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全球玉米产量分布集中 中国市场供需规模持续增长

一、玉米是重要农作物,中游玉米加工,下游应用广泛

玉米,又叫玉蜀黍、棒子、包谷、包米、包粟、玉茭、苞米、珍珠米、苞芦、大芦粟,植株高大,茎强壮。原产于中美洲和南美洲,目前广泛分布于美国、中国、巴西和阿根廷。玉米喜温,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为25~30℃,拔节期日均18℃以上。玉米为短日照作物,日照时数在12小时内,成熟提早,长日照则开花延迟,甚至不能结穗。玉米在砂壤、壤土、粘土上均可生长。

玉米展示图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玉米传入我国己经有400多年。我国对玉米的研究经历分成五个阶段:从启蒙到创建(1926-1949)、品种间杂交种推广(1949-1959)、双交种推广(1959-1965)、单交种推广和6次品种更换(1965-至今)。在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结合下,逐渐获得适应中国环境的玉米品种,按不同分类可以分成以下品种:

玉米分类

分类

特征

根据籽粒类型和特点分类

硬粒型

又称普通种或燧石种。籽粒多为方圆形或饱满圆形,顶部及四周胚乳都是角质,仅中心近胚部分为粉质,故外表半透明有光泽、坚硬饱满。粒色多为黄色,间或有白、红、紫等色。品质好,适应性强,成熟早,产量稳定,是中国长期以来栽培较多的类型,主要作食粮用。

马齿型

又称马牙种。籽粒扁平呈长方形,由于粉质的顶部比两侧角质干燥得快,所以顶部的中间下凹,形似马齿,故名。籽粒表皮皱纹粗糙不透明,多为黄、白色,少数呈紫或红色,食用品质较差。它是世界上及中国栽培最多的一种类型,适宜制造淀粉和酒精或作饲料。

半马齿型

又叫中间种或杂交种。由硬粒型和马齿型杂交而成。籽粒顶端凹陷较马齿型浅,有的不凹陷仅呈白色斑点状。顶部的粉质胚乳较马齿型少但比硬粒型多,品质较马齿型好,在中国栽培较多。

蜡质型

又叫糯质种或糯质型。籽粒胚乳全部为角质的支链淀粉组成,遇碘液呈红褐色,籽粒不透明,无光泽,如蜡状。食性似糯米,粘柔适口,在中国只有零星栽培。

粉质型

又名软质型。胚乳全部为粉质,籽粒乳白色,无光泽。只能作为制取淀粉的原料,在中国很少栽培。

甜质型

亦称甜玉米。胚乳多为角质,含糖分多,含淀粉较低,因成熟时水分蒸发使籽粒表面皱缩,呈半透明状。多做蔬菜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各地已广泛种植。

甜粉型

籽粒上半部为角质胚乳,下半部为粉质胚乳。在中国很少栽培。

爆裂型

籽粒较小,米粒形或珍珠形,胚乳几乎全部是角质,质地坚硬透明,种皮多为白色或红色。尤其适宜加工爆米花等膨化食品,在中国有零星栽培。

有稃型

籽粒被较长的稃壳包裹,子粒坚硬,难脱粒,是一种原始类型,无栽培价值。

根据颜色分类

黄玉米

种皮为黄色,包括略带红色的黄玉米。

白玉米

种皮为白色,包括略带淡黄色或粉红色的玉米。

黑玉米

黑玉米是玉米的一种特殊类型,其籽粒角质层不同程度地沉淀黑色素,外观乌黑发亮。

杂玉米

以上三类玉米中混有本类以外的玉米超过5.0%的玉米。中国国家标准中定义为混入本类以外玉米超过5.0%的玉米。美国标准中表述为颜色既不能满足黄玉米的颜色要求,也不符合白玉米的颜色要求,并含有白顶黄玉米。

根据用途分类

常规玉米

最普通最普遍种植的玉米。

甜玉米

通常分为普通甜玉米、加强甜玉米和超甜玉米。甜玉米对生产技术和采收期的要求比较严格,且货架寿命短,国内育成的各种甜玉米类型基本能够满足市场需求。

糯玉米

富含粘性的玉米。糯玉米的生产技术比甜玉米简单得多,与普通玉米相比几乎没有什么特殊要求,采收期比较灵活,货架寿命也比较长,不需要特殊的贮藏、加工条件。糯玉米除鲜食外,还是淀粉加工业的重要原料。

高油玉米

含油量较高,特别是其中亚油酸和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达到80%,具有降低血清中的胆固醇、软化血管的作用。

优质蛋白玉米(高赖氨酸玉米)

