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相关定义、分类、及产业链图解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涤纶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25-2032年)》显示,涤纶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纤维在我国的商品名称,主要是指大分子链中的链节通过酯基相连的成纤聚合物纺制的合成纤维。涤纶根据纺丝加工后的产品长度,可分为涤纶长丝和涤纶短纤维;根据原料不同,可分为原生涤纶纤维和再生涤纶纤维。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涤纶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PTA(精对苯二甲酸)、MEG(乙二醇)等原材料以及催化剂、添加剂等辅料。涤纶纤维产业链的中游是涤纶纤维的生产制造环节,主要包括聚酯的生产和涤纶纤维的纺丝过程。产业链下游主要应用于纺织服装、家纺、工业与工程、汽车与交通等领域。上述下游市场的需求变化直接影响到涤纶纤维行业的生产和销售。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二、我国是全球涤纶生产大国,其产量占比78.2%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涤纶纤维生产国,年产量占据世界总产量的大部分份额。有相关资料显示,2022 年我国涤纶在全球涤纶产量中占比达到 78.2%。虽然在2022年,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涤纶产量略有下降,达到5343万吨,同比减少0.38%。但仍是我国化纤行业中的重要品类,占据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2023年我国涤纶产量为5702万吨,在国内化学纤维产量所占比重高达 83%。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三、主要原材料——PTA、MEG供给稳步扩张,产能产量不断增长
涤纶纤维行业原材料主要有PTA(精对苯二甲酸)、MEG(乙二醇)等。近年来PTA(精对苯二甲酸)、MEG(乙二醇)产能产量不断增长,给涤纶纤维提供了稳定的供给。
1、PTA(精对苯二甲酸)
PTA是生产涤纶纤维(聚酯纤维)的主要原料之一。它是由对二甲苯(PX)经过氧化和精制得到的有机化合物,在常温下是白色晶体或粉末,低毒、易燃,若与空气混合,在一定的限度内遇火即燃,甚至发生爆炸,溶于碱溶液,微溶于热乙醇,不溶于水、乙醚、冰醋酸及氯仿。PTA与乙二醇(MEG)在特定的条件下进行聚合反应,生成聚酯(PET),这是涤纶纤维的基础材料。
自2009年蓬威石化投产建成我国首套国产化百万吨级PTA装置以来,国内PTA产能迎来快速扩张,至2014年突破4000万吨大关,达到4310万吨,同比增长29.43%。虽然2015年其产能增长放缓,2016年-2017年出现负增长,分别达到4595万吨和4385万吨。但自2018年起,受到下游聚酯行业扩能影响,其产能又开始持续上升,由2018年的4605万吨上升至2023年的8166.5万吨,年均复合增率达到12.14%。伴随着PTA产能扩张,自2018年起其产量也在逐年上升,2023年达到6373万吨,同比增长19.95%。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2、MEG(乙二醇)
MEG是涤纶生产的另一种关键原料。MEG(乙二醇)又名甘醇、1,2-亚乙基二醇,是最简单的二元醇。其是无色无臭、有甜味液体,对动物有低毒性,能与水、丙酮互溶,但在醚类中溶解度较小。
自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聚酯工业发展重心转向亚洲,叠加民营资本大量涌入,我国聚酯产能大幅增长,对乙二醇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在聚酯下游市场需求带动下,乙二醇生产企业积极扩建产能,至2018年其产能达到1063万吨;其后,为了满足聚酯下游发展需要和减少进口依赖,我国乙二醇产能增长的步伐还在继续,至2023年底其产能已上升至2822.5万吨,同比增长12.03%。其中,油制乙二醇和煤制乙二醇产能占比分别为63.93%和36.07%。此外,随着乙二醇生产能力提高,其产量也在稳步上升,2023年达到1653.5万吨,同比增长24.53%。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观研天下整理
四、再生涤纶带动行业绿色化发展,应用领域延伸
不过,作为石油化工产业的下游产业,原生涤纶纤维的生产需要消耗大量的化工材料,石油冶炼过程中也将产生大量的碳排放。近年随着全球资源短缺和环保问题的日益严峻,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的任务也日趋紧迫,涤纶纤维及下游行业积极响应资源循环利用,大力推进再生纤维发展。
再生涤纶也被称为循环再利用涤纶或回收聚酯纤维,主要是一种通过收集废旧聚酯产品(如塑料瓶、纺织废料等)并将其加工处理后重新制成的涤纶纤维。这一过程不仅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还能节约石油资源。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数据,在美国聚酯行业中,从石油加工到 PET 聚酯,每生产 1 吨 PET 聚酯产生 1.871 吨二氧化碳,而回收利用 1 吨再生 PET 聚酯制造成涤纶,则可以避免该部分二氧化碳的排放。
发展再生涤纶纤维能够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双重价值,有力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减少碳排放,在当今社会日益受到重视。根据《化纤蓝皮书》,以物理法生产的再生涤纶的碳足迹仅为原生涤纶的 20%-30%。因此,发展再生涤纶纤维能够推动行业践行低碳经济,有利于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的实现。
近年随着再生技术进步,我国再生涤纶产品类别日益丰富,从单一的普通棉型短纤维发展到粗旦纤维、异形纤维、高强彩色纤维、有色抗菌涤纶纤维和阻燃再生短纤维等多样化类别。同时,再生涤纶产品应用领域逐步扩大,从纺纱织布拓展到填充材料、家用纺织品、汽车用纺织品和非织造布等用途。2023年,我国再生涤纶产能约为1100万吨,同比微幅增加,新增产能主要集中在中空类和再生长丝;再生涤纶产量约为555万吨,其中再生涤纶短纤维产量约为465万吨,我国高品质再生涤纶长丝产量为50万吨-60万吨,同比增幅明显。
数据来源:化纤信息网,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观研天下整理(WW)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