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5年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宣布了对贸易伙伴征收所谓的“对等关税”措施,影响着创新药企商业利益。这可能加速中国在创新药市场国产替代,例如加大对创新药研发(如PD-1抑制剂、CAR-T疗法)的政策支持,减少对进口技术的依赖,倒逼企业自主创新。不过,整体来看,随着我国创新药行业国产化快速崛起,并且多数产品已经获得市场认可,甚至优于海外药企的创新药分子,所以其他国家或地区也将选择购买中国创新药,对这类产品影响较小。
1、我国创新药发展历程分析
2016年3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关于发布化学药品注册分类改革工作方案的公告》,将化药新药分为创新药和改良型新药,其中创新药是指含有新的结构明确的、具有药理作用的化合物,且具有临床价值的药品。按照药品形态,创新药可分为小分子、大分子、细胞治疗、基因治疗、活体微生物等;按照注册方式,可以分为化学药、生物药和中药;按照国际惯例,分为首创创新药和仿制创新药。从我国创新药发展历程来看,主要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起步阶段、转型阶段、发展阶段和创新升级阶段。
我国创新药行业发展历程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美国政府宣布“加征关税”,影响着创新药企商业利益
2025年2月27日,美国政府宣布,从3月4日开始,对所有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商品额外加收10%的关税。2025年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宣布了对贸易伙伴征收所谓的“对等关税”措施。
此次特朗普的关税,直接导向目的为降低国债务水平、鼓励制造业回流及保持美国在关键领域的领先水平等,跨国药企作为整个医药产业链的“顶端掠食者”,限制国产“物美价廉”的创新分子技术授权显然不符其政策目的。
特朗普上任以来,针对生物科技领域重大举措目前有两个层面,一是针对FDA机构的大裁员,但FDA审评人员排除在近期HHS的2.5万美元离职补偿计划之外,这也意味着改革团体充分意识到药物审批的重要性;二则是出口禁令,今年1月颁布的两大类仪器,包括:1)高性能及光谱流式细胞仪和细胞分选仪;2)特定液相色谱质谱仪;从出口管制设备种类不难看出,整体生物科技行业被美国“卡脖子”的高端制造选项可能非常有限。
而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基于现有的商品贸易逆差进行计算,而国产创新药对外授权属于服务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使用费”,一般不计入贸易逆差。从2024年国产分子License out情况看,2024年,我国药企对外授权交易数量和金额创下新高,但首付款总额仅为41亿美元,算上交易总额为519亿美元。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然而,美国政府此次关税将影响创新药企的商业利益。有数据显示授权许可、收购的NME来源占到大药企的40%,如辉瑞和罗氏的新NME分别有73%和86%来自收购或授权许可。
2020-2024年国内License out交易(首付款TOP15)
转让方 |
受让方 |
交易时间 |
关联新药项目 |
靶点 |
技术类别 |
首付款 |
交易内容 |
交易时研发状态 |
锐格医药 |
基因泰克 |
2024-09-30 |
RGT-419B等 |
CDK2/4/6等 |
化药 |
850百万美元 |
首付款:850百万美元 |
临床I期 |
百利天恒 |
BMS |
2023-12-12 |
BL-BO1D1 |
EGFR/HER3 |
ADC |
800百万美元 |
里程碑付款:7100百万美元;交易总额:8400百万美元 |
临床III期 |
百济神州 |
诺华制药 |
2021-01-11 |
替雷利珠单抗 |
PD-1 |
单抗 |
650百万美元 |
里程碑付款:1550百万美元;首付款:650百万美元 |
批准上市 |
同润生物 |
默沙东 |
2024-08-09 |
CN201 |
CD19/CD3 |
双抗 |
700百万美元 |
里程碑付款:600百万美元;首付款:700百万美元 |
临床I/II期 |
康方生物 |
Summit Therapeu tics |
2022-12-06 |
依沃西单抗 |
PD-1 VEGFA |
双抗 |
500百万美元 |
首付款:500百万美元;交易总额:5000百万美元 |
临床III期 |
和黄医药 |
武田制药 |
2023-01-23 |
呋喹替尼 |
VEGFR-1/2/3 |
化药 |
400百万美元 |
里程碑付款:730百万美元;首付款:400百万美元 |
临床III期 |
传奇生物 |
J&J |
2017-12-21 |
西达基奥仑赛 |
BCMA |
CAR-T |
350百万美元 |
首付款:350百万美元 |
临床I/II期 |
百济神州 |
诺华制药 |
2021-12-20 |
欧司珀利单抗 |
TIGIT |
单抗 |
300百万美元 |
里程碑付款:1895百万美元;首付款:300百万美元;其他交易额:600或700百万美元 |
临床III期 |
荣昌生物 |
Seagen |
2021-08-09 |
维迪西妥单抗 |
HER2 |
ADC |
200百万美元 |
首付款:200百万美元;里程碑付款:2400百万美元 |
批准上市 |
信达生物 |
礼来制药 |
2020-08-18 |
信迪利单抗 |
PD-1 |
单抗 |
200百万美元 |
