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国钛材行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目前正处于发展调整阶段,不断向高端方向转型发展。近年来,我国钛材消费量逐年递增,但自2021年起其增长速度增速逐渐放缓。同时我国钛材产量持续增长,生产主要集中在陕西、江浙、珠三角等地区。从竞争来看,我国钛材行业集中度较低,且市场呈现以宝钛股份为领头羊的"一超多强"格局。值得注意的是,在技术壁垒更高的高端领域,西部超导和宝钛股份两家企业合计占据超95%以上的市场份额,已经形成较为稳固的双寡头竞争格局。
1.钛材行业正处于发展调整阶段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钛材行业发展趋势研究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5-2032年)》显示,钛材即钛加工材,是指以海绵钛或海绵钛加合金元素为原料,经过熔炼、锻造、轧制、挤压等塑性加工方法制成的材料。我国钛材行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1979年以后步入快速发展阶段,行业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步入21世纪以来,其产量迅速增长,由2000年的0.22万吨增长至2012年的5.16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0.07%。不过,在此阶段,我国钛材市场以中低端产品为主,行业产能结构性过剩问题凸显。在政策引导、技术进步及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等高端需求驱动下,自2013年起我国钛材行业迈入发展调整阶段,逐步向高端方向转型发展。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钛材消费量逐年递增,但增长速度逐渐放缓
钛材具有重量轻、强度大、耐腐蚀性强、耐高温性好、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是我国重要的战略金属材料之一。随着技术进步,我国钛材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并从中低端向高端领域延伸,目前广泛应用于化工、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电力、建筑、医药、冶金、船舶、体育休闲等多个领域。其中,我国钛材下游应用结构以化工、航空航天领域为主,2023年合计占比接近70%。其中,化工为我国钛材下游第一大应用市场,占比约为49.76%;其次为航空航天,约为19.79%;电力、医药等应用领域占比较小,均不超过5%。
数据来源: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钛锆铪分会、观研天下整理
在下游行业发展带动下,我国钛材消费量逐年递增,由2018年的5.7万吨上升至2024年的15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7.5%。但在化工等传统领域需求逐渐饱和等因素影响下,自2021年起我国钛材消费量增长速度增速也逐渐放缓,2024年同比增幅仅1.35%。
数据来源: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钛锆铪分会等、观研天下整理
3.钛材产量不断上升,生产区域集中
海绵钛是生产钛材的主要原材料。近年来我国海绵钛产量不断上升,2024年达到25.6万吨,同比增长17.43%,为钛材行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数据来源: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钛锆铪分会等、观研天下整理
在海绵钛供应充足保障之下,随着消费量上升和出口需求推动,我国钛材产量持续增长,由2018年的6.3万吨增长至2024年的17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7.99%。目前,我国钛材生产主要集中在陕西、江浙、珠三角等地区。其中,陕西是全国最大的钛材产区,2023年产量占比约为47.8%。
数据来源: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钛锆铪分会等、观研天下整理
4.钛材市场呈现"一超多强"格局,高端钛材市场高度集中
我国钛材行业集中度较低,2023年CR4约为35.36%,存在显著整合空间。同时其市场呈现"一超多强"格局:宝钛股份以21.55%的市场份额稳居首位,较第二名西部超导(6.16%)形成15.39个百分点的断层优势。值得注意的是,在技术壁垒更高的高端领域,宝钛股份和西部超导双寡头格局已高度固化,两家合计掌控超95%的市场份额,形成对高端供给端的绝对把控。而中低端钛材市场仍呈现分散竞争态势,市场竞争较为激烈。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J)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