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近年来,在通用型塑料、汽车和家电等核心应用领域需求驱动下,我国注塑机市场规模稳步扩容。虽然注塑机中低端市场已基本实现完全自主,但高端领域仍有部分需求依靠进口补充。2024年注塑机行业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推动出口均价显著提升,进出口价差大幅收窄。尽管其净出口量有所波动,但在出口额增长和进口额下降的双重作用下,贸易顺差持续扩大。从竞争来看,国内注塑机市场呈现以海天国际为领头羊的“一超多强”竞争格局。2023年海天国际市场份额约为31.7%,较第二名伊之密高出23.58个百分点,龙头地位稳固。
1.注塑机是塑料机械行业的重要分支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注塑机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5-2032年)》显示,注塑机是一种将热塑性或热固性塑料通过模具制成塑料制品的成型设备,又名注射成型机或注射机。其核心功能包括加热塑料至熔融状态,施加高压将熔料注入模具型腔,冷却后形成最终产品。注塑机是塑料机械行业的重要分支,也是我国塑料机械行业产量最大、产值最高、出口最多的产品。据中国塑料机械协会数据,2023年塑料成型机械产值占塑料机械总产值比重达80%以上,其中,注塑机占塑料成型机械总产值40%左右,吹塑机和挤塑机合计占比约为40%。
数据来源:中国塑料机械协会、观研天下整理
2.汽车轻量化为注塑机行业带来强劲发展动力,市场规模持稳步扩容
注塑机下游应用广泛,包括通用型塑料、汽车、家电、3C产品、塑料包装、塑料建材等多个领域。其中,通用型塑料、汽车和家电是我国注塑机主要应用领域,2021年合计占比超过70%。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值得一提的是,汽车轻量化为注塑机行业发展带来强劲动力。随着我国对环境保护和能源效率的日益重视,汽车轻量化已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在汽车零配件制造中,采用塑料替代钢材可使同等体积部件质量减轻30%-40%,其显著的轻量化优势已成为降低整车制造成本与自重、提升能源效率的关键路径。在此背景下,“以塑代钢”在汽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进一步打开注塑机需求空间。2020年由工信部指导、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修订编制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规划了我国汽车轻量化分阶段目标。如到2025年,燃油乘用车、纯电动乘用车整车轻量化系数分别降低10%和15%;到2030年分别降低18%和25%等。可以预见,随着我国汽车产量上升+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轻量化需求提升,车用塑料需求有望持续扩容,进而拉动注塑机市场需求放量。
我国汽车轻量化目标
汽车类型 | 到2025年 | 到2030年 | 到2035年 |
燃油乘用车 | 整车轻量化系数降低10% | 整车轻量化系数降低18% | 整车轻量化系数降低25% |
纯电动乘用车 | 整车轻量化系数降低15% | 整车轻量化系数降低25% | 整车轻量化系数降低35% |
载货车 | 载质量利用系数提高5% | 载质量利用系数提高10% | 载质量利用系数提高5% |
牵引车 | 挂牵比平均值提高5% | 挂牵比平均值提高10% | 挂牵比平均值提高15% |
客车 | 整车轻量化系数降低5% | 整车轻量化系数降低10% | 整车轻量化系数降低15% |
资料来源: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观研天下整理
此外,我国是全球最大家电消费市场,近年来家电全品类(不含3C)零售额整体维持在8000亿元以上,2024年受以旧换新政策驱动,其零售额突破9000亿元,创历史新高。庞大的家电消费规模也为注塑机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塑料正在代替不锈钢成为家电制造的主要材料,目前其在家电中的用量已占重量比的40%左右,为注塑机行业带来更多需求。
数据来源:奥维云网(AVC)、观研天下整理
在通用型塑料、汽车和家电等核心应用领域需求驱动下,我国注塑机市场规模稳步扩容,由2018年的226.86亿元上升至2024年的253.94亿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3.注塑机出口均价大幅上升,贸易顺差额不断扩大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注塑机生产国,产量连续十余年位居世界第一。但产业结构呈现明显分层:中低端市场已基本实现完全自主,但高端领域仍需进口补充,存在一定进口替代空间。具体来看,受海外需求变化影响,近年来我国注塑机出口量整体呈现波动下降态势,2024年为47394台,同比下降24.76%;进口量始终维持在4500台以上,2024年有所上升,达到5715台,同比增长22.09%,折射出下游市场对高端注塑机的刚性需求。均价方面,2018-2023年我国注塑机进口产品均价长期超50万元/台,出口均价则受技术制约,2023年前始终低于25万元/台,价差高达39万元以上。但随着我国注塑机行业加快向高端化、智能化发展以及出口格局优化,2024年我国注塑机出口均价大幅上升,达到31.35万元/台,同比大涨63.54%。同时其进出口价差也大幅缩减至23.1万元/台,较2023年下跌51.86%。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观研天下整理
从进出口额来看,近年来我国注塑机进口额整体下降,由2018年的50.2亿元减少至2024年的31.12亿元;出口额则整体上升,由2018年的75.35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48.59亿元。此外,虽然我国注塑机净出口量波动下降,但在出口额上升和进口额下降推动下,其贸易顺差额持续扩大,由2018年的25.15亿元上升至2024年的117.4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6.11%。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观研天下整理
4.国内注塑机市场呈现“一超多强”竞争格局,高端领域国产替代空间较大
我国注塑机行业呈现明显的市场分层格局:本土企业起步晚,凭借成本优势主导中低端市场,而奥地利恩格尔、德国克劳斯玛菲、日本住友德马格等跨国企业凭借着多年的技术积累和创新主要占据高端市场。不过,当前我国注塑机行业变革正在加速,以海天国际、伊之密等为代表的头部企业通过持续研发投入,在精密伺服驱动、智能控制系统等关键技术领域实现突破,正在向高端市场不断迈进。
此外,国内注塑机市场呈现以海天国际为领头羊的“一超多强”竞争格局。海天国际技术优势覆盖全电动注塑机到大型二板机等多产品线,注塑机市场份额连续十余年位居国内首位,2023年约为31.7%,较第二名伊之密高出23.58个百分点,龙头地位稳固。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WJ)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