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全球节能减排背景下,电动船舶凭借自身优势,成绿色船舶市场发展重点。电动船舶分为纯电动船舶和混合动力电动船舶,按电池技术划分,目前电动船舶仍以混动HEV技术为主;但随着纯电力推进技术成熟以及政策指引,纯电动船舶占比有望提升,平均单船带电量也将不断增加。
近年来,在国内政策推动及需求刺激下,我国电动船舶产销两旺;但与内河船舶相比,电动船舶保有量较低,市场渗透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受技术、规模等因素影响,电动船舶行业内暂未形成垄断与寡头,市场具备较大机遇。
一、电动船舶凭借运营成本和驾乘体验优势,占据全球绿色船舶市场半壁江山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电动船舶行业发展趋势研究与未来前景分析报告(2025-2032年)》显示,船运是汽车之后的第二大碳排放市场,是减碳的重要场景之一。在全球持续推进节能减排的背景下,船运绿色化大势所趋。而各类船舶绿色动力技术中,电动船舶在运营成本和驾乘体验等方面具备优势,是船运行业升级重要方向。目前电动船舶已占据全球绿色船舶市场半壁江山。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二、全球电动船舶以混动HEV技术为主,纯电动船舶占比有望提升
电动船舶分为纯电动船舶和混合动力电动船舶。纯电动船舶的电力主要来源于船载蓄电池组,这些电池组可以通过充电站或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进行充电。混合电动动力船舶通常配备柴油机和电力驱动系统,同时配置智能控制系统实时监测船舶状态、优化动力分配、提高能效、实现切换。
按电池技术划分,目前电动船舶仍以混动HEV技术为主,占比约52%。随着纯电力推进技术成熟以及政策指引,纯电动船舶有望快速在内河等适宜场景渗透,单船带电量随之增加。
电动船舶分类
电池类型 | 纯电动船舶 | 混合动力电动船舶 |
动力源 | 蓄电池或船用发电机 | 采用两种或多种动力源(如柴油机和电力) |
工作方式 | 纯电动船舶的电力主要来源于船载蓄电池组,这些电池组可以通过充电站或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进行充电。 | 混合电动动力船舶通常配备柴油机和电力驱动系统,同时配置智能控制系统实时监测船舶状态、优化动力分配、提高能效、实现切换。 |
特点 | 零污染、噪音低;不需要外部充电,续航好:能源效率高 | 灵活性和适应性强:油耗低,污染少,排放量低:续航能力强 |
应用场景 | 短途运输、内河航运、旅游观光 | 适用于多种航运场景,包括海上作业、港口等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根据数据,2021年我国平均单船带电量为1500kWh,预计2025年我国平均单船带电量为1800kWh,2030年我国平均单船带电量为2100kWh。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三、政策激发国内电动船舶生产活力,2030年产量将超5000艘
近年来,我国对电动船舶行业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升,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大力推动电动船舶行业发展。
自2019年《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强化新能源船舶自主设计建造能力以来,国内电动船舶建设步伐逐渐加快。同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纯电动船舶纳入鼓励类产业,为其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2022年9月,国家工信部等五部委联合公布的《关于加快内河船舶绿色智能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到加快发展电池动力船舶。2023年12月,交通运输部等五部门更是联合印发了《船舶制造业绿色发展行动纲要(2024—2030年)》,为电动船舶制造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我国电动船舶行业相关政策
时间 | 政策 | 发布部门 | 主要内容 |
2022.09 | 《关于加快内河船舶绿色智能发展的实施意见》 | 国家工信部等五部委 | 加快发展电池动力船舶。 |
2023.01 | 《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 | 推动交通、机械工具电动化,加快电动船舶、电动飞机等研发推广。 |
2023.08 | 《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2023—2035年)》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 | 研制大型邮轮、绿色智能船舶、极地船舶、LNG船舶、二氧化碳运输船、电动船舶等重点船型的总体设计、总装建造标准。研制船用柴油机及关键零部件、低碳/零碳燃料发动机、燃料供应系统、吊舱推进器、新型甲板机械、中高压电气设备等标准。研制船舶能效管理、船用产品能耗限额、碳强度计算、碳排放核算等标准。 |
2023.12 | 《船舶制造业绿色发展行动纲要(2024—2030年)》 | 交通运输部等五部门 | 为电动船舶制造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
2024.02 | 《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指导意见》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 | 在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领域,加快液化天然气(LNG)、甲醇、氨、电池等动力形式的绿色智能船舶研制及示范应用,推广内河、近海船舶电气化改造工程试点。 |
2024.03 | 《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 | 国务院 | 加快高耗能高排放老旧船舶报废更新,大力支持新能源动力船舶发展,完善新能源动力船舶配套基础设施和标准规范,逐步扩大电动、液化天然气动力、生物柴油动力、绿色甲醇动力等新能源船舶应用范围。 |
2024.03 | 《贯彻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行动计划(2024—2025年)》 | 市场监管总局、中央网信办等部门 | 加快产业创新标准引领。实施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民用航空、城市轨道交通、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安全应急装备等产业领域,紧盯产业发展趋势,适度超前研制相关标准,以标准引领产业创新发展。 |