产量不低于普通玉米,而全籽粒赖氨酸含量比普通玉米高80%-100%。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玉米行业发展现状研究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5-2032年)》显示,在三大谷物中,玉米分布广、产量高,是重要的粮、经、饲兼用作物。除了最基本的农业种植以及初级的食品、饲料加工以外,还出现了采用物理、化学方法和发酵工程等工艺技术对玉米进行深度的加工。玉米深加工产品主要有玉米淀粉、玉米蛋白粉、变性淀粉、玉米淀粉糖、玉米油、食用酒精、燃料乙醇、谷氨酸、赖氨酸、聚乳酸、木糖醇、化工醇、蛋白饲料、纤维饲料等数千个品种,玉米深加工产品广泛应用于纺织、汽车、食品、医药、材料等行业。

玉米产业链基本可以按照玉米种子生产、玉米种植、饲料与养殖及深加工分别对应为上游、中游和下游。

玉米行业产业链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二、全球玉米产量分布集中,美洲国家贡献主要出口

玉米是全球第一大粮食作物,其总产量和平均单产均居世界首位。近年来,全球玉米供需格局总体保持宽松态势。这主要得益于全球玉米产量的增加和需求的相对稳定。然而,不同年度间供需格局可能存在差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天气条件、种植面积、农业技术等都会影响玉米产量和库存水平。同时,国际贸易政策、全球经济形势等也会影响玉米的进出口和库存变化。

从产量变化来看,全球玉米产量总体呈增长趋势,但不同年度间可能存在波动。2022/23年度全球玉米产量为115960万吨,同比下降4.65%,USDA预计2023/24年度全球玉米产量大增,总供应量相较于上一年度增长显著。例如,USDA数据显示2023/24年全球玉米产量预期调高到122454万吨,根据美国农业部的供需报告,预计2024/2025年度全球玉米产量仍将处于近几年高位,但具体数值可能会因天气、政策等因素而有所调整。

数据来源:USDA,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从区域分布来看,玉米在北美洲、亚洲、南美洲种植面积较大。美国、中国、巴西、阿根廷是全球玉米总产量最高的4个国家,其中美国是全球第一大玉米产国,玉米在美国分布广泛,全美40余个州均有种植。根据USDA数据,2022/23年度,全球玉米总产量11.6亿吨,产量前十位依次是,美国(29.9%)、中国(23.9%)、巴西(11.8%)、欧盟28国(4.5%)、阿根廷(3.1%)、乌克兰(2.4%)、墨西哥(2.3%)、南非(1.5%)、俄罗斯(1.4%)、加拿大(1.3%),合计占比82.2%,美国、中国和巴西三大主产国占比65.7%。

数据来源:USDA,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从进出口来看,2022/2023年度,全球玉米出口量1.8亿吨,前5位分别是巴西(30.1%)、美国(23.4%)、乌克兰(15.0%)、阿根廷(14.0%)、俄罗斯(3.3%),合计占比85.8%。

2022/2023年度,全球玉米进口量1.73亿吨,前5位分别是欧盟(13.4%)、墨西哥(11.2%)、中国(10.8%)、日本(8.6%)、韩国(6.4%),合计占比50.3%。

数据来源:USDA,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USDA,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三、玉米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供需规模持续增长

粮食生产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玉米作为中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是种植范围最广、单产最高的谷类作物,也是第一大饲料原料,其在中国农业生产及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从种植面积来看,我国玉米种植面积连续3年保持在6.5亿亩左右。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23年,中国玉米种植面积达66328.35万亩(约合6.63亿亩),同比较2022年增加了2.67%;与2013年的61948.82万亩相比,近10年间增加4379.53万亩,增幅约7.07%,年均复合增长率约0.69%。

2016年以来,受国家取消了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并在″镰刀弯″地区推行″粮改饲″政策等综合因素影响,玉米产能过剩,种植面积呈现逐年下降趋势。2020年以来,受疫情以及非洲猪瘟后畜禽产能恢复对饲用玉米的需求拉动等综合因素影响,为保供应,政策指导原则变为″稳口粮、稳大豆、扩玉米″,国内玉米种植意愿提升,种植面积波动增加。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在供需方面,我国玉米产量仅次于美国,玉米总消费量位列全球第2位。从产量来看,随着玉米种植面积的增加,中国玉米产量也随之增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玉米产量达到28884.2万吨(约合2.89亿吨),同比增长4.2%;与2013年的24845.32万吨相比,近10年间增长了4038.88万吨,增幅约16.26%,年均复合增长率约1.52%。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在需求方面,我国玉米消费主要包括四部分,即饲料消费、加工消费、食用消费和种用及其它消费。其中,我国饲用玉米消费量居全球首位,为了满足国内消费市场的需求,每年大量进口玉米,净进口态势明显。近年来,随着饲料需求的增长,以及玉米深加工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玉米需求快速增长。根据美国农业部数据,2014/15年度到2022/23年度,我国玉米消费量从2.02亿吨增长至2.99亿吨,复合增长率为5.02%,美国农业部预计,2023/24年度我国预计消费量将达到3.04亿吨。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USDA,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wys)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蛋氨酸行业市场高度集中 贸易逆差已为转顺差 且出口规模不断扩大

