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政策端和需求端共同发力下,近年来我国中药饮片市场规模不断扩容。同时其营业收入也在逐年增长。但受生产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2024年其行业利润出现下滑。我国中药饮片行业集中度低,2023年CR5仅为2.7%,属于典型的分散竞争型市场。未来,随着全国性联盟集采落地,我国中药饮片行业或将加速洗牌。
1.中药饮片已经成为我国中药产业第二大市场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中药饮片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2025-2032年)》显示,中药饮片是中药材经过按中医药理论、中药炮制方法,经过加工炮制后的,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的中药,包括经产地加工的中药切片、原形药材饮片以及经过切制、炮炙的饮片。我国中药饮片发展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新中国成立后,中药饮片行业真正开始规范化和产业化发展;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其已经成为我国中药产业第二大市场,同时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
我国中药饮片产业链上游主要为中药材种植、采集以及中药材初加工环节;中游为中药饮片炮制与加工;下游为销售渠道和消费终端,包括医疗机构、药店、电商平台等线下和线上渠道,终端为消费者。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政策端:政策暖风频吹,为中药饮片行业发展保驾护航
一方面,近年来我国相继发布《国家药监局关于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十四五”中医药信息化发展规划》《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科学监管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政策,聚焦中药饮片产品质量提升和监管以及完善中药饮片相关标准等方面,推动行业规范化、可持续发展。同时其还发布《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国家医疗保障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动计划》等政策,将符合条件的中药饮片按规定纳入医保支付范围,进一步推动中药饮片行业发展。
我国中药饮片行业相关政策
发布时间 | 发布部门 | 政策名称 | 主要内容 |
2020年12月 | 国家药监局 | 国家药监局关于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 | 鼓励中药饮片企业将质量保障体系向种植加工环节延伸,从源头加强中药材、中药饮片质量控制。加强和规范中药新药用中药材、中药饮片的质量管理,明确质量控制研究相关技术要求。组织中药专项检查,持续加大中成药和中药饮片抽检力度,持续排查化解风险隐患,依法处置违法违规企业。聚焦掺杂使假、染色增重、非法添加、非法渠道购入中药饮片等问题,开展中药饮片质量集中整治,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
2021年1月 | 国务院办公厅 | 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 | 医疗机构炮制使用的中药饮片、中药制剂实行自主定价,符合条件的按规定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探索将具有独特炮制方法的中药饮片纳入中药品种保护范围。 |
2021年12月 | 国家医疗保障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国家医疗保障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 | 按规定将符合条件的中药饮片、中成药、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等纳入医保药品目录。各地应根据基金承受能力和临床需要,按程序将符合条件的民族药、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和中药饮片纳入本地医保支付范围,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
2022年3月 | 国务院办公厅 | “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 | 制定实施全国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继续推进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建设,探索将具有独特炮制方法的中药饮片纳入中药品种保护范围。加强中药饮片源头监管,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劣中药饮片、中成药等违法违规行为。医疗机构炮制使用的中药饮片、中药制剂实行自主定价,符合条件的按程序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改善市场竞争环境,引导形成以质量为导向的中药饮片市场价格机制。 |
2022年3月 | 国家中医药局 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十部门 | 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动计划 | 提升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药饮片、中医非药物疗法诊疗能力,扩大中医药服务规模。医疗保障部门要将符合条件的中药(含中药饮片、中成药、中药制剂)和中医诊疗项目按规定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制定和推广适合中医特点的支付政策,开展中医优势病种按病种付费等。 |
2022年11月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十四五”中医药信息化发展规划 | 推进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信息化追溯体系建设,基本实现中药重点品种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加快中药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提升中药饮片、中成药自动化、智能化生产水平。 |
2023年1月 | 国家药监局 | 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科学监管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 | 加强中药饮片审批管理、完善中药饮片炮制规范、规范中药饮片生产和质量追溯、推动改进中药饮片生产经营模式等。 |
