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经过多年的技术攻关和工艺优化,目前我国复合铜箔行业已完成从技术研发到初步量产的跨越。同时行业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体系,为后续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创造了有利条件。当前我国复合铜箔行业正处于从产业化前期向规模化量产过渡的关键阶段。尽管行业仍面临生产工艺尚未完全成熟、产业链配套有待完善等诸多挑战,但其产业化步伐正在显著加快,呈现出供需两侧协同推进的良好发展态势。
1.复合铜箔优势明显,市场前景广阔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复合铜箔行业发展趋势研究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5-2032)》显示,复合铜箔是一种采用高分子材料(如PET、PP、PI)为基材,两面镀铜的“三明治”结构材料。其可以用来替代传统锂电铜箔,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集流体。与传统锂电铜箔相比,复合铜箔展现出多重优势:一是复合铜箔铜材使用量减少,原材料成本相比传统锂电铜箔低,也更加轻便,轻量化效果显著;二是复合铜箔可以显著提升电池能量密度,尤其契合新能源汽车对高续航里程的需求;三是复合铜箔的三明治结构可有效抑制电池内短路风险,提升电池寿命和安全性,完美契合锂离子电池对高安全性的严格要求。这些优势使复合铜箔不仅成为传统锂电铜箔的理想替代品,更是推动锂电技术迭代升级的关键材料,为动力电池的安全性和能量密度提升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展现出广阔的市场前景和产业化潜力。
复合铜箔优势
优势 | 详情 |
成本优势 | 以6μm铜箔为例,传统铜箔铜用量约5.3g/m²,而PET复合铜箔仅需1μm铜层(铜用量约0.89g/m²),铜材成本减少超80%。叠加两步法(磁控溅射+水电镀)工艺简化,规模化生产后综合成本可比传统铜箔低30%以上。 |
安全性增强 | 复合铜箔的三明治结构可有效抑制电池内短路风险,提升电池寿命和安全性。其高分子基膜在受热或穿刺时能产生“断路效应”,阻断锂枝晶蔓延,降低热失控概率。 |
能量密度提升显著 | 复合铜箔采用高分子基膜(如PET、PP、PI)替代部分铜层,其密度仅为铜的1/7至1/10,大幅降低集流体质量,可使电池能量密度提升6.6%-7.1%。这一特性尤其契合新能源汽车对高续航里程的需求。 |
轻量化效果显著 | 有机聚合物的密度通常远低于金属铜,以有机聚合物为中间支撑层材料的复合铜箔比传统锂电铜箔更加轻便。以100kWh电池包为例,使用复合铜箔可减重约15kg,直接提升整车续航里程5%-7%。 |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2.复合铜箔行业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体系
2015年,我国复合铜箔行业进入探索阶段;经过多年的技术攻关和工艺优化,目前其已完成从技术研发到初步量产的跨越,璞泰来、宝明科技、柔震科技、东威科技等企业的复合铜箔产品已实现小批量量产和销售。同时我国复合铜箔行业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体系:上游涵盖基膜(PET、PP、PI等)、铜靶材、辅材等原材料以及磁控溅射设备、水电镀设备、蒸镀设备等设备;中游为复合铜箔制造,形成一步法、两步法和三步法等多元化生产工艺;下游主要服务于锂离子电池制造领域,并最终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储能和消费电子等终端市场。这种完善的产业链布局为复合铜箔行业稳健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也为后续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3.复合铜箔产业化步伐正在显著加快,呈现出供需两侧协同推进的良好发展态势
当前我国复合铜箔行业正处于从产业化前期向规模化量产过渡的关键阶段。尽管行业仍面临技术发展不成熟、产业链配套有待完善、生产成本高、产品良率亟待提升,以及行业标准体系缺失等诸多挑战,但其产业化步伐正在显著加快,呈现出供需两侧协同推进的良好发展态势。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从供给端来看,在政策支持和市场前景的双重驱动下,复合铜箔产业链各环节企业正加速布局。诺德股份、奥森豪威、安迈特等企业纷纷加大投资力度,加快产能建设步伐。以英联股份为例,其规划的134条生产线全部达产后将形成5亿平方米年产能,目前已完成5条产线建设,剩余产线正有序推进。这些产能的逐步释放将为复合铜箔行业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截至2025年3月我国复合铜箔行业部分在建和拟建项目情况
企业简称 | 项目名称 | 项目投资总额 | 项目新增产能情况 | 进度 |
纳力新材料 | 纳力新材料锂电池新型复合铜箔铝箔集流体项目 | 123亿元 | - | 一期已部分顺利投产,二期于2023年4月份开工。 |
隆扬电子 | 淮安电磁屏蔽及复合铜箔材料项目 | 19.2亿元 | 年产量2.38亿平方米 | 分两期实施。2024年4月第一个细胞工厂已建设完成,11月在进行小批量试产。 |
英联股份 | 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电池复合铝箔、复合铜箔项目 | 30.89亿元 | 计划建设134条复合铜箔生产线,达产后年产能预计达到5亿平方米复合铜箔。 | 截至目前,项目已建成5条复合铜箔生产线,后续产线仍在持续有序推进建设中。 |
诺德股份 | 诺德复合集流体产业园项目 | 25亿元 | 一期复合铜箔400万米;项目全部投产则年产复合铝箔和复合铜箔4.2亿平。 | 一期已经建成,一条复合集流体量产型安装调试完成,正处于试生产阶段。 |
奥森豪威 | 景泰县2亿平方米锂动力电池复合铜箔项目 | 15.5亿元 | 2亿平方米锂动力电池复合铜箔 | 计划投入锂动力电池复合铜箔生产线16条,首条生产线顺利完成调试并成功投产。 |
安迈特 | 北京安迈特(内江)新型高安全复合集流体铜箔/铝箔产业化项目 | 50亿元 | - | 2025年4月开工建设,一期计划2026年6月建成投产。 |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需求侧的拉动力量同样强劲。随着新能源汽车加速普及以及保有量攀升,市场对动力电池安全性能的要求日益严格,复合铜箔应用空间正不断打开。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制定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5)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将于2026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该标准首次将“热失控后不起火、不爆炸”列为强制性要求,并新增了底部撞击、快充循环等多项严苛的安全测试项目。这为具有先天安全优势的复合铜箔创造了更大的需求空间。随着复合铜箔产业化进程加速推进和市场渗透率提升,预计其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到2026年有望快速增长至332.24亿元。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J)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