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国混凝土外加剂行业起步于1950年,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产品种类日益丰富,已从最初的以引气剂为主的单一品种发展成减水剂、膨胀剂、防冻剂、加速剂、防水剂、抗裂剂、泵送剂等多个种类。受混凝土市场需求低迷影响,自2022年起我国混凝土外加剂产量和消费量逐渐下降。在各类混凝土外加剂产品中,减水剂是我国目前生产量最大、使用最广的一种减水剂,2023年产量占比超过70%。此外,我国混凝土外加剂行业集中度较低,2023年CR5不足30%。其中,垒知集团的混凝土外加剂市场份额位居国内第一,但较第二名的苏博特仅相差0.1%。
1.我国混凝土外加剂产品种类日益丰富,行业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混凝土外加剂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2025-2032年)》显示,国家标准GB/T 8075-2017,混凝土外加剂是指混凝土中除胶凝材料、骨料、水和纤维组分以外,在拌制之前或拌制过程中加入的、用以改善新拌混凝土及/或硬化混凝土性能,对人、生物及环境无有害影响的材料。混凝土外加剂具有品种多、掺量少、作用大等特点,不仅能有效改善混凝土的性能,而且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是混凝土中不可或缺的材料之一。我国混凝土外加剂行业起步于1950年,当时华北窑业公司研究所制出我国第一个混凝土外加剂产品——长城牌引气剂,主要用于提高混凝土抗冻性和耐蚀性;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混凝土外加剂产品种类日益丰富,已从最初的以引气剂为主的单一品种发展成减水剂、膨胀剂、防冻剂、加速剂、防水剂、抗裂剂、泵送剂等多个种类。目前,我国混凝土外加剂行业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上游包括工业萘、聚醚单体、氨基磺酸等原材料;中游为混凝土外加剂生产;下游应用结构单一,混凝土是其唯一应用领域;应用终端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农村建设等领域。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混凝土外加剂下游需求低迷,产量和消费量逐渐下降
我国混凝土外加剂终端需求主要来自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领域。一方面,近年来我国持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始终保持正向增长,2024年约为4.4%。另一方面,2022年以来,我国房地产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市场持续低迷。数据显示,自2022年起,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逐渐下滑,2024年约为100280亿元,同比下降10.58%;同时房地产施工面积、竣工面积和商品房销售面积也纷纷下降,2024年分别为733247.36万平方米、73743.21万平方米和97385.01万平方米,同比分别减少12.54%、26.13%和12.84%。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整理
虽然我国基础设施固定资产投资始终保持正向增长,但房地产行业的低迷对混凝土需求拖累较大。因此自2022年起,我国混凝土市场需求疲弱,产量接连下滑。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规模以上企业预拌混凝土产量下降至24.9亿立方米,同比下降7.43%。
数据来源: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等、观研天下整理
受混凝土市场需求低迷影响,自2022年起我国混凝土外加剂产量和消费量逐渐下降,2023年分别降至1610万吨和1580万吨,同比分别下滑5.29%和5.39%。
数据来源:海螺材料招股说明书、沙利文、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海螺材料招股说明书、沙利文、观研天下整理
3.减水剂为我国混凝土外加剂市场主流品种
在各类混凝土外加剂产品中,减水剂是我国目前生产量最大、使用最广的一种减水剂,主要功能包括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节省水泥用量和改善混凝土的耐久性等。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减水剂产量在混凝土外加剂产量中的占比约为71%,远超膨胀剂、引起剂等混凝土减水剂产品。
数据来源:海螺材料招股说明书、沙利文、观研天下整理
4.混凝土外加剂行业集中度较低
我国混凝土外加剂行业技术门槛整体不高,市场参与者众多,截至2023年底约有4000家生产商,多为中小型企业。同时行业呈现高度分散的竞争格局,尚未形成具备绝对优势的龙头企业,市场整合空间较大。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混凝土外加剂行业CR5不足30%。其中,垒知集团的混凝土外加剂市场份额位居国内第一,约为8.4%,较第二名苏博特(8.3%)仅领先0.1个百分点;其余企业市场份额均在5%以下。
数据来源:海螺材料招股说明书、沙利文、观研天下整理(WJ)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