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物流运输是整个物流行业中重要的一环,起到关键核心作用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物流运输行业发展趋势研究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5-2032年)》显示,物流运输是物流行业中重要的一环,在整个物流环节中的关键核心作用。物流行业,这一融合了运输、仓储、货运代理、联运、制造、贸易及信息等多领域的综合性服务产业,已然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支柱。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伴随着电子商务、大数据及物联网等前沿技术的深度融合,物流业展现出蓬勃生机,其在生产制造、贸易流通及资源配置等方面的核心作用愈发凸显。在这一背景下,作为整个物流环节中的关键一环,物流运输也将得到较大发展。
近年得益于商品流通的日益频繁、制造业的持续繁荣,以及国家对物流行业的扶持政策不断加码,我国物流业整体规模持续壮大。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19万亿元,虽同比也增长了4.1%;社会物流总额360.6万亿元,同比增长5.8%,增速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整理
二、近三年我国物流运输呈现向好趋势,货物运输总量不断攀升
物流运输通常是指商品或服务从生产者或供应商处出发,通过公里、航空、水运、铁路交通方式,然后经过一系列的流程和环节,最终到达顾客或使用者手中的过程。
物流运输行业因其综合性和基础性,成为连接生产和消费的重要桥梁。而物流运输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国家经济的运行效率和成本。
近三年我国物流运输呈现向好趋势,货物运输总量不断攀升。据交通运输部数据统计,2024年我国货物运输总量为56874571万吨,同比增长3.9%。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整理
三、公路运输占据着主导地位,占比达到73.56%
物流运输方式多样,包括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其中公路运输凭借其灵活性和广泛性,在运输物流中占据着最大的市场份额。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成本的上升,公路运输的毛利率持续下滑。铁路运输具有大运量和低成本的优势,但由于进入壁垒较高,市场份额相对较小。水路运输则以其低成本和大规模的特点,在国际贸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受到港口和航道等自然条件的限制,其发展也面临一定的挑战。航空运输具有高速和高效的优势,适合高附加值货物的运输,但高成本和低附加值的限制使其市场规模相对有限。
从货物运输方式来看,近三年我国铁路、公路、水运及民航货物运输量结构占比变化均不大。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公路货物运输量占总货运量比重最大,约为73.64%。一方面由于工业化井喷式发展大大刺激了大宗商品的运输需求,而公路货运灵活性及可通达性较高,在煤炭等大宗商品运输上相较于水运、铁路及民航等方式具有优势,承担了较大的份额;另一方面,货运经营者灵活性较大、物流枢纽的完善建设等也为公路货运发展提供了条件。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四、“互联网”+下新型经营模式不断涌现
近年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与物流运输行业的深入融合,市场涌现了无车承运、网络货运等新的经营模式,其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集约整合和科学调度车辆、货源等零散物流资源,有效提升了运输组织效率,推动物流运输行业转型升级。
目前我国物流运输经营模式可分为传统物流运输经营模式与新型经营模式两类。其中传统物流运输经营模式有挂靠经营、直营、转包经营等;新型经营模式包括无车承运人等。
目前我国物流运输经营模式
经营模式 |
相关概述 |
|
传统物流运输经营模式 |
挂靠经营 |
在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对个体司机从事运输没有太多限制,很多个人仅凭一辆车和一本驾驶证就涌入了运输行业。直到在2004年国务院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其要求运输业务经营者从事运输业务必须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而对大部分个体司机而言,取得相应资质较难,于是个体司机将车辆挂靠在具有经营资质的物流运输公司。这种情况下,所产生的业务模式是:由物流运输公司即被挂靠人承接运输业务,但实际从事运输业务的仍然是个体司机。 |
直营 |
除了挂靠经营外,一些实力较为雄厚的物流运输企业,能够自建车队,满足自身运输需要的同时承接额外的运输业务。相比于挂靠经营而言,直营的优势在于管理效率较高,但也需要承担司机工资、社保等成本。 |
|
转包经营 |
前已述及,我国物流运输行业涵盖了大量的个体司机,其是物流运输的主力。因此,一些运输企业承揽运输业务后,因运力不足等原因,将运输业务层层转包给个体司机也是物流运输行业较为常见的经营模式。 |
|
新型经营模式 |
无车承运人 |
无车承运人依托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搭建物流信息平台,通过管理和组织模式的创新,集约整合和科学调度车辆、站场、货源等零散物流资源,能够有效提升运输组织效率,推动物流运输行业转型升级受到了市场的欢迎。在经过前期无车承运的发展,现已将无车承运人更名为网络平台道路货物运输经营者(以下简称“网络货运平台”)。由无车承运人/网络货运平台以承运人身份与托运人签订运输合同,委托实际承运人完成道路货物运输,承担承运人的责任和义务。 |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五、降本增效不断推进,成本水平总体保持下降态势
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是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的重要举措,对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政策端看,监管机构多次发文要求重视快递行业的降本增效问题。2024 年 2 月 28 日,交通运输部部长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交通运输部将通过加快完善综合交通运输服务体系、强化各环节高效衔接、加快建设全国统一交通物流大市场、加快发展智慧物流和绿色物流、加强要素资源保障和指导企业加强管理提升效率六个方面推动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
2024 年 3 月 5 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实施降低物流成本行动,坚决查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加快国际物流体系建设,打造智慧海关,助力外贸企业降本提效;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强充电桩、冷链物流、寄递配送设施建设。
企业端来看,相关企业也在不断推进举措进行降本增效。例如,申通在今年半年报中提及,2024 年上半年,公司持续增加在新型自动化分拣设备方面的投入,一是引入新型超高速三层交叉带分拣设备,搭配公司自研的电控系统和操作系统,利用数智化工具使设备运转过程中电力分配更高效,通过自主研发的气动格口,实现格口挡板的自动切换,改变包裹运行路线,降低高峰期包裹分拣压力,实现分拣效率提升 30%,同时能耗降低 50%。
从网点和末端层面来看,2024年以来,越来越多的一线网点也开启了设施设备的投资投产,旨在进一步降低末端派送和分拣成本。中通此前公布,截至2024年10月,已有超750个一线网点累计新安装自动化设备800余套。2024年第三季度,中通快递的单票分拣和运输成本持续下降,同比降幅8.4%。
总体来看,近年我国社会物流成本水平总体保持下降态势。数据显示,2024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4.1%,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分别为14.4%、14.2%、14.1%,年内呈稳步回落态势。各环节物流费用比率均有所下降,运输费用与GDP比率为7.6%,比上年同期下降0.2个百分点;管理费用与GDP比率为1.7%,比上年同期下降0.1个百分点;保管成本与GDP比率为4.8%,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但综合来看,目前我国全社会物流成本仍有下降空间。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WW)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