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中厚板行业发展现状:出口量突破千万吨 国内市场价格震荡下跌

前言:

我国中厚板应用领域持续拓宽,涵盖机械、钢结构、造船、风电、石化等多个领域。钢结构加工量稳步提升、造船业三大指标同步增长,风电、氢能等新兴领域快速发展等共同推动中厚板需求持续增长。2017-2023年,中厚板产量从6910万吨增至9818万吨;2022-2024年其出口表现亮眼,2024年出口量突破千万吨大关。随着新增产能大量释放,2024年我国中厚板市场整体呈现供过于求的状态。在此背景下,叠加原材料价格波动等多重因素影响,中厚板市场价格承压。整体呈现震荡下跌趋势。

1.中厚板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中厚板行业发展现状研究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5-2032年)》显示,中厚板是一种常见的钢板产品,厚度范围通常在3mm至100mm之间。其是我国钢铁工业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国民经济所依赖的一个重要的钢铁材料。我国中厚板行业产业链上游为铁矿石、焦炭、废钢等原材料;中游为中厚板生产与制造,按照厚度分类,其可以分为中板、厚板、特厚板;下游为应用领域,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其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展,涵盖机械、钢结构、汽车、造船、风电、石化、水电、氢能等多个领域。

中厚板是一种常见的钢板产品,厚度范围通常在3mm至100mm之间。其是我国钢铁工业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国民经济所依赖的一个重要的钢铁材料。我国中厚板行业产业链上游为铁矿石、焦炭、废钢等原材料;中游为中厚板生产与制造,按照厚度分类,其可以分为中板、厚板、特厚板;下游为应用领域,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其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展,涵盖机械、钢结构、汽车、造船、风电、石化、水电、氢能等多个领域。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钢结构、造船行业向好发展为中厚板行业带来强劲动力,风电等新兴领域贡献新增量

从2022年的数据来看,机械为我国中厚板下游第一大应用领域,占比超过三成;其次为钢结构和造船,占比分别为28.35%和13.61%。

从2022年的数据来看,机械为我国中厚板下游第一大应用领域,占比超过三成;其次为钢结构和造船,占比分别为28.35%和13.61%。

数据来源:卓创资讯、观研天下整理

钢结构:

钢结构是一种绿色建筑材料,具有自重较轻、施工简单、节能、减排和环保等优势。随着利好政策推动和下游需求增长,近年来我国钢结构加工量持续上升,2023年达到11200万吨,同比增长10.45%,为中厚板行业带来强劲发展动力。同时,其加工量占粗钢产量的比重也在不断提升,由2019年的8.04%上升至2023年的10.89%,但与发达国家30%的平均水平相比仍有显著差距。受推广力度不足等因素限制,目前我国钢结构住宅、建筑应用尚不普遍。据中国钢结构协会调查数据,近10年钢结构住宅面积占全国房屋建筑面积比重在1%左右,钢结构建筑面积占全国建筑面积比重在10%左右。由此可见,未来钢结构在住宅领域及建筑领域仍拥有广阔应用前景,整体发展潜力依旧可观,将继续为中厚板行业带来持续增长动力。

钢结构是一种绿色建筑材料,具有自重较轻、施工简单、节能、减排和环保等优势。随着利好政策推动和下游需求增长,近年来我国钢结构加工量持续上升,2023年达到11200万吨,同比增长10.45%,为中厚板行业带来强劲发展动力。同时,其加工量占粗钢产量的比重也在不断提升,由2019年的8.04%上升至2023年的10.89%,但与发达国家30%的平均水平相比仍有显著差距。受推广力度不足等因素限制,目前我国钢结构住宅、建筑应用尚不普遍。据中国钢结构协会调查数据,近10年钢结构住宅面积占全国房屋建筑面积比重在1%左右,钢结构建筑面积占全国建筑面积比重在10%左右。由此可见,未来钢结构在住宅领域及建筑领域仍拥有广阔应用前景,整体发展潜力依旧可观,将继续为中厚板行业带来持续增长动力。

数据来源:中国钢结构协会、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中国钢结构协会、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中国钢结构协会、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整理

造船:

近年来,我国造船行业发展总体向好,三大指标同步增长,对中厚板需求持续放量。数据显示,2024年1-12月全国造船完工量4818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3.8%;新接订单量1130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8.8%;截至12月底,手持订单量2087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9.7%。

近年来,我国造船行业发展总体向好,三大指标同步增长,对中厚板需求持续放量。数据显示,2024年1-12月全国造船完工量4818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3.8%;新接订单量1130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8.8%;截至12月底,手持订单量2087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9.7%。

数据来源: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观研天下整理

风电和氢能等新兴领域:

