链。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3.远洋渔业总产值整体上升,产量则总体保持稳定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居民消费能力提升以及水产品加工能力提高,远洋渔业总产值整体呈现上升态势,2023年达到254.31亿元,同比增长4.13%。不过,相较于淡水养殖、海水养殖等渔业相关产业,其产业规模还比较小,且总产值占渔业产值的比重呈现整体下滑态势,2023年仅为1.59%。
数据来源:中国渔业统计年鉴、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中国渔业统计年鉴、观研天下整理
此外,我国远洋渔业产量总体保持稳定,维持在200-230万吨左右,2023年出现些许下降,约为232.23万吨,同比下降0.32%。同时,其产量占水产品总产量的比重呈现整体下滑态势,由2017年的6.28%下降至2023年的3.26%。
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观研天下整理
注:远洋渔业产量指由各远洋渔业企业和各生产单位按我国远洋渔业项目管理办法组织的远洋渔船(队)在非我国管辖水域(外国专属经济区水域或公海)捕捞的水产品产量
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观研天下整理
4.浙江省远洋渔业产业发展领跑全国
远洋渔业是浙江省传统优势产业,产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据悉,浙江省已形成了以鱿钓、金枪鱼等大洋性捕捞生产为主体,过洋性捕捞(拖网作业)为补充,以民营远洋渔业企业为主导的产业格局。数据显示,2023年浙江省远洋渔业产值和产量均位居全国第一,2023年占比分别达到32.31%和20.71%。
数据来源:中国渔业统计年鉴、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中国渔业统计年鉴、观研天下整理
5.我国远洋渔业以内销为主,运回国内量持续上升
据悉,我国远洋渔业捕捞的水产品大部分运回国内销售,剩下一部分投放国际市场。数据显示,随着人们对水产品的需求量增加,自2020年起,我国远洋渔业水产品运回国内量逐年递增,2023年达到184.45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5.44%;同时,其占远洋渔业产量的比重也在不断提升,2023年上升至79.43%。从外销来看,自2020年起,我国远洋渔业水产品境外出售量持续下滑,由2020年的74.31万吨下降至2023年的47.78万吨;同时其占远洋渔业产量的比重也在逐年下降,2023年约为20.57%。
数据来源:中国渔业统计年鉴、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中国渔业统计年鉴、观研天下整理(WJ)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