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一遇到校园欺凌,要找机会跑到人多的地方或保安室;可以大声呼救,引起周边人的注意;同时记住欺凌者相貌特征,事后告知老师、家长或社工……”
六一儿童节前,河南省民政厅“三区(贫困地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计划”项目社工,走进学校,走进社区,与留守儿童、困境儿童一起过节日。该项目由民政部下达任务目标,河南省选派社工,到贫困地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开展社会工作服务。
在确山县竹沟镇完全中学、四棵树小学等学校,竹沟镇社工站与驻马店市律师协会一起开展了“法律进校园”系列讲座活动,与1200余名师生就防范校园欺凌、增强法律意识等交流互动,教育孩子预防校园欺凌的发生,引导学生应对校园欺凌,共创文明和谐校园。
在淅川县,一些孩子的“微心愿”得以实现。欣欣(化名)是一名患有脑瘫的女孩子,爸爸去世,妈妈出走,她和奶奶租住在楼梯间。她的心愿是想要一套绘画工具,通过手中画笔,画出心目中的爸爸妈妈。得悉欣欣的心愿,社工立即准备,在六一儿童节前夕,将一套绘画工具送给了欣欣。收到礼物的欣欣,开心地笑了。
女孩容容(化名)也有个小心愿,希望有个毛绒公仔陪自己入眠。她说:“妈妈离家出走多年,爸爸是聋哑人,有了毛绒公仔后,夜里再也不会害怕了。”收到社工送的毛绒公仔后,容容开心地把公仔放在自己枕边,还为它盖上被子。
在息县,一场暑假安全教育课精彩上演。“大家知道溺水后如何自救吗?”“防溺水六不准一定要记牢”……路口乡社工站内,老师正在给孩子们上安全教育课。当地沟塘较多,往年溺水悲剧时有发生。如何提升未成年人防溺水意识,是暑假安全教育的重中之重。县里的社工组织开展“悠悠夏日,防溺先行”主题教育课,通过动画视频、有奖竞答等,让孩子们学习防溺水“六不准”,教会孩子们如何自救和他救。
在嵩县,一次“勇敢”的旅程启动。经过易地搬迁,陆浑镇居民的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可大人们外出打工,留守在家的孩子们似乎变得不那么快乐了,他们有的不善表达,有的沉默不语,有的遇到生人躲躲闪闪。于是,陆浑镇社工站开展了“我行、我敢、我会”青少年表达能力成长活动。社工们通过“猜猜我是谁”等互动游戏进行小组破冰,活跃小组氛围,拉近了社工与小朋友之间的关系,孩子们更加积极大胆地投入到活动中。同时通过“大声说”等环节,增强了孩子们的自信心,让孩子们勇于表达自己、接纳自己。
河南省民政厅慈善事业促进和社会工作处有关负责人介绍,2013年以来,河南省连续实施该项目,特别是近三年,省厅安排省级福彩公益金360万元,选派社会工作专业人才60余人,在嵩县、淅川县、上蔡县、台前县、息县、确山县等6个县开展社会工作服务。
“近三年已经开展探访活动2578人次,个案服务88人,培养社工人才321人,培训59场,培育志愿服务队伍14支,受益人群7万余人次,项目成效明显。”这位负责人说。
内容转自中国青年网:原标题——福彩公益金用爱温暖“三区”儿童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