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国软饮料工业起步相对较晚但发展快速,产量总体呈现增长态势。软饮料作为日常消费品,其需求具有高度稳定性,但与发达市场相比,我国软饮料人均消费量较低,行业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提升,软饮料无糖化理念盛行,在此背景下,包装饮用水、茶饮料、果汁类饮料成为国内软饮料三大品类。从销售渠道看,我国软饮料销售主要集中于传统、现代和餐饮渠道,随着冷藏技术以及配送服务的不断发展,以天猫、京东、抖音为代表的电商销售渠道逐渐崛起,将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
目前。我国软饮料行业相对集中,为寡占IV型市场。随着市场进入成熟发展期,行业竞争转向产品创新驱动,头部企业通过构建差异化优势,未来有望占据更多市场份额。
一、我国软饮料工业发展速度快,产量总体呈现增长态势
软饮料主要是指饮料中的乙醇含量在0.5%以下的非酒精饮料。我国软饮料工业起步相对较晚,但发展快速,1994年我国软饮料总产量已达到628万吨,较20世纪80年代初增长了20倍。近年来,市场需求增多刺激软饮料产能进一步扩张,至2024年我国软饮料产量已达1.82亿吨左右。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二、国内软饮料需求具备稳定性特征,人均消费量仍待提高
软饮料作为日常消费品,其需求具有高度稳定性,在经济波动时期,饮料行业往往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销售业绩。2019-2024年我国软饮料销售额由7784亿元增长至9663亿元。2023年,在国内快速消费品整体销售规模增速下滑0.5%的背景下,软饮料逆势增长,销售额增速为6.3%。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目前我国软饮料人均消费量仍远低于发达市场,行业仍有较大发展空间。根据数据,2023年我国软饮料人均消费量为124.7升,而中国香港达172.3升、日本达195.7升、美国达402.2升。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三、软饮料无糖化理念盛行,包装饮用水、茶饮料、果汁类饮料成三大细分品类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软饮料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研究报告(2025-2032年)》显示,从销售产品看,根据制作原料,软饮料可分为包装饮用水、果蔬汁类及其饮料、蛋白饮料、碳酸饮料(汽水)、特殊用途饮料、风味饮料、茶(类)饮料、咖啡(类)饮料、植物饮料和固体饮料。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提升,软饮料无糖化理念盛行,无糖饮料在软饮料市场中的渗透率由2014年的0.3%提升至2024年的13%左右。在此背景下,包装饮用水、茶饮料、果汁类饮料成为国内软饮料三大品类,2023年总占比为53.14%,分别占比23.65%、15.77%、13.72%;碳酸饮料、功能饮料占比下降至13.55%、13.33%;此外,咖啡饮料占比相对较小,为1.73%。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四、我国软饮料销售主要集中于传统、现代和餐饮渠道,电商渠道崛起将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
从销售渠道看,我国软饮料主要销售渠道包括传统渠道、现代渠道和餐饮渠道,2024年总占比达80.25%。
传统渠道主要指小型非连锁杂货店及送水站,通常由个体商贩或家庭拥有及经营,2024年占比42.49%;现代渠道主要包括大型超市、商超及连锁便利店,2024年占比22.39%;餐饮渠道主要指餐厅及其他餐饮服务提供商,2024年占比15.37%。
随着冷藏技术以及配送服务的不断发展,以天猫、京东、抖音为代表的电商销售渠道逐渐崛起,2019-2024年销售额由484.2亿元增长至748.9亿元,销售额占比由6.22%提升至7.75%,将进一步释放软饮料消费潜力。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五、我国软饮料竞争格局为寡占IV型,未来市场份额将进一步向头部企业集中
软饮料行业相对集中。2023年我国软饮料CR4为37.9%,根据美国经济学家贝恩和日本通产省对产业集中度的划分标准,我国软饮料竞争格局为寡占IV型。
随着市场进入成熟发展期,行业竞争转向产品创新驱动,头部企业通过无糖化(康师傅无糖茶系列)、功能化(电解质水)、高端化(农夫山泉玻璃瓶水)产品矩阵构建差异化优势,未来有望占据更多市场份额。预计2025年我国软饮料行业 CR5 将突破 45%。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zlj)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