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高压密铁锂行业正处爆发风口 产品供不应求 壁垒提升下市场格局将优化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高压密铁锂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2025-2032年)》显示,高压密铁锂是指压实密度在2.6g/cm³以上的磷酸铁锂电池材料,通常指粉末压实密度在2.6g/cm³以上的纳米磷酸铁锂产品。这种材料通过颗粒级配与二次烧结工艺,使得正极材料压实密度显著提升,从而在不改变电池化学体系的前提下,显著提升了能量密度‌。

一、高压密铁锂是第四代磷酸铁锂,性能优异且溢价能力更强

高压密铁锂是第四代磷酸铁锂。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根据粉体压实密度,磷酸铁锂材料可分为五代,第一代2.1-2.3g/cm³,已经基本淘汰;第二代、第三代的粉体压实密度分别为2.4-2.5g/cm³、2.5-2.6g/cm³;第四代为2.6-2.7g/cm³;第五代2.7g/cm³以上。其中第二代、第三代是目前市场上的主流产品,同时随着技术迭代更新,四代高压密磷酸铁锂材料逐渐被推向台前。未来,随着高能量密度和快充技术的不断发展,动力用LFP粉压密度预计将从2.4-2.55向2.55-2.7g/cm³迭代,储能用则从2.5以下向2.5-2.55g/cm³升级。这将进一步推动磷酸铁锂产品向更高密度、更好性能的方向发展。

作为第四代磷酸铁锂,高压密铁锂性能优异。高压密铁锂通过在单位体积内填充更多活性材料,形成更连续的导电通路,一方面减少了电子传输过程中的能量损耗,另一方面缩短了锂离子在电解液与活性材料间的迁移路径。这种结构创新既增加了单位体积的储电能力,又显著提升了电池快速充放电性能。与此同时,高压密铁锂可通过前驱体颗粒状形貌的控制、二次烧结等工艺来实现,单吨的加工费显著高于普通型产品。据了解,LFP企业主要赚取加工费,铁锂厂商已反馈自四季度来有多轮小幅涨价落地,主要由新一代高压密铁锂出货规模提升所推动,2.55-2.65g/cm3压实可对应1000-3000元的加工费上涨。

作为第四代磷酸铁锂,高压密铁锂性能优异。高压密铁锂通过在单位体积内填充更多活性材料,形成更连续的导电通路,一方面减少了电子传输过程中的能量损耗,另一方面缩短了锂离子在电解液与活性材料间的迁移路径。这种结构创新既增加了单位体积的储电能力,又显著提升了电池快速充放电性能。与此同时,高压密铁锂可通过前驱体颗粒状形貌的控制、二次烧结等工艺来实现,单吨的加工费显著高于普通型产品。据了解,LFP企业主要赚取加工费,铁锂厂商已反馈自四季度来有多轮小幅涨价落地,主要由新一代高压密铁锂出货规模提升所推动,2.55-2.65g/cm3压实可对应1000-3000元的加工费上涨。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与此同时,高压密铁锂溢价空间也更大。目前下游电池厂商对高压实磷酸铁锂产品的溢价意愿显著,报价较普通三代产品报价普遍高出2000-3000元/吨。据市场数据显示,压实密度达到2.65g/cc的铁锂正极材料,每吨可获得1-2000元的产品溢价,成为2024年以来量产高性能铁锂的主力。随着技术进步,业内已成功将铁锂材料的压实密度提升至2.8g/cc。预计2025年高压密磷酸铁锂的供需关系将保持紧张,单吨价格和盈利空间将进一步优化。

二、行业正处于爆发的风口浪尖,市场热情高涨

近年随着终端用户对长续航、高快充的需求日益增长,高能量密度的磷酸铁锂快充电池成为了各家电池企业的主打产品,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也因此朝着高压实密度的方向快速迭代。

当前,高压密铁锂技术路线正处于爆发的风口浪尖,市场热情高涨。有相关机构预测,2025年高压密磷酸铁锂需求可达80万吨。这一数字,置于行业背景中审视来看,分量不言而喻。因为据统计,2024年,我国磷酸铁锂行业的总产能约为410万吨,预计2025年将攀升至448万吨。而对比来看,高压密铁锂的需求,几乎占据了年度产能的五分之一,其市场潜力之大,可见一斑。

