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是推动低碳转型、降低用能成本、保障能源安全的根本动力。近期,国家能源局、科学技术部联合印发了《“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能源科技创新的总体目标,围绕先进可再生能源、新型电力系统、绿色高效化石能源开发利用等方面,制定了技术攻关路线图。
前不久,浙江明强机器人有限公司的屋顶光伏正式接入“新一代配电自动化系统”,该系统可实时显示发电量和电能质量等参数,还能根据大电网的不同运行策略,自动调节光伏发电无功功率。
国网浙江海宁市供电公司电力调度控制分中心副主任袁国珍介绍,系统接入后,企业光伏不再孤立,新能源真正成为电力系统中灵活可调的资源。目前,15家海宁尖山企业的屋顶光伏将接入该系统,预计全年将接入45家。能源科技在能源转型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当前,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打造竞争优势的重要着力点。我国提出,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展望2035年,能源高质量发展取得决定性进展,基本建成现代能源体系。对标新形势、新目标,我国能源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化水平仍有待提升,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的能源技术尚未取得突破。
针对能源科技发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规划》提出了主要发展目标,在“十四五”时期,能源领域现存的主要短板技术装备基本实现突破,形成一批能源长板技术新优势,能源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健全,能源科技创新有力支撑引领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规划》在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核电、化石能源开发利用、能源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等技术方向上提出了具体发展目标,科学引导各产业学研用创新主体将科研力量和优势资源聚集到重点能源技术创新领域。
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多元化发展是实现“双碳”目标的直接路径,《规划》聚焦大规模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将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以及海洋能等列入“先进可再生能源发电及综合利用技术”中。
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另一重要内容。杜忠明表示,从传统电力系统过渡到新型电力系统,还有大量涉及材料装备、系统设计、运行机制的基础理论研究及工程实践有待开展。《规划》围绕大规模新能源开发并网和先进储能技术,划分设置了“新型电力系统及其支撑技术”。
随着数字化产业蓬勃发展,能源行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已是大势所趋,成为推动传统能源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载体,也是催生能源行业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重要动能。
内容转自中国经济网:原标题——锻造能源科技新优势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