在能源结构调整和“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战略目标下,风电、氢能等新兴领域快速发展,为中厚板市场带来了新增量。在风电领域,中厚板可以用于制作风电发电机组的塔筒和机舱底座等零部件,是风电行业消费量最大的钢铁品种。根据澳大利亚钢铁协会(ASI)2022年数据,每GW陆上风电装机量对应钢材需求量12.4万吨,其中中厚板8.6万吨、电工钢0.6万吨、特殊钢3.2万吨;每GW海上风电装机量对应钢材需求量19.0万吨,其中中厚板13.1万吨、电工钢1.0万吨、特殊钢4.9万吨。近年来我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持续上升,2024年达到52068万千瓦,同比增长17.98%,为中厚板带来可观的市场需求。

在能源结构调整和“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战略目标下,风电、氢能等新兴领域快速发展,为中厚板市场带来了新增量。在风电领域,中厚板可以用于制作风电发电机组的塔筒和机舱底座等零部件,是风电行业消费量最大的钢铁品种。根据澳大利亚钢铁协会(ASI)2022年数据,每GW陆上风电装机量对应钢材需求量12.4万吨,其中中厚板8.6万吨、电工钢0.6万吨、特殊钢3.2万吨;每GW海上风电装机量对应钢材需求量19.0万吨,其中中厚板13.1万吨、电工钢1.0万吨、特殊钢4.9万吨。近年来我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持续上升,2024年达到52068万千瓦,同比增长17.98%,为中厚板带来可观的市场需求。

数据来源:国家能源局、观研天下整理

在氢能领域,中厚板用于制造氢气运输设备零部件等。近年来我国氢气产量由2019年的2200万吨增长至2024年的3700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0.96%。随着氢气产量上升,氢气运输设备需求也随之增长,进一步拉动中厚板消费。

在氢能领域,中厚板用于制造氢气运输设备零部件等。近年来我国氢气产量由2019年的2200万吨增长至2024年的3700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0.96%。随着氢气产量上升,氢气运输设备需求也随之增长,进一步拉动中厚板消费。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3.中厚板产量稳步上升,出口需求旺盛

受机械、钢结构、造船、风电等下游行业需求带动,近年来我国中厚板产量稳步上升,由2017年的6910万吨增长至2023年的9818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6.03%。目前,中板和厚板是我国中厚板市场中的主流品种,2022年产量合计占比超过八成。值得注意的是,我国中厚板在国际市场也表现亮眼,2022-2024年出口需求旺盛,2024年出口量突破千万吨大关,同比增长19.92%。这一趋势既受益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建需求,也反映出我国中厚板产品在质量、价格等方面的国际竞争力持续提升。

受机械、钢结构、造船、风电等下游行业需求带动,近年来我国中厚板产量稳步上升,由2017年的6910万吨增长至2023年的9818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6.03%。目前,中板和厚板是我国中厚板市场中的主流品种,2022年产量合计占比超过八成。值得注意的是,我国中厚板在国际市场也表现亮眼,2022-2024年出口需求旺盛,2024年出口量突破千万吨大关,同比增长19.92%。这一趋势既受益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建需求,也反映出我国中厚板产品在质量、价格等方面的国际竞争力持续提升。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Mysteel、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Mysteel、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SMM、观研天下整理

4.中厚板产能扩张,价格震荡下跌

近2年来我国中厚板行业经历了一轮显著的产能扩张周期。数据显示,2023年全行业新增产能突破600万吨,而2024年新增产能规模更是呈现倍增态势,较上年增长100%,新增产能超过千万吨。随着新增产能大量释放,2024年我国中厚板市场整体呈现供过于求的状态。在此背景下,叠加原材料价格波动等多重因素影响,中厚板市场价格承压。整体呈现震荡下跌趋势,从1月初的3922元/吨下滑至12月末的3372元/吨,全年跌幅约为14.02%。

近2年来我国中厚板行业经历了一轮显著的产能扩张周期。数据显示,2023年全行业新增产能突破600万吨,而2024年新增产能规模更是呈现倍增态势,较上年增长100%,新增产能超过千万吨。随着新增产能大量释放,2024年我国中厚板市场整体呈现供过于求的状态。在此背景下,叠加原材料价格波动等多重因素影响,中厚板市场价格承压。整体呈现震荡下跌趋势,从1月初的3922元/吨下滑至12月末的3372元/吨,全年跌幅约为14.02%。

数据来源:卓钢链、卓创钢铁、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卓钢链、卓创钢铁、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生意社、观研天下整理(WJ)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中厚板行业发展现状:出口量突破千万吨 国内市场价格震荡下跌

