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业相关概述
微短剧是指“单集时长从几十秒到15分钟左右、有着相对明确的主题、较为连续和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剧集。微短剧是一种新兴网络文艺形态,其本质上是建立在新的传播方式基础上的一种创新活动,它不仅丰富了网络内容创作和影视表达方式,还创造了一个新的行业。
微短剧具备普遍性的特征:人物关系简单,形象扁平化,性格层次单一,常常突出某方面的特征,带有夸张色彩。情节碎片化,强调情节的快节奏、强冲击和多重反转,不太重视情节的连续性和结构的起承转合。叙事具有跳跃性,注重瞬间的情绪、感受,不看重事件之间的逻辑关联,需要观众调动想象来补充情节的省略部分。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深度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5-2032年)》显示,网络微短剧市场的盈利方式主要有流量分账、平台采买、品牌定制、广告及电商带货等。其中流量分账是当下各平台微短剧主要采用的合作模式。不过同时,各平台分账方式和计费方法比较复杂,各家方式和比例不一。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二、超七成用户养成了看微短剧习惯,微短剧已成为数字生活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微短剧凭借形式新颖、节奏明快,更加符合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碎片化的时间利用习惯,受到了越来越多观众的喜爱。目前已有超七成用户已经养成了看微短剧的习惯。其中,36.19%的用户每天都看微短剧,38.15%的用户每周要看好几次。可见,观看微短剧已成为大部分用户文娱生活的重要一环。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三、市场爆发,已成为我国网络视听新增长点
微短剧的 2024 应该是一部“逆袭爽剧”,其热度不断上升。2024年既有《一梦枕星河》《我的归途有风》这样的精品微短剧不断涌现,让人看到远方的光;也有《桃花马上请长缨》这样热播数据“霸榜”的现象级作品,证明微短剧市场的巨大潜能;还有《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闪婚老伴是豪门》等话题出圈的作品,将微短剧“炸”出了更多圈层的视野。2024年,虽然我国微短剧规划备案数量达到2663部,上线备案量612部,但实际市场上流通的微短剧数量可能高达2-3万部。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市场营收趋好,分账过千万的微短剧同比增多。有数据显示,2024年长视频平台共有17部精品横屏短剧分账金额突破1000万,较去年同期增加13部。其中,《执笔》以高达2700万的分账排名首位,《原罪》2000万,《授她以柄》1900万进入TOP3。
2024年分账过千万横屏微短
剧名 | 分账金额(万元) | 平台 |
执笔 | 2700 | 腾讯 |
原罪 | 2000 | 爱奇艺 |
授她以柄 | 1900 | 腾讯 |
我叫赵昊狄 | 1600 | 腾讯 |
主妇的战争 | 1500 | 腾讯 |
江城诡事 | 1500 | 腾讯 |
我们在黑夜中相拥 | 1500 | 优酷 |
噬心 | 1400 | 腾讯 |
干年情劫 | 1200 | 腾讯 |
锦医风华 | 1200 | 腾讯 |
此刻无声 | 1100 | 腾讯 |
永夜长明 | 1100 | 优酷 |
风月无边 | 1000 | 腾讯 |
玉奴娇 | 1000 | 腾讯 |
唐朝异闻录 | 1000 | 腾讯 |
仙帝归来当赘婿 | 1000 | 腾讯 |
侯府夫人不好当 | 1000 | 爱奇艺 |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随着微短剧热度的持续上升,市场规模更是一路高歌猛进,且在2024年有望首次超过内地电影票房有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微短剧市场规模约504.4亿元,同比增长34.9%,行业间接带动就业岗位达42.8万个,总计带动约64.7万个就业机会。而2024年内地电影全年总票房收入预计为470亿元。毫无疑问,网络微短剧已经成为我国网络视听新的增长点。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根据市场分析,近两年微短剧市场的爆发,背后是多重因素的共同推动。