根据相关分析,高压密铁锂这一需求井喷的背后,主要是是新能源汽车与储能市场的双轮驱动。在新能源汽车领域,2024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为548.4GWh,同比增长41.5%。其中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牢牢占据主导地位,累计装车量为409.0GWh,占总装车量的74.6%,同比增长56.7%。

根据相关分析,高压密铁锂这一需求井喷的背后,主要是是新能源汽车与储能市场的双轮驱动。在新能源汽车领域,2024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为548.4GWh,同比增长41.5%。其中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牢牢占据主导地位,累计装车量为409.0GWh,占总装车量的74.6%,同比增长56.7%。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在储能领域,2024年我国储能电池出货量约为216GWh,同比增长62.4%,预计2025年出货量将达到324GWh。同时再叠加市场对快充电池和大容量电芯的迫切追求,使得高压密磷酸铁锂技术成为重要趋势。在此背景下,高压密磷酸铁锂作为提升电池能量密度的利器,颇受市场追捧,成为引领涨价的关键力量,并有望构建企业竞争护城河,进一步推动行业洗牌。

在储能领域,2024年我国储能电池出货量约为216GWh,同比增长62.4%,预计2025年出货量将达到324GWh。同时再叠加市场对快充电池和大容量电芯的迫切追求,使得高压密磷酸铁锂技术成为重要趋势。在此背景下,高压密磷酸铁锂作为提升电池能量密度的利器,颇受市场追捧,成为引领涨价的关键力量,并有望构建企业竞争护城河,进一步推动行业洗牌。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当下,高压密铁锂需求主要来自于快充电池。磷酸铁锂和三元为当前主流的两种动力电池技术路线。相比三元电池,磷酸铁锂电池具有低成本、高可靠性和低火灾风险等优势,但其能量密度较低。在2021年以前,4C快充电池主要为三元电池。直到2021年7月磷酸铁锂电池首次超越三元电池,并一直保持领先。

2023年,宁德时代(300750.SZ)发布全球首款磷酸铁锂4C超充电池——神行超充电池。该款电池能够做到充电10分钟,续航400公里,拥有700公里超长续航能力。次年,宁德时代又推出了神行PLUS的升级版快充电池,在续航和快充能力方面均较神行超充电池有提升。神行PLUS在正极采用颗粒级配的技术,通过精确控制纳米颗粒的位置,实现了超高压实密度。宁德时代此前在财报中透露,目前主打高能量密度的“麒麟电池”和快充性能的“神行电池”已在国内30余款主流车型上搭载应用,2025年这两类电池出货量占比将提升至七八成。另外比亚迪二代刀片电池也预计将使用到高压密磷酸铁锂产品。

除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外,蜂巢能源在2025年年初发布了支持6C峰值充电倍率的第三代短刀电芯超充版;欣旺达(300207.SZ)的超快充产品“闪充电池”在2024年升级至3.0版本,充电峰值倍率达6C;亿纬锂能(300014.SZ)也在2024年发布了具备6C快速充电能力的全新大圆柱Omnicell全能电池。

储能电池方面,包括宁德时代、海辰储能、瑞浦兰钧(00666.HK)、中创新航(03931.HK)、亿纬锂能等企业在内的头部储能电芯厂商已实现314 Ah电芯量产,中小储能电芯厂商也纷纷跟进314 Ah电芯。当前,主流280 Ah电芯企业都在向314 Ah电芯产业切换,产能切换率已经达到52%。2024年314 Ah电池的出货量渗透率已达到40%。

可见随着市场对高能量密度和快充技术的追求不断提高,高压密磷酸铁锂需求有望得到带动。

三、供给端受技术壁垒与成本压力的双重夹击,市场出现“量产鸿沟”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需求侧市场热情高涨,但目前受技术壁垒与成本压力的双重夹击中小企业在跨越“量产鸿沟”时步履维艰。一方面据行业人士透露,高压密磷酸铁锂产品的生产,需在传统工艺基础上新增二次烧结,这对前驱体磷酸铁的制备、材料大小颗粒的配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技术门槛相对较高。因此,即便在头部企业中,也仅有少数能够掌握这一关键技术。另一方面虽然高压密产品的加工费用相较于普通产品上涨了2000元/吨,但这并不足以覆盖背后增加的种种成本费用,这也在无形之中加大了中小企业的资金压力。

