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免费学前教育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释放多重积极信号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免费学前教育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前景预测报告(2025-2032年)》显示,教育是民生之本,亦是国之大计。2025年3月5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学位供给,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消息一经发布,迅速引发关注。有相关分析认为,免费政策将大幅降低家庭育儿成本,有力推动学前教育‘应入尽入’目标的实现,促进学前教育普惠性发展。同时这一举动的背后,也释放了多重积极信号,看好学前教育市场。
学前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起点,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开启智慧、滋润心灵、奠定未来的神圣使命。近年来,党和国家对学前教育的发展给予了高度关注。例如,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强化学前教育普惠性,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5月29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也强调,要“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各部门也在积极响应,坚持公益普惠原则,深化改革,规范发展学前教育。例如2024年11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该法共9章85条,主要内容包括学前儿童、幼儿园、教职工、保育教育、投入保障、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其中第六十三条中明确“有条件的地方逐步推进实施免费学前教育,降低家庭保育教育成本。该教育法将自2025年6月1日起施行。随后202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其中也提出“探索逐步扩大免费教育范围”。
事实上,免费学前教育的核心价值在于为教育公平“托底”。当前,我国学前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依然突出。数据显示,上海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已达94.1%,但中西部农村地区仍面临师资短缺、质量参差的困境。此外部分家庭仍面临“入园难”“入园贵”的困境。
免费学前教育政策的实施,意味着有关部门将通过经费保障、标准制定和师资培训等手段,规范行业生态,推动行业公平、健康的发展。比如,建立中央与地方分档分担的经费机制,既能确保财政可持续性,又能引导地方提升教育质量;吸引优秀人才进入幼教领域,则有助于打破“低薪低质”的恶性循环。再比如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将优质资源向薄弱地区倾斜,让农村儿童、特殊儿童等群体获得平等的教育起点。
然而,也有专家认为,免费学前教育的落实也面临挑战。据了解,目前学生所交费用在幼儿园办园成本中占一定比例,部分地区该比例还较高。若完全实行免费,地方政府及国家财政可能会承受一定压力。冀秋阳认为,教育应置于社会整体状况中统筹考量。免费政策的推行,不仅考验财政能力,还涉及教育的诸多方面,比如高校对相关人才的培养等。同时,监管和整体培训也至关重要。
二、行业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发展,教学质量与管理方面都有明显提高
学前教育又称幼儿教育,是指实施幼儿教育的机构根据一定的培养目标和幼儿的身心特点,对入小学前的幼儿进行有计划的教育,其主要任务是使儿童身心获得协调发展,为入小学接受小学阶段的教育作好准备。实施学前教育的机构主要有托儿所、幼儿园、附设在小学的学前班等,其年限从1年至3年不等。
近年来,学前教育行业已经成为我国教育版图中最亮的一颗明星,得到了社会、政府、媒体、家长愈来愈多的关注,在“教育消费升级”、“城镇化”、“95/00后父母”、“4+2+1之家庭结构”、“国家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我国学前教育不论教学质量还是管理方面,都有明显提高。具体如下:
实现了基本普及。根据教育部此前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幼儿园数为27.4万所,在园幼儿数4093万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1.1%,比2012年提高26.6个百分点,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达到世界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其中,西藏、新疆、贵州、宁夏等地的入园率提高超过30个百分点,四川凉山雷波县入园率提高了50个百分点,有力保障广大适龄儿童公平受教育的机会。
数据来源:教育部,观研天下整理
做到了广泛普惠。2023年我国普惠性幼儿园23.6万所,占全部幼儿园数量86.61%;在园幼儿3717万人,普惠性幼儿园的覆盖率达到了90.8%,比2016年提高了23.5个百分点。其中,海南、青海、河南、陕西、黑龙江等地的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提高超过30个百分点,绝大多数幼儿都能就近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
数据来源:教育部,观研天下整理
建立了兜底保障。2023年我国中央财政支持学前教育发展专项资金累计投入2460亿元,带动各地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其中学前教育的比重达到6.2%,比2012年提高了3个百分点。2012-2023年各级财政累计投入937亿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接受普惠性的学前教育超过7500万人次。
建强了教师队伍。2023年全国幼儿园的园长和专任教师总数334万人,生师比从2012年的24.9:1下降到2023年的13.3:1。专科以上学历的园长及专任教师占比为93.1%,比2012年提高了26.7个百分点,教师队伍的配置水平显著提高。
三、目前仍面临人口结构困境,新生儿人数持续走低
与此同时,目前我国学前教育市场仍面临人口红利减困境。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生育率从2016年的1.77急剧下滑至2022年的0.78,出生人口数量也由1786万人骤降至956万人,降幅惊人地达到了46.5%。这一系列巨变使得学前教育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部分一线城市的数据显示,过去五年中,学前教育岗位的招聘需求增长率也出现了显著的下滑,从原本的15%增长率跌至如今的-10%,令人忧心忡忡。
虽然到2024年我国出生人口反弹,扭转了我国自2017年以来出生人数持续下滑的趋势,出生率也回到2022年水平。但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出生人口回升或许只是“昙花一现”。有专家分析表示,受2024年结婚登记人数下降、育龄妇女数量减少、年轻一代生育意愿普遍低迷等多个因素影响,未来的生育率依然不容乐观。从此前民政部发布的数据看,2024年全国结婚对数为610.6万对,这一数据创下了45年来的新低。而结婚人数下降,最直观的影响就是新生儿出生率降低。因此从总体发展趋势来看,人口负增长在未来仍将是一个长期的趋势。
数据显示: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显示:民政部,观研天下整理
四、幼儿园在园人数已经连续四年呈现减少态势
随着新生儿人数持续走低,我国幼儿园在园人数也开始步入下降通道。有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幼儿园在园人数只有4093万人,较2023年下降了509万人,连续第四年减少。
数据显示: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整理
从上述图表中也可以清晰地发现,在过去,幼儿园在园人数每年的增幅基本维持在200万人左右,然而如今人数减少的幅度却明显加快。尤其是在2023年和2024年,幼儿园在园人数每年的减少量都超过了500万人。
五、目前行业正面临深刻的结构性调整
随着出生人口的持续下降以及幼儿园在园人数进入下行通道,学前教育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有数据显示,全国幼儿园数量在2023年减少了14808所,相比2022年的5610所减幅进一步扩大,两年累计减少超过2万所。这一数据不仅揭示了幼儿园数量的急剧下滑,更预示着学前教育行业正面临深刻的结构性调整。
数据显示:民政部,观研天下整理
与此同时,幼儿园数量的减少并非均匀分布。从地域角度看,乡村和人口流出地区的幼儿园受影响尤为严重。而在城市地区,虽然大部分公立幼儿园由于办学条件较好,受影响相对较小,但普通的私立幼儿园则面临着更大的挑战。许多私立幼儿园因招生困难而不得不选择关闭,或者转型为其他类型的教育机构。
事实上,在出生人口持续下降的背景下,幼儿园数量的减少似乎不可避免。然而,这一趋势也给学前教育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一方面,随着适龄幼儿的减少,幼儿园学位从紧缺走向过剩,为家长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也减轻了他们的经济压力。另一方面,这也促使幼儿园积极求变,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和服务方式,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例如,一些幼儿园开始探索托幼一体的新模式,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延伸提供托育服务。这种服务模式不仅满足了社会对托育市场的需求,也优化了学前教育资源的配置。同时,随着社会对老龄化问题的日益关注,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转型为养老院或者探索“幼转老”“老幼共托”的养老服务模式。(WW)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