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近年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推进,我国智能用电市场持续扩容。智能用电依托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实现,电信息采集系统的采集设备层由智能电表与专变终端/采集器和集采器共同构成。智能用电可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便捷和可靠的用电服务,实现电力系统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目前主要应用场景包括工业负荷优化、商业建筑节能、居民智能家居。随着技术演技和商业模式创新,智能用电将进一步延伸至光伏等领域,实现电力需求预测和优化调度。
一、智能电网建设推进带动智能用电市场扩容
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智能用电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发展前景分析报告(2025-2032年)》显示,智能电网在传统电网基础上融合现代传感测量、通信、计算机等技术,实现对电力系统的全方位监控和电能智能化统一管理。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电网的功能与形态也需要进行变革与升级,我国智能电网建设加速。当前我国智能电网建设正处于新能源转型阶段,提高接纳与适应新能源的灵活性和稳定性,两网投资额总体呈增长态势,提升电网智能化水平。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智能电网由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六大环节构成,其中用电旨在构建电网与客户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实时互动的新型供用电关系,主要通过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实现对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监控和管理。
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推进,我国智能用电市场持续扩容。2019-2024年我国智能用电市场规模由300亿元增长至500亿元左右,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0.8%。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二、电信息采集系统为智能用电核心
智能用电依托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实现,电信息采集系统的采集设备层由智能电表与专变终端/采集器和集采器共同构成。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1.智能电表
在传统电表的基础计量功能外,智能电表还具有用户端控制、多种数据传输、通信等功能,是智能电网的智能终端。根据用户类型的不同,智能电表可分为用于居民用户的单相智能表、用于工商业用户的三相智能表;根据精度等级,智能电表可进一步划分为 A 级单相、B 级三相、C 级三相和 D 级三相,准确度由 A 级向 D 级递增。
2.专变终端/采集器和集采器
专变终端/采集器和集采器负责收集智能电表的信息,处理和冻结有关数据,实现与上层系统主站的交互,与智能电表属于配套关系。专变终端用于用电容量较大的专变用户,集中器和采集器一般用于居民及一般工商业低压用户。
三、国内智能用电应用场景有望由工业、商业、居住领域向其他领域拓展
智能用电利用数字化传感器、计量设备和通信网络等技术,实时监测和采集电力系统数据,并通过自动化技术实现电力系统的自主运行和自动控制。同时,借助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对电力系统进行智能优化和预测,以提高电力系统效率和可靠性。智能用电还通过建立高速可靠的通信网络,实现各个环节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支持智能家居、电动车充电桩等终端设备与电网之间的互动和协同。智能用电旨在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便捷和可靠的用电服务,实现电力系统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目前,国内智能用电主要应用场景包括工业负荷优化、商业建筑节能、居民智能家居,节电率分别为12%-18%、8%-15%、5%-10%,投资回收期分别为2-3年、3-5年、5-8年,系统可用性均高于98%。
国内智能用电主要应用场景
应用场景 | 节电率 | 投资回收期 | 系统可用性 |
工业负荷优化 | 12%-18% | 2-3年 | ≥99.9% |
商业建筑节能 | 8%-15% | 3-5年 | ≥99.5% |
居民智能家居 | 5%-10% | 5-8年 | ≥98%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具体来看,工商业领域钢铁、数据中心等高耗能行业先行,占比达38%;公共建筑领域受医院、学校等政策驱动,占比达22%;居住市场在高端住宅、智能家居联动下占比达7%。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随着技术演技和商业模式创新,智能用电将进一步延伸至光伏等领域,实现电力需求预测和优化调度。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智能用电商业模式
模式类型 | 典型案例 | 经济价值 |
能效服务托管 | 深圳某园区EMC模式 | 年节省电费1200万元 |
电力数据交易 | 上海电力交易中心数据产品 | 单日交易额突破500万元 |
虚拟电厂运营 | 江苏源网荷储聚合平台 | 调峰收益0.8元/kW·次 |
碳资产开发 | 浙江某企业用电优化CCER项目 | 年减排收益600万元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zlj)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