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产业不断朝着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等方向发展,车规级芯片在汽车领域的应用场景日益广泛,进一步拓展车规级芯片增长空间,带动单车车规级芯片平均使用量增加。同时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单车车规级芯片平均使用量增加以及利好政策助力等因素推动,我国车规级芯片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此外,我国车规级芯片行业起步较晚,市场竞争格局主要由英飞凌(德国)、恩智浦(荷兰)和瑞萨(日本)等国外厂商主导,国产替代空间广阔。不过,近年来我国车规级芯片国产替代进程逐步推动,国产化率由2020年的5%左右上升至2023年的10%左右,提升空间仍然很大。
1.车规级芯片概述及分类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车规级芯片行业发展深度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25-2032年)》显示,车规级芯片是指专门为汽车应用设计和制造的芯片,满足严格的汽车行业相关标准规定。与消费级和工业级芯片相比,其需要满足更高的工作温度范围、工作稳定性、不良率和使用寿命等要求,以确保在汽车的全生命周期中能够稳定运行,避免因芯片故障导致的安全隐患。根据功能划分,车规级芯片主要分为计算及控制芯片、功率芯片、传感器芯片及其他芯片。
车规级芯片分类情况
类别 | 细分产品 | 功能 |
计算及控制芯片 | 包括MCU、SoC等产品。 | 主要负责系统的数据运算、过程分析、逻辑执行等功能。 |
功率芯片 | 包括MOSFET、IGBT等产品。 | 在控制单元中负责高功率负载的控制电路,实现电力控制与管理。 |
传感器芯片 | 光/压力/水温/声音、雷达波等传感器芯片。 | 用于感知光、压力、水温等模拟信号,并将其转换为数字信号供系统识别。 |
其他芯片 | 包括存储芯片、通信芯片、定位芯片等。 | 具有存储、通信、定位等功能。 |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2.政策持续加码,利好车规级芯片行业发展
车规级芯片是汽车产业核心关键零部件之一,对汽车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我国十分重视车规级芯片行业的发展,近年来相继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关于加强产融合作推动工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交通领域科技创新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21—2035年)》《制造业可靠性提升实施意见》等多项政策。这些政策聚焦车规级芯片技术研发、推广应用、性能提升等多个方面,为其行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和有力的支持。
我国车规级芯片行业相关政策
发布时间 | 发布部门 | 政策名称 | 主要内容 |
2020年10月 | 国务院办公厅 |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 | 突破车规级芯片、车用操作系统、新型电子电气架构、高效高密度驱动电机系统等关键技术和产品。 |
2021年9月 | 工业和信息化部 人民银行 银保监会 证监会 | 关于加强产融合作推动工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 | 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关键零部件、汽车芯片、基础材料、软件系统等产业链水平,推动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快充电桩、换电站、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推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建设。 |
2022年1月 | 交通运输部 科学技术部 | 交通领域科技创新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21—2035年) | 研发大功率船舶涡轮增压器、车规级芯片等核心零部件,推广应用智能交通装备的认证、检测监测和运维技术。 |
2022年11月 |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务院国资委 |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巩固回升向好趋势加力振作工业经济的通知 | 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加强关键原材料、关键软件、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供应保障和协同储备,统筹推动汽车芯片推广应用、技术攻关、产能提升等工作,进一步拓展供应渠道。 |
2023年6月 | 工业和信息化部 教育部等五部门 | 制造业可靠性提升实施意见 | 重点聚焦线控转向、线控制动、自动换挡、电子油门、悬架系统等线控底盘系统,高精度摄像头、激光雷达、基础计算平台、操作系统等自动驾驶系统,车载信息娱乐、车内监控、车机显示屏等智能座舱系统,车载联网终端、通信模块等网联关键部件,以及核心控制、电源驱动、IGBT、大算力计算、高容量存储、信息通信、功率模拟、高精度传感器等车规级汽车芯片,通过多层推进、多方协同,深入推进相关产品可靠性水平持续提升。 |
2023年12月 |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 | 国家汽车芯片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 到2025年,制定30项以上汽车芯片重点标准,明确环境及可靠性、电磁兼容、功能安全及信息安全等基础性要求,制定控制、计算、存储、功率及通信芯片等重点产品与应用技术规范,形成整车及关键系统匹配试验方法,满足汽车芯片产品安全、可靠应用和试点示范的基本需要。到 2030年,制定70项以上汽车芯片相关标准,进一步完善基础通用、产品与技术应用及匹配试验的通用性要求,实现对于前瞻性、融合性汽车芯片技术与产品研发的有效支撑,基本完成对汽车芯片典型应用场景及其试验方法的全覆盖,满足构建安全、开放和可持续汽车芯片产业生态的需要。 |
2024年3月 | 市场监管总局 中央网信办等十八部门 | 贯彻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行动计划(2024—2025年) | 制修订精密减速器、高端轴承、车规级汽车芯片等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共性技术标准,推动解决产品高性能、高可靠性、长寿命等关键问题。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3.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为车规级芯片行业带来新增量
近年来我国汽车产量和销量总体维持在2500万辆以上,且自2021年起逐年上升,2024年分别达到3128.2万辆和3143.6万辆 ,同比分别增长3.7%和4.5%,为车规级芯片行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值得一提的是,相较传统燃油汽车,新能源汽车新增了“三电系统”,且智能化程度更高。因此,新能源汽车对车规级芯片需求也更大,搭载车规级芯片的数量约为传统燃油车的1倍以上。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蓬勃发展,产量和销量不断攀升,2024年分别达到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4%和35.5%,为车规级芯片行业发展带来了新增量。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观研天下整理
4.单车车规级芯片平均使用量增加,车规级芯片市场规模也在持续扩容
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产业不断朝着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等方向发展,车规级芯片在汽车领域的应用场景日益广泛,进一步拓展车规级芯片增长空间,带动单车车规级芯片平均使用量增加。数据显示,我国传统燃油汽车单车使用车规级芯片的平均数量由2012年的438颗增长至2022年的934颗;新能源汽车单车使用车规级芯片的平均数量则从2012年的567颗增长至2022年的1459颗。
数据来源:芯旺微招股说明书、德勤、观研天下整理
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单车车规级芯片平均使用量增加以及利好政策助力等因素推动,我国车规级芯片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22年达到150亿美元,同比增长10.49%。未来,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趋势推动下,预计我国车规级芯片市场规模还将进一步增长,到2025年有望突破200亿美元。
数据来源:比亚迪半导体招股说明书、Omdia、观研天下整理
5.车规级芯片国产化率提升,但仍然偏低
我国车规级芯片行业整体进入门槛高,技术、认证、资金和人才等壁垒高企,新玩家入局难度大。同时我国车规级芯片行业起步较晚,行业基础相对薄弱,在技术水平、人才储备、产业生态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我国车规级芯片市场竞争格局主要由英飞凌(德国)、恩智浦(荷兰)和瑞萨(日本)等国外厂商主导,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不过,随着本土企业自主研发及创新水平不断提升以及政策推动,我国车规级芯片国产替代进程逐步推进,国产化率由2020年的5%左右上升至2023年的10%左右,提升空间仍然很大。其中计算和控制类芯片国产化率不足1%;传感器芯片国产化率达到4%。提升车规级芯片国产化率对保障我国汽车供应链安全、推动汽车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国产替代仍是未来车规级芯片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其国产化率仍将不断提升,预计到2025年提升至25%左右,其后将继续保持上升态势。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WJ)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