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近日我国环境治理产业相关动态 国家及地方政府相继出台相关环境保护与治理政策、措施

一、生态环境部召开有关生态治理相关会议

近日,生态环境部召开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全国生态质量监督监测工作方案(2023-2025 年)》、《排污许可证质量核查技术规范》、《排污单位污染物排放口二维码标识技术规范》、《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陆地石油天然气开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民用机场建设工程》)、《水生态监测技术指南 河流水生生物监测与评价(试行)》和《水生态监测技术指南 湖泊和水库水生生物监测与评价(试行)》等规划与标准,强调明确了将生态环保新政策新要求纳入油气项目环评导则,强化了民用机场噪声污染防治、环境管理、绿色施工、绿色运营等要求,对提高排污许可证质量,推动实现固定污染源环境监管信息化、智能化、精准化,做好重大油气项目环评保障,引领绿色机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环境部在会议上表示生态环保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技术水平显著提升,环境服务模式不断创新,新业态持续涌现,有力支撑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2022 年我国生态环保产业营收总额达2.22 万亿元。2023 年,中央财政大气污染防治资金安排330 亿元,水污染防治资金安排257 亿元、增加20 亿元,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安排1,091 亿元、增加99 亿元,生态环保产业需求持续释放,污染防治攻坚战、双碳战略市场有望持续增长。

二、浙江省生态环境厅近日出台《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关于服务保障三个一号工程助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的实施意见》

《意见》明确实施服务提质、改革提能、治理提效三大行动,要求以更优服务强化生态要素保障、更硬手段深化污染防治攻坚、更实举措推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在服务提质行动上,《实施意见》要求以更高效的生态环境要素保障助力三个“一号工程”,聚焦企业所急、发展所需、环保所能,提出落实重大项目全过程跟踪服务、持续提升环评审批服务效能、积极保障重大项目排污权指标、推行包容审慎执法监管、推进生态环境智慧监管、全方位推进助企纾困、推动环保产业健康发展7 项具体举措。在改革提能行动上,《实施意见》要求以高质效的生态环境制度保障助力三个“一号工程”,提出持续深化生态环境准入改革、深入推进排污权交易、积极推进碳排放权交易、提升数字化改革实战实效、探索生态环保投资项目集成改革5 项具体举措。在治理提效行动上,《实施意见》要求以最普惠的生态环境质量保障助力三个“一号工程”,聚焦环境品质和承载力提升,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提出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区建设、持续提升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加强生态系统修复与保护、深化长三角区域共保联治、积极助推嘉善“双示范”建设5 项具体举措。

三、四川省政府开展关于做好振兴乡村、治理乡村排污、生活垃圾处理等相关工作

近日,四川省政府门户网站发布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23 年乡村振兴重点工作 加快推进农业强省建设的意见,意见明确,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实施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示范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县建设项目,开展干旱、寒冷、高海拔地区农村卫生厕所适用技术模式试点,探索农村厕所长效管护机制。推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设和源头分类减量,及时清运处置。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推进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稳步消除较大面积农村黑臭水体。探索厕所粪污、畜禽粪污、易腐烂垃圾、有机废弃物就地就近资源化利用。强化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化,整县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推进村容村貌整治提升。

四、山西省工信厅发布《山西省建材工业改造提升2023 年行动计划》

《计划》将全面开展绿色化改造。配合省生态环境厅协调推动水泥熟料企业全面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改造完成后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分别不高于103550 毫克/立方米,氨逃逸浓度不高于5 毫克/立方米。引导水泥熟料企业开展节能技术改造,改造完成后水泥熟料综合能耗≤117 千克标准煤/吨。

五、 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做好2023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

4 10 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做好2023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文件指出,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巩固农村户厕问题摸排整改成果,因地制宜引导农民开展户内改水改厕,整村推进实施户厕改造30 万户。合理规划建设维护农村公共厕所。优先治理乡镇政府驻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保护区、黄河干支流沿线、城乡结合部、风景名胜区等区域村庄生活污水,年底前实现乡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39%。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及时清运处置。支持厕所粪污、易腐烂垃圾、有机废弃物就近就地资源化利用。实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建立完善传统村落调查认定、撤并前置审查、灾毁防范等制度。

六、四川省17 个部门联合印发《四川省深入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

近日,四川省生态环境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和信息化厅等17 个部门联合印发《四川省深入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要着重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货车污染治理三个标志性战役。其中, 《四川省重污染天气消除攻坚战实施方案》明确,到2025 年,基本消除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气,全省地级及以上城市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控制在0.1%以内,各市(州)完成省上下达的“十四五”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控制目标。

观研天下®专注行业分析十一年,专业提供各行业涵盖现状解读、竞争分析、前景研判、趋势展望、策略建议等内容的研究报告。更多本行业研究详见:

中国环境咨询服务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23-2030年)

中国环境修复市场发展深度调研与未来投资研究报告(2023-2029年)

中国环境监测市场运营现状调研与发展战略分析报告(2023-2030年)

中国环境治理行业现状深度调研与未来投资研究报告(2023-2030年)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2024年1-10月我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同比增长10.6% 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同比增长2.0%

2024年1-10月我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同比增长10.6% 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同比增长2.0%

11月21日下午,商务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在会上通报了2024年1-10月我国对外投资合作情况。数据显示,2024年1-10月,我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158.3亿美元,同比增长10.6%。其中,我国企业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266.5亿美元,同比增长3.0%。

2024年11月23日
我国信贷结构持续优化 货币经济回升向好

我国信贷结构持续优化 货币经济回升向好

数据显示,2024年三季度末,我国信贷结构持续优化,人民币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2.9万亿元,同比增长14.5%,增速比各项贷款高6.4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增加3.51万亿元。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14.8%,均超过全部贷款增速。

2024年11月18日
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5.1% 其中清洁能源产业占43.1%

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5.1% 其中清洁能源产业占43.1%

11月10日,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35.75万亿元,同比增长25.1%,增速比各项贷款高17.5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增加5.67万亿元。其中,投向具有直接和间接碳减排效益项目的贷款分别为11.86万亿元和12.04万亿元,合计占绿色贷款的66.8%。

2024年11月12日
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国际收货物贸易顺差5182亿美元 同比增长17%

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国际收货物贸易顺差5182亿美元 同比增长17%

11月8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2024年三季度及前三季度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初步数。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经常账户顺差17130亿元;2024年三季度,我国经常账户顺差10441亿元。我国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经常账户顺差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为1.8%,继续处于合理均衡区间;双向跨境资本流动总体稳

2024年11月11日
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4.5% 旅行服务进出口同比增长42.8%

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4.5% 旅行服务进出口同比增长42.8%

11月5日,商务部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55181.4亿元,同比增长14.5%;服务出口22733.4亿元,同比增长15.3%;服务进口32448亿元,同比增长14%;服务贸易逆差9714.6亿元。

2024年11月08日
2023年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指数同比增长3% 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突破2000亿元

2023年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指数同比增长3% 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突破2000亿元

指数结果显示,2023年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指数为123.5,比上年增长3.0%,海洋经济发展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成效逐步显现。

2024年11月0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