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近几年,我国电视行业出货量持续创新低,开机率更是断崖式下跌。不过,外资电视品牌在国内市场持续承压,松下逐渐退出市场,而国产品牌在技术迭代、AI大模型等加持下,悄悄做大,海信成为行业领头羊。
1、我国电视行业出货量创十年新低,开机率断崖式下跌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电视行业发展深度研究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5-2032年)》显示,自1958年我国第一台电视机诞生起,行业已有超过半个世纪的产业鏖战,从最初的黑白电视、走向彩色电视、数字化与高清电视,如今进入智能化与互联网电视时代。
而目前,我国电视行业出货量持续走低。根据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电视市场品牌整机的出货量为3596万台,同比下降1.6%,创下自2010年以来至少15年的最低记录。尽管2024年是欧洲杯、美洲杯和奥运会等大型体育赛事汇聚的一年,但市场出货量仍然跌破3600万台大关,2-9月连续8个月出现同比下滑。同时,自2016年以来,我国的电视开机率由70%断崖式下降到2022年的不到30%。一项有7.8万人参与的网络投票结果显示,近50%的人好久都不开一次电视,还有约20%的人表示家里压根没有电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外资电视品牌在国内市场持续承压,海信成为行业领头羊
数据显示,包括海信、小米、TCL、创维、长虹、康佳、海尔、华为及其子品牌是我国电视市场前八大品牌,2024年出货总量约为3412万台,占全市场出货量的94.9%,市占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具体来看,海信以约800万台的出货量成为国内电视市场领头羊,占据市场份额22.5%;小米系全年出货约710万台,市占率为19.9%;TCL系全年出货量超过680万台,其中子品牌雷鸟等贡献了约200万台,同比增长显著;华为出货量接近100万台,实现小幅增长并开始盈利。外资品牌方面,索尼、三星、夏普、飞利浦在中国市场表现持续面临压力,2024年合并出货量约为100万台,合计市占率不足5.0%。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3、松下逐渐退出电视市场,中国品牌悄悄做大
松下作为曾经的外资电视龙头企业,近几年其逐渐退出电视市场。根据相关资料可知,2024年,松下电视全球出货量仅有202万台,占据全球市场的1%。在日本本土,松下电视市场份额也从2018年的16.8%下降到2024年的8.8%。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而在松下电视的市场份额节节败退的同时,中国品牌悄悄做大。比如在松下的大本营日本市场,根据BCN调查数据,2020-2024年,中国电视企业在日本市场的份额增长约20个百分点,并在2024年首次超过50%。在北美市场,2024年前11个月,TCL75寸及以上电视同比增长67.6%,美国零售量市场份额继续保持前二;在欧洲,2024年LG出货量增长26%,TCL出货量同比增长85%。
4、技术迭代、AI大模型等加持下,国产电视企业崛起
而中国电视品牌之所以快速崛起,主要得益于显示技术(LED、OLED...)迭代、屏幕尺寸、AI大模型等。在产品技术来方面,不论是LCD、MiniLED和激光,还是其他显示技术,国产企业已完全具备自主产品研发制造的能力和自主产品定价的能力,并且当前MiniLED背光电视已进入大规模应用阶段,中国企业靠技术驱动来不断提升市场份额、改善产品结构,进而改善毛利率。
各企业在电视上游领域的拓展情况
名称 |
公司 |
电视上游相关业务 |
显示面板 |
TCL科技 |
子公司华星光电已经建立了t1/t2/t3/t4/t5/t6/t7/t9/t10共9条显示面板产线,在LCD、OLED上均有布局。 |
惠科 |
拥有四条技术特点各有侧重的G8.6TFT-LCD高世代产线和四座显示终端生产基地,已实现电视、手机、车载等多种应用场景显示面板的量产出货,正不断拓展电子纸、医疗、户外显示屏等新应用领域。 |
|
芯片 |
海信视像 |
子公司信芯微拥有显示产品线、画质产品线、IoT产品线及扩展SoC芯片产品线四大产品线;2023年,取得乾照光电控制权并成为控股股东,乾照光电专注于半导体光电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涵盖全色系LED外延片和芯片以及砷化镓太阳能电池外延片和芯片。 |
海尔集团 |
子公司北京海尔IC负责音视频、通信、网络等领域芯片和整机的研发、设计与销售,拥有信道解调、信源解码、电视SOC、HINOCSOC、CDRSOC芯片等系列产品,产品主要应用于智能电视、高端画质显示等领域。 |
|
新型显示技术 |
海信视像 |
全方位深度布局高端LCD(ULED)、激光和LED显示技术,全场景显示战略覆盖家庭、商用、车载三大子场景,子公司海信激光、海信商用显示承接相关业务。 |
TCL科技 |
子公司华星光电聚焦LCD、OLED/QLED、MLED以及微显示技术的开发和商业化应用,显示产品主要聚焦显示体验、视觉健康和绿色低碳三方面。 |
|
三安光电 |
子公司湖北三安已建成首条Mini/MicroLED外延与芯片生产线,主要生产Mini/MicroLED氮化镓芯片、Mini/MicroLED砷化镓芯片、4K显示屏用封装三大产品系列。 |
|
兆驰股份 |
目前已搭建完整的MiniLED垂直产业链,MiniLED垂直一体化布局进入收获期;子公司南昌晶显主要从事Mini/MicroLED(MLED)新一代显示产品的生产与研发。 |
|
创维 |
2021年初展开MiniLED研发生产布局,创维MiniLED显示科技产业园目前已建成投产,主要从事MiniLED背光模组、MiniLED显示终端的研发、制造及销售。 |
|
京东方 |
2022年,斥资21亿元控股华灿光电,布局Mini/Micro-LED产业;2024年初,华灿光电MicroLED晶圆制造和封装测试基地项目封顶,标志全球首条MicroLED产业线取得阶段性成果,预计2024年12月实现量产。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在AI大模型层面,海信、TCL等国内电视厂商从2023年起纷纷加强AI功能。在硬件层面,头部电视厂商在旗舰机型中已广泛搭载性能更强、集成人工智能模块的主控SoC,以强化智能交互、视听体验等方面的AI运算能力;部分厂商还透过独立画质提升芯片提供更好的智能声光控制能力。
部分电视厂商AI大模型及AI芯片布局情况
电视品牌 |
AI大模型 |
代表性AI电视型号 |
代表性型号搭载的主控SoC情况 |
搭载的独立画质提升芯片 |
||||||||
型号及生产厂商 |
制程 |
CPU |
NPU |
最大显示分辨率 |
||||||||
海信 |
星海大模型 |
海信E7N |
MT9655(联发科) |
12nm |
四核A731.8GHz |
集成NPU算力1.53TOPs |
4K165Hz |
信芯AI画质芯片 |
||||
TCL |
全识AI大模型 |
TCLX11H |
MT9653(联发科) |
≥12nm |
四核A731.4GHz |
集成NPU |
4K144Hz |
TSR独立画质芯片 |
||||
小米 |
小爱同学 |
SPro65MiniLED2025 |
MT9655(联发科) |
12nm |
四核A731.8GHz |
集成NPU算力1.53TOPs |
4K165Hz |
XM9000画质芯片 |
||||
华为 |
盘古大模型 |
华为智慧屏V5Pro |
V900(华为海思) |
未知 |
八核A73 |
集成NPU |
8K120Hz |
鸿鹄AI芯片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YD)
![](http://img.chinabaogao.com/images/202103/20210318135346jzpt_m.png)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