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国智慧园区行业发展环境良好,在政策、经济、社会和技术环境等因素推动下,其市场规模持续扩容,2019-2023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4.26%。目前,我国大多数智慧园区还处在1.0阶段,仅有少部分达到2.0阶段,距离3.0阶段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由此可见,我国智慧园区市场远未达到饱和状态,仍有充足潜力有待释放。
一、智慧园区行业发展环境分析(PEST)
1.政策环境(P)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智慧园区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5-2032年)》显示,智慧园区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和物联网的创新型产业园区,旨在通过智能化设备和系统的应用,实现设施设备的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和智能化管理。它将传统产业园区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为企业提供更高效、更智能的发展环境,是产业园向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阶段,也是未来产业园发展的方向。2020年7月,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推进安全、绿色、智慧科技园区建设;其后,我国相继发布《“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关于“十四五”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有利于推进智慧园区建设,促进行业发展。
我国智慧园区行业相关政策
发布时间 | 发布部门 | 政策名称 | 主要内容 |
2020年7月 | 国务院 | 国务院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 | 加快产城融合发展,鼓励各类社会主体在国家高新区投资建设信息化等基础设施,加强与市政建设接轨,完善科研、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推进安全、绿色、智慧科技园区建设。 |
2021年12月 | 国务院 |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 | 推动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引导产业园区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利用数字技术提升园区管理和服务能力。积极探索平台企业与产业园区联合运营模式,丰富技术、数据、平台、供应链等服务供给,提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资源共享水平,引导各类要素加快向园区集聚。围绕共性转型需求,推动共享制造平台在产业集群落地和规模化发展。 |
2022年3月 |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六部门 | 关于“十四五”推动石化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 到2025年,石化、煤化工等重点领域企业主要生产装置自控率达到95%以上,建成30个左右智能制造示范工厂、50家左右智慧化工示范园区。发布石化化工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编制智能工厂、智慧园区等标准。针对行业特点,建设并遴选一批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智慧园区标杆。 |
2023年8月 |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 | 石化化工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 | 持续完善化工园区评价标准体系,发布实施化工园区竞争力评价导则、智慧化评价导则,支持地方创建具有竞争优势园区、智慧化工园区,因地制宜推进培育产业耦合协同的综合化工园区,推进行业耦合发展,打造产业高端、绿色安全的高质量发展载体。 |
2023年12月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 | 推动国家高新区、科技产业园区等升级数字基础设施,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探索共享制造模式,实施整体数字化改造。 |
2024年5月 | 交通运输部等十三部门 | 交通运输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方案 | 鼓励国家物流枢纽、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城郊大仓基地范围内的多式联运场站和转运设施设备升级改造。加快推进智慧物流枢纽、物流园区智能化改造。 |
2024年5月 | 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数据局 财政部 自然资源部 | 关于深化智慧城市发展 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 | 增强城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能力,加快提升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智能化水平,建设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支撑自然资源和国土空间规划分析决策。积极发展绿色智慧协同模式,鼓励有条件地区推进省市县一体化碳达峰、碳中和数智化管理,开展重点行业和区域碳排放监测分析,在产业园区、商务区等建设零碳智慧园区、绿色智能建筑。 |
2024年5月 | 交通运输部等十三部门 | 交通运输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方案 | 鼓励国家物流枢纽、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城郊大仓基地范围内的多式联运场站和转运设施设备升级改造。加快推进智慧物流枢纽、物流园区智能化改造。 |
2025年3月 | 工业和信息化部 教育部 市场监管总局 | 轻工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 | 鼓励家电、家具、皮革、五金制品等数字化基础好的产业园区,加快5G、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布局和规模化应用,推动园区内配套企业间数据可信共享,打造高水平数字化园区。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经济环境(E)
一方面,园区经济是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以国家级经开区和国家高新区为代表的产业园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压舱石。近年来,我国国家级经开区地区生产总值和国家高新区园区生产总值均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为智慧园区行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持。数据显示,我国国家级经开区地区生产总值由2018年的9.5万亿元上升至2023年的14.8万亿元;国家高新区园区生产总值则由2018年的11.1万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9.3万亿元。
数据来源:商务部外资司、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工信部·、科技部、观研天下整理
另一方面,近年来我国园区智慧化投资规模持续扩大,由2018年的1101亿元上升至2023年的1679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8.5%,为智慧园区行业发展注入强劲发展动能。
数据来源:CCID、观研天下整理
3.社会环境(S)
一方面,近年来在国家和地方政策推动下,我国园区数量不断增加。截至2023年底,我国共有国家级经开区230个,国家级高新区178个;省级产业园区近2200个;此外,我国市县政府还管辖约7万个基层的产业园。传统园区普遍面临能耗高、管理低效、服务不到位等问题,亟需通过智慧化改造实现能耗优化、服务升级、高效运营等,倒逼智慧园区需求增长。另一方面,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逐渐加深,截至2024年底60岁以上人口超过3.1亿人,占全国人口的22%。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2亿人,占全国人口的15.6%。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人口红利逐渐消退,再加上运营成本上升,迫使园区加速智能化替代,催生对智慧园区的大量需求。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整理
4.技术环境(T)
智慧园区建设主要依赖于信息技术的支持。如5G技术为智慧园区提供高速网络基础,结合物联网、云计算和人工智能(AI)技术,实现园区设备互联、数据实时分析等。随着以5G、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进步和创新,智慧园区也将迎来更多的应用场景和创新模式,进一步推动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提升,助力智慧园区行业持续发展。
二、智慧园区行业发展现状
1.智慧园区市场规模持续扩容
近年来,我国智慧园区行业发展环境良好:政策环境支持智慧园区建设;经济和社会环境促使智慧园区市场需求增长;技术环境赋能行业发展与创新。在这些因素作用下,我国智慧园区市场规模稳步扩容,由2019年的186.1亿元上升至2023年的219.9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4.26%。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2.目前我国大多数智慧园区仍处在1.0阶段
从智慧化程度的视角可以将智慧园区发展分为3个阶段,分别是1.0阶段:单点智能,单场景智慧化,主要通过完善园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实现单点设施的初步数字化;2.0阶段:平台支撑,场景联动,通过建设智慧园区管理平台,实现数据整合和智慧应用,提升园区管理和服务水平;3.0阶段:全数字化阶段。在此阶段,智慧园区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数字孪生等技术的加持下,成为一个基于数据自动控制、自主学习、自我进化、自主决策的有机生命体,实现全要素聚合和全场景智慧。目前,我国大多数智慧园区还处在1.0阶段,仅有少部分达到2.0阶段,距离3.0阶段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由此可见,我国智慧园区市场远未达到饱和状态,仍有充足潜力有待释放。未来,随着技术成熟度提升和政策持续加码,智慧园区市场潜力将持续释放。
资料来源:《智慧城市与智能网联汽车,融合创新发展之路》等、观研天下整理(WJ)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