我国中厚板行业发展现状:出口量突破千万吨 国内市场价格震荡下跌

我国中厚板应用领域持续拓宽,涵盖机械、钢结构、造船、风电、石化等多个领域。钢结构加工量稳步提升、造船业三大指标同步增长,风电、氢能等新兴领域快速发展等共同推动中厚板需求持续增长。2017-2023年,中厚板产量从6910万吨增至9818万吨;2022-2024年其出口表现亮眼,2024年出口量突破千万吨大关。随着新增产

2025年04月25日
我国药用玻璃行业发展现状:整体市场规模稳增 中硼硅玻璃发展空间广阔

我国药用玻璃行业发展现状:整体市场规模稳增 中硼硅玻璃发展空间广阔

近年来,我国药用玻璃市场规模持续扩容,2017-2023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1.65%。中硼硅玻璃凭借优异的性能成为国际主流药用包装材料,但国内渗透率仍低,发展空间广阔。近年来,受三大因素推动,我国中硼硅玻璃需求量快速上升。我国药用玻璃行业集中度较低,2021年CR4约为32%,市场格局分散,其中山东药玻以19%的市场

2025年04月24日
我国二片罐行业发展潜力依然可观 市场格局将从“四足鼎立”到“一超两强”演变

我国二片罐行业发展潜力依然可观 市场格局将从“四足鼎立”到“一超两强”演变

随着啤酒罐化率上升和碳酸饮料市场规模扩大,我国二片罐需求量和市场规模逐年递增。不过,我国啤酒罐化率仍然偏低,二片罐在啤酒领域仍拥有广阔应用前景,未来行业发展潜力依然可观。随着奥瑞金完成对中粮包装的收购,其市场占有率将突破35%,超越宝钢包装成为我国二片罐行业新龙头,推动市场竞争格局从“四足鼎立”向“一超两强”转变。

2025年04月23日
我国铸件行业应用广泛 市场拥有广阔发展前景 当前汽车工业是最大需求领域

我国铸件行业应用广泛 市场拥有广阔发展前景 当前汽车工业是最大需求领域

近年来,随着技术和工艺的不断提升,我国铸件工业的产品种类日益丰富,包括冷铸、热铸、铸锻件和沉淀铸件等。这些零件不仅可以作为零部件使用,而且满足了市场的多样化需求,市场需求也在不断扩大。此外,新材料的开发利用也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使行业的方向更加多元化,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2025年04月19日
我国镁行业分析:镁价显现较大上行弹性 新型现代产业集群逐渐形成

我国镁行业分析:镁价显现较大上行弹性 新型现代产业集群逐渐形成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统计,2024年,中国镁资源储量占全球70%。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统计,2024年,全球原镁产量为112万吨,同比增长12%;其中,中国原镁产量102.48万吨,同比增长24.73%,推动中国原镁全球产出占比从2023年的82%增长至2024年的92%。

2025年04月18日
我国钛材行业发展现状:消费量逐年递增但增长放缓 市场双寡头竞争格局稳固

我国钛材行业发展现状:消费量逐年递增但增长放缓 市场双寡头竞争格局稳固

我国钛材行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目前正处于发展调整阶段,不断向高端方向转型发展。近年来,我国钛材消费量逐年递增,但自2021年起其增长速度增速逐渐放缓。同时我国钛材产量持续增长,生产主要集中在陕西、江浙、珠三角等地区。从竞争来看,我国钛材行业集中度较低,且市场呈现以宝钛股份为领头羊的"一超多强"格局。值得注意的是,

2025年04月10日
钨行业:供给压力推动价格高位运行 国内进口量及再生利用量增多以保障消费

钨行业:供给压力推动价格高位运行 国内进口量及再生利用量增多以保障消费

全球钨资源总体呈现增长态势,中国为最大钨储藏国。中国钨矿储量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江西、云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由于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全球钨供给面临压力;我国受钨精矿总量控制指标影响,钨产量增长乏力。钨矿供应紧张,推动钨价持续高位运行。钨应用广泛,消费结构稳定,为满足市场需求,近年国内钨矿砂及其精矿进口量激增,且钨

2025年04月09日
国内不锈钢焊管行业供需双弱 出口量持续增长 友发集团为龙头企业

国内不锈钢焊管行业供需双弱 出口量持续增长 友发集团为龙头企业

近年来受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重大项目开工延后,房屋新开工和施工均疲软影响,我国不锈钢焊管需求量及价格均呈现下降趋势。需求端表现不及预期,钢厂有所亏损,生产积极性下降,不锈钢焊管产量也明显下降。国内不锈钢焊管供需两弱,国外购买力较强,推动不锈钢焊管出口步伐加快。国内不锈钢焊管生产企业日益增多,但大型企业较少,目前友发集团

2025年03月2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