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近年来,我国电动轮椅行业发展受到政策支持、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消费水平提升、技术进步等多重因素推动,展现出强劲发展动能。在此背景下,其市场规模和需求量不断上升。目前,我国电动轮椅市场呈现多元化竞争格局,行业集中度低,市场仍处于分散竞争阶段。未来,我国电动轮椅行业发展空间依旧广阔。
1.多重因素推动我国电动轮椅行业发展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电动轮椅行业发展趋势研究与未来前景分析报告(2025-2032年)》显示,电动轮椅是在传统手动轮椅基础上,融合高性能动力驱动装置、智能操纵装置和电池等部件的智能化代步工具。其将现代精密机械、智能数控、工程力学等领域高新科技结合,通过人工操纵智能控制器实现前进、后退、转向等功能。近年来,我国电动轮椅行业发展受到政策支持、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消费水平提升、技术进步等多重因素推动,展现出强劲发展动能。
第一,政策支持为电动轮椅行业创造有利的发展环境。近年来我国相继发布《关于促进老年用品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进一步提高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行动方案(2022—2025年)》等多项政策,为电动轮椅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提供了政策保障。
我国电动轮椅行业相关政策
发布时间 | 发布部门 | 政策名称 | 主要内容 |
2019年12月 | 工业和信息化部 民政部等五部门 | 关于促进老年用品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 发展智能轮椅、生物力学拐杖、助行机器人等各类助行和跌倒防护产品。 |
2020年9月 | 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国残联 | 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国残联关于推进信息无障碍的指导意见 | 重点加快智能轮椅、智能导盲设备、文字语音转换、康复机器人等智能终端的设计开发,积极研发虚拟现实、头控、眼控、声控、盲用、带字幕等智能硬件配套产品。 |
2021年12月 | 国务院 | “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 | 针对不同生活场景,重点开发适老化家电、家具、洗浴装置、坐便器、厨房用品等日用产品以及智能轮椅、生物力学拐杖等辅助产品,推广易于抓握的扶手等支撑装置以及地面防滑产品、无障碍产品,发展老年益智类玩具、乐器等休闲陪护产品。 |
2022年4月 | 国务院办公厅 | “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 | 加强残疾人康复服务,提升康复医疗、康复训练、辅助器具适配等服务质量。围绕健康促进、慢病管理、养老服务等需求,重点发展健康管理、智能康复辅助器具、科学健身、中医药养生保健等新型健康产品,推动符合条件的人工智能产品进入临床试验。 |
2022年11月 | 市场监管总局 中央网信办等十八部门 | 进一步提高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行动方案(2022—2025年) | 提高轮椅、助行机器人等康复辅助器具智能化程度,丰富助视、助听和辅助阅读类产品供给。 |
2023年5月 |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工业和信息化部 商务部 | 加强消费品标准化建设行动方案 | 不断健全适老宜小用品、残疾人辅助器具标准体系,在保障特殊消费群体健康安全的基础上,提高消费体验。建立老年用品产业标准体系,加大相关标准研制力度,引领适老化家电产品、家居产品、卫生用品以及老年休闲娱乐产品、康复辅助器具等产业发展。 |
2024年1月 | 国务院办公厅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银发经济 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 | 发展智能轮椅、移位机、康复护理床等生活照护产品。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第二,居民消费能力提升为电动轮椅市场拓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近年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不断增长,2024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1314元,人均消费支出28227元,均比上年名义增长5.3%。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整理
第三,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为电动轮椅行业发展带来强劲动力。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也在持续提升。截至2024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首次突破3亿,达到3.1亿人,占全国人口的22%。 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2亿,占全国人口的15.6%。在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的背景下,行动不便的老年群体不断扩大,电动轮椅作为重要的移动辅助器具,能够帮助使用者保持活动能力和生活尊严,正逐渐成为越来越多老年人的必需品。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整理
第四,技术进步和创新进一步促进电动轮椅行业发展。近年来,锂电池技术的突破显著提升了电动轮椅的续航能力;智能控制系统的升级实现了更精准的操控体验;轻量化材料的应用将产品重量减轻,极大提升了便携性。这些技术进步和创新不仅改善了产品性能,还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物联网等技术的引入实现了远程监控和故障诊断,大大提升了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进一步促进电动轮椅市场接受度的提高。最后,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持续推进,包括公共场所的无障碍改造和专用设施的完善,为电动轮椅使用创造了更加友好的环境,有效提升了产品的实用性和普及率。
2.我国电动轮椅市场呈现多元化竞争格局
当前,我国电动轮椅市场呈现多元化竞争格局,参与者主要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专业医疗器械制造商,如信隆健康、东方医疗、凯洋医疗、鱼跃医疗等,这类企业具备较强的研发实力和医疗渠道优势;第二类是传统轮椅生产企业,如上海轮椅车有限公司、天津泰达轮椅等,其通过产品升级转型进入电动轮椅领域,具备成熟的制造经验和线下渠道优势;第三类是奥托博克等国际品牌,凭借品牌影响力和先进技术在国内高端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2023年我国电动轮椅行业CR8仅为14.49%,其中信隆健康市场份额虽居首位但优势微弱,反映出市场仍处于分散竞争阶段。值得一提的是,当前我国电动轮椅市场竞争呈现以下特征:首先,区域化分布明显,大量中小企业在地方市场通过价格和服务优势获取份额;其次,中低端电动轮椅产品同质化严重,市场竞争尤为激烈,价格战现象频发;最后,销售渠道多元化发展,传统的专业医疗渠道、快速发展的电商平台以及线下专卖店等渠道各具优势。未来,随着行业标准完善和消费者认知度提高,我国电动轮椅行业将迎来深度整合期,具备核心技术、建立完善的品牌体系和服务网络的企业有望在行业整合中获得更大发展空间,行业集中度将逐步提升。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J)
3.电动轮椅市场规模和消费量持续上升,未来行业发展空间依旧广阔
近年来,我国电动轮椅行业在政策支持、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消费水平提升、技术进步等多重因素驱动下呈现稳健增长态势。从市场规模来看,2019-2023年间,我国电动轮椅市场规模从54.97亿元增长至77.86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9.09%,展现出稳健的增长韧性。需求端表现更为亮眼,同期其需求量从117.98万辆跃升至186.15万辆,年均增速高达12.08%,显著快于市场规模扩张速度。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未来,我国电动轮椅行业发展空间依旧广阔。一方面,人口老龄化进程持续深化将为电动轮椅市场提供坚实的需求基础。同时新一代老年群体消费观念转变,对产品的功能性、舒适性和智能化水平提出更高要求,这将推动电动轮椅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另一方面,在技术层面,锂电池能量密度提升、智能控制系统优化以及新型材料应用等方面的突破,将持续改善电动轮椅产品性能和使用体验。加之政策层面不断完善电动轮椅等辅助器具产业支持体系,预计未来几年我国电动轮椅行业将保持稳健增长态势,并不断向智能化、服务化等方向发展。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