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复合铜箔行业产业链体系渐完善 产业化步伐提速 供需两侧正协同推进

前言:

经过多年的技术攻关和工艺优化,目前我国复合铜箔行业已完成从技术研发到初步量产的跨越。同时行业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体系,为后续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创造了有利条件。当前我国复合铜箔行业正处于从产业化前期向规模化量产过渡的关键阶段。尽管行业仍面临生产工艺尚未完全成熟、产业链配套有待完善等诸多挑战,但其产业化步伐正在显著加快,呈现出供需两侧协同推进的良好发展态势。

1.复合铜箔优势明显,市场前景广阔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复合铜箔行业发展趋势研究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5-2032)》显示,复合铜箔是一种采用高分子材料(如PET、PP、PI)为基材,两面镀铜的“三明治”结构材料。其可以用来替代传统锂电铜箔,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集流体。与传统锂电铜箔相比,复合铜箔展现出多重优势:一是复合铜箔铜材使用量减少,原材料成本相比传统锂电铜箔低,也更加轻便,轻量化效果显著;二是复合铜箔可以显著提升电池能量密度,尤其契合新能源汽车对高续航里程的需求;三是复合铜箔的三明治结构可有效抑制电池内短路风险,提升电池寿命和安全性,完美契合锂离子电池对高安全性的严格要求。这些优势使复合铜箔不仅成为传统锂电铜箔的理想替代品,更是推动锂电技术迭代升级的关键材料,为动力电池的安全性和能量密度提升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展现出广阔的市场前景和产业化潜力。

复合铜箔优势

优势 详情
成本优势 以6μm铜箔为例,传统铜箔铜用量约5.3g/m²,而PET复合铜箔仅需1μm铜层(铜用量约0.89g/m²),铜材成本减少超80%。叠加两步法(磁控溅射+水电镀)工艺简化,规模化生产后综合成本可比传统铜箔低30%以上。
安全性增强 复合铜箔的三明治结构可有效抑制电池内短路风险,提升电池寿命和安全性。其高分子基膜在受热或穿刺时能产生“断路效应”,阻断锂枝晶蔓延,降低热失控概率。
能量密度提升显著 复合铜箔采用高分子基膜(如PET、PP、PI)替代部分铜层,其密度仅为铜的1/7至1/10,大幅降低集流体质量,可使电池能量密度提升6.6%-7.1%。这一特性尤其契合新能源汽车对高续航里程的需求。
轻量化效果显著 有机聚合物的密度通常远低于金属铜,以有机聚合物为中间支撑层材料的复合铜箔比传统锂电铜箔更加轻便。以100kWh电池包为例,使用复合铜箔可减重约15kg,直接提升整车续航里程5%-7%。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2.复合铜箔行业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体系

2015年,我国复合铜箔行业进入探索阶段;经过多年的技术攻关和工艺优化,目前其已完成从技术研发到初步量产的跨越,璞泰来、宝明科技、柔震科技、东威科技等企业的复合铜箔产品已实现小批量量产和销售。同时我国复合铜箔行业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体系:上游涵盖基膜(PET、PP、PI等)、铜靶材、辅材等原材料以及磁控溅射设备、水电镀设备、蒸镀设备等设备;中游为复合铜箔制造,形成一步法、两步法和三步法等多元化生产工艺;下游主要服务于锂离子电池制造领域,并最终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储能和消费电子等终端市场。这种完善的产业链布局为复合铜箔行业稳健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也为后续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2015年,我国复合铜箔行业进入探索阶段;经过多年的技术攻关和工艺优化,目前其已完成从技术研发到初步量产的跨越,璞泰来、宝明科技、柔震科技、东威科技等企业的复合铜箔产品已实现小批量量产和销售。同时我国复合铜箔行业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体系:上游涵盖基膜(PET、PP、PI等)、铜靶材、辅材等原材料以及磁控溅射设备、水电镀设备、蒸镀设备等设备;中游为复合铜箔制造,形成一步法、两步法和三步法等多元化生产工艺;下游主要服务于锂离子电池制造领域,并最终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储能和消费电子等终端市场。这种完善的产业链布局为复合铜箔行业稳健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也为后续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3.复合铜箔产业化步伐正在显著加快,呈现出供需两侧协同推进的良好发展态势