2024.03 | 《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 | 更新升级试验检测设备。在石化化工、医药、船舶、电子等重点行业,围绕设计验证、测试验证、工艺验证等中试验证和检验检测环节,更新一批先进设备,提升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 |
2024.05 | 《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 | 国务院 | 提升车站、铁路、机场等用能电气化水平,推动非道路移动机械新能源化,加快国内运输船舶和港口岸电设施匹配改造。 |
2024.05 | 《交通运输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方案》 | 交通运输部等十三部门 | 支持新建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船舶,支持绿醇、绿氨等燃料动力国际航行船舶发展,推动LNG、生物柴油动力船舶在具备条件的沿海、内河航线应用,支持纯电池动力在中小型、短距离内河船舶试点应用,支持船舶探索开展箱式电源等可移动设备换装模式试点应用,逐步扩大绿电、LNG、生物柴油、绿醇等能源在船舶领域的应用。完善客运船舶重大改建政策,实施新能源船舶优先靠离泊等激励措施,保障电力、LNG、生物柴油、绿醇等能源供应能力。鼓励探索建立区域性船舶全面新能源化先行示范区。 |
2024.09 | 《关于促进非银行金融机构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的通知》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 | 鼓励以融资租赁方式推进重点行业设备更新改造。鼓励金融租赁公司积极探索与大型设备、国产飞机、新能源船舶、首台(套)设备、重大技术装备、集成电路设备等适配的业务模式,提升服务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能力和水平。 |
2024.09 | 《关于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意见》 |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 | 提升沿海、沿江港口绿色集疏运比例,依法推动船舶靠港常态化使用岸电。 |
2024.10 | 《关于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的指导意见》 |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 | 推进船舶靠港使用岸电,鼓励绿色电动智能船舶试点应用。推动可持续航空燃料应用,开展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试点运行。有序推广车用绿色清洁液体燃料试点应用。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开展生物柴油、生物航煤、生物天然气、绿色氢氨醇等在船舶、航空领域的试点运行。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电动船舶行业迎政策利好,市场快速扩产。根据数据,2021年我国电动船舶产量达101艘,预计2025年我国电动船舶产量达2341艘,2030年我国电动船舶产量达5268艘。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四、国内电动船舶销量呈现增长态势,保有量及渗透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我国电动船舶在动力电池、电池管理、电力推进、箱式电源等关键技术领域表现出色,可为旅客提供安静、舒适、平稳的出行体验,深受旅客喜爱。近年来,国内电动船舶销量呈现增长态势。2021年我国电动船舶销量为88艘,预计2025年我国电动船舶销量达1951艘,2030年我国电动船舶销量达4789艘。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电动船舶满足水路客运需求,是内河船舶电动化的重点发展船型。目前我国内河船舶保有量已超10万艘,相比之下,电动船舶保有量较低,市场渗透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预计2030年我国电动船舶保有量将达22281艘,渗透率达21.9%。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五、多因素影响,电动船舶行业尚未形成龙头企业
汽车主机厂仅向外购买电芯,而模组、PACK、BMS控制系统、动力集成系统及智能座舱等系列产品均由汽车主机厂生产,从而形成核心竞争力,此时电芯厂也处于最适合于自己的出货模式(仅售电芯产品),因此易出现如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为代表的行业寡头。
而船舶属于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其技术能力相较落后(主要依赖于动力集成商和舾装集成商),无法形成汽车主机厂的技术开发及集成能力,且单个船厂的年造船体量也不足以支撑自建新能源技术与产业化团队,因此虽然近年来电动船舶行业参与者不断增多,但暂未形成垄断与寡头,市场具备较大机遇。
我国电动船舶行业代表企业
企业 | 简介 |
中船赛思亿(无锡)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 聚焦船舶新型动力系统开发,产品实现海内外输出。公司的核心业务及产品主要聚焦在船舶、舰艇以及水下航行器等的新一代电力推进以及混合动力电气系统集成以及关键变频设备的制造,兼顾其他特种电气船舶变频控制系统应用等业务。 |
武汉海德博创科技有限公司 | 专注于船舶新能源、航空航天等领域,提供特种电源、储能变换器解决方案。 |
深圳市锐深科技有限公司 | 电动船舶BMS管理系统、船舶应急电源、集装箱储能系统。 |
浙江鱼腾东科技有限公司 | 团队立足于多年新能源车用动力电池技术及自动驾驶视觉感知技术的沉淀,深耕船舶、汽车、储能、智慧交通等领域全产业链资源,通过高自动化智能产线与测试均衡系统布局,配合新能源动力控制软件与视觉化传感器的科技化开发与产业化,进行动力电池及系统集成的设计开发与制造,利用大数据监控与分析能力,在船舶动力(核心领域)、储能、综合能源服务、智慧交通布局等领域推出了多元化的解决方案。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zlj)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