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近年来,矿石品位下跌以及公共卫生事件、大型罢工等扰动频发,导致全球矿产银供应收缩,推动回收银产量持续提升。分地区看,全球回收银生产集中于东亚、北美与欧洲;分国家看,美国、中国与印度回收银产量排名前三。受益于银价持续增长和产业集群发展,中国回收银行业快速增长,为全球回收银行业贡献主要增量。目前全球回收银主要来源于工业、首饰业和银器,占比超85%;此外银币回收量较少,摄影业则受产业结构变化影响银回收量持续下滑。
一、在矿产银供应收缩背景下,全球回收银产量持续提升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回收银行业现状深度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2025-2032年)》显示,银,即白银,因其色白而得名,与黄金相对,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贵金属,其作为货币和价值储藏手段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
白银在地壳中的含量仅为 0.075ppm,其在自然界中呈单质状态的较少,主要以硫化物状态与其他有色金属和贵金属如铅、锌、铜矿床共生或伴生。2023 年,全球矿产银中,铅锌伴生矿占比达到 30.8%,铜伴生矿占比 26.7%,黄金伴生矿占比 13.7%,而独立银矿比例仅约 28.3%左右。
受矿石品位下跌以及公共卫生事件、大型罢工等扰动频发影响,2019-2023 年全球矿产银产量由26039吨降至25830 吨,期间 CAGR 为-0.2%。
在矿端供应收缩的背景下,全球回收银产量持续提升,由2019 年的 4609 吨增至 2023 年的 5556 吨,占回收+矿产合计白银供应比例由 15.0%增至17.7%。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由于矿石品位下跌与通胀中枢上行带动白银生产成本提升,矿企需持续加大投资才能维持当前的生产水平,因此白银价格端的涨幅并未在矿企利润端完全反映,将白银作为重点业务的公司经营现金流未见改善,甚至近年来许多白银矿商自由现金流维持在负数水平,扩产意愿降低。
另一方面,独立银矿白银产量占比仅为 28%左右,而伴生矿产量占比则超过 70%,约 55%的白银产出为基本金属的副产品,这导致矿企关于白银的经济效益和开采计划受铜、铅、锌等市场影响严重,大大降低了白银矿端供应的价格弹性。
此外,银矿项目运作周期较长,平均在十年左右,其中勘探周期约为 5-6 年,而建设周期亦有 4-5 年。从现阶段的白银矿企资本开支计划观察,并未有大量级的矿山投产可改变白银矿端供应格局。
因此,2024-2027年矿产银供应或延续刚性特征,综合考虑回收银产量的提升短期内难以抵消矿端供应增速缓慢的影响,预计2024-2026年回收银产量由5834吨增长至6562吨。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二、全球回收银生产集中于东亚、北美与欧洲,美国、中国与印度产量排名前三
分地区看,2023年全球回收银产量TOP3地区为东亚、北美与欧洲,其产量分别为 1729 吨、1370 吨、985 吨,占比 31.1%、24.7%、17.7%,总占比达66.5%。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分国家看,2023 年全球回收银产量TOP3 国家为 美国、中国与 印度,其产量分别为 1241 吨、 1221吨、 529 吨,占比 22.3%、22%、9.5%,总占比高达 53.8%。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三、受银价持续增长及产业集群发展驱动,中国成全球回收银行业核心动力
中国回收银行业发展为全球回收银行业贡献主要增量。2019-2023年,中国回收银产量由738 吨增至1221 吨,CAGR 高达 13.4%,约是全球回收银产量复合增速的三倍,期间产量占比则从 16%提升至 22%。从绝对值增长来看,2019-2023年中国回收银产量增长 483 吨,占全球回收银增长产量的比重超51%。
中国回收银行业发展一是受银价持续增长的市场推动,二是得益于政府规划下回收银产业的集群发展。为践行环境保护与推动经济发展,国内涌现了湖南永兴、浙江仙居等多地稀贵金属产业集群蓬勃生长。据统计,永兴县 2023 年处理含稀贵金属废料 127 万吨,综合回收利用的稀贵金属达到了 28 种,生产白银 4550 吨,白银产量连续15 年居全国第一。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四、全球回收银主要来源于工业、首饰业和银器,摄影业回收量持续下滑
回收银来源分为工业、摄影业、首饰业、银器和银币五类。
工业回收银产量增长稳定,在回收银中占据最大比重。2023年全球工业回收银产量达3092吨,占比56%,2019-2023年CAGR为6.3%。
首饰与银器回收量对白银价格具有敏感性,且现阶段具备一定抗跌能力,因此两者在回收银中也占据较大比重,2023年产量分别为1073吨、740吨,占比19%、13%。
银币回收则主要由未售出的纪念币和旧流通银币熔炼而成,其回收量较小,且较为稳定。2019-2023 年全球银币回收量由106 吨增长至115 吨,由于其增速慢于回收银总产量增速,期间产量占比从 2.3%小幅下降至 2.1%。
与上述来源回收情况不同,摄影业回收银量持续下滑,主要由于来自于档案资料数字化普及带来的产业结构变化,导致 X 光片的制造量持续下滑, X 光片回收量连续下降。根据数据,2019-2023 年摄影业回收银量由672吨下降至535吨,占比由15%跌至 10%。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zlj)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