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2-2023年,随着房地产市场低迷和出口需求减少,我国卫生陶瓷产量逐渐下降。同时其出口均价不断下跌,由2020年的93.63美元/件下降至2023年的64.85美元/件。当前,我国房地产行业已进入存量时代,旧房翻新改造已成为卫生陶瓷行业的重要增长点。此外,卫生陶瓷产品属于“高能耗”、“高消耗”、“高排放”的传统型行业。近年来我国相继发布多项政策,推动卫生陶瓷行业向绿色低碳发展。
1.卫生陶瓷概述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卫生陶瓷行业发展现状研究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5-2032年)》显示,卫生陶瓷是卫生间、厨房和试验室等场所用的带釉陶瓷制品,也称卫生洁具。其也是陶瓷产品一个重要的瓷种,具有质地洁白、色泽柔和、袖面光亮、细腻、造型美观、性能良好等优点。按制品材质不同,卫生陶瓷可以分为熟料陶(吸水率小于18%)、精陶(吸水率小于12%)、 半瓷(吸水率小于5%)和瓷(吸水率小于0.5%)四种。
卫生陶瓷分类情况
类别 | 吸水率 | 用途 |
熟料陶 | 吸水率小于18% | 常用于制造立式小便器、浴盆等大型器具。 |
精陶 | 吸水率小于12% | 用于制造中小型器具。 |
半瓷 | 吸水率小于5% | |
瓷 | 吸水率小于0.5% |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2.我国卫生陶瓷产量下滑
我国卫生陶瓷行业起步于20世纪初,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早期才真正开始利用现代化工艺与设备进行生产;进入21世纪,随着技术进步和房地产开发项目增多,我国卫生陶瓷产量不断上升, 2017年达到2.4亿件,创历史新高;2018-2021年,受供给侧改革、落后产能淘汰等因素影响,其产量呈现出波动变化的趋势,2021年为2.23亿件,同比增长1.83%;其后,随着房地产市场低迷和出口需求减少,其产量逐渐下降,2023年为1.86亿件,同比下降1.59%,创近13年来最低。
数据来源: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观研天下整理
3.我国卫生陶瓷出口需求减少,出口均价不断下跌
当下,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卫生陶瓷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大国,出口量由2012年的0.55亿件整体上升至2021年的1.1亿件;其后,随着出口需求减少,其出口量接连下滑,2023年降至1.86亿件,同比下降10.28%。同时,其出口量占产量的比重由2012年的27.50%整体上升至2022年的56.61%;2023年其占比虽然有所减少,但仍超过50%。
数据来源: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观研天下整理
此外,近年来我国卫生陶瓷产品出口价格不断下跌,出口均价由2020年的93.63美元/件下降至2023年的64.85美元/件。
数据来源: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观研天下整理
4.存量房市场体量庞大,旧房翻新改造成为卫生陶瓷行业重要增长点
当前,我国房地产行业已进入存量时代,旧房翻新改造已成为卫生陶瓷行业的重要增长点。一般情况下,旧房翻新的周期为10-15年,2009年后我国房地产竣工面积始终处于70000万平方米以上,由此积累下来的存量市场体量庞大,大量老旧房屋面临翻新改造需求,有望为卫生陶瓷行业带来可观的市场需求。未来,随着城镇化进程推进、存量房翻新需求释放、城镇居民消费水平提升以及城市更新政策推动,预计我国卫生陶瓷行业仍然较大的市场增长潜力。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整理
5.政策推动卫生陶瓷行业向绿色低碳发展
卫生陶瓷产品属于“高能耗”、“高消耗”、“高排放”的传统型行业。随着“双碳”(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战略目标推进,近年来我国相继发布《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2022年版)》《关于推动轻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建材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3年版)》等多项政策,有利于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提高清洁生产能力,推动卫生陶瓷行业向绿色低碳发展。其中,2022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出台《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2022年版)》,对卫生陶瓷行业发布《建筑、卫生陶瓷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要求到2025年,建筑、卫生陶瓷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的产能比例均达到30%,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基本清零。
我国卫生陶瓷行业相关政策
发布时间 | 发布部门 | 政策名称 | 主要内容 |
2021年11月 |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 |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发布《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1年版)》的通知 | 对卫生陶瓷行业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提出具体要求。并提出:依据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限期分批实施改造升级和淘汰。对需开展技术改造的项目,各地要明确改造升级和淘汰时限(一般不超过3年)以及年度改造淘汰计划,在规定时限内将能效改造升级到基准水平以上,力争达到能效标杆水平;对于不能按期改造完毕的项目进行淘汰。 |
2022年2月 | 国家发展改革委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 | 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2022年版) | 发布《建筑、卫生陶瓷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要求到2025年,建筑、卫生陶瓷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的产能比例均达到30%,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基本清零,行业节能降碳效果显著,绿色低碳发展能力大幅增强。 |
2022年6月 | 工业和信息化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五部门 | 关于推动轻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 加大食品、皮革、造纸、电池、陶瓷、日用玻璃等行业节能降耗和减污降碳力度,加快完善能耗限额和污染排放标准,树立能耗环保标杆企业,推动能效环保对标达标。 |
2022年11月 |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四部门 | 建材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 | “十四五”期间,建材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行业节能低碳技术持续推广,水泥、玻璃、陶瓷等重点产品单位能耗、碳排放强度不断下降。推动制定“一行一策”清洁生产改造提升计划,全面开展清洁生产审核评价和认证,推动一批重点企业达到国际清洁生产领先水平。在水泥、石灰、玻璃、陶瓷等重点行业加快实施污染物深度治理和二氧化碳超低排放改造,促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到2030年改造建设1000条绿色低碳生产线 |
2023年6月 |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 | 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3年版) | 对此前明确的炼油、煤制焦炭、煤制甲醇、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烧碱、纯碱、电石、乙烯、对二甲苯、黄磷、合成氨、磷酸一铵、磷酸二铵、水泥熟料、平板玻璃、建筑陶瓷、卫生陶瓷、炼铁、炼钢、铁合金冶炼、铜冶炼、铅冶炼、锌冶炼、电解铝等25个领域,原则上应在2025年底前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 |
2023年8月 |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 | 建材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 | 以水泥、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玻璃纤维等行业为重点,分年度发布节能降碳技术目录、应用指南,推广“解剖麻雀”试点,总结改造方案,支持建设一批示范项目,支持建材企业争创环保绩效A级。优先采用源头削减、过程控制等措施,有序推进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推动玻璃、陶瓷、玻璃纤维等行业深度治理,推进减污降碳协同控制。 |
2023年12月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部门 | 绿色建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 实施技术改造,有序推动水泥行业超低排放设施建设,持续发布细分行业碳减排技术指南,支持水泥、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玻璃纤维及制品等重点行业开展节能降碳减污技术集成应用。 |
2024年3月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 | 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 | 建材行业以现有水泥、玻璃、建筑卫生陶瓷、玻璃纤维等领域减污降碳、节能降耗为重点,改造提升原料制备、窑炉控制、粉磨破碎等相关装备和技术。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J)
![](http://img.chinabaogao.com/images/202103/20210318135346jzpt_m.png)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