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的背景下,国内听力受损老年人的数量也随之上升,再加上听力受损人群年轻化以及政策推动,我国助听器行业不断发展壮大,市场规模由2015年的28.4亿元上升至2023年的71.3亿元。不过,我国助听器渗透率仍然偏低,市场需求远未饱和,未来行业仍具备巨大的发展潜力。
目前,我国助听器市场竞争格局主要由国外企业主导,国产替代空间广阔。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来我国助听器行业并购整合频现,瑞士索诺瓦集团、丹麦Demant集团、意大利安湃声集团等国外企业通过收购本土渠道强化市场控制,可孚医疗等助听器企业亦通过资本运作完善产业布局,加速产业整合。
1.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助力器行业发展带来广阔需求空间
助听器是一种辅助听障患者使用的小型扩音设备,用以改善患者的听力。作为改善听障患者听觉功能的核心康复设备,助听器在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凸显出巨大的市场需求。截至2024年底,我国60岁以上人口达到31031万人,占全国人口的22%。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2023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5.6%。老年人听力损失的趋势与人口老龄化密切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听力损失的风险也将显著增加,听力受损老年人的数量也随之上升。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老年听力损失群体规模达1.2亿,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约1/3存在中度以上听力损失,而该比例在75岁以上老年人中上升至1/2。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整理
2.政策暖风频吹,为助听器行业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近年来,国家层面持续推出助听器行业支持政策,为其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如《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16—2020年)》提出重点普及助听器、助视器、假肢等残疾人急需的辅助器具,有利于助听器渗透率上升;《关于促进老年用品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发展高端助听器等交流通讯产品,促进助听器向高端化方向发展;《进一步提高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行动方案(2022—2025年)》提出丰富助视、助听和辅助阅读类产品供给,利好助听器丰富产品供给;《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银发经济 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则明确推动助听器等传统功能代偿类康复辅助器具升级,助力助听器产品性能提升。
我国助听器行业相关政策
发布时间 | 发布部门 | 政策名称 | 主要内容 |
2016年8月 | 国务院办公厅 | 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16—2020年) | 开展残疾人辅助器具个性化适配,重点普及助听器、助视器、假肢等残疾人急需的辅助器具。 |
2019年12月 | 工业和信息化部 民政部等五部门 | 关于促进老年用品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 发展智能助视器、高端助听器、辅助阅读和发声、适老化的计算机软硬件和手机应用程序等交流通讯产品。 |
2022年10月 | 国家发展改革委 | 全国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 | 将助听器及人工耳蜗等纳入《全国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 |
2022年11月 | 市场监管总局 中央网信办等十八部门 | 进一步提高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行动方案(2022—2025年) | 提高轮椅、助行机器人等康复辅助器具智能化程度,丰富助视、助听和辅助阅读类产品供给。 |
2024年1月 | 国务院办公厅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银发经济 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 | 推动助听器、矫形器、拐杖、假肢等传统功能代偿类康复辅助器具升级,发展智能轮椅、移位机、康复护理床等生活照护产品。 |
2024年10月 |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老年听力健康核心信息的通知 | 对于存在听力损失并影响日常交流的老年人,应尽早进行规范的助听器验配或人工耳蜗植入等干预,辅以听力康复训练并定期跟踪复查。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3.助听器市场规模持续扩容,渗透率仍然偏低
在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国内听力受损老年人的数量也随之上升,再加上听力受损人群年轻化以及政策推动,我国助听器行业不断发展壮大。数据显示,其市场规模由2015年的28.4亿元上升至2023年的71.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2.19%。不过,受专业验配服务覆盖不足、产品价格高企、消费者认知不足等因素限制,我国助听器渗透率仍然偏低,仅有5%左右,远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超30%的渗透率。由此可见,我国助听器市场需求远未饱和,未来行业仍具备巨大的发展潜力。
数据来源:锦好医疗招股说明书、制造业排名数据库、观研天下整理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4.助听器国产替代空间广阔,行业并购整合频现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助听器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5-2032年)》显示,我国助听器行业起步较晚,技术积淀相对薄弱,本土企业主要聚焦中低端市场。以瑞士索诺瓦、瑞声达听力、斯达克听力等为代表的国外企业凭借着技术成熟、产品创新能力强、验配服务网络分布广泛等优势,占据国内助听器市场大部分的份额,国产替代空间广阔。不过,近年来锦好医疗、厦门新声、华弘科技、可孚医疗等本土企业加速技术攻坚,不断优化渠道网络布局,持续开拓助听器中高端市场,国产替代进程正不断推进。
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来我国助听器行业并购整合频现。一方面,瑞士索诺瓦集团、丹麦Demant集团、意大利安湃声集团等国外企业通过收购本土渠道强化市场控制。如瑞士索诺瓦收购海之声集团、丹麦Demant集团收购声望听力、意大利安湃声集团收购山西康之声、河南听友之声等;另一方面,可孚医疗等助听器企业亦通过资本运作完善产业布局,加速产业整合。如可孚医疗在2024年陆续完成湖南泽聆、上海天籁之音、北京聆韵的并购。
2022-2024年我国助听器部分收购事件
收购方 |
时间 |
被收购方 |
瑞士索诺瓦集团 |
2022年 |
海之声集团 |
丹麦Demant集团 |
2022年 |
声望听力 |
2023年 |
山西康之声 |
|
2023年 |
河南听友之声 |
|
2023年 |
福州听安 |
|
可孚医疗 |
2022年 |
成都益耳 |
2024年 |
上海天籁之音 |
|
北京聆韵 |
||
湖南泽聆 |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WJ)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