一方面,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微短剧的传播提供了便捷渠道;另一方面,观众对娱乐内容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微短剧以其独特的魅力填补了市场空白。此外,政策扶持也是微短剧市场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近年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等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微短剧的创作与传播,为行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最后,巨头入局也带来新活力,例如讯、抖音、快手、网易等互联网巨头,凭借自身庞大的用户基础、先进的技术以及成熟的运营模式,强势切入短剧赛道。它们不仅为短剧提供了广阔的展示平台,还利用大数据等手段,精准分析用户喜好,助力短剧创作者打造出更贴合观众口味的内容。
四、用户规模不断扩大,中老年人群体已成为市场不容忽视力量
微短剧的用户规模已经达到了相当可观的量级,并且一直保持着稳步增长的态势。截至2024年12月,我国微短剧用户规模达6.62亿人,网民使用率为59.7%,已超越网络外卖、网络文学、网约车和网络音频等多类基础数字服务,成为了数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中老年人群体已成为微短剧市场不容忽视的力量。有数据显示,在2024年的微短剧市场里,40岁到59岁的用户占比高达37.3%,60岁以上的用户占比也有12.1%。
数据来源:CNNIC,观研天下整理
五、政策监管趋严下,高水平、精品化趋势正在加速
微短剧成本较低、周期短,大量创新项目可以快速孵化,这种灵活性和创新性,让微短剧成为影视创作的一股新势力。然而,快节奏、小成本、低门槛的微短剧在火爆流行的同时,也存在内容质量参差不齐、同质化严重、违反公序良俗、侵犯著作权、诱导消费等诸多乱象,同时也暴露出一些平台审核与监管失位、行业规范与制度建设不足等问题。
对此,在微短剧快速发展的同时,各方对其精品化的要求一直都在推进。2023年,管理部门就针对微短剧行业的问题,及时推出了一些措施和政策。2024年中,国家广电总局要求,未经审核且备案的微短剧不得上网传播。当年末又发布管理提示,加强对微短剧片名的审核,以纠正不良倾向。随后2025年初,总局再次发力,公开发布《关于进一步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网络微短剧行业健康繁荣发展的通知》,要求根据微短剧行业实际,按“重点微短剧”“普通微短剧”“其他微短剧”分三个层级进行审核管理。
除了加强监管外,管理部门、地方政府、互联网平台,以及众多影视工作者也都积极推动微短剧多出精品,引导微短剧行业走精品化道路。例如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也随即发布微短剧治理公告,并下架数百部违规微短剧。这些制度不仅提升了微短剧的质量门槛,过滤掉了低质量内容,还鼓励创作者和平台追求更高层次的艺术和制作标准。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此外,2024年底,红果短剧宣布推出精品短剧“果燃计划”,“投资扶持”和“精品推广”双管齐下,助力优质短剧的创作和传播。同时,不少市场中有品牌效应的影视公司也开始积极试水微短剧,专业的影视团队和演员,也纷纷下场拍摄微短剧,取得不错的口碑和成绩。
目前在主管部门分类分层审核、“微短剧+行动”等政策指导下,我国微短剧正逐渐从“高流量”向“高质量”发展,从“野蛮生长”转向“精品竞合”,优质的微短剧作品层出不穷。例如,微短剧《重回永乐大典》,展现了古籍修复工作的艰辛与意义,入选了“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第四批推荐剧目。另一部短剧《锦衣巷》将川剧变脸、打铁花等非遗文化融入剧情之中,引发观众对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思考,入选了北京广播电视网络视听发展基金2024年度扶持项目。
此外微短剧上星也说明作品正在向高质量发展。根据中国视听大数据(CVB)显示,截至2024年底,已有30余部微短剧在全国省级卫视播出。其中湖南卫视动作最快,2023年底,其率先在大屏端播出微短剧《风月变》,后又开设微短剧“大芒剧场”;浙江卫视与重庆卫视随后播出《南辕北辙的我们》和《嗨!微剧场之烟火星辰》;东方卫视推出“品质东方·微剧场”。