2023年2月 | 国务院办公厅 | 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 | 围绕中药种植、生产、使用全过程,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加快促进中药材种业发展,大力推进中药材规范种植,提升中药饮片和中成药质量,推动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
2024年6月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中医药标准化行动计划(2024—2026年) | 制定中药药事服务规范,完善中药饮片调剂、煎煮规范,建立中药临床应用标准体系。健全中药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推进中药材种子种苗、种植养殖、仓储、物流、初加工规范以及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的制定。研制中医特色诊断、治疗、治未病智能化装备标准,开展中药材生产、中药饮片炮制、中成药制造等器械装备的核心技术、工艺以及应用的标准研制。 |
2024年12月 | 国务院办公厅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深化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改革 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 按照省级炮制规范炮制的中药饮片可按规定跨省销售,按照国家药品标准生产的中药配方颗粒可直接跨省销售。 |
2025年3月 | 国务院办公厅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提升中药质量 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 加强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创新,依法依规对特殊饮片实施批准文号管理。推动实施中成药全过程赋码监测,并探索应用于中药饮片管理,促进道地药材、中药创新药、中药改良型新药和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的配备使用。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3.需求端:中医药服务扩容、人口老龄化提升等共驱中药饮片市场增长
一方面,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中医药服务扩容,中医药服务能力持续提升,为中药饮片行业创造强劲需求支撑。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数量达92531个,较2019年增长40.6%,年均增速超9%;总诊疗人次同步上升至15.4亿人次,四年间复合增长率达7.3%。与此同时,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加速覆盖,中医馆数量从2015年的3000余个跃升至目前超4万个,推动中药饮片在慢病管理、康复调理等场景的应用空间持续拓宽。
数据来源:国家卫健委、观研天下整理
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加深与健康理念升级进一步强化需求动能。截至2024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突破3.1亿人,占总人口比重达22%。人口老龄化加速催生慢病防治、养生保健等需求。叠加居民健康意识提升,中药饮片在治未病、个性化调理等领域的消费黏性逐渐增强,逐步从医疗场景向日常健康管理延伸。
数据来源:国家卫健委、观研天下整理
4.中药饮片市场规模持续扩容,2030年或将突破4000亿元
在政策端和需求端共同发力下,近年来我国中药饮片市场规模不断扩容,由2020年的2007亿元上升至2023年的278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1.58%。未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中医药服务体系完善及公众认可度提升,叠加政策红利释放,预计中药饮片行业将保持稳健发展,2030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4000亿元,2023-2030年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5.65%。
数据来源:新荷花招股说明书、沙利文、观研天下整理
5.中药饮片行业营业收入上升,但利润下滑
同时,在政策端和需求端共同驱动下,近年来我国中药饮片行业营业收入也在逐年增长,2024年增速约为6.6%。其利润则呈现波动下滑态势。2024年受中药饮片生产成本上升(规上企业同比增长7%)等因素影响,行业利润空间被压缩。数据显示,其利润出现下滑,增速约为-6.9%,呈现营收与利润走势分化的特征。
数据来源: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观研天下整理
6.中药饮片行业集中度低,或将加速洗牌
近年来,我国中药饮片生产企业(指拥有生产许可证的中药饮片公司)数量整体上升,由2020年的2197家增长至2023年的2334家。同时其行业集中度持续低位运行,2023年CR5仅为2.7%,属于典型的分散竞争型市场。区域分布上,华东地区是我国中药饮片生产企业最为集中的区域,2023年底数量占比约为27.63%,其中安徽省以12%的占比(280家)成为我国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分布最集中的省份。
数据来源: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观研天下整理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11月全国中药饮片联盟集采正式拉开序幕。当月29日全国中药饮片联盟采购办公室发出《全国中药饮片采购联盟集中采购文件(ZYYPLM-2024-1)》的公告,并公布中药饮片联盟集采方案,以及联盟各地区首年采购需求量及协议采购量。这也是我国中药饮片领域首个全国性联盟集采。据悉,本次全国联采覆盖黄芪、党参等45个临床常用品种,近3.2万家医药机构需求量合计达9700多万公斤。12月26日公示的拟中选结果显示,598家企业从千余家竞争者中胜出。据国家医保局预计,本次中选结果将于2025年4月正式执行。随着本此全国性联盟集采落地,我国中药饮片行业或将加速洗牌。具备规模化生产能力、全产业链布局及完善质控体系的大型企业,依托成本优势与质量控制能力,在集采竞价中更具竞争力,市场份额将加速向头部企业集聚;而中小型企业在集采压价、质量标准提升、成本控制压力等多重压力下,生存空间将进一步被压缩,面临着较大的淘汰风险,行业尾部出清速度或将加快。(WJ)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