当前我国复合铜箔行业正处于从产业化前期向规模化量产过渡的关键阶段。尽管行业仍面临技术发展不成熟、产业链配套有待完善、生产成本高、产品良率亟待提升,以及行业标准体系缺失等诸多挑战,但其产业化步伐正在显著加快,呈现出供需两侧协同推进的良好发展态势。

当前我国复合铜箔行业正处于从产业化前期向规模化量产过渡的关键阶段。尽管行业仍面临技术发展不成熟、产业链配套有待完善、生产成本高、产品良率亟待提升,以及行业标准体系缺失等诸多挑战,但其产业化步伐正在显著加快,呈现出供需两侧协同推进的良好发展态势。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从供给端来看,在政策支持和市场前景的双重驱动下,复合铜箔产业链各环节企业正加速布局。诺德股份、奥森豪威、安迈特等企业纷纷加大投资力度,加快产能建设步伐。以英联股份为例,其规划的134条生产线全部达产后将形成5亿平方米年产能,目前已完成5条产线建设,剩余产线正有序推进。这些产能的逐步释放将为复合铜箔行业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截至2025年3月我国复合铜箔行业部分在建和拟建项目情况

企业简称 项目名称 项目投资总额 项目新增产能情况 进度
纳力新材料 纳力新材料锂电池新型复合铜箔铝箔集流体项目 123亿元 - 一期已部分顺利投产,二期于2023年4月份开工。
隆扬电子 淮安电磁屏蔽及复合铜箔材料项目 19.2亿元 年产量2.38亿平方米 分两期实施。2024年4月第一个细胞工厂已建设完成,11月在进行小批量试产。
英联股份 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电池复合铝箔、复合铜箔项目 30.89亿元 计划建设134条复合铜箔生产线,达产后年产能预计达到5亿平方米复合铜箔。 截至目前,项目已建成5条复合铜箔生产线,后续产线仍在持续有序推进建设中。
诺德股份 诺德复合集流体产业园项目 25亿元 一期复合铜箔400万米;项目全部投产则年产复合铝箔和复合铜箔4.2亿平。 一期已经建成,一条复合集流体量产型安装调试完成,正处于试生产阶段。
奥森豪威 景泰县2亿平方米锂动力电池复合铜箔项目 15.5亿元 2亿平方米锂动力电池复合铜箔 计划投入锂动力电池复合铜箔生产线16条,首条生产线顺利完成调试并成功投产。
安迈特 北京安迈特(内江)新型高安全复合集流体铜箔/铝箔产业化项目 50亿元 - 2025年4月开工建设,一期计划2026年6月建成投产。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需求侧的拉动力量同样强劲。随着新能源汽车加速普及以及保有量攀升,市场对动力电池安全性能的要求日益严格,复合铜箔应用空间正不断打开。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制定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5)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将于2026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该标准首次将“热失控后不起火、不爆炸”列为强制性要求,并新增了底部撞击、快充循环等多项严苛的安全测试项目。这为具有先天安全优势的复合铜箔创造了更大的需求空间。随着复合铜箔产业化进程加速推进和市场渗透率提升,预计其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到2026年有望快速增长至332.24亿元。

需求侧的拉动力量同样强劲。随着新能源汽车加速普及以及保有量攀升,市场对动力电池安全性能的要求日益严格,复合铜箔应用空间正不断打开。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制定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5)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将于2026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该标准首次将“热失控后不起火、不爆炸”列为强制性要求,并新增了底部撞击、快充循环等多项严苛的安全测试项目。这为具有先天安全优势的复合铜箔创造了更大的需求空间。随着复合铜箔产业化进程加速推进和市场渗透率提升,预计其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到2026年有望快速增长至332.24亿元。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J)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复合铜箔行业产业链体系渐完善 产业化步伐提速 供需两侧正协同推进

我国复合铜箔行业产业链体系渐完善 产业化步伐提速 供需两侧正协同推进

经过多年的技术攻关和工艺优化,目前我国复合铜箔行业已完成从技术研发到初步量产的跨越。同时行业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体系,为后续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创造了有利条件。当前我国复合铜箔行业正处于从产业化前期向规模化量产过渡的关键阶段。尽管行业仍面临生产工艺尚未完全成熟、产业链配套有待完善等诸多挑战,但其产业化步伐正在显著加快,呈

