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动下,我国EDA市场规模不断扩容,2019-2023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3.27%,比全球市场高出4.15%。不过,我国EDA行业起步较晚,其市场规模在全球市场中的占比还比较小,上升空间较大。从竞争来看,我国EDA市场竞争格局长期由国外企业主导,且呈现Synopsys、Cadence和Siemens EDA三寡头垄断格局。不过,随着政策推动和自主化水平提升,近年来我国EDA国产替代进程逐步推进,国产化率正逐渐提高。
1.EDA是集成电路产业的战略基础支柱之一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EDA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2025-2032年)》显示,EDA即电子设计自动化,是指利用计算机软件完成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设计、仿真、验证等流程的设计方式。根据应用环节不同,EDA可以大致分为设计类EDA与制造类EDA。前者主要用于集成电路的设计阶段,包括数字集成电路EDA、模拟集成电路 EDA等;后者则主要主要用于集成电路制造的工艺平台开发阶段及晶圆生产阶段,包括OPC、TCAD等工具。
EDA分类情况
分类 | 应用环节 | 功能 | 细分产品 |
设计类EDA | 主要用于集成电路的设计阶段。 | 包括功能设计、布局布线、物理验证及仿真模拟等功能。 | 包括数字集成电路 EDA、模拟集成电路 EDA |
制造类EDA | 主要用于集成电路制造的工艺平台开发阶段及晶圆生产阶段。 | 能够帮助晶圆厂完成半导体器件和制造工艺的设计,优化制造流程,提高量产良率。 | 除了仿真、验证、模型、后端等工具外,制造类EDA还包括能够模拟和指导具体生产过程的OPC、TCAD工具。 |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EDA也被誉为“芯片之母”,是集成电路产业链最上游、最核心的环节,直接影响着产品的性能和量产率;也是集成电路产业的战略基础支柱之一,在集成电路产业领域占据着重要地位。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带动下,EDA市场规模持续扩容
近年来,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集成电路市场之一,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为EDA行业发展带来了广阔的需求空间和应用前景。数据显示,我国集成电路产量由2019年的2018.2亿块上升至2024年的4514.2亿块,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7.47%;产业销售收入则由2019年的7584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12580.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0.65%。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观研天下整理
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动下,我国EDA市场规模不断扩容,由2019年的72.9亿元上升至2023年的12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3.27%,比全球市场(9.12%)高出4.15%。不过,我国EDA行业起步较晚,其市场规模在全球市场中的占比还比较小,2023年约占全球EDA市场的10%左右,未来增长空间广阔。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3.EDA市场竞争格局由国外企业主导,国产化率逐步提高
EDA是典型的技术驱动型行业,技术壁垒高、难度大,同时还存在着较高的资金、人才、生态、客户等壁垒,行业整体进入门槛高,市场呈现出高度集中的态势。同时我国本土企业入局时间相对晚,缺乏长期的技术、生态积累及工程经验,也使得我国EDA市场竞争格局长期由国外企业主导,且呈现Cadence、Synopsys和Siemens EDA三寡头垄断格局。数据显示,2022年这三家国外企业市场份额分别为29%、28%和16%,合计市场份额超过70%。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不过,随着政策推动和自主化水平提升,近年来我国EDA国产替代进程逐步推进,以华大九天、概伦电子、广立微电子等为代表的本土企业正在逐渐崛起,国产化率也逐渐提高。数据显示,我国EDA国产化率由2018年的6.24%提升到2020年的11.48%,再进一步提升至2023年的17.61%左右,国产替代空间仍然广阔。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WJ)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