首付款:200百万美元;里程碑付款:825百万美元 |
批准上市 |
翰森制药 |
GSK |
2023-12-20 |
HS-20093 |
B7-H3 |
ADC |
185百万美元 |
里程碑付款:1525百万美元;首付款:185百万美元 |
临床II期 |
舶望制药 |
诺华 |
2024-01-07 |
BW-00163等 |
AGT |
siRNA |
185百万美元 |
首付款:185百万美元;交易总额:4165百万美元 |
临床I期 |
诚益生物 |
阿斯利康 |
2023-11-09 |
ECC5004 |
GLP-1 |
化药 |
185百万美元 |
里程碑付款:1825百万美元;首付款:185百万美元 |
临床I期 |
天境生物 |
艾伯维 |
2020-09-04 |
来佐利单抗 |
CD47 |
单抗 |
180百万美元 |
里程碑付款:1760百万美元;首付款:180百万美元 |
临床I期 |
科伦博泰 |
默沙东 |
2022-12-22 |
七种ADC候选药物 |
Nectin4等 |
ADC |
175百万美元 |
首付款:175百万美元;里程碑付款:9300百万美元 |
临床前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1月18日,国产创新药BD项目数量全球占比为14%,总金额占比为30%,中国创新分子逐渐成为全球大药企授权许可的主要来源之一。而且,中国创新分子足够的“物美价廉”,能够大程度帮助药企降本增效和提升未来潜在的利润水平。同时,中美两国创新药定价差异较大,以均在两地上市的特瑞普利单抗、呋喹替尼、泽布替尼为例,美国的价格分别为国内的30倍+、24倍、10倍+。假设这三款药物均于国内生产基地制造,那么需要加征夸张的关税比例才能够足够大影响企业利润。
对于美国药企而言,产业链成本压力或将加大。美国药企依赖中国生产的原料药(如抗生素、维生素等),加征关税可能导致生产成本上升,最终转嫁给消费者或医保体系;部分企业可能被迫将供应链转移至印度、东南亚等地,但短期内重构供应链的难度较高。
同时,研发效率下降。美国药企在中国开展的临床试验(因患者基数大、成本低)可能因政策不确定性而延缓,影响新药全球上市进度;对华技术出口管制可能阻碍美国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商业化机会,例如限制基因测序、AI制药等领域合作。
3、我国国产创新药企快速崛起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创新药行业发展趋势研究与未来投资分析报告(2025-2032年)》显示,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关税仅对异地生产的药物起作用,中国药企或其MNC合作方可以通过生产转移或者委外生产进行风险规避,避免关税带来的成本影响。
2019-2024年中国原研新药海外获批时间及区域汇总
药品名称 |
生产厂家 |
获批时间(美国) |
获批时间(欧洲) |
获批时间(日本) |
获批时间(其他地区) |
泽布替尼 |
百济神州 |
2019年 |
2021年 |
/ |
2021年 |
左旋氨氯地平 |
石药集团 |
2019年 |
/ |
/ |
/ |
艾博韦泰 |
前沿生物 |
/ |
/ |
/ |
2021年 |
西达本胺 |
微芯生物 |
/ |
/ |
2021年 |
/ |
西达基奥仑赛 |
传奇生物 |
2022年 |
2022年 |
2022年 |
/ |
本维莫德 |
天济医药(冠昊生物子公司) |
2022年 |
/ |
2024年 |
/ |
斯美瑞非 |
旺山旺水生物 |
/ |
/ |
/ |
2022年 |
替雷利珠单抗 |
百济神州 |
2024年 |
2023年 |
/ |
2024年 |
特瑞普利单抗 |
君实生物 |
2023年 |
2024年 |
/ |
/ |
呋喹替尼 |
和记黄埔(和黄医药子公司) |
2023年 |
2024年 |
2024年 |
/ |
艾贝格司亭α |
亿帆医药 |
2023年 |
2024年 |
/ |
/ |
斯鲁利单抗 |
复宏汉霖 |
/ |
/ |
/ |
2023年 |
重组人血白蛋白 |
通化安睿特生物 |
/ |
/ |
/ |
2024年 |
康柏西普 |
康弘药业 |
/ |
/ |
/ |
2024年 |
谷美替尼 |
海和药物 |
/ |
/ |
2024年 |
/ |
舒格利单抗 |
基石药业 |
/ |
2024年 |
/ |
/ |
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 |
安徽智飞龙科马生物(智飞生物子公司) |
/ |
/ |
/ |
2024年 |
恩沙替尼 |
贝达药业 |
2024年 |
/ |
/ |
/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对于中国药企而言,此次关税加征,或将倒逼创新药企自主创新。外部压力可能加速中国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国产替代,例如加大对创新药研发(如PD-1抑制剂、CAR-T疗法)的政策支持,减少对进口技术的依赖;政府可能通过税收优惠、专项基金(如“重大新药创制”专项)进一步扶持本土创新药企。
不过,近几年,我国创新药行业国产化快速崛起,并且多数产品已经获得市场认可,甚至优于海外药企的创新药分子。例如,百济神州的泽布替尼头对头赢了伊布替尼,康方生物的AK112在国内头对头强势战胜K药,2025年年中等待海外的头对头三期临床结果独处,还有更多的国产创新药分子正在把头对头临床提上日程。由此可见,就算特朗普政府实施关税加征,我国创新药产品凭借着优异的物美价廉、技术研发成熟等优势将得到其他国家药企青睐。(WYD)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