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新能源汽车用三电系统取代传统燃油车的发动机和变速箱,使得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更加复杂,系统整体成本大幅上涨。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销与渗透率逐步提升,再加上技术迭代升级带来的单车价值量提高,我国汽车热管理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
1、汽车热管理系统定义
汽车热管理系统是指汽车上从系统集成和整车角度出发,统筹整车热量与环境热量,采用综合手段控制和优化热量传递,以调节零部件工作和座舱温度环境的系统总成。根据介质不同,汽车热管理中的冷却方式大致可分为:风冷、液冷、冷媒直冷、热管冷却、相变材料冷却等。其中,液冷技术成为目前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的主流方式,凭借其散热效率高、温度均匀性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在中高端新能源汽车中;冷媒直冷、热管冷却及相变材料冷却等技术未能广泛地应用到汽车热管理系统中。
汽车热管理系统的冷却方式
方案 |
原理 |
介质 |
优点 |
缺点 |
风冷 |
通过空气的流动使电池组与外界空气进行对流换热,可分为自然冷却和加装风机的强制冷却。 |
空气 |
成本较低;轻便,低能耗;高度商业化 |
散热效率较低;需要较大的空间布设 |
液冷 |
由于液体的比热容更大,冷却效率更高,采用电池包上布置液冷板及液冷管或直接浸没电池组的方式,通过水-乙二醇等冷却液进行热交换。 |
水-乙二醇等冷却液 |
散热效率较高;温度分布均匀性好;高度商业化 |
结构复杂;成本较高;加装质量较大;存在漏液风险 |
冷媒直冷 |
通过压缩机及前端冷凝器将制冷剂气体冷凝成高温中压的液体,通过车舱空调蒸发器或电池包内的冷板吸收热量并蒸发,制冷剂变回气体通过膨胀阀回到压缩机完成循环过程。 |
制冷剂(R134a、R1234yf、R744等) |
制冷效果好;温度分布均匀性好;响应速度快 |
成本较高;技术壁垒较高;尚未商业化 |
热管冷却 |
热管是一个充满饱和状态工作的介质/液体(水、乙二醇或丙酮等)的密封容器或密封管道,两端分别为蒸发端和冷凝端。既可以吸收电池组的热量又可以对电池组进行加热。 |
水、乙二醇或丙酮等 |
导热性能好;结构紧凑;低噪音;安全性高 |
成本较高;技术壁垒较高;维修困难;尚未商业化 |
相变材料冷却 |
利用石蜡、烷烃、水合盐等相变材料的热储存与释放特性,维持工况环境内温度的稳定区间。 |
相变材料(PCM) |
高效储能与释能;被动式管理;无需额外能源输入;结构灵活;安全性高 |
PCM材料本身导热性较低,需添加导热增强材料;PCM材料发生相变可能引起体积变化,引起结构不稳定;成本较高;技术壁垒较高,仍在研发阶段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新能源汽车销量及渗透率稳步提升,带动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需求上升
汽车热管理系统下游涵盖汽车整车、飞行汽车eVTOL、算力数据中心、储能电池以及人形机器人等场景,其中汽车是最大的应用领域。而由于三电系统对工况环境温度的需求更为严格,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更加复杂,新增了电动压缩机、电池冷板、Chiller和电磁阀等高价值量零部件,系统整体成本大幅上涨。根据相关资料可知,传统燃油车体系的热管理系统单车价值量合计约为2150-2450元,而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系统根据技术路线和配置不同,单车价值量合计约为6000-10000元不等。
汽车热管理系统核心部件单车价值量(单位:元)
零部件种类 |
传统燃油车体系 |
新能源汽车 |
||
PTC体系 |
R134a热泵体系 |
R744(CO2)热泵体系 |
||
空调箱(HVAC) |
400 |
400 |
700 |
700 |
制冷剂管 |
200-300 |
350 |
450 |
1300-1500 |
压缩机 |
450-550 |
1400-1600 |
1400-1600 |
2500-2700 |
冷凝器 |
100 |
150 |
150 |
200 |
Chiller |
- |
100 |
100 |
200 |
电磁阀 |
- |
500 |
1200 |
1500 |
水泵(含管路、传感器) |
300 |
700 |
700 |
700 |
散热器 |
150 |
150 |
150 |
150 |
电池冷板 |
- |
600 |
600 |
600 |
其他 |
550-600 |
1500 |
1700 |
1700 |
单车价值量合计 |
2150-2450 |
5850-6050 |
7150-7350 |
9550-9950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以及渗透率持续提高,我国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需求也有望逐步增加。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发展前景分析报告(2025-2032年)》显示,2024年,我国汽车产销双超3100万辆,分别完成3128.2万辆和3143.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7%和4.5%;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288.8万辆、1286.6万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3、我国汽车热管理市场规模有望持续增长,2025年有望超过1400亿元
综上,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逐步提升及技术迭代升级带来的单车价值量提高,我国汽车热管理系统市场规模有望持续增长。根据数据显示,预计2025年,中国汽车热管理市场规模将达到1494亿元,其中新能源汽车热管理市场规模将达到864亿元。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YD)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