七、行业迈入“2.0时代”,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随着转型升级步入“深水区”,微短剧的内容精品化已成为行业共识,特别是“微短剧+”呈现出广阔市场,未来大有可为。目前我国微短剧行业已迈入“2.0时代”,未来发展潜力巨大。一方面高品质微短剧的生产和需求数量都不断提升。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微短剧呈现更加多元的题材选择趋势,以家庭、都市、情感等为代表的女性题材迅速崛起。其中,家庭题材占比从2023年的2.6%增长到8.0%,都市题材从15.5%增长到23.7%,情感题材从37.8%增长到39.6%。值得关注的是,受相关政策引导,剧名关键词中,“霸总”等相关词出现频次大幅下降,被各种悬浮夸张的“霸总”霸屏的情况正在得到扭转。
另一方面,技术的提升也为精品微短剧的创作和生产注入新动力。2024年,《中国神话》《三星堆:未来启示录》等多部AI微短剧上线。AI技术不仅带来了降本增效,更是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也为观众带来了更加沉浸式的视觉体验。
此外,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发布《关于实施“微短剧+”行动计划 赋能千行百业的通知》,其中明确提出,通过开展“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微短剧里看品牌”等相关创作计划,在乡村振兴、科普、非遗传承、传统文化保护、企业品牌传播等方面,打造一批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质微短剧,强化“微短剧+”赋能千行百业效应。
再次,一些地方政府以微短剧影视基地建设为切入点,出台专项扶持政策,用心培育微短剧生态,进而转化为产业和市场优势的趋势已经显现。目前西安、郑州、杭州、临汾等地纷纷提出打造“微短剧创作之都”“全国微短剧名城”“微短剧基地”。
最后,各平台与影视、媒体机构的合作也在快速拓展,不断的生产出更多精品佳作。例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频、北京广播电视台、江苏广播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机构,已经与红果短剧达成合作意向。爱奇艺也宣布,与红果短剧达成深度合作,启动IP联合开发、联合出品、成品内容授权等合作,共同推出更多精品微短剧。
八、全球化布局开拓新空间,探索多元化途径
随着国内短剧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市场逐渐趋于饱和,一些企业也开始转向全球,积极寻求海外市场的发展机遇。从市场需求来看,全球互联网用户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为短剧的海外传播奠定了坚实的受众基础。而且,根据相关数据显示,95.11% 的受访者表示观看或接触过中国出海微短剧,多国用户对于娱乐付费的意愿也较强,这意味着海外观众对短剧有着浓厚的兴趣和一定的消费潜力,为短剧的全球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在内容创作方面,相关企业积极深耕本土文化,结合当地文化背景进行本土化创作。根据调查显示,出海微短剧市场热播短剧多以霸总、复仇、言情等题材为主,提供“爽”感,并根据海外市场的观众审美与文化背景进行本土化调整;例如,欧美观众喜好狼人、吸血鬼等超自然题材,东南亚观众更偏爱苦情虐恋、豪门纷争等题材。微短剧海外市场正朝着提供优质核心故事元素和精神内核的方向发展。
在变现模式上,短剧出海也探索出了多元化的途径,涵盖广告植入与品牌合作、版权售卖、用户打赏与付费观看、跨界合作与衍生品开发以及多平台分发与二次创作等多种方式。比如版权售卖,随着短剧市场国际化,其在海外尤其是东南亚、北美和欧洲等地的需求逐年增长,通过多渠道版权销售,实现版权的广泛变现。
目前微短剧出海也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具体来看,微短剧出海产业链上游为IP版权方出售IP版权或者与微短剧制作方合作开发IP版权,中游微短剧制作方进行可视化操作,把IP内容转化为视频形式,下游微短剧分发方对微短剧进行推流或播放,帮助微短剧触达用户。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WW)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