在上述情形下,市场普遍预测,2025年高压密磷酸铁锂产品的供需整体偏紧,相关厂家有望享受技术溢价。目前高压密铁锂行业内能够实现量产高压密产品的仅富临精工、湖南裕能、龙蟠科技等极少数厂商,“产品供不应求,享受3000元/吨溢价”。

目前行业内能够实现量产高压实密度铁锂企业情况

公司名称 相关情况
富临精工 目前富临精工掌握的草酸亚铁技术路线具备相对优势,能实现量产2.6g/cm3的压实密度,而传统固相法或者液相法能量产实现的压实密度普遍在2.4-2.6 g/cm3之间。
湖南裕能 随着铁锂电池技术的不断迭代,湖南裕能压实密度 2.6-2.65 g/cm3的产品在2024年开始放量。据了解,湖南裕能二烧技术优势领先同行三年时间,高压实Y9C和Y13产品各项性能对比同行更优。2024年9月起,其高端产品占比接近30%,预计2025年这一比例有望提升至40-60%。
龙蟠科技 龙蟠科技旗下常州锂源发布其新研发的四代高压实磷酸铁锂S501,通过优化元素掺杂、特殊烧结工艺等创新技术,实现了材料压实和装电能力的显著提升,其粉末压实密度达到了2.65g/cm3。截至2024年9月,该类产品已占到龙蟠科技全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30%-40%。
山东精工电子科技 山东精工电子科技2024年8月申请一项名为“一种高压实高容量磷酸铁锂及其制备方法”的专利,其磷酸铁锂材料粉体压实密度可在2.60g/cm3以上
广东邦普、湖南邦普 2024年9月申请一项名为“一种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的专利,通过结合液相法与固相法,实现单次烧结即可获得大小颗粒搭配且物相均一的高压密磷酸铁锂正极材料。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四、壁垒提升带来格局优化,市场份额有望加速向头部企业集中

高压密产品相较于普通产品,其加工费存在溢价现象。然而,由于高压密产品的生产成本也相应增加,因此整体盈利预计将提升500至2000元/吨不等。当前,主流高压密铁锂材料的粉体压密密度均高于2.5g/cm3,而最新研发的超高压密铁锂材料更是达到了2.6g/cm3以上。

高压密产品相较于普通产品,其加工费存在溢价现象。然而,由于高压密产品的生产成本也相应增加,因此整体盈利预计将提升500至2000元/吨不等。当前,主流高压密铁锂材料的粉体压密密度均高于2.5g/cm3,而最新研发的超高压密铁锂材料更是达到了2.6g/cm3以上。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随着壁垒提升,有望带动格局优化。预计未来我国有能力量产高压密铁锂的企业将集中在头部企业。一方面头部企业保持对头部客户(宁德时代、比亚迪)的大规模出货,技术具备先发优势;另一方面头部企业订单体量大且更稳定,开发四代产品过程中形成的次品仍可通过二、三代产品订单消化,降低开发成本。此外在盈利端,二线铁锂厂商的单吨盈利有望提升约500元/吨,而头部铁锂厂商则可能因成本管控得当而获得更高的单吨盈利提升。

当前,我国布局四代高压密LFP的企业集中在湖南裕能、富临精工、德方纳米、龙蟠科技、万润新能、安达科技等,除湖南裕能、富临精工形成批量出货外,多数企业尚处测试验证。其中富临精工份额已从23年的3%升至24H1的5%,效果显著。(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对等关税”政策加码 我国锂电池行业有望维持较强国际竞争力

“对等关税”政策加码 我国锂电池行业有望维持较强国际竞争力

我国新能源车销量渗透率已达30%,而全球新能源车渗透率仅16%,可见海外需求上升空间较大。根据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锂电池累积出口额611.21亿美元,同比下降6%。从出口区域来看,我国锂电池出口第一大市场为美国,2024年出口金额为153.15亿美元,同比增长13%,占我国锂电池出口额25%,假设最悲观下这部分出