我国蛋氨酸行业市场高度集中 贸易逆差已为转顺差 且出口规模不断扩大

我国蛋氨酸行业起步较晚但发展快速。2010年重庆紫光万吨级项目落地打破完全依赖进口局面,其后产能不断增加;其产量十年间以37.09%年均增速激增,由2013年2.5万吨攀升至2023年58.62万吨。我国蛋氨酸行业因技术复杂、投资大、环保严等形成高壁垒,生产企业少且市场高度集中。此外,近年来我国蛋氨酸进口量逐渐下滑,而

2025年04月17日
我国奶牛养殖正向规模化发展 行业进入去产能周期 牧场利润承压 市场趋向集中

我国奶牛养殖正向规模化发展 行业进入去产能周期 牧场利润承压 市场趋向集中

奶牛养殖业是指专门从事奶牛饲养、繁育、管理,以生产牛奶及其相关产品为主要目标的产业,其中饲料是奶牛养殖的最大支出,占总成本的60-70%。随着规模化养殖模式的推广和普及,我国奶牛养殖规模扩大,奶牛单产量快速增长。2024年以来,随着原奶供给过剩问题突显,生鲜乳均价大幅下跌,同时,牧场牛奶全年平均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导致牧

2025年04月14日
企业将继续盈利 我国生猪养殖行业原材料端价格下降 产能出现增加态势

企业将继续盈利 我国生猪养殖行业原材料端价格下降 产能出现增加态势

回顾2024年,我国生猪养殖行业原材料端价格下降,养殖场户保持谨慎和理性,全国能繁育母猪存栏量维持在合理区域,生猪价格持续环比下降,行业头部企业仍然将保持盈利。整体来看,2024年,我国生猪养殖行业盈利,快速提振养殖端的信心,生猪养殖产能已出现增加的态势。

2025年04月12日
我国棉花行业播种面积回升 低价进口棉冲击下国内价格整体震荡回落

我国棉花行业播种面积回升 低价进口棉冲击下国内价格整体震荡回落

2019-2023年我国棉花播种面积持续缩减,但在2024年实现触底反弹,同比增长1.8%。同时其产量呈现波动上升态势,2024年创自2015年以来历史新高,达到616万吨。值得一提的是,自2010年起,我国棉花种植逐渐向新疆集中,主产区从“三足鼎立”演变为新疆“一枝独秀”。从价格来看,受市场供需总体宽松,叠加低价进口

2025年04月08日
异宠风口之上我国宠物水族快速崛起 海水观赏类与冷水淡水观赏类是主要饲养类型

异宠风口之上我国宠物水族快速崛起 海水观赏类与冷水淡水观赏类是主要饲养类型

近年来,随着消费观念变化和个性化需求的推动,“异宠”饲养作为一种新兴养宠模式逐渐兴起,越来越多的人群尝试饲养“异宠”。截至2024年底,我国有约1707万人饲养“异宠”,市场规模近百亿元。所谓“异宠”,是指有别于猫、狗、观赏鱼等的小众宠物品类,涵盖水族、爬行类、啮齿类、鸟类等。目前来看,我国异宠经济正处于风口之上,机遇

2025年04月03日
我国海洋渔业:捕捞量下降 政策利好远洋渔业 养殖面积扩大且模式趋向多样化

我国海洋渔业:捕捞量下降 政策利好远洋渔业 养殖面积扩大且模式趋向多样化

近年来,我国海洋渔业增加值稳步提高,成海洋经济和传统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海域辽阔,超300万平方公里,能够提供大量富营养的海洋产品,我国海水产品产量保持稳定。随着国内开始设立休渔期、禁渔期制度,启动一系列水生生物资源的养护措施,我国海洋捕捞产量下降,海水养殖面积持续扩大。未来,政策将推动远洋渔业发展,海水养殖发展模

2025年04月01日
我国智慧农业走向全面推广期 信息化水平将提升 多方“抢食”形成多维度市场格局

我国智慧农业走向全面推广期 信息化水平将提升 多方“抢食”形成多维度市场格局

21世纪以来,各国加快智慧农业布局,我国智慧农业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也快速成长,但信息化水平仍然偏低,市场具备较大增长空间。我国智慧农业产业链主要由农业数据采集和传感器技术等六部分组成,目前数字平台服务和智慧种植为市场主流。智慧农业企业可分为互联网与科技巨头、垂直领域头部企业、农业创新型企业、传统农业企业四类,多维度

2025年03月26日
中国林业市场规模保持持续增长 碳交易仍是行业发展最大机遇

中国林业市场规模保持持续增长 碳交易仍是行业发展最大机遇

目前林业商业模式较多,源于该行业公益属性更强,经济性并不明显,当前国内案例中主要有以下代表性商业模式,这些模式各有特点,适用于不同的地区和资源条件,通过创新和优化管理,实现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2025年03月2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