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近几年,全球钴价一路走低,但供应产能却持续增长,所以占据70%以上的刚果(金)宣布禁运令以应对风险,这或将倒逼企业寻求替代供应源。而印尼作为全球第二大钴供应国,成为部分企业首选。而在国内市场,各企业通过布局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将极大程度地降低对钴进口需求,从而降低钴资源的供应风险。
1、刚果(金)禁运令颁布,全球钴价持续下降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钴行业发展深度研究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5-2032年)》显示,钴(Cobalt)元素符号Co,在化学周期表中排27号,是一种金属元素,质地硬而脆,其熔点达到1500℃左右,沸点约3100℃,相对密度8.9g/cm³,摩氏硬度5—5.5。自2022年以来,全球钴价持续下行,进入2025年已经跌进10美元/磅,降至近20年的低点。而氢氧化钴,作为刚果(金)生产的主要产品,已经跌破6美元/磅。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钴价一路走低,但供应产能却持续增长。根据数据,2024年,全球钴产量达到29万吨,同比增长21.8%。其中,刚果(金)为全球最大产钴国,产量为22万吨,同比增长25.7%,占比约75.9%,这主要是因为全球大部分钴资源与铜、镍等金属伴生存在,钴大部分为副产品。全球铜钴伴生矿占比约41%,砂岩型铜矿(铜钴伴生矿)主要分布于刚果(金)和赞比亚。当前,全球铜的价格处于历史高位,中资企业在刚果金的生产动力强劲,导致钴原料供应过剩明显。据国际钴业协会预计,2024年全球钴供应过剩量约为5万吨。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整体来看,由于钴供应持续放量,需求端增长缓慢,导致2024年钴价一路下行。为应对此现象,刚果(金)政府在2025年2月出台禁令,其核心在于抑制钴价的持续下行。2025年2月24日,刚果(金)表示将暂停钴出口4个月,以控制国际市场上的供过于求。该国战略矿物市场监管管理局主席PatrickLuabeya称,禁止出口的措施已于2月22日生效。2月21日,该国总理和矿业部长签署了一项法令,允许监管机构在“影响市场稳定的情况下”采取禁止出口在内的临时措施。虽然对钴运输的封锁“单方面且无一例外地”适用于所有生产商,但对生产没有任何限制。
事实上,之前刚果(金)政府多次以“保护战略资源” 为由限制出口或加征关税。此外,刚果金矿业税收政策频繁调整。例如,2022年将钴列为“战略金属”,将特许权使用费从2%提高至10%,导致企业短期成本激增。
如果刚果(金)的钴出口禁令严格实施,全球钴行业短期内或将转为短缺,市场价格有望企稳反弹。
2、印尼钴矿正强势崛起
不过,由于本次刚果(金)钴出口限制政策,或将倒逼企业寻求替代供应源。而印尼作为全球第二大钴供应国,成为部分企业首选。目前,中资企业在印尼钴矿领域逐渐崛起,其中印尼HPAL(高压酸浸)项目的加速落地正在改写全球钴供应链格局。具体举例,青山集团与华友钴业、格林美合作,在苏拉威西建设产业园,涵盖镍钴开采、冶炼及电池材料生产;宁德时代在2022年投资60亿美元,与印尼国家矿业公司(ANTAM)合作,布局镍钴开采、电池材料到电池组装的产业链。
华友钴业、力勤资源和格林美是中资企业出海印尼红土镍矿湿法冶炼的杰出代表,2020年之后多个项目集中生产,并在2022-2024年期间大规模投产,推动印尼钴产量从2020年不足千吨上升至2024年的3.2万吨,成为钴原料的重点补充。
全球钴供需平衡表
指标 |
2022 |
2023 |
2024年E |
2025年E |
2026年E |
钴供给 |
19.7 |
23.0 |
26.3 |
27.6 |
30.2 |
YOY |
19% |
17% |
14% |
5% |
9% |
刚果(金)铜矿伴生钴 |
14.4 |
16.9 |
18.8 |
18.9 |
20.8 |
印尼湿法镍项目伴生钴 |
0.8 |
1.7 |
3.2 |
4.5 |
5.1 |
其他国家伴生钴 |
4.5 |
4.3 |
4.3 |
4.3 |
4.3 |
钴需求 |
18.7 |
21.3 |
25.1 |
26.0 |
29.0 |
YOY |
7% |
14% |
18% |
4% |
11% |
供需过剩 |
1.0 |
1.7 |
1.3 |
1.6 |
1.1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3、我国钴回收产业迎来发展机遇
对于中国市场而言,刚果(金)禁令的实施,对我国造成极大影响。根据相关资料,2024年刚果(金)共出口20万吨钴,其中有19万吨发往中国。
根据数据,截至2022年,中国钴资源已探明可采储量仅为14万吨,全球占比1.69%,且多为铁、铜、镍伴生矿,分离难度极大。中国已探明可采钴资源主要集中在甘肃省,2022年全国产量仅为2200吨左右,约占全球产量的1.16%;中国钴矿对外依存度达98.41%。
因此,随着刚果金禁令以及政策不稳定性导致钴价上涨,预计将刺激国内的钴回收产业。
钴的来源主要是钴原料及回收。其中,钴原料通过湿法冶炼做成钴盐,钴盐进一步加工成前驱体,最后制成正极材料。钴的主要需求来自于电动车和电子设备的电池需求。在锂电池领域,钴是为人熟知的正极材料,比如钴酸锂电池、镍钴锰酸锂(NCM)电池、镍钴铝酸锂(NCA)电池。
而锂电池回收钴逐渐成为我国钴来源的重要补充之一,主要原料有废旧三元、钴酸锂电池以及电池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报废料、边角料等。根据相关资料,2023年我国回收钴超2万金属吨,2024年随着钴价的下跌,钴回收的经济性进一步下滑,预计回收钴数量进一步减少。
近年来,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快速发展以及消费电子产品更新换代加快,退役锂电池供应显著增长。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退役锂电池总量达到36.61万吨,预计2030年将达到340万吨,2023-203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37.5%。其中,在退役锂电池中,2023年退役消费类电池、退役动力电池数量分别约10.62万吨、25.97万吨,预计未来仍将持续增加。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根据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数据,截至2023年底,全国有200余家从事汽车生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等业务的企业,建成动力电池回收服务网点10400余个,覆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目前,钴资源生产、下游材料加工商、电池制造商及车企都纷纷布局进入这一赛道。例如,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此前公开表示,公司目前具备27万吨废旧电池处理能力,未来将达到100万吨的废旧电池回收产能。因此,各企业通过布局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将极大程度地降低对钴进口需求,从而降低钴资源的供应风险。(WYD)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