2025年04月11日
我国铁矿石行业形成“以进口为主、国产为辅”的供应格局 进口量整体上升

我国铁矿石行业形成“以进口为主、国产为辅”的供应格局 进口量整体上升

我国铁矿石资源虽总量丰富,但普遍存在品位低、贫矿多、开采难度大等问题,导致实际可利用资源短缺,对外依存度长期超80%,且行业已形成“以进口为主、国产为辅”的供应格局。在“基石计划”及其他政策推动下,一方面,鞍钢集团、河钢集团等企业加大对国内铁矿石资源的开发力度,铁矿石项目建设步伐加快。另一方面,中国宝武、力拓集团等企业

2025年04月03日
动力电池装车量猛增推动导电剂市场扩大 新型导电剂占比及国产化率将不断提升

动力电池装车量猛增推动导电剂市场扩大 新型导电剂占比及国产化率将不断提升

近年来随着“双碳”政策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动力电池受新能源汽车终端需求提升带动,进而推进锂离子电池导电剂市场。传统导电剂应用已相当成熟,其中炭黑2020 年占比约 72%。碳纳米管等新型导电剂将凭借更好的导电性能开始逐步渗透,预计2025年新型导电剂占比将达50%。导电剂开启国产化趋势,国产化率将不断提升。

2025年04月01日
我国煤炭行业供给端分析:产量及进口量保持增长 生产区域集中度提升

我国煤炭行业供给端分析:产量及进口量保持增长 生产区域集中度提升

自2020年起,我国煤炭行业进入新一轮景气度上行周期,煤炭价格上涨,截止2024年原煤产量47.6亿吨,并且动力煤产量维持增长态势,炼焦煤增速下降。区域分布来看,晋蒙陕疆原煤产量占比持续提升,我国煤炭生产区域集中度提升。此外,我国煤炭行业进口量大幅增加,俄罗斯和蒙古国是最主要增量国。

2025年03月31日
我国稀土磁材行业应用分析:下游需求规模增长 人形机器人市场打开新成长曲线

我国稀土磁材行业应用分析:下游需求规模增长 人形机器人市场打开新成长曲线

稀土磁材作为新兴战略产业,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未来新兴产业培育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目前,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工业节能电机、变频空调等领域稀土磁性材料市场需求稳步增长,尤其是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应用领域发展为稀土需求打开新的成长曲线。

2025年03月29日
我国碳纤维行业分析:产能、产量持续扩张 实际消费量恢复正增长

我国碳纤维行业分析:产能、产量持续扩张 实际消费量恢复正增长

近几年,在下游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各路资本和企业大量涌入碳纤维产业,投资热度持续高涨,产能大幅度提升。我国碳纤维产能从2019年的2.67万吨增长至2024年的13.55万吨,复合增速达到38%,产能利用率在2024年回落至44%。

2025年03月26日
我国固态电池电解质材料行业分析:需求增长空间大 多家厂商纷纷入局生产

我国固态电池电解质材料行业分析:需求增长空间大 多家厂商纷纷入局生产

由于固态电池有潜力实现更高的能量密度,这意味着它们可以在相同大小的空间内存储更多的能量,提供更长的续航时间。此外,由于固态电池具有更好的电导率,因此它们可能支持更快的充电速度,提高用户的充电效率。凭借诸多优势,近年来我国固态电池市场快速增长,且展现较大的发展空间。根据数据,2023年我国固态电池市场规模达10亿元,预计

2025年03月22日
低空经济蓬飞 我国eVTOL电池行业机遇与挑战“齐飞” 多家企业纷纷布局

低空经济蓬飞 我国eVTOL电池行业机遇与挑战“齐飞” 多家企业纷纷布局

随着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eVTOL电池市场迎新机遇。不过,我国eVTOL电池行业面临能量密度、安全性和基础设施等挑战,但随着技术不断突破,其必会成为低空经济产业链中最为核心的“新基建”,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2025年03月2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