2025年04月29日
我国磷酸铁锂出货量高增 行业供给端整体向好 市场将向头部和低成本企业集中

我国磷酸铁锂出货量高增 行业供给端整体向好 市场将向头部和低成本企业集中

近年来磷酸铁锂电池持续向储能及新能源汽车领域渗透,带动磷酸铁锂出货量高增。磷酸铁锂市场需求增多倒逼供给端发展,行业快速扩产,其中头部企业包括湖南裕能、德方纳米、富临精工。考虑到传统铁锂竞争较为激烈,当前盈利水平下部分落后产能已具备出清条件。且目前仅有头部几家企业能实现高压密和磷酸锰铁锂的批量出货,随着市场要求提高,预计

2025年04月27日
国内大飞机扩产将推动航空复合材料行业国产化进程 eVTOL市场增长带来新增量

国内大飞机扩产将推动航空复合材料行业国产化进程 eVTOL市场增长带来新增量

从国内市场看,C919复合材料在飞机结构中的应用比例达到 12%左右,C929宽体客机主体结构的复合材料应用占比将超过 50%。随着C919、C929扩产,叠加国际贸易形势日趋复杂,航空复合材料国产化进程有望加速。

2025年04月25日
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实施对中国储能行业影响分析 国产企业该如何应对?

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实施对中国储能行业影响分析 国产企业该如何应对?

截至目前,美国用了仅仅两个半月的时间,储能电池关税税率就从10.9%飙升至173%,翻了近16倍,对美国本土储能生产造成极大影响,短期内对中国储能出口影响较大。然而这次美国发起的关税战对中国储能产业敲响警钟,国产企业必须尽早重新谋划全球化策略,以应对美国市场变化,并重构新的秩序。

2025年04月25日
水务行业:水资源形势严峻拉动水处理需求 水环境状况有所改善 数智化转型如火如荼

水务行业:水资源形势严峻拉动水处理需求 水环境状况有所改善 数智化转型如火如荼

水务是涵盖水处理技术、水资源管理、供水管网和排水系统建设、污水处理、生活供水等方面的综合性行业。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趋于成熟,我国供水总量有所下降,增速有所放缓。随着政府积极倡导节能减排,采取节水措施,预计我国用水总量将在较长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从市场结构看,我国供水主要来源于地表水源,用水则以农业用水为主。我国

2025年04月22日
我国全钒液流电池行业:多家企业积极布局 产业化进程有望迈入高速增长通道

我国全钒液流电池行业:多家企业积极布局 产业化进程有望迈入高速增长通道

与主流的锂离子电池相比,全钒液流电池不仅安全性更高,而且循环使用寿命更长,对环境也更加友好,在长时储能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技术进步和政策推动,我国全钒液流电池行业已步入进入商业化运营初期,实现小批量出货。同时在广阔前景吸引下,近两年来多家企业积极布局全钒液流电池赛道,并加速相关产能布局。但全钒液流电池行业仍面临

2025年04月21日
我国硅基负极材料行业现状: CVD制备硅碳材料渐成主流选择 国产话语权将持续增强

我国硅基负极材料行业现状: CVD制备硅碳材料渐成主流选择 国产话语权将持续增强

硅基负极理论比容量远高于石墨,具备较大发展前景,逐渐成为电池负极材料研究的热点。硅负极不同掺硅量适应不同场景的需求,目前硅基负极材料已在手机等多个场景逐步开启规模级应用。从技术趋势看,硅氧和硅碳为硅基负极材料产业化应用主要技术路线,其中新型 CVD 硅碳凭借在能量密度和膨胀控制方面的突出表现,正逐步成为行业主流选择。

2025年04月17日
中国锂电池回收产能遥遥领先 动力电池渐成市场焦点 国内回收技术逐步与国际接轨

中国锂电池回收产能遥遥领先 动力电池渐成市场焦点 国内回收技术逐步与国际接轨

全球现有设施的锂电池回收产能约为160万吨/年,就地区来看,亚洲占据主导地位。其中,中国受益于政策支持推动,回收产能遥遥领先。国内锂电池退役量保持快速增长,将推动我国锂电池回收行业进一步发展。

2025年04月1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